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白马啸西风-失落于历史的名将:陈庆之
性别:男-离线 余希文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9
编号 27772
注册 2004-12-14


发表于 2005-1-8 15:4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由于田中芳树的巨大影响力.早就听过陈庆之的大名.但直到前几天因故跑去翻<梁书>,才真真正正地绝倒了.- -bbbbbbbbbbbbbbbbb




二十四史-------梁书.列传第二十六 陈庆之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而随从高祖。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从高祖东下平建鄴,稍为主书,散财聚士,常思效用。除奉朝请。普通中,魏徐州刺史元法僧于彭城求入内附,以庆之为武威将军,与胡龙牙、成景俊率诸军应接。还,除宣猛将军、文德主帅,仍率军二千,送豫章王综入镇徐州。魏遣安豊王元延明、临淮王元彧率众二万来拒,屯据陟□。延明先遣其别将丘大千筑垒浔梁,观兵近境。庆之进薄其垒,一鼓便溃。后豫章王弃军奔魏,众皆溃散,诸将莫能制止。庆之乃斩关夜退,军士得全。普通七年,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除庆之假节、总知军事。魏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长钧别筑两城相拒。庆之攻之,宪力屈遂降,庆之入据其城。转东宫直阁,赐爵关中侯。

  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征南将军常山王元昭等率马步十五万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庆之欲逆战,韦放以贼之前锋必是轻锐,与战若捷,不足为功,如其不利,沮我军势,兵法所谓以逸待劳,不如勿击。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去我既远,必不见疑,及其未集,须挫其气,出其不意,必无不败之理。且闻虏所据营,林木甚盛,必不夜出。诸君若疑惑,庆之请独取之。”于是与麾下二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乃还与诸将连营而进,据涡阳城,与魏军相持。自春至冬,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欲退师。庆之杖节军门曰:“共来至此,涉历一岁,糜费粮仗,其数极多。诸军并无斗心,皆谋退缩,岂是欲立功名,直聚为抄暴耳。吾闻置兵死地,乃可求生,须虏大合,然后与战。审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今日犯者,便依明诏。”仲宗壮其计,乃从之。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衔枚夜出,陷其四垒,涡阳城主王纬乞降。所余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馘,鼓噪而攻之,遂大奔溃,斩获略尽,涡水咽流,降城中男女三万余口。诏以涡阳之地置西徐州。众军乘胜前顿城父。高祖嘉焉,赐庆之手诏曰:“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硃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

  大通初,魏北海王元颢以本朝大乱,自拔来降,求立为魏主。高祖纳之,以庆之为假节、飚勇将军,送元颢还北。颢于涣水即魏帝号,授庆之使持节、镇北将军、护军、前军大都督,发自铚县,进拔荥城,遂至睢阳。魏将丘大千有众七万,分筑九城以相拒。庆之攻之,自旦至申,陷其三垒,大千乃降。时魏征东将军济阴王元晖业率羽林庶子二万人来救梁、宋,进屯考城,城四面萦水,守备严固。庆之命浮水筑垒,攻陷其城,生擒晖业,获租车七千八百辆。仍趋大梁,望旗归款。颢进庆之卫将军、徐州刺史、武都公。仍率众而西。

  魏左仆射杨昱、西阿王元庆、抚军将军元显恭率御仗羽林宗子庶子众凡七万,据荥阳拒颢。兵既精强,城又险固,庆之攻未能拔。魏将元天穆大军复将至,先遣其骠骑将军尔硃吐没儿领胡骑五千,骑将鲁安领夏州步骑九千,援杨昱;又遣右仆射尔硃世隆、西荆州刺史王罴骑一万,据虎牢。天穆、吐没儿前后继至,旗鼓相望。时荥阳未拔,士众皆恐,庆之乃解鞍秣马,宣喻众曰:“吾至此以来,屠城略地,实为不少;君等杀人父兄,略人子女,又为无算。天穆之众,并是仇雠。我等才有七千,虏众三十余万,今日之事,义不图存。吾以虏骑不可争力平原,及未尽至前,须平其城垒,诸君无假狐疑,自贻屠脍。”一鼓悉使登城,壮士东阳宋景休、义兴鱼天愍逾堞而入,遂克之。俄而魏阵外合,庆之率骑三千背城逆战,大破之,鲁安于阵乞降,元天穆、尔硃吐没儿单骑获免。收荥阳储实,牛马谷帛不可胜计。进赴虎牢,尔硃世隆弃城走。魏主元子攸惧,奔并州。其临淮王元彧、安豊王元延明率百僚,封府库,备法驾,奉迎颢入洛阳宫,御前殿,改元大赦。颢以庆之为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增邑万户。魏大将军上党王元天穆、王老生、李叔仁又率众四万,攻陷大梁,分遣老生、费穆兵二万,据虎牢,刁宣、刁双入梁、宋,庆之随方掩袭,并皆降款。天穆与十余骑北渡河。高祖复赐手诏称美焉。庆之麾下悉著白袍,所向披靡。先是洛阳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自发铚县至于洛阳,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所向无前。

  初,元子攸止单骑奔走,宫卫嫔侍无改于常。颢既得志,荒于酒色,乃日夜宴乐,不复视事。与安豊、临淮共立奸计,将背朝恩,绝宾贡之礼;直以时事未安,且资庆之之力用,外同内异,言多忌刻。庆之心知之,亦密为其计。乃说颢曰:“今远来至此,未伏尚多,若人知虚实,方更连兵,而安不忘危,须预为其策。宜启天子,更请精兵;并勒诸州,有南人没此者,悉须部送。”颢欲从之,元延明说颢曰:“陈庆之兵不出数千,已自难制;今增其众,宁肯复为用乎?权柄一去,动转听人,魏之宗社,于斯而灭。”颢由是致疑,稍成疏贰。虑庆之密启,乃表高祖曰:“河北、河南一时已定,唯尔硃荣尚敢跋扈,臣与庆之自能擒讨。今州郡新服,正须绥抚,不宜更复加兵,摇动百姓。”高祖遂诏众军皆停界首。洛下南人不出一万,羌夷十倍,军副马佛念言于庆之曰:“功高不赏,震主身危,二事既有,将军岂得无虑?自古以来,废昏立明,扶危定难,鲜有得终。今将军威震中原,声动河塞,屠颢据洛,则千载一时也。”庆之不从。颢前以庆之为徐州刺史,因固求之镇。颢心惮之,遂不遣。乃曰:“主上以洛阳之地全相任委,忽闻舍此朝寄,欲往彭城,谓君遽取富贵,不为国计,手敕频仍,恐成仆责。”庆之不敢复言。

  魏天柱将军尔硃荣、右仆射尔硃世隆、大都督元天穆、骠骑将军尔硃吐没儿、荣长史高欢、鲜卑、芮芮,勒众号百万,挟魏主元子攸来攻颢。颢据洛阳六十五日,凡所得城,一时反叛。庆之渡河守北中郎城,三日中十有一战,伤杀甚众。荣将退,时有刘助者,善天文,乃谓荣曰:“不出十日,河南大定。”荣乃缚木为筏,济自硖石,与颢战于河桥,颢大败,走至临颍,遇贼被擒,洛阳陷。庆之马步数千,结阵东反,荣亲自来追,值蒿高山水洪溢,军人死散。庆之乃落须发为沙门,间行至豫州,豫州人程道雍等潜送出汝阴。至都,仍以功除右卫将军,封永兴县侯,邑一千五百户。

  出为持节、都督缘淮诸军事、奋武将军、北兗州刺史。会有妖贼沙门僧强自称为帝,土豪蔡伯龙起兵应之。僧强颇知幻术,更相扇惑,众至三万,攻陷北徐州,济阴太守杨起文弃城走,钟离太守单希宝见害,使庆之讨焉。车驾幸白下,临饯谓庆之曰:“江、淮兵劲,其锋难当,卿可以策制之,不宜决战。”庆之受命而行。曾未浃辰,斩伯龙、僧强,传其首。

  中大通二年,除都督南、北司、西豫、豫四州诸军事、南、北司二州刺史,余并如故。庆之至镇,遂围悬瓠。破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于溱水,又破行台孙腾、大都督侯进、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于楚城。罢义阳镇兵,停水陆转运,江湖诸州并得休息。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高祖每嘉劳之。又表省南司州,复安陆郡,置上明郡。

  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率众七万寇楚州,刺史桓和陷没,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等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进号仁威将军。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赈给,多所全济。州民李升等八百人表请树碑颂德,诏许焉。五年十月,卒,时年五十六。赠散骑常侍、左卫将军,鼓吹一部。谥曰武。敕义兴郡发五百丁会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5-1-8 15:4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大将名师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神往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aosj02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5
编号 29385
注册 2005-1-2


发表于 2005-1-10 14:1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正史有载而现在隐没的大将真是一抓一大把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ingke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17
编号 28863
注册 2004-12-26


发表于 2005-1-10 19:0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昨天又看一遍。不太明白为什么陈武帝只派了7000人去啊,多点也许就能在洛阳站住脚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5-1-11 09:2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梁武本来就没想趁此机会收复.他派陈庆之护送元颢,是做做样子,以免沮天下降者之心罢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marketing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3
帖子 1260
编号 7323
注册 2004-5-3


发表于 2005-1-11 09:4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夸张啊,有玩三国无双时才有可能得到的境界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浅草沉钟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39
帖子 431
编号 20100
注册 2004-10-30


发表于 2005-1-11 22:5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梁书有夸大之嫌,老毛的放卫星就是从这里学的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中庸

白衣伯爵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198
帖子 3728
编号 6419
注册 2004-4-2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5-1-11 23:4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却是有点失真!
看看那些数目,怕!怕!怕!
试问北方有多少人口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风刀霜剑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5
帖子 532
编号 27997
注册 2004-12-16
来自


说失真的最好列出反证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浅草沉钟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39
帖子 431
编号 20100
注册 2004-10-30


发表于 2005-1-13 19:2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看粱书为何不看魏书,魏书里好象没有记载这么辉煌的战绩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无双吕布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后将军
好贴 1
功绩 64
帖子 1513
编号 4695
注册 2004-1-23




QUOTE:
原帖由浅草沉钟于2005-01-13, 19:23:45发表
看粱书为何不看魏书,魏书里好象没有记载这么辉煌的战绩啊

那当然,南北两朝的史书自然都是扬己抑人,要不然后人编《南史》、《北史》干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浅草沉钟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39
帖子 431
编号 20100
注册 2004-10-30


发表于 2005-1-13 20:0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魏书的可信度要比梁书高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5-1-13 22:1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浅草沉钟于2005-01-13, 20:07:51发表
魏书的可信度要比梁书高啊

魏书不是有名的秽史么
顶部
性别:女-离线 阳光下的海鸥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仕女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2
编号 17982
注册 2004-9-19


发表于 2005-1-13 23:5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浅草沉钟于2005-01-13, 20:07:51发表
魏书的可信度要比梁书高啊

为什么这样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浅草沉钟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39
帖子 431
编号 20100
注册 2004-10-30


发表于 2005-1-14 11:3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桓大司马于2005-01-13, 22:12:09发表
魏书不是有名的秽史么  

哈哈,秽史并不能说明不是信史.正因为少美化才说明其真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余希文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9
编号 27772
注册 2004-12-14


发表于 2005-1-15 12:1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想可信度应该还高吧~~~不然也不会编书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15 13:1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ZT

历史上对陈庆之记载最详细的就是唐贞观时大臣姚思廉所撰的《梁书》,用三千多字记载了陈庆之的生平。在《梁书》里面,陈庆之仿佛天神下凡,多次打出不可思议的战绩,比如两千破两万、二百破十五万、七千破七万、七千破二十万、七千破三十万,等等等。后来《梁书》曾一度失传,到了北宋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出资翻印流传至今。
  《梁书》是二十四史里很不起眼的一本史书,辗转到了近代,伟大的日本作家田中芳树 拿《梁书》陈庆之的生平为蓝本创作了一部非常好的历史小说《奔流》。在大师的笔下,一位身穿白袍的神仙哥哥跃然纸上,出现在我们面前,使人们对南北朝历史有了新的认识。

如果仅仅按照《梁书》的记载,陈庆之不光是南北朝第一名将,而且还是中国第一名将,简直可以算上世界第一名将。那么是什么理由使得国人没有对这段历史大加渲染呢?健忘症?
  非也,虽然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中国的历史上武将的第一名却比文人第一名难排的多。因为《梁书》里的陈庆之是片面的陈庆之,是神化的陈庆之,是违背客观规律的陈庆之。
  让我们先从和南北朝有关的史书说起。
  二十四史和南北朝有关的的史书最多,共九本,他们是《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再加上两边兼顾的《资治通鉴》,正好凑个整数。这里,我们先把《资治通鉴》排除掉。因为《资治通鉴》基本上是把《南史》和《北史》的内容综合而成。(这里无意贬低《资治通鉴》的地位,事实上,我个人认为《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书,超过《史记》。因为《资治通鉴》是编年史,编撰起来成本巨大,能把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一年年列出来,而且每个细微处都凸显匠心,可谓工业化大生产的雏形)其次,把陈庆之所在朝代无关的几本书也去除,那么只剩下《梁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而《南史》《北史》又是综合了上述的内容,《周书》里没有和陈庆之事件有关的人物,也一一去掉。那么只剩下《梁书》、《魏书》、《北齐书》三本。
  《梁书》作者是唐贞观的姚思廉,《魏书》是北齐时的魏收,《北齐书》唐初比姚思廉晚的李百药。
  如果让我来总结一下南北朝时期的史书的特点的话,就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褒扬己方人才,贬低对方人物,
  首先说《魏书》,《魏书》长时间里被人称呼为“秽书”而受到批判,但《魏书》的真实度要高的很。因为魏收写《魏书》的时候很多人都还健在,魏收就放出话来说:“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色!举之则使上天,按之当使入地。”把和自己关系好的伙计大肆表扬,关系孬的就大泼污水。结果有人不满托齐文帝高洋劝魏收重作《魏书》,魏收重写三遍方成此稿让大家都满意。平心而论《魏书》确实有口臭的毛病,比如说东晋皇帝是野种、汉人都是岛夷、投奔西魏的武将都是蠢材等等,而且确实是对北方武将大肆褒奖。但极少假造历史,尤其是在重成三遍的情况下。
  《北齐书》,很普通的一本史书,对北齐人物都加以不同程度的吹捧。(不过对高欢的评价确实中肯)
  现在到了给《梁书》泼污水的时候。俺认为姚思廉对南朝人物的吹捧是南北朝九本史书里最严重的。陈庆之还不是吹的最厉害的,吹的最厉害的那位大家都认识,不喜欢历史的也肯定听说过,就是《陈书》里的陈后主陈叔宝。他的杰作就是千古绝唱《玉树流光照后庭》。陈叔宝作为中国历史上公认的最荒唐的皇帝之一,在姚思廉的《陈书》里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历史罕见的有道明君,他仁慈进取、照顾老人(大赦天下。在位文武及孝悌力田为父后者,并赐爵一级。孤老鳏寡不能自存者,赐谷人五斛、帛二匹)崇尚农桑、休养生息(阳和在节,膏泽润下,宜展春耨,以望秋坻。其有新辟塍畎,进垦蒿莱,广袤勿得度量,征租悉皆停免)积极遴选人才,虚心纳言进谏(卿士文武众司,若有智周政术,心练治体,救民俗之疾苦,辩禁网之疏密者,各进忠谠,无所隐讳。朕将虚己听受,择善而行)管制宗教、整顿文化(僧尼道士,挟邪左道,不依经律,民间淫祀妖书诸珍怪事,详为条制,并皆禁绝。)推行民族平等、积极外交政策、(夷狄吾民,斯事一也,保任在外者,并赐衣粮,颁之酒食,遂其乡路,所之阻远,便发遣船仗卫送,必令安达。)勤俭节约,法律宽松(朕临御区宇,抚育黔黎,方欲康济浇薄,蠲省繁费,奢僭乖衷,实宜防断。在事百僚,辩断庶务,必去取平允,无得便公害民,为己声绩,妨紊政道。)谦虚谨慎、推行礼法(宣尼诞膺上哲,体资至圣,祖述宪章之典,并天地而合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集人类所有美德于一身。
  两个字以蔽之:“胡扯”。陈后主如果有上面一半的优点隋朝也不会一边倒的统一全国了。
  那么这样一位作者笔下的陈庆之会有几分真实呢?
  让我们把书本翻到《梁书*列传第二十六*陈庆之》。
  陈庆之是江苏宜兴人。(好象紫砂壶就是那儿产的。当然如果当地领导人有头脑地话建议举办陈庆之节,必定会带来若干眼球。至于陈庆之是否值得如此立项,可参见《三国演义》。历史上有没有周仓这个人物都很难说,但并不妨碍全国到处给周仓立像。我打赌现在世界上庙里拜周仓的像不少于五百尊,那摸田中芳树先生的大作多少也有些号召力吧)他出身寒门,年轻时曾担任梁武帝萧衍的文书官,因围棋下的好而得到萧衍的赏识。当然武将的战斗力和棋艺没有必然联系,所以我们把进度条直接拉到陈庆之担任武威将军开始。
  陈庆之的作战A是击溃了元延明的两万军队。元延明是文成帝拓拔浚的儿子,以文才简朴著称,元彧是疏族,因聪明可比三国名臣荀彧而改名。后来因北魏内乱两人都投靠南梁。两人和陈庆之作战的记录仅现于《梁书》,且算陈庆之得胜。
  作战B击溃元昭十五万军队。十五万数目不小,《魏书》中北魏从来没有和梁在涡阳交战。此外如果没看错的话常山王应该叫元邵。北魏没有叫王纬或元纬的人。
  作战C俘虏丘大千。丘大千没有带兵七万的权力。
  作战D俘虏元晖业。没有说带多少人,姑且算陈庆之俘获两万。
  作战E俘虏杨昱等。此时北魏四面楚歌,尔朱荣在河北对付葛荣,洛阳一带没有兵力,不是二十余万。元天穆在山东对付邢杲,不可能成为《梁书》中的主力带着二十多万人进攻陈庆之,并在失败后单人逃跑。杨昱从未担任左仆射,更没七万军队。
  作战F击溃元天穆。元天穆从未单独回洛阳进攻陈庆之。奇怪的是在《梁书》作战E中已说元天穆单骑逃跑,又从哪儿变出来四万军队,并只剩下十几骑兵回去?难道作战E中二十多万人打不过陈庆之用四万就打得过了?
  作战G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没意义,后面会说。
  作战H十一败尔朱荣。《魏书》中版本不一样。陈庆之从来没渡到黄河以北迎战号称百万的尔朱荣军队。
  作战I斩僧强。《魏书》没记载(这是废话)
  作战J连败娄起、是云宝,孙腾、侯进、尧雄、司马恭。《北齐书》中陈庆之惨败,还丢了地盘。
  作战K败侯景。应该是互有胜负。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15 13:1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上次把陈庆之的战史总结成了十次战争,下面我们选择出主要的部分加以详细分析。
  作战A不用说了,这种小仗毫无意义。此外关于陈庆之的关中侯这个职务,应该说是一种象征性的荣誉称号。(比如二战时候的“苏联英雄”勋章)没有什么俸禄的。最滥的时候曾一次加封两千多。
  作战B,《魏书》北魏没有和梁在涡阳交战,这个也不好说谁对谁错。姑且算陈庆之消灭了十五万。
  作战C和D是一块的。简单一想丘大千的兵力就知道根本不可能。元晖业亲王作为四征将军的级别才带两万军队。后面名将侯景才有七万军队指挥,丘大千是什么人物,能带七万军队?
  作战E到H,陈庆之战争生涯中最离奇的地方就在攻入洛阳败尔朱荣战役,我们把他联系起来看。作战E就是入洛一战。
  说到入洛一战,让我们先从北魏王朝的历史开始谈起。
  北魏是由鲜卑族拓跋部落创立的,一百年里都是作为一个异类的国家存在,基本没有融合到中国文化圈里。而这一切都被一位伟大的君主改革家拓跋宏所改变。(北魏改革也是单列的一篇独立文章)拓跋宏改革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改革之一,他的一个成绩就是促成了北魏的灭亡。因改革所造成的无数弊端,导致四下里暴动此起彼伏,同时北魏也有个极其不光彩的记录那就是历史上的叛乱次数排名中国各朝代第一。而陈庆之入洛的公元529年正是北魏民变最高潮和最剧烈的时候。北魏又连续数场极其惨烈的宫廷政变,基本上消耗了全部的实力,朝廷所能控制的地盘只有洛阳周围方圆三百里巴掌大小的地盘,最要命的是已经没有直属中央的军队——全部落到了各路大小军阀的手里。
  既然大家的主要敌人是变民,那么区区七千人的陈庆之军谁也没放在眼里,任由他趁虚径进,突袭洛阳。
  其时尔朱荣刚破葛荣,囤兵在上党到邺城一线发呆。而元天穆则整顿主力准备进攻盘踞济南的邢杲。(这里有个十分尴尬的趣事。《资治通鉴》是综合了《梁书》和《魏书》的记载而成,按照《魏书》的记载,元天穆是在四月份进攻济南的邢杲,五月份陈庆之入洛,北魏皇帝逃跑,等元天穆灭邢杲回来时发现找不到窝就去投奔尔朱荣。而《梁书》则记载元天穆作为主力一直在洛阳防御陈庆之的进攻,然后单骑逃跑。《资治通鉴》则上半部分取的《魏书》,元天穆去进攻邢杲,下半部分取自《梁书》,元天穆回来安排洛阳的防御体系。于是元天穆灭邢杲所花的时间怎么凑也凑不出来了。最后《资治通鉴》断定:元天穆是四月份在洛阳召集参谋商量如何对付邢杲,商量完后马上发兵济南,抓紧时间讨平之,马上回头赶到洛阳挨陈庆之的揍,中间花了不到一月...莫非元天穆的部队是天兵不成?)洛阳城附近没几个有战斗力的,更没听说哪个有二十多万军队(从528年5月到陈庆之529年5月入洛前一年时间里北魏活跃中的叛乱就有官员高乾、变民刘举、变民万俟丑奴、变民葛荣、变民续灵珍、官员羊侃、官员彭乐师、变民韩楼、变民邢杲、官员元颢等等,北魏如果有一点兵力也早就拿出来对付叛乱了)。只好狼狈逃跑。至于作战F上面说了没有道理。  作战G的问题也是我一直不明白的一个命题。大家是否认为中国的名将和著名战役大都集中在唐前?比如什么什么之战,似乎在隋朝以后就极少听说了。我发现历史上的战争以唐作为分界点,唐以前的作战双方大都喜欢集中兵力搞上一两次决战,而唐后就开始有了持久战的行为。比如曹操进攻东吴不是多路出击,同时突破,非得集中在赤壁和孙权对峙进行决战,打赢了东吴就不推自倒,输了只好灰溜溜滚蛋。谁能对这种现象给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
  所以,对于陈庆之的作战G,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这三十二城,四十七战都是对付的非主力。因为这个时候北魏把兵力都收缩起来集中一点,准备来点什么动作。再说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连胜也没什么希奇,东汉名将耿弇曾连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全部得胜。(注意陈庆之仅仅是平的“城”,类似于要塞,比我们现在的城市要小的多。比如后面陈庆之镇守的北中郎城,不会大于一个村庄)原因都在于:对付的不是主力。顺便说个小bug,那个是荥阳,位于河南洛阳和郑州之间的陇海线上,有的史书写作荣阳是错误的。
  下面到了关键一点作战H中陈庆之的十一败尔朱荣,可以说,即使从作战A到作战G都是虚构的,陈庆之能以七千兵力连败三十多万军队的尔朱荣十一次的话,他也是无可争议的天下第一名将。不光是他,无论哪个能用二百步兵在一万骑兵的铁蹄下来回走上十一次的话,也可以参选天下第一名将。
  那么我们来看两个不同版本的洛阳防御战。首先是《梁书》的,见《梁书》列传第二十六 陈庆之:
魏天柱将军尔硃荣、右仆射尔硃世隆、大都督元天穆、骠骑将军尔硃吐没儿、荣长史高欢、鲜卑、芮芮,勒众号百万,挟魏主元子攸来攻颢。颢据洛阳六十五日,凡所得城,一时反叛。庆之渡河守北中郎城,三日中十有一战,伤杀甚众。荣将退,时有刘助者,善天文,乃谓荣曰:“不出十日,河南大定。”荣乃缚木为筏,济自硖石,与颢战于河桥,颢大败,走至临颍,遇贼被擒,洛阳陷。庆之马步数千,结阵东反,荣亲自来追,值蒿高山水洪溢,军人死散。庆之乃落须发为沙门,间行至豫州,豫州人程道雍等潜送出汝阴。至都,仍以功除右卫将军,封永兴县侯,邑一千五百户。
  第二个版本来自《魏书》,见《魏书》列传第六十二 尔朱荣:
  建义初,北海王元颢南奔萧衍,衍乃立为魏主,资以兵将。时邢杲寇乱三齐,与颢应接。朝廷以颢孤弱,不以为虑。永安三年春,诏大将军元天穆先平齐地,然后回师征颢。颢以大军未还,乘虚径进,既陷梁国,鼓行而西,荥阳、虎牢并皆不守。五月,车驾出幸河北。事出不虞,天下改望。荣闻之,即时驰传,朝行宫于上党之长子,行其部分。舆驾于是南辕,荣为前驱,旬日之间,兵马大集,资粮器仗,继踵而至。天穆既平邢杲,亦渡河以会车驾。颢都督宗正珍孙、河内太守元袭固守不降,荣攻而克之,斩珍孙、元袭以徇。帝幸河内城。荣与颢相持于河上,颢令都督安丰王延明缘河据守。荣既未有舟船,不得即渡,议欲还北,更图后举。黄门郎杨侃、高道穆等并谓大军若还,失天下之望,固执以为不可。语在侃等传。属马渚诸杨云有小船数艘,求为乡导,荣乃令都督尔朱兆等率精骑夜济,登岸奋击。颢子领军将军冠受率马步五千拒战,兆大破之,临陈擒冠受。延明闻冠受见擒,遂自逃散,颢便率麾下南奔。事在其传。
  我们来对比一下这两个版本的不同,《梁书》里说尔朱荣集结了号称百万的军队在黄河以北准备进攻黄河以南的洛阳。陈庆之作为偏师渡到黄河以北把守要塞。三天内连续击败尔朱荣十一次,后来尔朱荣就扎木筏渡河击败元颢。这样洛阳就失守了,陈庆之不得不带领数千军队向东撤退。半路上遭到蒿山发洪水,陈庆之就化装成和尚安然逃回。
  而《魏书》则说尔朱荣集结重兵在黄河以北,结果没有船无法渡河只好撤退,为下属劝止。这时寻访到当地人有几艘小船,尔朱荣就派精兵连夜渡河,击破元颢,攻陷了洛阳。
  那么着两个版本究竟哪个更真实一些?我个人认为《魏书》的可信程度更高。
  《梁书》版主要问题有三点。首先,高欢不能出现在武将名单里。因为此时的高欢刚刚出道,不过一长史,还是元天穆的部将,是没有资格单列的。就连参战的高欢死对头贺拔三兄弟的军衔都远高于高欢。就象希特勒曾参与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但绝不能说希特勒指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梁书》这样说有拉大旗做虎皮的嫌疑。第二,芮芮(就是柔然)从来没有参与北魏对南朝的作战,这和如果发生台海战争中国绝对不会邀请日本支援作战的道理一样。第三个是最关键的,陈庆之不可能渡到黄河以北迎战号称百万的尔朱荣军队。因为这样做的话后面就有大BUG,当洛阳失陷陈庆之沿着黄河北岸向东撤退的时候,他是如何被黄河南岸蒿山暴发的洪水冲溃的?如果说陈庆之军渡过黄河来接受嵩山的洪水的话,那么他是如何在尔朱荣掌握了黄河的控制权的情况下带着数千人回来的?难道尔朱荣三十余万军队就眼睁睁看着陈庆之几千人摇着船渡河?
  所以我认为不妨看作陈庆之军死守黄河南岸不许尔朱荣渡河,尔朱荣连渡若干次都宣告失败...而且这个时候元颢手头得有点兵力,否则不会让陈庆之作为奇兵去守黄河北岸。那无疑是向尔朱荣宣告“主力都跑黄河北岸去了,洛阳城仅我一人,快来抓我重重有赏!”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关毛
(人间的祸害)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9903
编号 15525
注册 2004-8-14
来自 南秦州仇池郡
家族 轩辕狼党


武力才7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酒徒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3
帖子 1209
编号 15257
注册 2004-8-11


发表于 2005-1-15 14:5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小陈乃南北朝第一名将当之无愧.带者七千骑兵就杀入洛阳,期间陷城四十七,击溃北魏大军数十万,虽然晚节不保,考虑到是被洪水这不可抗拒的力量所败.且回梁后,又以一万杀败侯景七万.只可惜摊上了一个不咋样的皇帝,不然定会再放光彩!!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余希文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9
编号 27772
注册 2004-12-14


发表于 2005-1-16 03:4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为小陈同志默哀~~~~~(偶的班主任我们也叫小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usk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3
编号 10432
注册 2004-7-8


发表于 2005-2-12 13:0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01-15, 13:15:38发表
上次把陈庆之的战史总结成了十次战争,下面我们选择出主要的部分加以详细分析。
  作战A不用说了,这种小仗毫无意义。此外关于陈庆之的关中侯这个职务,应该说是一种象征性的荣誉称号。(比如二战时候的“苏联英雄”勋章)没有什么俸禄的。最滥的时候曾一次加封两千多。
  作战B,《魏书》北魏没有和梁在涡阳交战,这个也不好说谁对谁错。姑且算陈庆之消灭了十五万。
  作战C和D是一块的。简单一想丘大千的兵力就知道根本不可能。元晖业亲王作为四征将军的级别才带两万军队。后面名将侯景才有七万军队指挥,丘大千是什么人物,能带七万军队?
  作战E到H,陈庆之战争生涯中最离奇的地方就在攻入洛阳败尔朱荣战役,我们把他联系起来看。作战E就是入洛一战。
  说到入洛一战,让我们先从北魏王朝的历史开始谈起。
  北魏是由鲜卑族拓跋部落创立的,一百年里都是作为一个异类的国家存在,基本没有融合到中国文化圈里。而这一切都被一位伟大的君主改革家拓跋宏所改变。(北魏改革也是单列的一篇独立文章)拓跋宏改革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改革之一,他的一个成绩就是促成了北魏的灭亡。因改革所造成的无数弊端,导致四下里暴动此起彼伏,同时北魏也有个极其不光彩的记录那就是历史上的叛乱次数排名中国各朝代第一。而陈庆之入洛的公元529年正是北魏民变最高潮和最剧烈的时候。北魏又连续数场极其惨烈的宫廷政变,基本上消耗了全部的实力,朝廷所能控制的地盘只有洛阳周围方圆三百里巴掌大小的地盘,最要命的是已经没有直属中央的军队——全部落到了各路大小军阀的手里。
  既然大家的主要敌人是变民,那么区区七千人的陈庆之军谁也没放在眼里,任由他趁虚径进,突袭洛阳。
  其时尔朱荣刚破葛荣,囤兵在上党到邺城一线发呆。而元天穆则整顿主力准备进攻盘踞济南的邢杲。(这里有个十分尴尬的趣事。《资治通鉴》是综合了《梁书》和《魏书》的记载而成,按照《魏书》的记载,元天穆是在四月份进攻济南的邢杲,五月份陈庆之入洛,北魏皇帝逃跑,等元天穆灭邢杲回来时发现找不到窝就去投奔尔朱荣。而《梁书》则记载元天穆作为主力一直在洛阳防御陈庆之的进攻,然后单骑逃跑。《资治通鉴》则上半部分取的《魏书》,元天穆去进攻邢杲,下半部分取自《梁书》,元天穆回来安排洛阳的防御体系。于是元天穆灭邢杲所花的时间怎么凑也凑不出来了。最后《资治通鉴》断定:元天穆是四月份在洛阳召集参谋商量如何对付邢杲,商量完后马上发兵济南,抓紧时间讨平之,马上回头赶到洛阳挨陈庆之的揍,中间花了不到一月...莫非元天穆的部队是天兵不成?)洛阳城附近没几个有战斗力的,更没听说哪个有二十多万军队(从528年5月到陈庆之529年5月入洛前一年时间里北魏活跃中的叛乱就有官员高乾、变民刘举、变民万俟丑奴、变民葛荣、变民续灵珍、官员羊侃、官员彭乐师、变民韩楼、变民邢杲、官员元颢等等,北魏如果有一点兵力也早就拿出来对付叛乱了)。只好狼狈逃跑。至于作战F上面说了没有道理。  作战G的问题也是我一直不明白的一个命题。大家是否认为中国的名将和著名战役大都集中在唐前?比如什么什么之战,似乎在隋朝以后就极少听说了。我发现历史上的战争以唐作为分界点,唐以前的作战双方大都喜欢集中兵力搞上一两次决战,而唐后就开始有了持久战的行为。比如曹操进攻东吴不是多路出击,同时突破,非得集中在赤壁和孙权对峙进行决战,打赢了东吴就不推自倒,输了只好灰溜溜滚蛋。谁能对这种现象给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
  所以,对于陈庆之的作战G,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这三十二城,四十七战都是对付的非主力。因为这个时候北魏把兵力都收缩起来集中一点,准备来点什么动作。再说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连胜也没什么希奇,东汉名将耿弇曾连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全部得胜。(注意陈庆之仅仅是平的“城”,类似于要塞,比我们现在的城市要小的多。比如后面陈庆之镇守的北中郎城,不会大于一个村庄)原因都在于:对付的不是主力。顺便说个小bug,那个是荥阳,位于河南洛阳和郑州之间的陇海线上,有的史书写作荣阳是错误的。
  下面到了关键一点作战H中陈庆之的十一败尔朱荣,可以说,即使从作战A到作战G都是虚构的,陈庆之能以七千兵力连败三十多万军队的尔朱荣十一次的话,他也是无可争议的天下第一名将。不光是他,无论哪个能用二百步兵在一万骑兵的铁蹄下来回走上十一次的话,也可以参选天下第一名将。
  那么我们来看两个不同版本的洛阳防御战。首先是《梁书》的,见《梁书》列传第二十六 陈庆之:
魏天柱将军尔硃荣、右仆射尔硃世隆、大都督元天穆、骠骑将军尔硃吐没儿、荣长史高欢、鲜卑、芮芮,勒众号百万,挟魏主元子攸来攻颢。颢据洛阳六十五日,凡所得城,一时反叛。庆之渡河守北中郎城,三日中十有一战,伤杀甚众。荣将退,时有刘助者,善天文,乃谓荣曰:“不出十日,河南大定。”荣乃缚木为筏,济自硖石,与颢战于河桥,颢大败,走至临颍,遇贼被擒,洛阳陷。庆之马步数千,结阵东反,荣亲自来追,值蒿高山水洪溢,军人死散。庆之乃落须发为沙门,间行至豫州,豫州人程道雍等潜送出汝阴。至都,仍以功除右卫将军,封永兴县侯,邑一千五百户。
  第二个版本来自《魏书》,见《魏书》列传第六十二 尔朱荣:
  建义初,北海王元颢南奔萧衍,衍乃立为魏主,资以兵将。时邢杲寇乱三齐,与颢应接。朝廷以颢孤弱,不以为虑。永安三年春,诏大将军元天穆先平齐地,然后回师征颢。颢以大军未还,乘虚径进,既陷梁国,鼓行而西,荥阳、虎牢并皆不守。五月,车驾出幸河北。事出不虞,天下改望。荣闻之,即时驰传,朝行宫于上党之长子,行其部分。舆驾于是南辕,荣为前驱,旬日之间,兵马大集,资粮器仗,继踵而至。天穆既平邢杲,亦渡河以会车驾。颢都督宗正珍孙、河内太守元袭固守不降,荣攻而克之,斩珍孙、元袭以徇。帝幸河内城。荣与颢相持于河上,颢令都督安丰王延明缘河据守。荣既未有舟船,不得即渡,议欲还北,更图后举。黄门郎杨侃、高道穆等并谓大军若还,失天下之望,固执以为不可。语在侃等传。属马渚诸杨云有小船数艘,求为乡导,荣乃令都督尔朱兆等率精骑夜济,登岸奋击。颢子领军将军冠受率马步五千拒战,兆大破之,临陈擒冠受。延明闻冠受见擒,遂自逃散,颢便率麾下南奔。事在其传。
  我们来对比一下这两个版本的不同,《梁书》里说尔朱荣集结了号称百万的军队在黄河以北准备进攻黄河以南的洛阳。陈庆之作为偏师渡到黄河以北把守要塞。三天内连续击败尔朱荣十一次,后来尔朱荣就扎木筏渡河击败元颢。这样洛阳就失守了,陈庆之不得不带领数千军队向东撤退。半路上遭到蒿山发洪水,陈庆之就化装成和尚安然逃回。
  而《魏书》则说尔朱荣集结重兵在黄河以北,结果没有船无法渡河只好撤退,为下属劝止。这时寻访到当地人有几艘小船,尔朱荣就派精兵连夜渡河,击破元颢,攻陷了洛阳。
  那么着两个版本究竟哪个更真实一些?我个人认为《魏书》的可信程度更高。
  《梁书》版主要问题有三点。首先,高欢不能出现在武将名单里。因为此时的高欢刚刚出道,不过一长史,还是元天穆的部将,是没有资格单列的。就连参战的高欢死对头贺拔三兄弟的军衔都远高于高欢。就象希特勒曾参与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但绝不能说希特勒指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梁书》这样说有拉大旗做虎皮的嫌疑。第二,芮芮(就是柔然)从来没有参与北魏对南朝的作战,这和如果发生台海战争中国绝对不会邀请日本支援作战的道理一样。第三个是最关键的,陈庆之不可能渡到黄河以北迎战号称百万的尔朱荣军队。因为这样做的话后面就有大BUG,当洛阳失陷陈庆之沿着黄河北岸向东撤退的时候,他是如何被黄河南岸蒿山暴发的洪水冲溃的?如果说陈庆之军渡过黄河来接受嵩山的洪水的话,那么他是如何在尔朱荣掌握了黄河的控制权的情况下带着数千人回来的?难道尔朱荣三十余万军队就眼睁睁看着陈庆之几千人摇着船渡河?
  所以我认为不妨看作陈庆之军死守黄河南岸不许尔朱荣渡河,尔朱荣连渡若干次都宣告失败...而且这个时候元颢手头得有点兵力,否则不会让陈庆之作为奇兵去守黄河北岸。那无疑是向尔朱荣宣告“主力都跑黄河北岸去了,洛阳城仅我一人,快来抓我重重有赏!”

这个贴被人批了无数次了,你把原贴转来,为何不把别人的批贴转来。
明明早就被人驳斥的体无完肤的论点,你还要拿来给不熟悉的人看.
你相信此人的无来由的话没关系,但你强迫别人只知道他的胡扯就有很大的问题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festal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0
编号 1945
注册 2003-11-9


发表于 2005-2-13 13:3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陈庆之的事迹就算打个折扣来看,仍然是传说中的人物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蝶我两相忘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1
编号 33160
注册 2005-2-19


发表于 2005-2-24 11:1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难怪老毛同志阅完后拍案而起,神往庆之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锯刀锋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5
编号 33472
注册 2005-2-24


发表于 2005-2-24 16:0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陈庆之。。。。偶像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奇迹魔术师·杨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1
功绩 15
帖子 966
编号 31952
注册 2005-2-4
来自 冰城哈尔滨
家族 慕容世家


令毛主席读来神往的人物,必是良将,所谓英雄相惜。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2 05:5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603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