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王佐之才于2004-11-24, 21:50:59发表
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史阁部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左良玉在荆襄上游举兵清君侧,南明政府将江淮四镇之兵调往江南堵截左军,整个淮河一线防卫空虚,清军此时乘虚而入,没有优势的兵力难以阻挡。史可法在战前已有必死之决心了,曾对左右言:我死后,将我葬于太祖高皇帝陵下。无可否认,17世纪整个汉民族都已经进入了衰落期了,不再像明初那样朝气蓬勃了,光靠一个人两个人能力挽狂澜吗?史可法感动后人的是他的精神,而不是他的智慧。
十世纪时,有一个叫耶律德光的感叹说:“我不知中国之民如此难制!”十七世纪的明末,有的只是八十万扬州民引颈受戮,不闻有一人反抗。诚可哀,亦诚可恨尔!这个民族曾经有过的勒石狼山的豪气早已随着两千年的岁月消磨殆尽。民风堕落如此,乃欲假一二人之力而图振作,其可得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