标题: 从生死相于到生死相向---关于友谊的困惑
性别:未知-离线 歌痕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校尉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2
功绩 10
帖子 19
编号 17762
注册 2004-9-16


发表于 2005-1-18 13:4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从生死相于到生死相向---关于友谊的困惑
  人生三大喜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它乡遇故知”,可见我们历来是把友谊看得和家庭事业同等重要的。人生三大悲事是啥?世无所传,但比照三大喜事,“故知成死敌”一定算一个。我是个理想主义者,读史读到张耳陈馀由生死相于的故知变成生死相向的死敌之时,总有莫名的悲哀和困惑,友谊在利益和生死面前,真就那么不堪一击?年少时读懂此事,仿佛一下成熟了许多,“谁让不经事的脸,转眼沧桑的容颜”!
  张耳陈馀都是魏大梁人,两人都以贤德闻名当世,“馀年少,父事耳,相与为刎颈交”。两人同治学,同出亡,同患难,同起事,详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我就不多说了,我只详叙一下他们间的裂痕是如何产生的。前208年九月,秦章邯已灭陈胜,杀项梁,认为楚地义军已不堪忧,于是渡过黄河北攻赵国,大败赵军,赵相张耳与赵王逃进巨鹿城(今河北平系县西南平乡)死守,赵大将军陈馀收集了几万残军,驻扎在巨鹿之北,畏秦军之强,不敢进军。当时燕、齐等诸侯军来救赵的陆续都到了巨鹿,和陈馀驻扎在一起,巨鹿危急,张耳数次向陈馀求救,“馀自度兵少,不能敌秦,不敢前”。十一月,项羽杀观望不进的宋义,自立为楚援赵军首领,也逼进巨鹿,另一路楚军刘邦部则在河南与秦军作战。当时义军总数量比秦军多,但气势和战斗力均不如秦军,唯一例外的是项羽的楚军,多是项梁旧部,项梁是名将项燕之后,是当时义军中唯一曾击败过章邯的将领,所以楚军不怵秦军。项羽深怨章邯杀项梁,且自立无名,欲立大功以自固,所以积极救赵,陈馀也多次恳求项羽早日合兵巨鹿,共破秦军。十二月,巨鹿岌岌可危,旦暮且下,张耳大怒,怨恨陈馀,派手下死党张黡、陈泽出城去责备陈馀:“我俩人曾发誓同生共死,现在我旦暮且死,而您拥兵数万,不肯相救。为何不一起赴秦而死,以明同生共死之誓?那样说不定还有十之一二生还的可能!”陈馀答道:“之所以不盲目俱死,是为日后能替赵王、张君报仇。一定要以卵击石,以肉喂虎,于天下于个人又有何益?”张黡、陈释说:“事已危急,重要的是俱死立信,管不了那么多了!”陈馀没办法,就给了张黡、陈释五千人作先锋,自己领兵作后援,强攻秦军,结果失败,五千人尽没,张黡、陈释也战死了。
  解巨鹿之围最后还是靠“破釜沉舟”的项羽,陈馀所带领的诸侯军只是在战局已定的情况下做了些扫尾的工作。张耳出城犒劳诸侯军,和陈馀相见,责备他不肯相救,并多次追问张黡、陈释的下落,因为他怀疑是陈馀把张黡、陈释给杀了。陈馀愤然答道:“我不过是为了等候援军到齐才进行决战,以免被秦军各个击破。没想到您在这事上对我如此怨恨,难道我对这兵权看得那么重吗?”于是解印绶推与张耳,仓促间张耳也不好接受,等陈馀起身上厕所时,张耳听从了门客的劝告,佩带了陈馀的印绶,收了陈馀的兵权。两人间的裂痕就是如此产生的,而且再也无法弥合,后来陈馀借齐兵攻破了张耳的赵国,张耳则投靠刘邦,在韩信的帮助下,“背水一战”,斩陈馀于泜水(今河北槐河)边。
  友情的破裂谁的责任更大呢?我谈谈我的个人观点:
  其一:张耳不该责陈馀以必死,朋友之义,贵在相知,不可强求。陈馀欲待援军到齐而后战,并无大错。陈馀若真是生死知交,必能寻机相救;陈馀若是贪生怕死之徒,强求又有何用,责以必死,徒伤朋友之情。我若是张耳,当遣张黡、陈释告陈馀曰“吾旦暮死国事,兄好自为之,若不忘朋友之义,复仇之责,有累足下。”
  其二:陈馀拥兵数万,后来又来了不少援军,居然不能对秦军做像样的骚扰;巨鹿危在旦夕,朋友命悬一线,他除了接连向项羽告急,难道就不该有更积极的军事行动?项羽与秦军血战,诸侯军“作壁上观”,实在让人齿冷。我若是陈馀,当诸侯军大集之时,就该广为联络,深为谋划,何至待人责以必死才仓促一战。事在人为,责以必死,当以死相报。
  其三:张耳不该以那种方式收陈馀的兵权,一定要收,也该查清原委,由赵王下令才说得过去。张耳被项羽封为赵王后,也不该忘了陈馀的功劳,由他向项羽推举陈馀为侯是最合适人选,谁都可以沉默,他不可以!后来向项羽推举陈馀为侯的是陈馀的门客,如此俩人的友谊已彻底完蛋。
  其四:陈馀后来借兵把张耳赶跑,重新拥立原来的赵王也就罢了,但当刘邦来联合他打项羽时,他居然说“汉杀张耳乃从”,是何言?!张耳毕竟没有追杀过他呀,朋友做到这个份上,真让人惨然无语。
  综合而言,我觉得错得更多的是陈馀,张耳只算做得不好,而陈馀则是做得不对,“不好”和“不对”,还是有高下之分的。
  给大家讲如此伤感败兴之事,实在抱歉。好在朋友做得好的也大有人在,同是《史记》记载的“管鲍之交”就足可助兴。《史记》上说管仲“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管仲在《管子》中是这么自叙的:“年轻时我很穷,曾经和鲍叔牙一起做买卖,分红的时候我多拿了一份,鲍叔牙并不认为我贪,他知道我穷;鲍叔牙跟我商量大事,听了我的主意,结果事情办砸了,鲍叔牙并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事不凑巧;我几次出山做官,都是很快就被免职,鲍叔牙并不认为我没用,他知道运气也很重要;我几次上战场都当了逃兵,鲍叔牙并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中尚有老母;直到最后,召忽殉死公子纠,我却甘心被抓,鲍叔牙并不认为我没有廉耻,他知道我还有更远大的抱负没能得以施展,不能就此一死了之。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
  朋友贵相知,管仲和鲍叔牙是知心挚友的典范,假设巨鹿之围中的主角换成他俩,一定不会象张耳陈馀那样出丑,让友谊在利益和生死面前不堪一击。可惜历史无法假设,我们只能在巨鹿城下,看着一对生死相于的朋友终于渐渐走到生死相向了。
  呜乎,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5-1-18 14:4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基本同意楼主的观点,友谊这个东西属于道德范畴,发誓同生共死云云也是靠主观的道德去维持,不是一个强制的东西,没有人有这个权力要求对方一定要照此执行。

从另一个层面看,当初的誓言实际是虚假的,经不起考验的,这样的友谊破碎了也没什么可惜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关毛
(人间的祸害)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9903
编号 15525
注册 2004-8-14
来自 南秦州仇池郡
家族 轩辕狼党


张耳陈余,按以前的话来说,是混在农民军中的内奸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7 16:4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188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