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西汉“关内侯”属不属于“侯”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15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12-8-17 12: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西汉“关内侯”属不属于“侯”

偶尔百度了下李广的儿子李敢,他在父亲死后因为战功被封为关内侯,食邑200户。大家都知道,终李广一生,也没有被封侯,他的儿子倒是相对容易的得到了关内侯的爵位。

秦的二十级军功爵制中,关内侯是第十九级,二十级是彻(列)侯。西汉应该继承了这两个称谓,不过三红曾经说过,西汉的侯其实指的就是列侯(东汉分亭侯、县侯)。那西汉的关内侯到底属不属于“列侯”一级?或者,“关内侯”只是一种特殊的称谓,同秦的“关内侯”有区别,一旦封了某人为“关内侯”,别人就不能被封为关内侯了?(相对于秦,可能10个、8个人都是“关内侯”)。又或者,关内侯名为侯,其实并不是侯。。

李广难封,李敢到底有木有被封侯捏?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2-8-17 12:1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列候有食邑封国,而关内侯无食邑封国,只有特恩者才得食邑。

列侯可代代承袭,而关内侯仅止于本人,儿孙不能继承。

因此关内侯不能算侯。——其实,这里要搞清楚两个概念,一个是封爵,一个是赐爵。列侯是封爵,而关内侯以下只能算赐爵。封爵有食邑封国,可世代承袭,赐爵则仅仅是赐予个人的,不能继承。史书中对这两个区分的很清楚的,凡是授予列侯,均称“封”,授关内侯,均称“赐”。

《汉书》中各种侯表,如《功臣侯表》、《王子侯表》,均未收关内侯。由此可知关内侯不算侯。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15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12-8-17 12: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们的眼光都盯在了成功人士身上,相对于后世的公侯伯子男一级级的封爵,前期的略嫌复杂。比侯爵、关内侯低等的爵位就说不上来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孔方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10
帖子 493
编号 402321
注册 2010-11-6


发表于 2012-8-18 09:4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制是西周创制的,后世很少沿用,著名的大概只有新莽和西晋。
关内侯之类的赐爵在汉以后就不用了,基本上后世多沿用汉高祖白马之盟即非同姓不王,非功臣不侯。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2-8-18 10:3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孔方 于 2012-8-18 09:41 发表
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制是西周创制的,后世很少沿用,著名的大概只有新莽和西晋。
关内侯之类的赐爵在汉以后就不用了,基本上后世多沿用汉高祖白马之盟即非同姓不王,非功臣不侯。

不对。后世所沿用的基本都是西晋的五等爵制度。

西周的五等制度,是对诸侯而言,和后世的爵位不可同日而语。

汉代的爵位只有两等,大者王,小者侯,这个侯即列侯,到东汉时,列侯又分成三级:县侯、乡侯、亭侯。

而曹魏建国伊始,就在王、列侯这两等中间,又插入了国公、郡公、县伯等爵位,可以看作是五等爵的初始形态。到曹魏末年,司马代魏的前夕,则将五等爵系统化,分为郡公、县公、乡公、侯、伯、子、男。因此曹魏这时的爵位制度,实际上是三等十二级。

到西晋时,在此基础时又有所增损,变成了三等十九级:上者王(又分为国王、郡王、县王,其中郡王又分大、中、小三级),次者五等爵(即前所述,公、侯、伯、子、男,公又分为郡、县二级,侯分为郡侯、大国侯、次国侯三级,以后伯、子、男各自又分大国、次国),最低者列侯(又分为县侯、乡侯、亭侯)。

自此之后,东晋、南朝皆沿袭西晋三等爵制度,分为王、五等爵、列侯。至于具体级别,或十二级、或十六级、或十三级不等。

北朝则去掉了列侯,成为两等爵,即王、五等爵。至于具体级别,或七级、或九级、或十三、十五级不等

由于隋朝是继承北朝而来,而唐又继隋,因此隋唐以后制度都沿袭北朝,分两等:王、五等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2-8-18 11:2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KYOKO 于 2012-8-17 12:46 发表
我们的眼光都盯在了成功人士身上,相对于后世的公侯伯子男一级级的封爵,前期的略嫌复杂。比侯爵、关内侯低等的爵位就说不上来

其实后世的爵位系统才复杂呢,动辄十几级二十级。

最简单的就是西汉,一共两级,“大者王小者侯”六个字而已。

至于关内侯之下的赐爵,不在爵位系统之内。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15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12-8-18 12: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关内侯,爵位名。秦汉时置,为二十等级之第十九级,位于彻(列)侯之次。有其号,无国邑。一般系对立有军功之将的奖励,封有食邑多少户,有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之权,可世袭。南北朝时沿用,仅成为爵位的一种品级。

======================
同三红说的有矛盾啊。还有,有国邑啥意思?不会在那一亩三分地他就是天王老子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2-8-18 13:5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KYOKO 于 2012-8-18 12:46 发表
关内侯,爵位名。秦汉时置,为二十等级之第十九级,位于彻(列)侯之次。有其号,无国邑。一般系对立有军功之将的奖励,封有食邑多少户,有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之权,可世袭。南北朝时沿用,仅成为爵位的一种品级。
...

所谓关内侯不可世袭,这是《汉唐封爵制度》一书的观点。

刚才水王提醒,我又仔细查了一遍《汉书》,发现有的关内侯是可以世袭的。《汉唐封爵制度》一书在这个问题上讲错了,也误导了我。

特此更正。

《汉书·萧望之传》:“赐望之爵关内侯,食邑六百户”,其后萧望之被石显等人陷害下狱而死,“有司请绝其爵邑。有诏加恩,长子伋嗣为关内侯。”

另外一个例子是《冯奉世传》:“赐奉世爵关内侯,良邑五百户”。后来冯奉世死后,其子冯野王“嗣父爵为关内侯”。

这两个例子表明关内侯也是可以世袭的。

但是我们也看到,大量的关内侯在死后都没有提到继承的问题,譬如苏武,苏武回国后为关内侯,他儿子卷入政治斗争而死,宣帝同情他老而无子,因此将苏武留在匈奴的儿子接回封为郎,但在苏武死后却没有提到继承关内侯的事情。

因此《汉唐封爵制度》一书的说法也不能说全错。

前面所举的两个继承的例子,都是有食邑的关内侯,因此我怀疑有食邑的关内侯可以世袭,而一般的关内侯不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15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12-8-18 14:0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三红还木回答俺啥是“封国”捏?

同样食邑,有封国的侯和无封国的“关内侯”有啥区别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2-8-18 14: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KYOKO 于 2012-8-18 14:06 发表
三红还木回答俺啥是“封国”捏?

同样食邑,有封国的侯和无封国的“关内侯”有啥区别

简单得说,所谓“封国”就是领地。给你封王或者封侯了,划一块地方作为你的领地。譬如,封你吴王,就在吴地划出一个郡几个郡来,成立一个吴国送给你。这个吴国就是吴王的封国。侯也是一样,侯也有侯国,只不过侯国的面积很小,列侯中的县侯也就一个或几个县,乡侯、亭侯就一个乡或一个亭。

这就是封国。

食邑和封国是一个意思,就是你受封后管理、收租税的那个地方,其实也就是封国。

食邑的另一个意思,就是食邑户。譬如某人受封后,后面总要加一句“食邑××户”,就是说,这些人家以后交税就不交给国家了,而是交给这个受封的人。

列侯必然有封国,有食邑。也就是说有领地,而且领地上的人民会供养他。

但关内侯是没有领地的,一般情况下,老百姓也不给他上税。只有特殊情况下,皇帝加恩,才给你一些食邑户。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15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12-8-18 15:1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哦 俺理解错了,原来食邑和封国是一个意思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当阳侯杜元凯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140
帖子 6013
编号 36319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12-8-26 15:3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自西汉起,最高的列侯和诸侯王并为封爵制度,以下的,包括关内侯在内的其他爵位为赐爵制度。封侯与否,都是指最高的列侯,而不包括下面的关内侯。

另外,西汉沿袭秦的二十等爵制度,唯有关内侯和列侯必须由中央授予,以下的爵位可以由地方根据权限授予。吴王刘濞还是淮南王刘安的一个罪名就是擅自授予手下关内侯。而低等的爵位实际上是一种福利,比如1-4级的爵位,对应的是授予1-4顷田地。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南极
(也人方生)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3
帖子 1326
编号 1838
注册 2003-11-6


发表于 2012-8-26 19:2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高后为外孙鲁元王偃年少,蚤失父母,孤弱,乃封张敖前姬两子,侈为新都侯,寿为乐昌侯,①以辅鲁元王偃。及封中大谒者张释为建陵侯,②吕荣为祝兹侯。③诸中宦者令丞皆为关内侯,食邑五百户。④

... ...

  注④集解如淳曰:“列侯出关就国,关内侯但爵其身,有加异者,与关内之邑,食其租税也。风俗通义曰‘秦时六国未平,将帅皆家关中,故称关内侯’。”


http://www.tianyabook.com/shiji/9.html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2-8-26 20:1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 南极 的帖子

集解的这个注释是错误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garatea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8
编号 230936
注册 2007-10-25


发表于 2012-8-26 20:4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2-8-18 14:34 发表


简单得说,所谓“封国”就是领地。给你封王或者封侯了,划一块地方作为你的领地。譬如,封你吴王,就在吴地划出一个郡几个郡来,成立一个吴国送给你。这个吴国就是吴王的封国。侯也是一样,侯也有侯国,只不 ...

一直搞不清楚各时期王侯和自己的封地的联系到怎样的程度?

比如魏晋时期战争年代王侯想必是不可能驻守在自己的领地的,那么对领地的管理究竟是何种方式?王候所食的户是归当地的郡守管理自己仅享受税收,还是自己单独派人负责?相应产生的问题是如果自己可以经营的话有没有可能在不增加封地面积的情况下鼓励增加人口/开垦荒地/招募流民达到实享户数远超受封户数的结果?多出来的户可以实享还是会被政府没收?相反如果遇到荒年和战乱产生的户数减少/赈灾抚恤等问题又由谁承担?

如果王侯不能经营,那么当地郡守又怎会用心经营不能为郡和国家增加税收的户?那么即使封邑可以继承,早晚会归于零.
如果王侯可以经营,那么有了一定规模的封邑之后王侯的心思岂不是都在如何使自己的领地利益最大化上了?无心对外作战了呀,岂不是封赏不但没起到激励作用反而废了能臣猛将.
如果王侯可以经营但收益归国家所有,那到是没人会花那心思了.但这样也就等于封出去的领地经济基本不会再发展,封王候越多越于国不利啊.

百思不得其解.

其它朝代的情况又是怎么样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五袋石果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712
编号 39495
注册 2005-5-24


发表于 2012-8-26 22:4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一般的理解,五等爵均须有封地,可世袭,即便是实际上可能没有封地的亭侯,例如汉寿亭侯,也有个名义上的汉寿亭做为封地。关内侯既无实际封地,也无名义封地,不符合爵位的常规的理解。
三红说“食邑等同封国”,我觉得可能略有区别。封国是实际的封地,不论何地,封侯之后,该地就变成侯国。关内侯的“食邑若干户”,可能并没有实际的封地,而是按照财务制度享受相当于若干户的税赋收入。换言之,有的“食邑若干户”可能就是后世所说的“食实封若干户”的意思。我认为,只有指明了封地的才算是封国,没有指明封地的只能算“食实封”。如,封留县,食万户,这就是有封国;赐关内侯,食邑五百户,这可能就没有封国,而仅仅是食实封的意思。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当阳侯杜元凯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140
帖子 6013
编号 36319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12-8-27 02: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5 garatea 的帖子

最后逐渐发展成为,享受封地的经济收入,但没有政治权力和责任。简单地说,朝廷在养猪,所以每次有点变动先宰杀的就是这些坐食俸禄的王侯子弟。最典型的是汉武帝,大赏军功的同时大力“杀猪”。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萧无翳
(雄烈の將—太史子安)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7
编号 468660
注册 2012-9-11
来自 南冥之地


发表于 2012-9-17 21:0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受教了啊。长知识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9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4 13:5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248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