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原创]:乱世之华——魏周八柱国
性别:未知-离线 鹫山宗渡

Rank: 5Rank: 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91
帖子 84
编号 3114
注册 2003-12-9


发表于 2003-12-19 17:3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原创]:乱世之华——魏周八柱国

 
南北朝之末世,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魏,东魏高欢先盛于前,西魏宇文泰再兴于后,十几年间双雄对峙,此消彼长,后来两人子孙各篡其主为北齐北周,最终却是起自关中狭弱之地的北周战胜了控制河北中原富庶地区的北齐,统一了北方。这种反常的最后结局不是偶然出现的:一方面北齐的昏君暴政大大削弱了自身实力,另一方面宇文泰在关中的改革及从东魏到北周间的众多名将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东魏末年,宇文泰对关中诸军进行了府兵制改革,设八柱国,其中六柱国每人下辖两名大将军,每位大将军又统开府二人,每开府为一军,总共二十四军,各军平时务农,农闲练兵,加上宇文泰的其它改革增强了国力,西魏到北周的军事力量急速膨胀起来,不久就盖过了高氏的北齐。而这里的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就是宇文泰麾下名将之所在。
柱国,原意是北魏的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始封于尔朱荣,尔朱荣败亡后被废置,到宇文泰再兴东魏时又重新设立。在西魏大统十六年以前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共封给八个人,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当时号称“八柱国家”,其中宇文泰总领诸军,而元欣为西魏皇族,兵权受到限制,剩下的六人每人统领两名大将军,即为府兵中的“十二大将军”。在这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中,产生了从西魏到北周再到隋,直至唐初的新一代门阀贵族,而这几个时代的皇室后族大多都出自这些家族------宇文泰子孙为北周皇族,李虎子孙为唐朝皇族,大将军杨忠子孙为隋朝皇族,北周历代皇后多在这些家族中产生,隋文帝的皇后与唐高祖李渊之母都出自八柱国里的独孤信。而这些家族后来的盛况,都源于在南北朝最后的乱世中这些名将的丰功伟绩。

八柱国之宇文泰家族:
宇文泰的事绩就不用说了,与高欢抗衡的一世之英雄豪杰,可以说西魏北周的辉煌都出自他的手中,虽说他与另外七人并称八柱国,但实际上他是府兵乃至整个西魏的真正领导者。宇文氏在这一时期内也是人才辈出,除了后来独掌大权的宇文护和英明神武的周武帝宇文邕外,在十二大将军中也有宇文泰一族两人:宇文导与宇文贵。虽然最后宇文氏的北周为隋所灭,而后又代隋以唐,但宇文氏一族早就与杨氏李氏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或是当年的并肩共患难,或是后来的联姻,以至宇文氏后来虽经隋文帝大量捕杀,但仍有旁支以高门大族的形式繁盛不已,其中有许多人也继续担任显贵,如隋朝的宇文庆宇文述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宇文恺,唐朝的宇文士及等。宇文泰及其子孙较为宽仁,在篡西魏之后并不是像历代那样杀尽先朝的皇族,反而与之以高官后禄,这种宽仁的风格也为隋特别是为唐所沿习,而宇文氏因此在后来被保存下来,可以说也是福报吧。

八柱国之赵贵家族:
赵贵字元贵,天水南安人,在战乱中逃亡到中山,被逼加入葛荣军,葛荣战败后投入尔朱荣麾下,后又跟随贺拔岳平定关中,以军功做到了镇北将军。侯莫陈悦杀死贺拔岳之后,赵贵诈降于侯莫陈崇,骗取其信任后为贺拔岳收尸,随后出奔平凉,拥立宇文泰为主帅。平定关中后赵贵又参加了宇文泰与高欢在河桥、玉璧、邙山的激战,而后在广武大败柔然,斩首数千。“寻拜柱国大将军,”“孝闵帝践阼,迁太傅、大冢宰,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宇文泰死后,宇文护辅政,而赵贵自认为当年于宇文泰平起平坐,而今却要居于宇文护之下,甚为不平,于是与独孤信密谋杀掉宇文护,但在即将动手之前被独孤信制止,随后为开府宇文盛告发,赵贵因此被宇文护诛杀。赵贵初期以德智而成其功名,后来却由贵生骄,由骄生逆,想以卵击石,事将行而又犹疑不决,明显的是德不能载身,智不能识势,谋不能成密,不过一匹夫罢了。

八柱国之元欣家族:
元欣字庆乐,其父为魏献文帝之子广陵王元羽,其弟为西魏节闵帝元恭,是地地道道的魏国皇室近支。元欣为人粗鲁率直,素以飞鹰走狗为乐,并不见得有什么大才,但当魏孝武帝为高氏所迫出逃关中投靠宇文泰时,元欣率先响应,这一步好棋给他带来了后半生的煊赫荣华,一下子成为西魏皇室诸王之首。“为大宗伯,进大冢宰、中军大都督。大统中,为柱国大将军、太傅。”。“后拜司徒。恭帝初,迁大丞相。”这一系列高位使他表面上几乎可与宇文泰平起平座,而这种封赏,大概是宇文泰认为他粗鲁率直没有野心才给予的。事实上,他在长安大置产业,特别爱好园艺,以至当时长安的好果子都是出自他的园中,他对宇文泰也表现得毕恭毕敬,而推荐的人也都是无能之辈。这样一个皇室首席亲王,对宇文泰当然是没有任何威胁的,他能成为八柱国之一并且后半生享乐而终,可以说是憨人有憨福了。十二大将军里也有元氏三人:广平王元赞、淮安王元育、齐王元廓。总体来看,从西魏到北周,一方面,元氏诸王甘于置身宇文泰之下,甚至是被篡位也没作出多大反抗,另一方面,元氏与宇文氏频繁通婚,所以到了北周,元氏不但没有衰落反而更加繁盛;而后,大将军元胄在隋篡周的过程中为杨坚立下大功;到了唐朝,元氏与崔、裴、卢三家并称四大宰相门第,更见其盛。

八柱国之李弼家族:
李弼字景和,辽东襄平人,为人沉稳,有远见豪气,而且膂力过人。最初投于尔朱天光麾下,后来跟随贺拔岳,在讨伐赤水蜀、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的战斗中树立了骁勇之名。后来属侯莫陈悦,当宇文泰与侯莫陈悦争夺关中霸权之时,李弼的率众投奔宇文泰决定了宇文的胜利。而后李弼作为宇文泰的大将经历了平定关中、抗击高氏的诸次战役,特别是在宇文泰与高欢的沙苑大战中,当宇文泰的左军遭敌强攻之时,李弼果断的领轻骑向敌突击,将敌军横截为三段,由此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大统]十四年,北稽胡反,弼讨平之。迁太保,加柱国大将军。”李弼以将略见长,其大将风度在八柱国中鲜有能及。因为上述功劳,他在八柱国中的地位也首屈一指,到了北周之时与于谨并为元老,死后被追封魏国公。李弼之弟李丂也是北周名将,虽不过五尺,但骁勇过人,一度让宇文泰大为叹服,后成为大将军。李弼后代在周为魏国公,在隋世袭蒲山公,其次子李曜之孙就是在隋末乱时间纵横一时的枭雄自称蒲山公的李密。

八柱国之于谨家族:
于谨字思敬,河南洛阳人,早年以才名著称一时。与其它人不大相同的是于谨出身于北魏正规军,在镇压边镇大暴动出谋画策,立下大功,被魏帝封为积射将军,后一度位至北魏征北大将军,但他在尔朱天光与高欢之争中站在尔朱一边,不久尔朱大败,于谨逃入关中,向宇文泰献称霸关中之策。随后,于谨跟随宇文泰参加了诸次战役,并带领大将军杨忠攻下了梁都江陵。“俄拜司空,增邑四百户。十五年,进位柱国大将军。”宇文泰死后,宇文护受命辅政,而于谨在大多数人迟疑之际,说服大家服从宇文护的权威,化解了分裂倾向。后来北周尊三老,于谨即为三老之一,可见其威望之高。总的来看,于谨在八柱国中以谋略为优,凡宇文泰以后大方向战略的制定都有于谨的参与,而于谨也是以其谋略保自身功名在数次换主时不失。于谨诸子在周隋间皆位重一时,而又以于翼为最,其地位在北周与于谨类似,周武帝继位前于翼甚至受先帝托孤,周武帝灭齐时于翼领一军独当一面,灭齐后又主持了长城的修补。最后在杨坚代周之时,于翼与李穆一样起到了影响全局的作用,因而于氏在于谨死后历周隋两朝更显其盛。

八柱国之侯莫陈崇家族:
侯莫陈崇字尚乐,代郡武川人,其祖先出自鲜卑别部。自十五岁起侯莫陈崇便随贺拔岳征讨葛荣、邢杲、元颢,在征讨万俟丑奴时,侯莫陈崇单骑冲入敌阵,于马上生擒万俟丑奴,因功被封安北将军。贺拔岳死后侯莫陈崇归入宇文泰麾下,随后“三年,从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增邑二千户。四年,从战河桥,崇功居多。七年,稽胡反,崇率僸讨平之。”“十五年,进位柱国大将军,转少傅。孝闵帝践阼,进封梁国公,邑万户,加太保。历大宗伯、大司徒”,在宇文护掌权时因说出晋公宇文护必死之言被勒令自尽。侯莫陈崇三子皆为周将,而其兄侯莫陈顺更是十二大将军之一。侯莫陈崇一族以武猛而享威名,故能成一时之盛,而陈崇最终以言语鲁莽丧身,乃是脱不了轻率之道,一世英名也转眼云散,足以让人叹息。

八柱国之独孤信家族:
独孤信,出自云中的鲜卑别部,本名独孤如愿,少年时风度过人,任勇好侠,后投入葛荣帐下。独孤信在军中对着装修饰都非常重视,打扮不同于一般人,因此他又被人称作“独孤郎”。葛荣败亡后独孤信跟随尔朱荣征战各方,因功升至武威将军,甚得魏孝武帝看重。魏孝武帝入关之时,独孤信辞别家人单骑追上魏帝相随,成为一时间美谈。而独孤信与宇文泰又是同乡,自小就十分友善,故入关之后甚见重用。后来独孤信与杨忠攻下了东魏的荆州,随后东魏高敖曹以大军来攻,独孤信不敌,奔入南朝梁,三年后才回归西魏,其忠心如一得到了梁武帝称赞。“十四年,进位柱国大将军。”后来赵贵谋反事泄,独孤信受到连带,为宇文护所逼,自尽。独孤信一生都以德信著称,尽管战事非其所长,但凭其德信树立的威望,既使是偶有战败,也不损其名,他的功劳也多在安抚各方,深得民心,在陇右、荆襄地区都享有很高的声望,宇文泰因此命他将名字由“如愿”改为“信”。独孤信死后也因此常为时人所怀念,加之北周的两个皇后和隋文帝的皇后及李渊之母都是独孤信的女儿,因此他的名誉随后就得到了恢复。

八柱国之李虎家族:李虎为陇西成纪人,其祖先为晋末的凉武昭王,后为北魏所灭。李虎本人为宇文泰手下大将,后被封为柱国大将军,太尉,尚书左仆射,陇右行台,少师,大都督,陇西郡公。李虎于周篡魏之前去世,其子李炳也随后早逝,由时年七岁的李渊袭爵。李渊之母与后来的隋文帝杨坚之妻为姐妹,都是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因此李渊深为其姨母即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所喜爱,而且又与隋炀帝为表兄弟,故李渊一族在隋朝的显赫更盛于周,这也为后来李氏建立唐朝打下了基础。十二大将军中的阳平公李远同样也出身于陇西成纪李氏,不过这一支与李虎的一支关系较远。李远与其兄李贤并为周初大将军,李远在后来也被封为柱国大将军,不过较之早已成名的“八柱国家”晚了许多。另外还有一位名将李穆据言也出自陇西李家,其人最初为宇文泰手下小将,声望远不及前述诸人,但长寿确过之,凭着多年积功,在周末时已位居大将军镇守一方,杨坚攻灭尉迟迥篡周时李穆起了重要作用,因而到了隋更加显赫,隋末炀帝听信方士的“当有李氏应为天子”这一谶语而尽诛李穆子孙。

八柱国中赵贵成立宇文泰之功,元欣佐宇文泰以皇室之威,李弼将略能军,于谨以谋辅事,侯莫陈崇以勇纵横,独孤信以德抚民,正是由于这些人各显其才于宇文泰之下,才铸就了宇文泰及北周的辉煌。这些人能团结于宇文泰周围,也更显出宇文泰乃是英雄中的英雄。

另外,十二大将军具体为元育、元赞、元廓、宇文导、宇文贵、李远、达奚武、侯莫陈顺、杨忠、豆卢宁、贺兰祥、王雄,皆世之名将,其详细事迹不再一一列述,北周一代,其它后起者如尉迟迥、韦孝宽、长孙晟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名将,这么多丰富的人才,乃是北周统一北方,以至隋统一全国的基础。

[ 本帖最后由 冒牌 于 2008-6-4 12:56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江城子

太末侯
轩辕参合左使
谏议大夫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3
功绩 753
帖子 9896
编号 21
注册 2003-8-21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3-12-19 17:4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又来一位南北朝的同好,真是令人高兴啊!

李弼后代在周为魏国公,在隋世袭蒲山公,其次子李曜之孙就是在隋末乱时间纵横一时的枭雄自称蒲山公的李密。---原来如此,我一直搞不清楚立密为什么会叫自己这么一个称呼,搞半天和刘备差不多啊!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鹫山宗渡

Rank: 5Rank: 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91
帖子 84
编号 3114
注册 2003-12-9


发表于 2003-12-20 19:4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杨家之祖杨忠是八柱国之下的十二大将军之一,比八柱国低一级,个人认为杨忠的威望战绩都可称得上十二大将军之首,堪于八柱国相提并论了,但未被列入八柱国应该是资历不够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弓骑步
(现代视觉文化研究会会长)

齐郡公枢密直学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48
帖子 9333
编号 43
注册 2003-8-20
来自 京师
家族 现视研


发表于 2003-12-21 14:3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自然是资历不够,杨忠原来不过是独孤(或者是贺拔?不记得了  )帐下一将,受宇文泰赏识才地位擢升。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4-5-12 20:0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凝雪幻于2004-05-12, 17:28:57发表

QUOTE:
原帖由鹫山宗渡于2003-12-20, 19:42:10发表
杨家之祖杨忠是八柱国之下的十二大将军之一,比八柱国低一级,个人认为杨忠的威望战绩都可称得上十二大将军之首,堪于八柱国相提并论了,但未被列入八柱国应该是资历不够

还有名额有限  

我怎么想起粟裕了~~~

不然,这是一份精心安排的名单,包含着原贺拔岳、贺拔胜、侯莫陈悦和魏孝武帝各大派系的代表,显然是妥协和平衡的结果。其中独孤信作为荆襄集团的第二号人物而列位八大柱国,而杨忠也是作为荆襄代表跻身十二大将军,又由于柱国权位隆重,甚少出征,杨忠作为实际领兵将领更显重要。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萧让

白衣公主太中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166
帖子 554
编号 6386
注册 2004-4-1


发表于 2004-5-12 21: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数字还是有关系的,宇文泰虽说是柱国之首,但地位早已超然。元氏则是因地位尊崇而挂名,实际上是为六柱国,正合周礼治六军之意。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ellowBird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126
帖子 625
编号 5989
注册 2004-3-13


发表于 2004-5-12 21:2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说得挺玄的,鲜卑人想得到那么多啊?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萧让

白衣公主太中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166
帖子 554
编号 6386
注册 2004-4-1


发表于 2004-5-12 21:4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宇文泰一世豪雄,这个没什么想不到的吧。府兵制就是他开创的,政绩多着呢。反正书上就是这么说的,他想不到,下面的人也可以帮他想到。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4-5-12 21:5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萧让于2004-05-12, 21:40:47发表
宇文泰一世豪雄,这个没什么想不到的吧。府兵制就是他开创的,政绩多着呢。反正书上就是这么说的,他想不到,下面的人也可以帮他想到。

是啊!五胡十六国官职混乱,一塌糊涂,宇文泰搞复古,还建立六官制(也是“六”  ),虽只是尊崇,但也为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开了个好头。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萧让

白衣公主太中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166
帖子 554
编号 6386
注册 2004-4-1


发表于 2004-5-12 22:1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嗯,六柱国,各督二个大将军,所以有十二大将军了。每个大将军督两个开府,每个开府各领一军,共24军,这就是府兵的系统了。
宇文泰领导下,西魏政权其实已经日益汉化,但汉族与鲜卑贵族之间存在一定的民族界限,宇文泰不愿像孝文帝那样,全盘汉化,以至于引起鲜卑人六镇起义,政权倾覆。所以一面复鲜卑旧姓,甚至让汉人用鲜卑的姓氏(李虎好像就在这时候被赐姓大野氏),抚慰鲜卑人,一面用汉官依周礼改定官制,抚慰汉人。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宇文泰的精明与谨慎。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ellowBird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126
帖子 625
编号 5989
注册 2004-3-13


发表于 2004-5-12 22:1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原来还真是宇文泰有意搞出来的啊,呵呵,还以为是后人牵强附会的呢。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江城子

太末侯
轩辕参合左使
谏议大夫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3
功绩 753
帖子 9896
编号 21
注册 2003-8-21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4-9-1 20:0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八柱国的源头应该是鲜卑族的八大部落,或者说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这个传统一直得以保存,并且在清朝得到发扬广大,那就是八旗制度。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5 08:3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6341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