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songlinbo 于 2011-3-6 12:39 发表
有一句话,叫做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齐、晋两国也是如此。齐、晋之间是朋友,也有时是敌人。
最出名的一个故事是,一次郤献子作为晋国的使臣出访齐国,因为跛脚被齐国的贵妇人取笑。于是第二年,晋大兴兵伐齐,齐军大败,这场战争在《国语》中被称为靡笄之役。所以齐侯到晋国访问。说是访问,其实是赔罪。大家可能会想,晋国为什么要派一个跛脚的大臣出访。这可能是这样安排,也有可能是郤献子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众所周知,晋国自襄公死后逐步走向内乱,大夫专权。三郤曾经是晋国的实际执政人,就好比后来的六卿一样。而齐国不也是派出过晏婴出使出国吗?这里当然扯远了。
回到正题。虽说齐晋之间有些战争,像铁之战,但是也不是很多,像。翻阅《史记》、《春秋》、《国语》、《左传》甚至是《公羊传》及《谷梁传》,会发现齐晋之间基本上是友好的,有时还会互相帮助一下。所以对于齐楚联合抗晋一说,我不敢认同。
吴王夫差在击败越国之后大举北伐,进攻中原各国。齐、晋就在其攻击范围内。而此是齐国及晋国内部正处在内乱,无法团结一致抗击吴国。当初晋国扶植吴国,让吴国攻打楚国,而晋乘此机会可以拖住楚国,使其无法与晋争霸。而当吴王夫差的时候,吴国已经击拜楚国和越国,羽翼丰满,所以吴王迫不及待的想要称霸诸侯。所以吴师北伐这是必然的结果。在黄池之会,夫差听说越国入侵,所以迫不及待地要回国。但有一条,他必须首先成为霸主。所以他强迫晋候交出霸主地位。其实,就算没有越国入侵这一情况,他也要称霸。所以这是必然结果。
其实秦晋之间百余年基本无大战,不是因为秦晋友好(秦要称霸要东进,就要攻击晋国。而晋要扩张则要西进,则要进攻秦国),而是因为秦国的衰落以及晋国的内乱及晋楚交锋。秦穆公死后,叫了大量的贤臣良将为他陪葬。从此一来,无人敢来秦国,秦国从此衰弱。这在《诗经·秦风·黄鸟》中有反映。而晋国内乱,而且还要与楚争雄,所以秦晋之间基本无大战。
吴越争霸不是最终结果。最终结果是:后来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越攻灭吴国。所以我把齐晋吴列为一方,秦楚越列为一方。
总之,事情事事在变,时时在变。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后来在战国中期,楚国攻灭越国,但那是战国时期了。
你都如是说了,那齐晋吴还能算是一方?
齐楚联合抗晋这个观点,楼上谁有提到?![](images/smilies/1026.gif)
郤氏本来就是晋国诸卿之一,只是到后来六卿时代,先氏、郤氏、栾氏都已经被淘汰,只剩下六卿而已,怎能说三郤好比六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