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影响战国历史进程的一次事件 (战国论 ——齐篇), 论五国联军合纵伐齐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4-11-27 11: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影响战国历史进程的一次事件 (战国论 ——齐篇)

苏秦语:
     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及远县,而临淄之卒,固以二十一万矣。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蹴踘者;临淄之途,车声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夫以大王之贤是齐之强,天下不能当。
                                                      <战国策齐策一>

    战国时期的齐国,东临大海,西近中原,沃野千里、物产丰饶、国殷民富。齐国地近东海,故煮盐业与海洋捕捞业异常发达。盐铁与海产在当时是高暴利附加值极高的商品,齐国收二业为国用,盐铁渔业专卖,辟为贸易,税收颇丰。齐国手工业先进,城市商品经济发达。国都临淄与大城市即墨皆人口众多、异常繁荣,富甲天下,晏子称为“摩肩接踵、挥汗如雨”也。齐国自周初立国,历经七百余年,历代人文荟萃,齐统治者大建学宫,慷慨养士,广招天下学者,讲学授道,从而使学术繁荣、百家争鸣。齐国积六百年之国力,基础异常雄厚,至齐威王时更是处心积虑,励精图治,在加上有田忌、孙膑、邹忌等良相名将的辅佐,内修明政理,外与列强争衡,故在前341年齐魏马陵之战中一举击败中原霸主魏国,使三晋朝齐,秦楚两强也争相与齐结盟。
   齐国依托自身实力,国強民富,迅速崛起成为东方头号强国。在战国中期,强秦与强齐并立于东西,天下诸侯尊为东帝与西帝,两国相互视对方为最强劲的竞争对手。从齐威王至齐宣王时,齐国被公推为五国合纵盟主,联合伐秦,将强秦压制与函谷关以西,不敢东向。前314年,燕国内乱,齐宣王遣大军攻入燕国,杀燕王哙与子之,燕国迫于齐国兵威,举国臣服。楚怀王排斥亲齐派大臣屈原,不听屈原联齐主张,急功近利,轻信张仪,自毁齐楚联盟,致使强秦攻其西,强齐破于东,楚国无力应付,自此衰落。齐楚联盟解体后,齐国转而支持北方的赵国兼并中山,赵国灭中山之志久已,齐国助赵,可谓是顺水人情。赵兼并中山之后,其强以略于秦齐两国相当。齐国联赵是为了更好的遏制秦国东出。至齐缗王时期,齐国吞并了以商为本,富庶繁榮的宋国,并逼楚国割淮北之地,国力大增,赵、魏、韩、燕四国望风朝于齐,齐国极盛一时。但就在齐国国力到达于顶峰之时,一场空前规模的国难,犹如暴风骤雨一般,将这个有着七百余年历史的东方大国带入了万丈深渊。
   
    燕昭王深恨齐国当初的灭国之仇,但迫于齐国的强大,一方面卑躬屈膝臣服于齐国;一方面筑黄金台拜乐毅为将,整军经武。燕国趁齐国灭宋之后,志骄意满,不可一世之际,暗中遣亚卿乐毅为使,联络赵、魏、韩、秦四国,历数齐缗王贪暴不义,推秦昭襄王为盟主,相约合纵伐齐。秦国视齐国为劲敌,如五国合纵摧毁强大的对手,正是秦国求之不得之事,故秦国的态度非常积极,秦国君臣亲自出面联系诸侯,商讨伐齐事宜。赵、魏、韩、楚四国都感到齐国的强大对自身构成了压力,也很愿意削弱齐国。由燕国提议,秦国带头,五国
合纵,共同瓜分齐国之阴谋,可谓是一拍即合。前284年,燕国见齐国孤危,大举伐齐的时机已然成熟,逐起倾国之师,带甲数十万、车七百乘、骑六千匹命乐毅为大将攻齐,秦赵韩魏四国军队,先后与燕国大军汇合,并公推燕国大将乐毅统帅全军。五国联军以燕军为主力,秦赵韩魏四国之军为羽翼,军威盛大,号称百万。齐缗王见五国联军攻入齐国腹地,惊慌失措,不知所以。但齐国毕竟是军事实力异常雄厚的大国,齐国有带甲之士百万,车千乘,总兵力与秦楚两大国相当。齐国统治集团竭尽全力调集了全国的主力,联营列阵于济西,拦截五国联军。乐毅率联军与齐军会战与济水之西,大破齐军,齐军主将阵亡,全军溃散,齐军副将率残部退守国都临淄。济西大战,齐军主力损失殆尽,齐国遭受了立国以来从未有过的惨败。五国按原先达成的瓜分协议,分多路攻略齐地。赵军北上攻取齐国河间之地;秦军南下占商业名城定陶(原属宋国);魏国进军齐国东南,取彭城,尽略宋国故地。乐毅率燕军主力向东攻破临淄,直捣胶东,半年时间,连克齐国七十余城。燕军另一路偏师攻略齐南之地,破齐内长城直插吕城。南方的楚国原本未参加合纵攻齐,但此时见齐国必亡之势以成,逐诈称援齐,遣军至吕城劫杀齐缗王,收复淮北之地。至前283年初,除了齐将田单坚持抗战,死守即墨孤城外,齐国举国之地均被燕赵秦魏楚五国瓜分殆尽。后齐将田单虽以火牛阵大破燕军复国,但齐国经此一劫,元气大伤,河间并入赵国;淮北失于楚国;宋国故地没入魏国;商业中心定陶归为秦国 。齐国领土损失过多,历代之积蓄流失一空,国穷民弱,兵危将寡之势以成。“流水落花春去也”齐国这个持续强大了七百余年的东方大国已经是苟延残喘、日薄西山了。
     强齐的衰落,赵魏楚三国从事瓜分,均获实利,但从长远来看,最大的得利者却是秦国。秦国利用五国合纵之力只付出了极小的代价,就轻而易举的摧毁了自己的一大宿敌,天下合纵已成为不可能,六国之中能与自己抗衡的就只剩下一个赵国了。齐国经此国难,深恨
五国灭国之仇,故远交秦国为外援,而与五国离心,且深防三晋。后秦国连续攻韩伐魏与赵国大战长平,三晋求援于齐,齐国均见死不救。从某种意义上讲,秦国通过此役既摧毁了自己的宿敌,又使得这个宿敌转化成自己的盟友,这种收益可谓是双倍的。赵魏韩燕四国伐齐,实际上也是自毁山东六国合纵之脊,客观上造成了五国孤危之势,为自己今后的败亡埋下伏笔。从这种意义上讲,此役可谓是战国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关键性事件。
   
   历经七百余年强盛不衰的齐国,在国力达到顶峰之后,为何转瞬之间竟落得被惨遭瓜分的境地?
   有的学者一骨脑的把责任推给齐缗王,认为齐国衰落是齐缗王贪利灭宋,骄傲自满,残暴不义,滥杀立威,致使将士离心离德,百姓怨声载道,使齐国成为六国众矢之的,故五国伐齐所至。我认为这些原因只是齐国衰落的表象,齐国的衰落另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一、齐国的衰落与其落后保守的制度是互为因果的。从这种意义上讲齐国的衰落不是偶然的。
  众所周知在周代,齐国与楚国是两个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基础雄厚,先天条件极其优越的泱泱大国,但越是这样的国家往往越是保守力量异常强大,统治者进行的任何改革,都将受到制肘。春秋末期的三家分晋与田姓代姜不同,三家分晋诞生出赵魏韩这三个新兴的封建诸侯国,三晋历史短暂,却无历史包袱,统治者敢于锐意改革。但田姓以齐国大夫之身,篡齐国君公之权,田家为了获得齐国众多贵族世家的支持,必然要对强大的贵族保守派做出妥协。故齐国统治者虽用贤才理国,帅才治军,但终视变法改革为乱国之道,不敢越雷池一步。终齐国一世,统治者没有进行过任何象样的政治与军事改革。齐威王与齐宣王虽称得上是贤主,重用田忌、孙膑、邹忌的等良相名将,使齐国富强一时,成为六国之翘楚,但这种富强是缺乏一种根本制度保障的。说到底,只不过是贤人政治而已,这种政治的最大特点就是,国以人强,军以人兴,而人亡政息,国衰军败。从这种意义上说,战国时期的赵魏韩秦四国朝气蓬勃、锐意进取,代表了新兴制度,而齐楚鲁宋燕五国则代表了自西周以来,没落腐朽的贵族制度。
  
二、齐国濒临东海,物产丰富,商业发达,自齐桓公与管仲以来,历代统治者均会理财。齐国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国家一旦有警,统治者可迅速征集百万大军御敌。(战国策齐策一称:齐有带甲百万,车千乘)可见齐国称得上是一个经济大国与军事大国。但军事大国未必就一定是军事强国。齐立国悠久,以礼乐治国,常以礼仪之邦自诩,齐国百姓羸弱日久,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五十步笑百步”这句话说的就是齐军在战场上的表现。)连管仲为兵,都以家中老母为念,不肯奋力向前,其他人就可想而知了。齐威王重用孙膑治军,
后两败魏军,魏军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奉行了错误的战略战术,齐军的胜利是因为孙膑出色的军事指挥。但平心而论,魏军强,齐军弱,正面交锋齐军绝不是魏军的对手。但齐国统治者只看到,两败魏军的骄人战绩,骄傲自满,不进行任何军事革新。齐国军队奉行中原传统的车战理论,从没有组建过骑兵部队,自孙膑死后,齐军作战理念保守落后,没有任何创新。齐国自齐威王起,就经济繁荣,政治外交全面开花,成果骄人,春风得意,但这种富强是缺乏强有力的军事保障的。在战国时期,一个国家没有一支历经考验的强大军队作为后盾,它
的富强是不会长久的。齐国只做到富国,没有真正做到强兵,经济强,军事弱,一条腿走路,是一个典型的一捅就破的纸老虎。齐国外强中干,虚假繁荣,泡沫似的神话是早晚要崩溃的。
  
三、齐威王与齐宣王注重外交,拉拢五国合纵抗秦,战略运用上是正确的。但齐缗王灭宋之后,以无先王纵览贤才,虚怀若谷之志。齐缗王志骄意满,南逼楚国,北欺燕国,西压三晋,常以天子自诩,忘乎所以,引得六国愤恨,齐国作为抗秦盟主的条件已经不复存在了。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尔虞我诈,生死较量。齐国做为与秦国并立的强国,不能成为五国合纵之盟主,必然成为五国合纵之仇敌。以齐国之强,对五国而言不是朋友便是敌人,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五国合纵对秦齐双方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为何如此说,秦国得关中形胜之地,三面固守,而独以一面东制诸侯。天下有利,则东出而争霸;天下不利,则闭关以自守。五国合纵攻秦,对秦而言,只是肘腋之患,并非腹心之忧,不足以伤其根本。但齐国虽说西临中原,东靠大海,无后顾之忧,但北接燕国,东连赵魏,南与楚境,无高山大川之险,地利并不稳固,且三面强国环伺,不与邻国交好合纵何以长久?一旦齐国成为众矢之的,天下合纵伐齐的局面是齐国无法应付的。因此说,五国合纵伐齐,对齐国而言决非肘腋之患,而是生死攸关的灭顶之灾。齐国这个昔日的合纵盟主,如今却尝到了合纵的苦果,可
谓是自作自受。
  
四 齐国在面临以燕军为首的五国联军优势兵力的进击之下,妄图集中所有的主力与联军决战,这是愚蠢的军事冒险。与联军相比,齐军无论是战斗力还是兵力数量均处于下风,决战根本就没有胜利的可能。齐军速战正是联军统帅乐毅求之不得之事。乐毅正好可指挥五国联军发动凌厉攻势,摧毁齐军主力,毕全功于一役,而后分道进击,如泰山压顶之势,齐国主力崩溃,也就大势已去,难以回天了。应该说齐军虽弱,但齐国毕竟是大国,战争潜力与持久力极其雄厚(这一点恰与赵国不同)。齐国如果战略战术运用得当,战争动员与组织的
较好的话,不见得输得这麽窝囊,最起码能相持很长时间。(后田单以即墨孤城坚持抗燕三年,就充分的证明了此点)
   五国联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入齐境,直插齐都临淄,此联军的主要战略方向不难判断。齐国应集中全国的主力,分为两部,一部列阵于济水之东,坚守临淄,对联军避而不战,以为持久。而以另一部主力出河间北上,以迅猛之势突入燕国,直取蓟城。燕国遣倾国之师伐齐,国内多老弱残兵,齐国河间与燕国蓟城仅数百里,齐军主力迅速北上可谓是掩其空虚,攻其不备。这样就给联军统帅乐毅出了个难题,是继续越济水攻临淄,还是迅速回援国内,如燕军回援,齐军可围城设伏进行打援,可以一举重创燕军。五国联军以燕军为
主力,燕军回援国内,主力以失,各国聚会,均怀异志,难以并力向前,其势定难长久,齐国如坚持持久战的方针,加以分化瓦解,联军日久必散,不足为虑。可见针对五国合纵的特点,重点打击燕国,可以使联军丧失主力,齐国可以逐步赢得战争主动权,此为上策。另外,齐国也可根据战争形势,集中主力守河间以备齐北,扼临淄以屏胶东,控吕城以卫齐南。三城各具要冲,自南北连成一线,即可各自为战,以分联军之势,也可相互支援,形成防御体系。齐国应施行坚决的持久战,坚壁清野,将战略物资向即墨,东莱等胶东战略后方进行转移,用以支持战争持久之所需。在外交上,归还淮北之地,安抚拉拢南线的楚国,争取为外援。秦赵韩魏四国攻齐与燕国不同,并非与齐国有深仇大恨,只不过是趁火打劫,浑水摸鱼而已,如若四国捞不着什麽好处,还要与齐国打持久战,损耗国力,决非四国之所愿。齐国可见机行事,拉拢分化或施以离间 ,以破五国合纵之势,剩下一个燕国也就不难对付了,此为中策。
   上、中两策,均是建立在持久战基础之上的,其目的都是避免与五国联军正面交锋,保存实力,利用自身雄厚的国力与五国相持,以待变化。齐国计不出此,不知扬长避短,发挥己方之优势,而一味的以弱势之军同优势强敌进行决战,其失败是必然的。
   
     强齐衰落,秦国在东方少了一个强大的对手,六国之中超级强国已不复存在。各国均各自为战,不到万不得已互不相救,天下合纵之势难成。这样,客观上为秦国东出猛攻三晋,控天下之枢铺平了道路
                                                          (完成于2004年6月)

[ 本帖最后由 风使 于 2008-6-4 13:02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oap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368
编号 2133
注册 2003-11-14


发表于 2004-11-27 18:1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看来又应了这个道理,国家越富,战斗力越差。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花逐月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06
编号 4612
注册 2004-1-19


发表于 2004-11-27 21:0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再次拜读楼主大作。

此次五国联手破齐,的确让强齐称霸势头嘎然而止,从此走了下坡路。
但是后来,秦发力进行统一战时,齐不助一国,不发一兵,这次“国破”的
仇恨尚在其次,还是齐国统治们目光短浅,最后也导致国破家亡。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实干司马

南海郡公
★★

Rank: 20Rank: 20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1033
帖子 10365
编号 310
注册 2004-3-3


发表于 2004-11-27 21:1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齐国起码有富饶的山东半岛临海,东方没有强敌,有缓冲地带及大后方,所以齐的地理位置当然也算不错的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4-11-27 22:1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说齐国统治者安逸自保,目光短浅是不过分的。战国末期的齐国就是一只得过且过的“寒号鸟”,称霸的雄心壮志已经抛到爪哇国里去了。齐国对所有的国家都构不成威胁了。齐国只敢远交(事秦)不敢近攻(客观上也不具备这个实力了)由于地缘关系,齐国决不希望燕楚与三晋强大,最好都半死不活!秦国与齐并不接壤,威胁反而最小。齐国事秦未必不是利用强秦之力,以制诸侯。齐国的这一孤立主义国策,使秦国统一的步伐加快了许多。但也使得齐国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免于战火之乱。与赵国与楚国相比,齐国老百姓就幸福多了,最起码暂时可以偷安于乱世了。

还有关于齐国的地理大势的问题,我觉得齐国地利虽不如秦国险固,但也算是不错的,比魏国要强许多了。而且战国末期,超级大国只有秦国,齐秦交好,再加上邻国的衰落,从而使齐国减少了外患,一直撑到最后。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q42474112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安东将军
功绩 63
帖子 3273
编号 6798
注册 2004-4-15


发表于 2004-11-27 22:1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所以说 秦国的地理位置确实比较好阿

齐国一个不小心就差点亡了国
可是要把秦国打到这个地步就难多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q42474112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安东将军
功绩 63
帖子 3273
编号 6798
注册 2004-4-15


发表于 2004-11-27 22:1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说齐国统治者安逸自保,目光短浅是不过分的。战国末期的齐国就是一只得过且过的“寒号鸟”,称霸的雄心壮志已经抛到爪哇国里去了。齐国对所有的国家都构不成威胁了。齐国只敢远交(事秦)不敢近攻(客观上也不具备这个实力了)由于地缘关系,齐国决不希望燕楚与三晋强大,最好都半死不活!秦国与齐并不接壤,威胁反而最小。齐国事秦未必不是利用强秦之力,以制诸侯。齐国的这一孤立主义国策,使秦国统一的步伐加快了许多。但也使得齐国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免于战火之乱。与赵国与楚国相比,齐国老百姓就幸福多了,最起码暂时可以偷安于乱世了
====================================
我们现在也差不多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4-11-27 22:2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两个问题:
其一,王佐兄开篇引用苏秦之语,文中却丝毫没有涉及苏秦在这个事件中的作用,不知您对这个超级间谍的看法如何?
其二,乐毅连下七十余城,又围困即墨三年多,从相关记载看,齐似乎仅剩二三城,然田单依然有条件组织火牛阵,这如何解释,王佐兄对乐毅的战绩做何理解?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4-11-27 22:2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q兄:
  可是光靠地利,也是不成的,地利险固也要凭借军事强大。秦人好战,齐人尚礼,如果将齐秦两国相互交换一下地理位置,让齐人控关中形胜之地,最后的胜利者也不见得是齐国。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q42474112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安东将军
功绩 63
帖子 3273
编号 6798
注册 2004-4-15


发表于 2004-11-27 22:4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呵呵呵呵
当然不能绝对化
不过,好的地势绝对是有帮助的

我打帝国时代的时候就老喜欢用“河流”地形 ,只要守住几个渡河口,就可以安心的建设了

最难打的就是一马平川四处是敌了



(据说居鲁士分土地的时候给他的勇敢的战士们非常贫瘠的土地

战士们找他询问
居鲁士说“自古以来勇猛的战士就不会出现在肥沃的土地上”)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4-11-27 23: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跋锋兄问得好!谢谢你这个问题!
出于让文章显得更紧凑的考虑,文中我没有交待苏秦这个合纵家(超级说客),
在整个事件中的作用。实际上,苏秦在天下合纵伐齐这一事件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苏秦名为倡导合纵,斡旋于大国之间,实际上暗中为燕国谋利(注:苏秦与燕国渊源深厚)。苏秦与燕王密议,利用齐缗王的贪欲,诱使齐“西疲于宋,南劳于楚,则齐军可败,河间可取”。苏秦多机变,巧舌如璜,利用政治活动家的“中立”身份,成功的以利诱使齐国灭宋,从而达到了“各国惊恐,陷齐与孤危”的目的。这使天下伐齐成为可能。燕昭王与苏秦的政治策略与外交手腕真够阴险狡诈的。(这是典型的设下套局)

关于,燕将乐毅伐齐,未克即墨,这主要是乐毅对即墨采取的是,围而不打的
策略。乐毅坚信齐国在军事上已无力回天,强攻即墨没有意义,齐人新附,人心未定,乐毅想解此以收齐人之心,为燕国统治齐地收取人望。(这有一点像诸葛亮七擒七纵)由此可见,乐毅思虑深远,是文武兼备的大将之才。
但是燕昭王死后,燕国撤换乐毅,改命骑劫为将。骑劫废除乐毅原定的收取人心的方针,残害齐民。这反而激起齐人的反抗意识,后田单以火牛阵大破燕军,收复齐国全境。表面上看,燕国功亏一篑,失败于一个偶然事件,实际上却在情理之中。如若,燕国不改乐毅的既定政策,善待齐国百姓,从而稳固齐地统治,获得齐国民众的支持。燕军即使败于即墨,也不会最后闹到各地齐民反叛,响应田单复国的不可收拾的局面。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oap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368
编号 2133
注册 2003-11-14


发表于 2004-11-28 17:4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确实,苏秦更象一个反齐而不是反秦的人。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真夫瑞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13
帖子 869
编号 2320
注册 2003-11-19


发表于 2004-11-29 00:3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齐国的衰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齐宣王及孟尝君时期“远攻近交”。负海之国贵攻战,更讲究攻占得益。齐国远攻进交,消耗国力、兵士疲敝,并且攻而无得,徒费国力。齐国兴兵伐秦、攻楚两次重大军事行动,不是邻国,而是针对远在千里之遥的秦楚。结果是自己国力受损、实际得益的是,韩魏得了战果、赵人乘机吞并中山、宋国灭了腾国、沉重打击了同盟楚国,还丢了两个重要附属中山和滕国。相反秦国远交近攻,专打韩魏楚却是有效的壮大了自己。
齐缗王罢免孟尝君,开始远交近攻的时候已经把周围原来可以结交的朋友全得罪了(如楚)或全被吞并了。还有一旁虎视眈眈,深仇大恨的燕国。秦国被六国打了一顿后巴不得报复。此时还要攻打宋国使魏韩不安确实不智。还居然要削掉给李兑的封地更得罪了赵国权臣。
说起来,齐国突受围攻,除了苏秦间谍作用外,更关键在于其战略失误。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italiano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7
编号 22987
注册 2004-11-7


发表于 2004-11-29 10:2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苏秦几乎以一人之力,倾覆强齐。呵呵,要是再出一位苏秦这样的人物倾覆强秦或者苏秦的任务是倒秦那会怎样?
看看五国联军的阵容:燕国调动全国军队,以乐毅为燕国上将军(乐毅兼佩赵国相印),同秦将白起、赵将廉颇、韩将暴鸢、魏将晋鄙,组成五国联军,白起廉颇就不用说了,韩将暴鸢(白起以打败他为一流战例)、魏将晋鄙(魏国首屈一指的名将,但被信陵君矫杀)也是身经百战的名将。简直就是世界明星队,估计也是中国史上亘古未有的豪华阵容。齐国哪能招架!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4-11-29 11:0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兄台,评论的有趣啊!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真夫瑞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13
帖子 869
编号 2320
注册 2003-11-19


发表于 2004-11-29 12:2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italiano于2004-11-29, 10:29:26发表
苏秦几乎以一人之力,倾覆强齐。呵呵,要是再出一位苏秦这样的人物倾覆强秦或者苏秦的任务是倒秦那会怎样?
看看五国联军的阵容:燕国调动全国军队,以乐毅为燕国上将军(乐毅兼佩赵国相印),同秦将白起、赵将廉颇、韩将暴鸢、魏将晋鄙,组成五国联军,白起廉颇就不用说了,韩将暴鸢(白起以打败他为一流战例)、魏将晋鄙(魏国首屈一指的名将,但被信陵君矫杀)也是身经百战的名将。简直就是世界明星队,估计也是中国史上亘古未有的豪华阵容。齐国哪能招架!

呵呵,济西之战5(还是3?)年前(公元前287年),几乎是同样的世界明星队阵容,只是齐将某某(说不定就是韩聂,估计也是超级名将之类的,)代替了秦将白起(估计在此危难时刻秦国主将就是他们的头号王牌白起),燕将可能不是乐毅,屯兵成皋攻秦持续了三年。可惜齐国一心攻宋,魏燕出工不出力。结果浅尝则止,秦国认输返还了几座城池,即告结束。
五年之后,白起就代替了韩聂的位置,诸国联军变成了攻齐,齐缗王和韩聂一下子就被昔日战友围攻。战国时国际风云变幻莫测,苏秦能游刃自如地把握,真是高人阿。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italiano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7
编号 22987
注册 2004-11-7


发表于 2004-11-29 15:3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是啊,自司马迁笔误,历代史书都采用了司马迁的说法,导致史书对苏秦的记载都不可信。许多史家怀疑却苦无证据。幸而马王堆汉墓3号的汉简出土方解决了这一悬案。
事实上苏秦的活动远比史书上记录的精彩,是一个莫洛托夫+勒鲁瓦式的人物。不知王佐兄又没兴趣一写呢?很喜欢看兄台这种总结性文章啊。(因为快到年终了,我也要总结了,呵呵)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敦煌沙魂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4
编号 26179
注册 2004-11-28


发表于 2004-11-29 20:3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真想知道一下诸如暴鸢、晋鄙等用于衬托一流名将的二流武将的历史,毕竟战国历史也有他们一分

如果有战国游戏该多好!~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4-11-30 16:4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it仁兄,关于苏秦这个历史人物,我一直想写,但由于手头资料有限,暂时无法作进一步的研究。
关于,苏秦在这次合纵中的作用,我想在下一步修改此文时加入。谢谢大家的指正。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关毛
(人间的祸害)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9903
编号 15525
注册 2004-8-14
来自 南秦州仇池郡
家族 轩辕狼党




QUOTE:
原帖由italiano于2004-11-29, 10:29:26发表
苏秦几乎以一人之力,倾覆强齐。呵呵,要是再出一位苏秦这样的人物倾覆强秦或者苏秦的任务是倒秦那会怎样?
看看五国联军的阵容:燕国调动全国军队,以乐毅为燕国上将军(乐毅兼佩赵国相印),同秦将白起、赵将廉颇、韩将暴鸢、魏将晋鄙,组成五国联军,白起廉颇就不用说了,韩将暴鸢(白起以打败他为一流战例)、魏将晋鄙(魏国首屈一指的名将,但被信陵君矫杀)也是身经百战的名将。简直就是世界明星队,估计也是中国史上亘古未有的豪华阵容。齐国哪能招架!

这几个人可真是明星,我看了东周列国的后10回全是这些明星,弄的我都怀疑这些国家是不是没人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中庸

白衣伯爵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198
帖子 3728
编号 6419
注册 2004-4-2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4-12-2 01:3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配六国相印的东周鄙人,苏秦风光到极点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丁茂城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
编号 33840
注册 2005-3-3


发表于 2005-3-4 00:0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主要是地理因素起作用,诸弱联合共同抗击在自己领域内最具竞争力的对手,是跨越时代,地理的各种拨通主体的一般现象。关键在于强者是否有足够的屏障来阻挡这种进攻。战国的是秦国(依靠周围大山),现在的美国(依靠两个大洋),都成功阻止别国联盟对自身的进攻。反观齐国,周围无险可守,对付单个国家,可以凭借自身较强实力取胜,担当起他实力较小或相当的国家结成联盟而是利大于自身实力时,落败便是不可避免的!这决不是人力能够改变的。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江左管夷吾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
编号 32383
注册 2005-2-10


发表于 2005-3-5 14:5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秦依关中,山河固塞,伐蜀之后,天下大势已定,退可据关中田野,有陇西牧马、巴蜀井盐之利,进可以出函谷关东攻掠三晋,地势之利,无逾于此。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酒徒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3
帖子 1209
编号 15257
注册 2004-8-11


发表于 2005-3-6 02:3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那时的齐国国力强大,其他几国认为齐的威胁最大,便齐力伐之,却让秦捡了大便宜。
王兄大作,分析的很到位啊。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慕容心
(周公梦)

太常丞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31
帖子 1611
编号 1857
注册 2003-11-7
来自 Montreal
家族 慕容世家


[田地之强暴,无异于宋偃。今约楚魏尔攻宋,其势必欺楚魏。楚魏受其欺,必西向而事秦。]苏代先生真是一针见血啊.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yz1160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1
编号 17242
注册 2004-9-7


发表于 2006-1-5 22:3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齐国是典型的往战必危。远离强秦缺乏忧患意识,三晋可惜与虎狼为岭,得不到修养生息的机会。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mylovez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5
编号 19217
注册 2004-10-20


发表于 2006-1-6 09:5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齐国的发展方向错误,楚乃大国,齐楚相争,皆不得利而,而且还浪费大量军力物力,俩方何不平分淮北,楚大敌乃秦,起大敌乃燕赵,双方合力,乃上上之举,若此,巴蜀归楚,河北归齐,俩者尽得地利,则更加强大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mylovez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5
编号 19217
注册 2004-10-20


发表于 2006-1-6 09:5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后来,直到俩国破灭才携手发展,但为时已晚,楚败于秦,齐败于赵,昔日齐桓持诸侯之众而与楚议和,则是深知齐楚无利害关系,齐桓领军度太行,又筑邺城,则知河北乃齐之命脉,后来秦灭齐耶是走河北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huixinglei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7
编号 55559
注册 2005-12-18


发表于 2006-1-6 18:5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齐的地理位置是相当优越的,就地理而言,战国的排序应为
一等 ,秦。楚
二等,齐
三等,燕。赵,魏,韩
然楚齐都没能成为抗秦的主力,地理上的优越性,好象根本没起到应有的作用
燕地苦寒,魏地无险,韩小弱却扼强秦之吼
最后说赵,东边有不合作的齐国,东北是暗怀野心的燕,北方有危险的匈奴,
西边是强悍的秦国,南边是自顾不暇的三晋苦兄弟韩魏,基本上是独立抗击秦国。赵无千里沃土,无江山奇险,也没有齐楚那样的人力和兵员,却抗秦军十数年。
长平之战,举国兵力才40万,不到齐楚秦(百万带甲)的一半。
战后基本无壮年之士,却仍用6旬老将带残弱之兵痛击来捞油水的燕国甚至追到蓟城!紧接着邯郸城下与20多万秦军鏖战昼拒夜袭,连白起都不愿再次领兵。。。反观齐楚比赵大,比赵富,哪个能与秦拉锯对抗十几年?更可敬的是长平惨败后的赵军,仍旧是抗击秦人的首要力量,可以说是靠全民战死的决心与数量质量都占绝对优势的秦军对决!一日赵未亡,秦绝不能放手东侵!虽然历史是残酷的,虽然赵人也没能再战斗很久,但秦再也没有遇到再象这样的强劲对手。。。。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huixinglei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7
编号 55559
注册 2005-12-18


发表于 2006-1-6 19:1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mylovez于2006-01-06, 9:50:06发表
我觉得齐国的发展方向错误,楚乃大国,齐楚相争,皆不得利而,而且还浪费大量军力物力,俩方何不平分淮北,楚大敌乃秦,起大敌乃燕赵,双方合力,乃上上之举,若此,巴蜀归楚,河北归齐,俩者尽得地利,则更加强大

齐取河北,秦必借机取河东,到时候齐秦延太行对峙,以齐军远逊秦赵魏的战斗力,前景一点都不乐观。而且齐取河北,必取邯郸,先不说齐赵之战后,齐能剩多少军力(三晋必住赵,赵国都被占,必视秦为助),倘若秦有攻齐,齐人肯死守邯郸否?河北归齐实则归秦!
所以,齐最高明的战略是助赵抗秦,借赵抗秦,借秦扼赵,决非自取河北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2 03:4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0575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