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读史随想(三), 关于春秋爵位的一点猜想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7-4-8 00:5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读史随想(三)

《左传》僖公四年:许穆公卒于师,葬之以侯,礼也。凡诸侯薨于朝会,加一等;死王事,加二等。于是有以衮敛。

我们知道,周代爵位,为“公侯伯子男”五级爵位制。而许国爵位本是男,按照上述说法,即使因王事而薨于军中而加二等,也应该为“伯”才是,却为何“葬之以候”?

看来,通行的“公侯伯子男”的说法是有问题。

偶猜想,这“公侯伯子男”虽然是五个爵位,但实则分为四等,其中的猫腻便在这个“子”爵上。因为我们看到在记载中,“子”这个称号的用法很是特别,它总是用于一些贱称或谦称。《公羊传》称:君存称世子,君薨称子某,既葬称子,逾年称公,譬如《春秋》僖公九年称宋公为“宋子”,《左传》解释道:“宋桓公卒,未葬而襄公会诸侯,故曰子。凡在丧,王曰小童,公侯曰子”。再如,《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崤之战,“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这里的子是指晋襄公,因为其时晋文公未葬,故称襄公为子。

此外,“子”爵还多用于称呼蛮夷,如楚、吴、越等国虽然已经僭号称王,但《春秋》中一律称其曰子,呼为楚子、吴子、越子。《礼记·曲礼下》“其在东夷北狄西戎南蛮,虽大曰子

综合上述资料,偶猜想“子”只是一种称呼,而并非正式爵位。

别说,偶还真为偶的猜想找到了直接证据。《孟子·万章下》记载:“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也就是说,孟子认为,周代爵位,是天子、公、候、伯、子(男)如此五等,若去掉天子,恰与偶的猜想一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微之微之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5
编号 136593
注册 2007-4-10


发表于 2007-4-10 23:2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收走,对这个没研究,不过对楼主说的“子”的一些用法很感兴趣。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19 05:1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51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