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什么时候有“中国”这个词
性别:未知-离线 程庄公子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17
编号 345322
注册 2009-10-31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09-11-2 15:3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什么时候有“中国”这个词

不知道论坛上有没有谈论这个,中国这个词是什么时候开始被我们沿用的呢? 是清末民国还是解放后才有这个词的? 观现代的古装剧,尤其是清剧,时不时的冒出一句中国来,我冷汗就直冒,这漏洞也太大了吧,还是说在清朝就已经有中国这个词了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多数人
(不是生煎)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34
编号 100723
注册 2007-1-13


发表于 2009-11-2 15:5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
柔远能迩,以定我王。

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国,以为民逑。
无纵诡随,以谨惽怓,式遏寇虐,无俾民忧。
无弃尔劳,以为王休。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以绥四国。
无纵诡随,以谨罔极,式遏寇虐,无俾作慝。
敬慎威仪,以近有德。

民亦劳止,汔可小愒,惠此中国,俾民忧泄。
无纵诡随,以谨丑厉,式遏寇虐,无俾正败。
戎虽小子,而式弘大。

民亦劳止,汔可小安,惠此中国,国无有残。
无纵诡随,以谨缱绻,式遏寇虐,无俾正反。
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顶部
性别:男-离线 Lepidus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1
功绩 10
帖子 604
编号 10709
注册 2004-7-10


发表于 2009-11-2 17:3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周朝时中国是指周王呆的一小疙瘩地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程庄公子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17
编号 345322
注册 2009-10-31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09-11-2 17:4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想古代文献虽然有记载 但是应该不常用这个词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无事公
(宝二爷)

永宁侯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游戏人生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6
功绩 622
帖子 9434
编号 67042
注册 2006-4-25
来自 风之王都
家族 聚贤山庄


发表于 2009-11-2 17:4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们的国家,正确的名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楼主要明白这个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程庄公子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17
编号 345322
注册 2009-10-31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09-11-2 17:5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谁都知道好不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本朝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11-2 19:4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Lepidus 于 2009-11-2 17:34 发表
周朝时中国是指周王呆的一小疙瘩地

《公羊传》: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如线。

谁说中国指的是周王待的一小疙瘩地?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力量

★★★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南将军
好贴 4
功绩 140
帖子 3762
编号 75235
注册 2006-7-12
家族 聚贤山庄


发表于 2009-11-2 20:5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汉语“中国”一词由来考
考汉语“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梓材》。其有云:“皇天既付中国民 ,越厥疆土,于先王肆。”范围所指,仅仅是周人对自己所居关中、河洛地区而 已。至春秋时,“中国”之涵义逐渐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而后,又随着各诸侯国疆域的展拓,“中国”亦不断向周边延伸。而最终成为当今雄据东方的泱泱大国之名。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为夏朝。其时,黄河流域所居之先民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中有“楚失华夏”之语。唐孔颖达疏云:“华夏为中国也”。从字义上来讲,华者,美也, 夏者,大也,连缀而用之,其词义雍容至美。
而考“中国”一词之本义,当为中原各诸侯国,中者,居中之意也;国者,诸侯之封国也。华夏诸国分别将南北东西四境诸民称为蛮、夷、戎、狄,而自称为“ 中国”。因参照体系不同,其所指亦有差异。大致可分为以下六个层次:一是指京师(首都),如《诗经民劳》所注:“中国,京师也”。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地区,即京畿。如诸葛亮曾对吴主孙权云:“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三是指中原,如《史记东越列传》云:“东瓯请举国徒中国”。四是指内地,如《史记武帝本纪》云:“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五是指诸夏之裔居住之地,如《论语集解》云:“诸夏,中国也”。六是泛指历史上华夏或汉族所建立的政权,《史记》、《汉书》中此类称谓不胜枚举。自汉代始,朝野上下和文人学士习惯于将汉族所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 因此,当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便也多以“中国”自居。如鲜卑人建立北魏,自称“中国”,而将南朝称作“岛夷”;同一时期汉族所建之南朝虽迁离中原,却亦仍以“中国”自居,称北朝为“索虏”,称北魏为“魏虏”。又如在宋辽金对峙时期,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皆自称“中国”,且互不承认对方为“中国”。因此,在古人心目中,中国既有地域之定位,又有文化之传承,同时兼有正统之含义。
正因为“中国”一词属于带有多重含义的复合体,故而其所指范围,也一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当《尚书》上出现“中国”一词时,其所指仅仅局限于关中、河洛一带;而后又扩展至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秦汉以降,又将不属黄河流域但在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皆称为“中国”。“中国”一名终于成为我国的通用名号。19世纪中叶以来,在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中,“中国”则成为隶属我国版图之内全部领土之专用名词。
颇为有趣者,乃“中国”一词之出现与应用虽已有近3000年漫长之历史,但事实上它仅仅是一个世世代代根植于炎黄子孙的心灵深处,最初由地域观念衍生而来,又带有文化本位的一个历史符号。从夏、商、周起一直至清末,王朝递嬗,政权更替,几不可胜数,却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曾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 “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始于1912年中华民国之建立。国际上通称republic of china,简称china(“中国”)。至此,“中国”一名才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他国之人遂逐渐耳熟能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际上通称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仍简称为“中国”,“中国”之名更令世人刮目相看。
“中国”之别名,除上述的“华夏”外,尚有“中华”、“九州”、“四海”、 “神州”等多种称呼。“中华”即“中国”与“华夏”之连缀缩写,最初指黄河流域一带广大地区。《春秋谷梁传》卷一,《隐公注疏》有云:“仲子乃孝公时卒,而云‘来’者,秦人能远慕中华君子,恕而不责其晚,故言‘来’,又书时。”之语。随着版图的扩大,凡属中原王朝所管辖的地方都统称为“中华”,泛指全国。唐代韩偓曾有诗云:“中华地向边城尽,外国云从岛上来”,已把“ 中华”与“外国”对举。所以,“中国”亦可称中华,简称“华”,中国人侨居海外者便可称“华侨”,入他国国籍者则称外籍华人。
“九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中有“禹别九州”之语。其它古籍如《尔雅释地》、《周礼职方》、《吕氏春秋》中亦有“九州”的记载。尽管具体的州名有所差异,但记载州数均为九个。九州之名最为流行的版本是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而“州”成为正式行政区划是在东汉时期。而后代“州”越分越多,越分越细,有直隶州、散州、羁縻州等名色,辖区范围亦呈缩减之势。而“九州”之名目却相沿未废,且成为中国之代称。
另外,古代中国曾有“四海”之称,以古人认为九州四境均有海水环绕而得名。 战国时,因航海技术发展而眼界渐阔,齐人邹衍凭一时灵感,提出“大九州”之说。他认为,《禹贡》之九州合之只能称之为一州,名“赤县神州”;同样大小之“州”共有九个,仍不过是裨海环绕之小九州;如此大小之小九州共有9个,即组成大九州;大九州四周为大瀛州所环绕。故而“神州”只占天下八十一分之一。事实证明,此说纯属主观想象,但“神州”之名却一直沿用至今。
古代印度、希腊、罗马等国之人,称中国为cina、thin、sinae,近代以降,诸多国家几乎都用与上述诸称音近之词而为中国命名。中文译音有支那、脂那、至那、希尼、震旦等名目。其实皆是“秦”字之外文对应,或以为乃自“丝绸”之“丝”演绎而来。也有人认为源出“瓷器”之“瓷”或闽南话之“茶”。而俄罗斯将中国叫“契丹”,显然是另有缘由。契丹族曾建立辽朝,武力强盛,控制过整个蒙古高原及其周边地区。铁骑所至,所向披靡。而当时身处东欧平原之俄罗斯人尚刚刚从洪荒满目中逐渐兴起,初闻东方惟有契丹,故称中国为“契丹”,亦不必怪其孤陋寡闻也。

以上解释是从百度抄来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阿巽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07
帖子 9706
编号 47733
注册 2005-9-3
来自 善化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9-11-2 21:5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程庄公子 于 2009-11-2 15:36 发表
不知道论坛上有没有谈论这个,中国这个词是什么时候开始被我们沿用的呢? 是清末民国还是解放后才有这个词的? 观现代的古装剧,尤其是清剧,时不时的冒出一句中国来,我冷汗就直冒,这漏洞也太大了吧,还是说在 ...

莫非楼主中学没背过《少年中国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南宫未明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10
帖子 973
编号 56569
注册 2006-1-1


三国演义里就经常出现中国这个词,所以在明朝时已经很常用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25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09-11-2 22:1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要看现代中国的概念什么时候大体相当于古代所称的中国?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25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09-11-2 22:1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要看现代中国的概念什么时候大体相当于古代所称的中国?
顶部
性别:男-离线 marrew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35
编号 47822
注册 2005-9-4
来自 伊谢尔伦要塞


发表于 2009-11-2 22:1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周代《诗经》中,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国中”,还不是真正指国家。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战国诸子书中已屡见不鲜了。如《孟子•滕文公上》云:“陈良产地,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又“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庄子•田子方》:“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干知人心”……这些都说明:上古所谓“中国”,即指后世“中原”。但地域不及后世中原广,而相当于今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河北一带。

做一回搬运工。。。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程庄公子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17
编号 345322
注册 2009-10-31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09-11-3 09:0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阿巽 于 2009-11-2 21:52 发表

莫非楼主中学没背过《少年中国说》?

我还真对《少年中国说》没印象 怎么中学有这个么 一点也想不起来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11-3 09:1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程庄公子 于 2009-11-3 09:06 发表



我还真对《少年中国说》没印象 怎么中学有这个么 一点也想不起来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任公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

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最后一段韵文,尤其有名。到现在还能背诵。

[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9-11-3 09:1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marrew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35
编号 47822
注册 2005-9-4
来自 伊谢尔伦要塞


发表于 2009-11-3 09:2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这段记忆最深,记得当时要求全文背诵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9-11-3 10:5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marrew 于 2009-11-3 09:21 发表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这段记忆最深,记得当时要求全文背诵的

这种类推法实在是避重就轻,《大学》尚云,“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任公岂能不知?

中国固然老大,但少年未必完美。诚然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不假,但同理也可推是,少年龌龊则国龌龊,少年SB则国SB。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11-3 11: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9-11-3 10:56 发表

这种类推法实在是避重就轻,《大学》尚云,“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任公岂能不知?

中国固然老大,但少年未必完美。诚然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不假,但同理也可推是,少年龌龊则国龌龊,少年SB则国SB。

任公岂不知。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程庄公子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17
编号 345322
注册 2009-10-31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09-11-3 12:0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还是一点印象也没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江城子

太末侯
轩辕参合左使
谏议大夫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3
功绩 753
帖子 9896
编号 21
注册 2003-8-21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9-11-3 15:4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上老几位一提少年中国说,我的脑子就满是春哥,饶了我吧。

中国在古代当然只是文化概念,不是政治实体。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无事公
(宝二爷)

永宁侯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游戏人生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6
功绩 622
帖子 9434
编号 67042
注册 2006-4-25
来自 风之王都
家族 聚贤山庄


发表于 2009-11-3 15:4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日本还有一个地区叫中国呢

所以日本人不喜欢叫中国为中国,咳,下边的就不说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程庄公子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17
编号 345322
注册 2009-10-31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09-11-3 16:1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说的中国也是一个人文情怀 现在我们说我是中国人 也并不强调我们在中国这个政治实体 更多的是由于我们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珠的炎黄子孙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9-11-3 16:5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在古代好像不光是个文化概念吧,应该是说话人想表达是什么概念就可以是什么概念,地理,文化,政治都行。
顶部
性别:男-离线 romadream
(罗马之梦)

靖远侯
忠正军节度使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
功绩 407
帖子 6663
编号 331839
注册 2009-7-29
来自 NZ


发表于 2009-11-3 17:1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汉书里就有吧?好似是陆贾劝说赵陀的时候说:“钦本中国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五袋石果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712
编号 39495
注册 2005-5-24


发表于 2009-11-3 19:5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我的理解,我国古代“中国”这个词表达的含义一直不是很明确,似乎大体指中原地区。其地理外延一直在扩大。按《少年中国说》,则清末时大体可以用“中国”指代大清帝国了。
我想,“中国”这个词最早被赋予确定的地域概念,应该是日本的“中国地区”。没研究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叫“中国地区”的,但至少在日本战国时代就是这么个叫法。撤藩前中国地区包括石见、出云、伯耆、因幡、但马、周防、长门、安艺、备后、备中、备前、播磨、美作共十三国,撤藩后包括鸟取、冈山、广岛、山口、岛根五个县。
我们的国家简称中国,我觉得有可能是孙文等人沿用以前的称呼,也有可能是孙文借用日本的称呼。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jy555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3
编号 249017
注册 2007-12-12


发表于 2009-11-3 20:1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个人认为,现代“中国”一词与国家主权有紧密联系,而古代“中国”一词主要指地域范围,不带有主权观念。
所以,楼主的题目中有点偷换概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无事公
(宝二爷)

永宁侯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游戏人生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6
功绩 622
帖子 9434
编号 67042
注册 2006-4-25
来自 风之王都
家族 聚贤山庄


发表于 2009-11-3 20:1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们现在说的“中国”,跟古书里说的“中国”不是同一个意思。

我们开始用中国自称,是二十世纪后的事了。当我们用中国自称时,日本人开始还反对,就是因为“中国”一名是他们的一个地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流心化水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
编号 46361
注册 2005-8-22


发表于 2009-11-3 20:2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商周就有中国一说,但是那时的中国是指中央之国(中央之国好像是河南再加其它上下左右其它一些地方),我们是大邦周遭是小国,自称中央之国。慢慢的变为简称--中国。所以没有那么复杂。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9-11-3 20:5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无事公 于 2009-11-3 20:13 发表
我们现在说的“中国”,跟古书里说的“中国”不是同一个意思。

我们开始用中国自称,是二十世纪后的事了。当我们用中国自称时,日本人开始还反对,就是因为“中国”一名是他们的一个地区。

宋明时候以中国来自称就广泛存在了。

《红楼梦》里,就有真真国女儿做的诗“竟比我们中国人还强”的话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无事公
(宝二爷)

永宁侯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游戏人生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6
功绩 622
帖子 9434
编号 67042
注册 2006-4-25
来自 风之王都
家族 聚贤山庄


发表于 2009-11-3 21: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对不起,我百度了,我本来不想百度的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716106.html?si=7

“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当《尚书》上出现“中国”时,仅仅是西周人们对自己所居关中、河洛地区的称呼;到东周时,周的附属地区也可以称为“中国”了,“中国”的涵义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而随着各诸侯国疆域的膨胀,“中国”成了列国全境的称号。秦汉以来,又把不属黄河流域但在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都称为“中国”,“中国”一名终于成为我国的通用名号。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则成了专指我们国家全部领土的专用名词。

  事实上,“中国”一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曾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始于辛亥革命以后。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国际上通称Republic of China,简称China(“中国”)。至此,“中国”一名才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1949年成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将“中国”概念完善、充实到今天的含义。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21 17:5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8738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