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隋炀帝和唐太宗征高丽之对照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隋炀帝和唐太宗征高丽之对照, 选自剑桥隋唐史
浅草沉钟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39
帖子
431
编号
20100
注册
2004-10-30
#1
发表于 2004-11-18 19:5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隋炀帝 杨广
在7世纪初期,高丽国占有今辽河东部的满洲和朝鲜半岛的北部;其国都就在现在的平壤。朝鲜半岛的大部分分成西南的百济和东南的新罗。北方的王国曾向北魏及后来的北周、北齐纳贡。但为了对高丽侵袭辽河以西地区进行报复,隋文帝在598年发动了最后遭到失败的水陆进攻。高丽此时在军事上是强大的,但它对中国的潜在威胁更因其他因素(除了与东突厥人结盟这一因素之外)而成倍增长和更加复杂化了。高丽以北是一个称为靺鞨的好战的通古斯部落联合体,它参加了高丽渡过辽河的侵犯。辽河的下游为契丹,它在605年曾入侵河北,但如前所述,被中国人指挥的东突厥军所击败。但契丹单独地或与它的不受约束的邻邦结盟后,依然是一个威胁。此外,已有学者提出一种假设,远处西京的隋廷担心高丽在河北地区可能产生强大的军事影响,因为从北齐时期起那里的分裂情绪远没有消失。①
炀帝的意图可能是等漫长的永济渠——连接中国心脏地区与北京的大运河的主渠——竣工后才“讨伐”高丽。不管是否属实,永济渠于609年竣工。610年,以富户为对象的战争特税开征,军事准备工作迅速进行,有庞大的后勤支援的大军(《隋书》说这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支)集结在今北京地区的涿郡。黄河平原的一次水灾淹没了40个州,打乱了计划,并引起征募人员的逃亡。但在612年正月,隋帝及其将军和一支庞大军队准备从陆路进攻,而水军则从海上进攻。隋帝举行了应有的祭祀(前文已予描述),并为此颁发了冠冕堂皇的诏书。在诏书中,炀帝适当地以古代的圣贤统治者和伟大的帝王为比喻,坚持隋朝具有美德、支配天下的力量和丰功伟绩。他严厉指责高丽王拒绝臣服,为人奸诈,勾结契丹、靺鞨侵犯隋的领土,等等。①裴矩作为战略顾问,随他征讨,杰出的工程专家宇文恺在辽河架了桥,大军向前推进。所订的计划是迅速直逼高丽国都,但沿辽河东岸诸城顽强抵抗,直到夏末大雨使军事行动不可能再继续进行。炀帝在8月末撤军返回洛阳,据说损失惨重。回都后惩办了几个战败的将领,并加强了他的统治。
613年正月,他宣布第二次动员,并在夏初北行,打算第二次远征高丽。宾板桥注意到了这一年早期国内叛乱次数增加这一不祥之兆;其中七次主要集中在611年黄泛受灾区。②炀帝又渡辽河,但在战斗中,传来当时的礼部尚书并在永济渠南端负责一供应中心的杨玄感(杨素之子)叛变的消息。杨玄感的叛变是重要政治人物中最早的背叛,而且它发生在离洛阳不远的帝国心脏附近。炀帝派最优秀的将领宇文述从东北战场返回镇压叛乱。随之引起了一场短暂但激烈的内战,杨玄感的军队战败,他的首级送
给在战地的炀帝,由他验明;但社会结构、税制、府兵制和供应制被严重破坏。而炀帝竟宣布在614年作第三次远征。从这次叛乱和下半年爆发的八次分布得很广泛的叛乱来看,实在令人惊异。宣布前他召臣僚进呈意见,但据《隋书》记载,竟“数日无敢言者”。①于是他在阴历二月又颁布诏书,但这一次却带有自我辩解的语气。他说他一贯全心全意履行帝王的职责和致力于武功;他引了(虚构的)商朝成汤五十二战的前例,此外又补充了东汉光武帝的武功。他说他痛恨战争,对以前几次战役牺牲的生命表示悲痛,命令收集和安葬战死兵将的遗骸,并建立道场,“恩加泉泽,庶弭穷魂之冤”。①准备工作开始进行;尽管物资和马匹不足,许多应征士兵没有报到,隋军又渡过了辽河。沿河据点再次固守,但隋军渗入了平壤的城郊。614年较晚时期,高丽王在严重的困境中派使者要求投降,使者随带一投靠高丽的隋将。隋的先锋要攻取平壤和俘获高丽王,但被炀帝召回。炀帝再次命令高丽王到隋廷表示敬意。但高丽王没有前来。炀帝又命令准备第四次远征,但此时国内叛乱不断爆发,对外的冒险行动不得不到此结束。
促使炀帝再三进行这几次劳民伤财的毁灭性远征的动机是:他的帝国威严和帝国地处宇宙中心的观念;他想恢复汉代光辉业绩的迫切愿望;他自认为对所有敢于抗拒中国移风易俗的仁爱影响的人必能取得伟大胜利的想象;他对裴矩和其他军人言之成理地提出的现实政治的考虑。他在重复发生的灾难面前坚持讨伐的原因似乎是清楚的。但失败的原因长期以来是一个探讨的问题。近来,约翰·贾米森总结了他本人、陈寅恪及其他学者的解释。这些解释大致归纳如下:一、地形和气候有利于防御者。进攻的目标地形险恶,部分地区森林茂密,那里夏季有倾盆大雨,随之严冬很快降临;入侵者的战斗季节只是从4月至7月雨季开始之时。二、高丽的战略家由于熟悉地形和以一年的大部分时间备战,能够顽强地防御。他们防御的中心是从辽河河口的安市附近往北延伸至东岸的一批有城墙的市镇。它们反复牵制围攻的军队,直至严冬的侵袭迫使他们撤退。三、从中华帝国首都至战场的距离是惊人的,将近1000英里;例如,杨玄感叛变的消息用了将近一个月才传给在战地的炀帝。高丽在这方面取得有利条件。四、隋使用水军得不偿失而且愚蠢,高丽则有良好的海防。②在唐太宗进 行灾难性的远征时,这些因素继续起决定性的作用,只是在中国人说服和“协助”高丽的南邻新罗开辟第二战线时,均势才发生了变化。
结局
隋炀帝先回到洛阳,然后在614年阴历十月返回西京,他立刻下令在城的西中门外磔裂投降高丽的将领。然后他企图像平时那样处理帝国事务。在新的一年,即615年,炀帝赐宴官员;据《隋书》记载,他接见了突厥、新罗、靺鞨、契丹和亚洲腹地诸国的贡使。正月稍晚,他招待南方和东方诸土著民族的代表,并分赐礼物。阴历二月,他在诏书中回顾了远征的劳累和破坏,但敦促人民各安其业。他说,他们经历了所有苦难,“今天下平一,海内晏如”。①但实际上帝国一片混乱。官兵在十几条战线作战,力图遏制和消灭叛乱者。炀帝在建于太原附近的汾阳宫度夏。夏末北巡时,他几乎被始毕可汗率领的东突厥军所俘,后来逃入雁门城。记载所述不一,有的说守城者表现恐慌和不满,有的说有人轻率地提出逃跑或把敌人赶走。但附近的各刺史显然得到勤王的命令。城虽然被解围,但炀帝却惊慌失措,他的信心严重动摇;以后他越来越消沉了。
我们不清楚他当时了解帝国处境的程度,但帝国日益被无数地方叛乱者控制。他的特殊的统治作风必然使其核心集团设法对他隐瞒全部严酷的事实。根据一种记载,他的顾问一味对他含糊其词和不置可否,甚或干脆撒谎。有一人因直言而在议政廷上被鞭笞至死。616年夏,经宇文述的力劝,炀帝乘新建的运河船队至江都。他留下官员负责北方,即帝国的中心,但他本人则永不复返。他在江都最后的日子是忧郁的。他备受恐惧和猜疑的折磨,不能忍受帝国的消息,更不能为帝国采取任何行动。617年,他的两个孙子被北方的对立叛乱者拥立为他的继承人,其中之一给他一个响亮的空头衔——太上皇。618年,他在浴室被宇文化及所杀,宇文化及是他父亲无情地取代的皇室的后裔,又是他最信赖的将领宇文述之子。
儒家修史者对炀帝道义上的评价的确是苛刻的,因为他们把他描写成令人生畏的典型的“末代昏君”。在民间传说、戏剧和故事中,他的形象被作者和观众的随心所欲的狂想大大地歪曲了——人民生活在一个无节制地使用权力、有豪华宫殿和享有无限声色之乐的世界中,只能产生这种感情上的共鸣。在中国的帝王中,他决不是最坏的,从他当时的背景看,他并不比其他皇帝更加暴虐。他很有才能,很适合巩固他父亲开创的伟业,而他在开始执政时也确有此雄心。但是他希望历史会肯定他的执政以及他追求豪华壮观的欲望,这就使他的判断力不能发挥出来。那种骄奢淫逸的作风只能使阿谀奉承之辈得势,而他周围确有这样一批人,这对他是致命的。远征高丽——这种企图的目的我相信是合理的,即使是传统的——随着每次失败,却使他越来越着迷,而着迷对于拥有最高权力的专制君主及其统治的人民来说往往是致命的。
尽管有着这次悲剧性的大灾难以及随之而来的内战期,但在经历了最漫长的大分裂时期之后隋终于重新统一了中国,这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隋朝消灭了其前人的过时的和无效率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在长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区发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识,这一切同样了不起。人们在研究其后的伟大的唐帝国的结构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时,不能不在各个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
--------------------------------------------------------------------------------
① 《资治通鉴》,卷181第5645页。关于人口数字的解释已有大量讨论。见毕汉斯:《公元2至742年中国的人口普查》,载《远东古文物博物馆》, 19(1947年),第160—161页;浦立本:《隋唐时期的人口登记》,载《东方经济和社会史杂志》,4(1961年),第289—301页。
① 《隋书》,卷25第717页;白乐日:《<隋书>中的刑法志》,第91页。
① 《隋书》,卷3第64—65页。
② 《隋书》,卷75第1707页。
③ 《资治通鉴》,卷182第5694页。
① 杨联升:《中华帝国公共工程的经济特征》,收于其汇编:《中国学概览》(1969年),第203—204页。
② 《资治通鉴》,卷181第5636页。
① 马伯乐:《浙江考古队的简要报告》,载《法兰西远东学院学报》,14(1914年),第5页。
② 《隋书》,卷24第686—687页;白乐日:《<隋书>中的食货志》,第54—55页。
① 《资治通鉴》,卷181第5641页。
① 《隋书》,卷67第1580页;耶格尔:《裴矩的一生及其著作》,第97页。
① 《隋书》,卷4第79—81页。
② 宾板桥:《唐朝的建立:隋之灭亡和唐之兴起》(巴尔的摩,1941年),第43页。
① 《隋书》,卷4第86页。
① 《隋书》,卷4第86—87页;山崎宏:《隋之高句丽远征与佛教》,载《史潮》,59(1953年),第1—10页。
② 贾米森:《三国史记和统一战争》,第32—34页。
① 《隋书》卷4第88—89页。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浅草沉钟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39
帖子
431
编号
20100
注册
2004-10-30
#2
发表于 2004-11-18 19:5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唐太宗 李世民
隋炀帝三次试图征服这个朝鲜的王国高丽未遂,并在征讨过程中毁灭了他的大帝国。几次战争也使高丽蒙受严重损失,战争的疮痍到618年高丽婴阳王(在位时期590—618年)死去和异母弟荣留王(在位时期618—642年)继位时还没有痊愈。高丽的权力转移与中国建立新王朝同时,所以两国的友好关系得以恢复。619年,高丽再度承认中国的宗主权并忠诚地向唐朝纳贡。过了三年,荣留王接受高祖的建议,交换双方在隋代远征时的俘虏。高丽共遣返了约一万中国战俘。①但很多中国人在隋末大乱时逃到朝鲜避难,在遣返战俘后,还有相当多的中国人留在高丽。在7世纪20年代,高丽谨慎地沿辽河西岸建造大量堡垒,以防中国人再度进行可能的入侵。这条防线用了大约十年的工夫才完成。
唐朝和高丽双方都有足够的理由要谨慎行事。高祖在位的大部分时间忙于平定国内叛乱,中国的经济还没有从十年内乱中恢复过来,唐朝还没有任何能力进行对外冒险。而高丽则希望有一个和中国持久友好的时期,以便收复在抗隋战争中被南部新罗、百济所夺去的领土。
可是随着太宗对唐朝的军事力量越来越自信,随着中国经济的恢复,隋炀帝在高丽的灾难性失败对太宗来说逐渐变成了一个难以忘怀和带挑战性的问题。到了641年,太宗公开对朝廷说,高丽在汉武帝时曾是中国的一部分,如果唐朝从陆、海两方进攻,高丽可能再度被征服。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同年,他似乎已采取了一个实际步骤,即派职方部郎中陈大德侦察高丽的军事势态和防御工事,作为唐朝进攻的第一步;职方部为负责收集情报,测绘边区地图和维护边境防御设施的中央机构。
一个对高丽发动战争的借口是在642年出现的,当时长安得到消息说,负责沿辽河修筑堡垒并以对中国强硬闻名的泉盖苏文,在高丽朝廷的党派斗争中获胜,并在发动的一场政变中杀死了荣留王(他名义上是唐朝的藩臣)和他的一百多支持者,泉盖苏文立荣留王的弟弟大阳王之子宝藏王为新王(在位时期641—668年),自立为军事统帅——大莫离支,执行更加摆脱中国影响的独立政策。
太宗虽有了干涉高丽的足够理由,但还没有立刻采取行动;他提醒他的朝臣,进攻高丽的不可缺少的基地东北平原,仍遭受着20年前内乱所造成的经济破坏。
可是不久,朝鲜发生的几件事迫使他摊牌。三个朝鲜王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高丽对中国的态度越来越敌对。643年的后期,声称是中国藩属的新罗报告唐朝说,高丽联合百济在几条战线攻击新罗,并切断新罗贡使前往长安的路线。太宗用外交手段阻止高丽侵略新罗的行动无效,泉盖苏文甚至拘留一个唐使。太宗于是决定亲自征讨这个犯上的国家。
出征高丽的计划在太宗的大臣中是不受欢迎的,他们不禁回想起隋炀帝在朝鲜战争中的惨重失败。太宗最亲密的顾问长孙无忌强烈反对任何远征,褚遂良极力谏止太宗亲征。唯一似乎赞成入侵朝鲜的宰相是太宗最有权势的大将李世?;他提醒朝廷,由于以前没有采取强硬手段对付敌人,以至它后来悔恨不已。
尽管朝臣们反对,太宗还是决心实行自己的计划, 644年秋,开始精心准备远征。大部分军队被调到东北,一部分军队奉命探测高丽在辽东的防御。建造了400艘船往东北运粮。几个月以后,太宗前往洛阳,那里是他到前线的第一站。他在洛阳召见并询问了以前的隋朝官员、曾参与过隋炀帝进攻高丽的郑元?。虽然郑元?告诫太宗,唐军将遇到供应上的困难,并且事实证明,高丽具有守城能力,但太宗依然充满胜利的信心。①
太宗在洛阳向全国发布了一份诏书,宣告讨伐高丽的道义上的理由:泉盖苏文是个弑君者和专横暴虐者,他侵略忠诚的中国藩属新罗,因此必须受到惩罚。实际上,太宗所以念念不忘高丽可能有其他更为重要的原因。唐王朝要完成隋炀帝的未竟之业和收复中国的旧疆这种雄心壮志起了一定的作用。战略上的考虑也起了作用,因为出现了高丽统一整个朝鲜半岛的危险,而中国的利益在于保持朝鲜分裂,防止它与东满洲的靺鞨或与日本联盟。此外,太宗在643年的继位争论(见下文)后碰到了严重的个人危机,因而感到有必要离开朝廷亲自行动。
645年春太宗到达前线,进攻开始。太宗亲率大军和他的大将李世?直趋辽东,①同时由大将张亮率领海军43000人分乘500只船从海道出攻高丽首都平壤。在开始时,一切顺利。在辽东获得鼓舞人心的进展,阴历五月,唐军攻克了曾顶住隋炀帝几次远征的高丽重镇辽阳(辽东城),从而使进展圆满结束。辽阳是在中国人修筑了一条横越辽河沼泽地带的堤道后攻下的。②但看来太宗犯了一个战略上的错误,因为他没有放下辽东的不很重要的目标而深入朝鲜半岛占领平壤。太宗可能想依靠海上入侵去占领这个目标。但看来他这个计划失败了,中国史料对其结果几乎始终没有提及。
在辽东,太宗的军队被阻在辽阳西南的重镇安市城。在经过两个月的无效进攻之后,太宗考虑到即将来临的朝鲜的严冬,不得不命令撤军。即使这样,在归途中唐军还是遭到大风雪的袭击,死了几千人,整个远征以灾难性的失败而告终。
太宗讨伐泉盖苏文的失败,使后者对中国更加傲慢。他开始拘留唐使并重新入侵新罗。647年初,太宗再度进攻高丽。和以前一样,唐军在牛进达和李海岸统率下取得一些进展,甚至在一次大战中战败高丽军,但结果还是不能取得决定性胜利。
这位皇帝依然决心与高丽周旋到底。647年的晚期,太宗命令四川及其以南诸道建造庞大的舰队,准备大规模入侵高丽。记载太宗晚期的史书生动地描述了这些地区民众的苦难,他们为了从财政上支持建设海军,承担了沉重的劳役和繁苛的赋税。648年,四川甚至发生一起小叛乱。①
648年阴历六月,太宗宣称将在次年以30万大军彻底粉碎高丽。甚至他的老朋友和顾问、宰相房玄龄临终时恳求,请他放弃这次消耗国力的和师出无名的远征,他也没有听从。②
当第二年太宗去世的时候,以打击他的可恶敌人为目的的决定性远征尚未发动起来,他所尝到的唯一一次大失败的苦果尚余味未尽。
征服高丽的惨败虽给太宗本人蒙上一层阴影,但几乎没有削弱唐朝在亚洲的日益增长的力量。由于帝国边境的扩展和声威远播,边远的民族,如住在中国极北部(可能是在中西伯利亚)的骨利干族、住在乌拉尔东部的赤发碧睛身材高大的高加索种族吉尔吉斯(结骨、黠戛斯)族,开始源源不断地向长安进贡。远在中国之西的国家也遣使前来。638年,波斯萨珊王朝的最后一个王伊嗣侯三世也派遣他的儿子卑路斯到长安,可能是请求中国帮助抗击正在侵略其王国的阿拉伯人。太宗没有允许,伊嗣侯和他的王朝因而灭亡。943年,太宗接见拂菻(拜占廷帝国的叙利亚省)王的使臣,据说这是东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二世派往中国的使臣。到太宗时,长安已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都市。它接待了来自亚洲各国的使臣,居住着许多不同种族的民族,它的学院和寺院也给高丽、新罗、百济、吐蕃和高昌等国的王室子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③
随着大批外国人流入长安,外国货、外国娱乐、外国风俗和外国宗教也同时引进。佛教在这时已在中国长期流行,当然不再是外来宗教,但到太宗时期,由于最有名的中国朝圣者玄奘的返国,佛教与其印度及中亚根源的关系又得到恢复和加强。据17世纪发现的781年立于长安的一块石碑,在此以前不久,景教僧阿罗本(可能是罗本〔Reuben〕)在635年曾来唐并受到太宗的欢迎。看来,太宗对这种宗教是喜欢的,所以下令把阿罗本带来的景教经典译为汉文。
--------------------------------------------------------------------------------
① 《唐会要》,卷46第824页。
① 《唐会要》,卷46第824—827页。
② 《资治通鉴》,卷193第 6089页。
③ 《资治通鉴》,卷195第6145—6161页;《唐会要》,卷47第829—830页。
① 《资治通鉴》,卷195第6146页。
② 见642年褚遂良的谏书;《唐会要》,卷47第831页。
③ 《帝范》,卷1第3—8页。
① 详情可参考《剑桥中国史》第4卷中池田温所写的一章;此外还可参考竹田龙儿:《关于贞观氏族志编纂的一个考察》,载《史学》,25.4(1952年),第23—41页。
② 《新唐书》,卷95第3842页。
① 《新唐书》,卷172第5205—5206页。
② 《文献通考》,卷29第276页;《太平御览》,卷629第1页。
③ 《唐会要》,卷66第1157页。
④ 《唐会要》,卷35第633页;《资治通鉴》,卷195第6135页。
⑤ 《旧唐书》,卷3第42页;《新唐书》,卷48第1267—1268页;刘伯骥:《唐代政教史》(台北,1958年),第93页。
⑥ 《唐会要》,卷64第1114—1115页。
① 关于翰林院,可参考A.比绍夫:《翰林》(巴黎,1964年)。
② 《资治通鉴》,卷195第6153页。
③ 关于经学的详情,可参考《剑桥中国史》第4卷中麦克马伦所写的一章。
④ 关于唐初史学的详情,可参考注③所引之书。
① 《魏郑公谏录》,卷4第42—46页。
② 《旧唐书》,卷191第5096页。
③ 详情可参考《剑桥中国史》第4卷中崔瑞德所写的有关政府制度的一章。
① 《旧唐书》,卷80第2729页。
② 详情可参考《剑桥中国史》第4卷中S.温斯坦所写的一章。
① 戴密微:《拉萨会议》(巴黎,1952年),第1页注2;邝平樟:《唐代公主和亲考》,载《史学年报》,2.2(1935年),第28页注19。
① 见李树桐:《唐史考辨》(台北,1965年),第257页。
② 《新唐书》,卷93第3814页;《资治通鉴》,卷191第6019—6026页;王谠编:《唐语林》(上海, 1957年),卷5第152页;李树桐:《唐史考辨》,第8章。
① 如见罗香林:《唐代天可汗制度考》,收于《唐代文化史》(台北,1963年),第54—87页。
① 《唐会要》,卷73第1312—1314页;《贞观政要》,卷9第284—287页;《魏郑公谏录》,卷2第8—12页。
② 勒纳·格罗塞:《草原帝国》,诺亚米·沃尔福德英译本(新不伦瑞克,1970年),第92—93页。
① 《旧唐书》,卷194下第5183页;威廉·萨莫林:《12世纪前的东突厥斯坦》(海牙,1964年),第 59页。
① 岛崎昌:《唐朝征讨高昌国的原因》,载《中央大学文学部纪要》,14.4(1958年),第 62—83页。
① 《唐会要》,卷95第1702页。
② 《魏郑公谏录》,卷 2第13—14页。
③ 关于安西都护,见戴何都:《中国唐代诸道的长官》,第31—32页。
① 格罗塞:《草原帝国》,第100—101页。
② 伊濑仙太郎:《中国西域经营史研究》(东京,1955年),第187—201、243—246页;戴何都:《中国唐代诸道的长官》,第31—32页。
① 加布里埃拉·莫尔:《从北魏到五代时期的吐谷浑》(罗马,1970年)。
① 《唐会要》,卷97第1730页;《资治通鉴》,卷196第6164—6165页。吐蕃王国不仅要求通婚,还要求能读写汉文的人;吐蕃王室成员被派往长安上国子学。高宗初期,吐蕃还要求派人能传授养蚕、酿酒、造纸和盖碾房技术的技工。
① 以前薛延陀被认为是Syr Tardush族,铁勒被认为是Tolos族,但现在这个说法被证明不可信。关于他们的最早的突厥语名称还没有一致意见。
① 《旧唐书》,卷199上第5321页。
② 《资治通鉴》,卷196第6169—6170页。
① 《资治通鉴》,卷197第6213页。
① 《资治通鉴》,卷197第6214页。
② 《资治通鉴》,卷197第6220页。
① 《资治通鉴》,卷199第6261—6262页。
② 《旧唐书》,卷66第2464—2466页;《资治通鉴》,卷199第6260页。
③ 《唐会要》,卷35第633页。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鹰派分子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42
帖子
2166
编号
23675
注册
2004-11-11
#3
发表于 2004-11-18 20:1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皮日修,不是写过对隋炀帝一首诗吗??若无水殿龙舟事,与禹论功不较多。可见中国人对他的评价也是很中肯的。不过外国人也客观。在这个问题上中外好像差不多。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东方无翼
燕王
组别
诸侯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6
功绩
849
帖子
6143
编号
1704
注册
2003-10-27
#4
发表于 2004-11-18 20:3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看外国人的资料真是费劲啊,不它是用中文还是英文写的。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凝雪幻
白衣公主谏议大夫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1
功绩
244
帖子
1374
编号
3870
注册
2003-12-29
#5
发表于 2004-11-20 00:5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太宗亲率大军和他的大将
李世?
直趋辽东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先知之城
组别
轩辕郡主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6
帖子
547
编号
17515
注册
2004-9-12
#6
发表于 2004-11-20 04:1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李世勣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7
发表于 2004-11-20 08:5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呵呵,很多人都打错了这个字。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8
发表于 2004-11-20 14:01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光子
于2004-11-20, 4:16:45发表
李世勣
别乱打字哦,犯了太宗名讳了。大不敬啊!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杀破狼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92
编号
18839
注册
2004-10-12
#9
发表于 2004-11-20 14:1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要是他两有一个成功就好了!就没那些恶心玩意了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弟弟玉门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20
编号
19764
注册
2004-10-28
#10
发表于 2004-11-20 15:5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杀破狼
于2004-11-20, 14:10:49发表
要是他两有一个成功就好了!就没那些恶心玩意了
什么恶心的玩意儿啊?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浅草沉钟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39
帖子
431
编号
20100
注册
2004-10-30
#11
发表于 2004-11-20 23:5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上是说高丽棒子吧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马克思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6
编号
19758
注册
2004-10-28
#12
发表于 2004-11-22 23:1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高丽好象被武则天征服了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马克思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6
编号
19758
注册
2004-10-28
#13
发表于 2004-11-22 23:2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可惜没去收拾小日本,要不然小日本现在肯定要老实些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我不是迭戈
(狼子★迭戈)
组别
校尉
级别
镇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40
帖子
3497
编号
23525
注册
2004-11-10
来自
★阿根廷★
家族
轩辕狼党
#14
发表于 2004-11-22 23:4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唐太宗和隋炀帝都是封建皇帝,本质上是一样的。不过唐太宗要比隋炀帝好那么一点点。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萧让
白衣公主太中大夫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166
帖子
554
编号
6386
注册
2004-4-1
#15
发表于 2004-11-29 14:0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剑桥隋唐史史实方面的错漏很多了,比如说宇文化及是宇文皇室的后裔,很多学者对这本书都评价不高。写法更是深得春秋曲笔之妙,杨广东征严格说来就是第一次损失最为惨重,这里面倒是轻飘飘一笔带过:
——炀帝在8月末撤军返回洛阳,据说损失惨重。回都后惩办了几个战败的将领,并加强了他的统治。
太宗东征高丽回国之后,接受了大臣的建议,采取小股骚扰,不定时入侵的策略,以疲其国,剑桥史就换了语气说:
太宗讨伐泉盖苏文的失败,使后者对中国更加傲慢。他开始拘留唐使并重新入侵新罗。647年初,太宗再度进攻高丽。和以前一样,唐军在牛进达和李海岸统率下取得一些进展,甚至在一次大战中战败高丽军,但结果还是不能取得决定性胜利。
——搞笑,太宗有指望这些小股军队去取得决定性胜利吗?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关毛
(人间的祸害)
★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9903
编号
15525
注册
2004-8-14
来自
南秦州仇池郡
家族
轩辕狼党
#16
发表于 2004-12-1 22:5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外国人不懂的,我看了部全球通史,还算是史学名著,里面的错误举不胜举.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 水泊轩辕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6 21:3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1817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