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魏大统十四年,十五年,宇文泰从自己独享柱国大将军到连续提拔了几位元勋为柱国大将军后,八柱国家正式出现了,史书上一直认为这八柱国家是无比荣盛,其实,这正是其中六柱国被解除兵权的开始.
正如独孤信是被解除陇右职务(被宇文导所代替)后才荣升柱国大将军一样,其它几位当上柱国大将军后很少领兵出征,比较重要的一次出征是于谨征江陵,但却同时派宇文护监军,对于谨这样的亲信尚且如此防备,其它人就更不用说了,柱国大将军们始终没有带兵出征的机会.难道不是一种架空的意思吗?
而低一级的大将军中的王雄,杨忠,达奚武,尉迟迥等却频频出征梁朝,且没有任何牵制行为,非常放手使用,不是一种刻意栽培吗?
进入北周后的宇文护时代,三大柱国(赵贵,独孤信,侯莫陈崇)相继被轻易处死,其它死的死,退的退,这是否是宇文泰生前安排的既定方针的结果呢?联想到高欢死前为高澄对付侯景的安排,是不是宇文泰临死前已经对宇文护有所交代?不然为何在北周刚开国二三个月的时间里相继有赵贵,独孤信两大柱国被赐死?这样看增设柱国大将军之职已完全是宇文泰的权谋运作了,从而避免了像东魏侯景一样拥兵在外的随时反叛的危险,换句话说,正是基于东魏侯景叛乱引起了宇文泰的警觉,从而在侯景叛东魏后不久就解除了独孤信的陇右职务,提升为柱国大将军,位高权低了,而外镇的大员均非元宿,保证了其死后政权的相对稳定.不致发生像侯景在高欢死后叛东魏的情况.所以我认为增设柱国大将军完全是宇文泰假借复古八部之制,实为杯酒释兵权的政治运作.
至于每个柱国各统二大将军,我认为名义上存在,但实际上宇文泰仍可以直接指挥大将军,并不需要经过各柱国来间接指挥,因此,各柱国也是虚有其名了.柱国大将军名位之高,恐怕稍稍弥补了元勋失去军权之痛,而最后西魏恭帝三年六官制的设立,则彻底将当时的五柱国(李虎当时已死)完全由军事将领转变为政治官僚了.想要造反已无军权这个重要资本了.这也是宇文护能够轻易镇压赵贵,独孤信的原因.对比北周末年,杨坚执政,镇守外方的元宿尉迟迥所掀起的巨大波澜,再追溯东魏高欢死后侯景叛乱对政局的巨大影响,不得不说,宇文泰是个能够举一反三,眼光长远的聪明政治家,他死后北周政权顺利建立,并且没有出现大的政治波动,确实有赖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