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宦官专权被夸大了。
唐代宗废了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唐顺宗几乎是个全身瘫痪的植物人,太子集团利用俱文珍等宦官在宫里活动,太子登基为唐宪宗,俱文珍反而失宠,郁郁而终。唐文宗废了王守澄。唐武宗废了仇士良。唐僖宗只想享乐,田令孜把唐僖宗伺候得很舒服,但后来唐僖宗抛弃了田令孜,田令孜逃走被节度使王建所杀。唐昭废了杨复恭。
唐代中后期,李辅国,第一个跳出来想专权的大宦官,靠讨好唐肃宗,得到机会,但同时分权的还有张皇后,当拥立谁为太子时,张皇后站错了队,于是李辅国又成了拥立唐代宗的功臣,加宰相衔,第二个月就被唐代宗贬职发配,数月后被“盗贼”所杀,而且未留个全尸。
俱文珍被太子利用罢了。唐顺宗用王叔文搞改革,以太子为首的反王叔文的集团形成,太子集团利用俱文珍,唐顺宗又是个全身瘫痪的植物人,太子登基为唐宪宗,他与俱文珍的关系,更像李隆基与杨思勖和高力士,真正控制废立之事的是皇族而非太监。
宪宗李纯之死,郭后(郭妃)母子主导、决定的事,让王守澄等太监替背恶名。
宪宗晚年又遇到了太子的问题,郭妃是郭子仪的孙女,不论后宫还是朝堂,都形成了极强的势力,她的儿子不即位是不行的,但宪宗就是不想被牵制,也不喜欢这个儿子,最后儿子逆袭老巀子的故事就上演了。一些新晋宦官又投靠了新主子,郭妃(后来变郭太后了)集团在宪宗最后那年主导了一切。
唐文宗用大臣李训、郑注,整倒了宦官陈弘志、王守澄。为什么文宗没废了仇士良?因为大臣李训、郑注开始争功,发展成势不两立的局面,仇士良才有了活路。
仇士良眼见一代大宦官王守澄被唐文宗拔掉,毒死暴毙于途,又险些在甘露之变中做了糊涂鬼,已经极端恼怒疯狂,但是“甘露之变”后,仇士良却不敢废掉唐文宗。上有郭太皇太后,下有忠直大臣,在各地还有打着勤王旗号的藩镇。虽然唐文宗自谓连汉献帝都不如,可就在甘露之变后依然可以任命李石、郑覃为宰相,在朝官生死关头反击宦官的攻势,甚至京兆尹薛元赏也敢公然与仇士良硬碰硬,稍后昭义节度使也声讨宦官。到唐武宗时期,仇士良就被秋后算帐、整倒了。
到了唐朝末期最后的两位皇帝唐僖宗、唐昭宗时,宦官田令孜、杨复恭终于真正做到专巀权了,但是这时唐朝的藩镇彻底闹大了,唐朝朝廷的权力已经被唐朝藩镇分的没剩多少了,唐朝宦官对全国的作用与影响,远远不如明朝那些干政的宦官。
唐僖宗喜欢玩乐,田令孜就把唐僖宗伺候得舒服,可惜黄巢之乱打破了美梦。过了几年苦日子的唐僖宗终于成长了一些,加上田令孜诱发藩镇大战,他就彻底抛弃了田令孜,田令孜逃跑被节度使王建所杀。
之后是杨复恭,这个人没田令孜那么张扬,但毕竟是个宦官头子,新即位的唐昭宗只要是见了宦官就痛恶不已,正应了仇士良的话,读书多了就不妙。唐昭宗弄死杨复恭也没走多少弯路,他干儿子主动提供罪证。至于刘季述,唐昭宗的时候,唐朝已经陷入名存实亡的境地,各地藩帅牛气起来,刘季述也没的权可专了。
所谓的废立,看郭氏集团主导的废立:废支持改革犯了众怒的瘫痪者唐顺宗,立太子为宪宗,立太子为穆宗,立长子为敬宗,敬宗死了就立他二弟为文宗,后面文宗死了,立他五弟为武宗。从穆宗到武宗,全是郭太后的子孙。郭氏集团的庞大,太监敢立其他的王来试试么?
唐朝宦官的军权与权力,仍然是靠讨好唐朝皇室得来的,一旦得罪皇室失去宠信,宦官往往就要被整倒整死。而皇帝的生死废立朝廷官员的任免,根本上也是皇室、大臣等势力决定的,例如郭后(郭妃)集团,宦官只是被利用的工具与替罪羊。
唐朝宦官终归是要依靠皇权生存的,皇帝要大权独揽,你要么合作当忠心的狗(唐明皇、德宗、宪宗、武宗、宣宗等等时期),要么与之摊牌就看运气好不好了(碰上唐代宗的运气都不好,碰上唐昭宗的也不见得如何)。 要是皇帝喜欢享乐不理政事,那就好办多了,比如唐僖宗,田令孜只要伺候唐僖宗玩乐,唐僖宗没空去揽权,田令孜就帮着揽权,皇帝一看权力在身边就不操心政务,继续享乐起来,但这时唐朝中央朝廷也没多少权可揽了,何况唐僖宗还整倒了宦官田令孜。
这是我看到有人说的,按照他说的查了下这些宦官,似乎还真没几个的确大权独揽。更多也是作为皇帝与朝臣国戚还有藩镇博弈要仰仗的一股力量,大部分皇帝不待见了也失势快。
末期真正最惨死于非命的几个,几乎都是死在朱温之手。
[ 本帖最后由 Shadowleech 于 2015-5-17 13:40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