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司马迁的无耻!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122
1/5
1
2
3
4
5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司马迁的无耻!
朕即太阳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87
编号
499281
注册
2014-3-17
#1
发表于 2014-11-18 00:1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司马迁的无耻!
写小说的时候我们都会耍点小手段,来褒贬我们想要褒贬的人物。比如,一个帅哥正和一个美女约会,这时候过来一个乞丐,伸手向小伙子要钱,小伙子掏出十块钱递过去,乞丐拿了钱点头道谢,离开。
读者看了上述文字,或者干脆在现场目睹了这个过程,会怎么评价这个小伙子?
小伙子慷慨大方,心地善良。
如果我们要贬损这个小伙子,很容易,只需在乞丐接过钱道谢走开之后写道,“小伙子在心里狠狠地说:‘讨厌,让你拿这钱买个包子,一口噎死你!’”
寥寥几个字,小伙子立刻成了令人讨厌的,心理阴暗恶毒的伪君子。
发现了这个秘密之后,再把《史记》一页页仔细读下来,不免惊骇:原来我们心目中对于秦始皇恶劣的印象,竟然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司马迁这些无中生有的小零碎。
比如,人物的心理描写。史书里怎么可以有心理描写?比如十分隐秘的,不可能有第三者在场的,要被杀头的私下对话。
司马迁用这些只有在小说中才应该采用的手法,在不知不觉中左右着我们思想,安排着我们的好恶。令人惊讶的是,后人对这些零碎竟然深信不疑,甚至津津乐道。有很多这样的零碎,被后来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当作历史事实反复引用,又以此为依据,进一步演绎出更加耸人听闻的结论。就是这些无中生有的零碎,以及就此演绎出来结论,一代又一代,一点又一点在后人心中积累起“秦始皇是 暴君、秦国是暴政”的荒谬结论。
举几个涉及到秦始皇以及身边人的例子,看看司马迁是如何用小零碎来颠倒是非的。
一,《吕氏春秋》,5个字文化功德变面子工程
吕不韦原来是一个商人,由于帮助秦始皇的父亲秦庄王继位有功,当上了秦国的宰相。吕不韦掌权之后,决定编撰一本历史文化丛书,取名为《吕氏春秋》。
编书本是一件好事。秦国马上就要发动统一战争了,战火一起,文化典籍难免不受到损失。为了保护文化遗产,也是对战国时期的列国文化进行一次梳理,吕不韦编撰《吕氏春秋》,应该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可是司马迁只用了5个字“羞不如”“以备”,就让这一切是非颠倒。
司马迁写道:“当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宾客如云。吕不韦内心羞愧于不如四君子,于是广招文人学士,命他们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合成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不韦自认为囊括了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取名《吕氏春秋》。
在上述文字中,司马迁用了三个字“羞不如”来做心理描写。说吕不韦因为惭愧自己不如四君子,所以才要编撰《吕氏春秋》来争口气。就这三个字的心理描写,吕不韦编撰《吕氏春秋》成了挥霍国家财产为自己争面子。
这段文字中还有一处心理描写:“以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说吕不韦认为自己编撰的这个《吕氏春秋》囊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所有事情。什么书能够收尽天地万物古今之事?没有书能够如此。于是在读者的心里,吕不韦又成了夜郎自大的无知之徒。
可是何以见得吕不韦“羞不如”?吕不韦什么时候说过《吕氏春秋》囊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所有事情?没有!
吕不韦当时已经是强大秦国的宰相,上述四君子,不过是在秦国虎视眈眈之下苟延残喘而已。五个字两处心理描写,好事变成了坏事,本来是流芳百世的文化功德,现在变成了遗臭万年的面子工程。
二,吕不韦辅佐秦庄王,好心不得好报
我们再来看司马迁是如何又用5个字,把吕不韦成功辅佐秦庄王这件事善恶颠倒的。
吕不韦初见秦庄王时,秦庄王还穷困潦倒地在赵国做人质,既不招父母疼爱,也没有继位的希望。而此时吕不韦已经是家财万贯,风流潇洒,过着神仙一样的日子。
为了帮助秦庄王继位,吕不韦散尽家财四方运作,终于辅佐秦庄王登基为王。历史上无数这样的良臣被后世传颂。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复国,张良帮助刘邦称帝,孔明协助刘备三分天下巴蜀为王。可是吕不韦没有,不仅没有被传颂,反而被人唾骂!何以如此天上地下?就因为司马迁又加了五个字的小零碎。
司马迁在《史记•吕不韦列传》写道:吕不韦在邯郸做买卖,见到了当时名叫异人的秦庄王,于是在心里说:这真是个可以赚大钱的好东西。“此奇货可居”。
五个字“此奇货可居”,吕不韦的动机被定性为获取更大的利益。吕不韦的人品也就被这五个字锁定了:一个唯利是图的奸商而已。
可是我们要问:吕不韦跟谁说的这句话?这么隐秘的思想怎么可能到处乱说?以吕不韦当时一个商人的身份,不可能有史官记录一言一行,此话从何而来?
三,吕不韦之死,六个字一箭双雕贬损两人
秦始皇十年十月,因为与嫪毐叛乱有牵连,吕不韦被罢相回到封国河南。
司马迁《史记•吕不韦列传》写道:吕不韦被罢相回到封国后,前来拜访吕不韦的列国宾客络绎不绝。秦始皇担心发生变故,就写了信给吕不韦说:“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食邑十万户?你与秦王有何血缘,竟敢号称仲父?你与家人迁到蜀地去吧。”吕不韦看了信后心想,秦始皇一定还有进一步的迫害,由于害怕日后被杀,就喝下毒酒自杀了。
上述文字,在记录了吕不韦饮酖自杀的事件时,司马迁又加入了6个字的心理描写:“自度稍侵,恐诛”。就这6个字,一箭双雕地贬损了两个人,秦始皇和吕不韦。
如果我们单看历史事件,会对这两个人产生什么样印象?
第一,秦始皇挺仁义。
吕不韦犯了那么大的事情,弄个嫪毐冒充太监进宫淫乱太后,丢尽了秦始皇的脸,而且还生出了两个孩子,弄得嫪毐成了秦始皇的后爹。嫪毐还武装暴动,谋反篡位,罪魁祸首就是你吕不韦。即使不是暴君,杀吕不韦,将其满门抄斩,不会有人认为过分。但是秦始皇没有杀吕不韦。不仅如此,还给其保留封国。现在看到诸侯各国来拉拢吕不韦,于是改变主意,把他发配到偏僻的蜀国,应该说合情合理仁至义尽。
第二,吕不韦这人也有骨气。
受了处罚被罢相,没有利用自己威望和权势网罗亲信谋反。诸侯各国的使臣不断来访,没有动摇叛国。战国时代,一国重臣转而去他国为相的,不胜枚举,孙子、百里傒、伍子胥、乐毅等都被后世传颂,不会有道德人格的问题。退一步讲,好死不如赖活,去蜀国近可以暂避风头,远可以寻求东山再起,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可是,在有诸多选择的情况下,吕不韦却选择了自杀。
吕不韦为什么自杀?我们也可以有几种推测:一是以死明志,不会背叛秦国。二是灰心失望,自知罪有应得认罪伏法。不管是哪种心态,吕不韦都还算是个血性男人。
现在,司马迁在吕不韦饮鸩自杀前加了四个字的心理描写:“自度稍侵”,为了怕分量不够,后面又加了两个字点明主题“恐诛”。这六个字,彻底改变了事情的性质和人物的善恶。
吕不韦为什么自杀?因为害怕被杀并连累家人,所以自己了断。怕死而死,懦夫也。
秦始皇为什么不立刻杀吕不韦?他是要慢慢折磨他,然后将其置于死地。这样一来,秦始皇变成了一个阴险狠毒的人。
然而,“自度稍侵”,“恐诛”这样的心理描写,显然是司马迁想象的产物,是司马迁在这个事件中加进去的小零碎。吕不韦喝了毒酒当时就死了,没有留下遗言,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司马迁如何知道?
写历史怎么能用这样的文学手段?
四,王翦攻楚,一段私语明君成暴君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了一个王翦与秦始皇争兵的事件。秦始皇准备攻打楚国,问计于诸将。年轻将领李信说20万即可,老将王翦说非60万不成,是非公道需要秦始皇来定夺。
于是秦始皇笑话王翦道:“王将军老喽,如此胆怯!李将军真是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
结果秦始皇委李信为统帅,发兵20万攻打楚国。王翦见自己的作战计划不被采用,就托病回频阳老家去了。
李信统帅20万大军南下攻打楚国,很快战败。楚军杀入秦军两个营寨,杀死七个都尉,秦军溃不成军大败而逃。这个时候秦始皇该怎么办?秦始皇有上中下三个选择。不同的选择体现了君王不同的人品。
第一,杀李信以谢天下,这是历代君王最常用的办法。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家喻户晓。汉武帝囚死王恢也是人们熟知。秦始皇要杀李信,理由比诸葛亮、汉武帝充分百倍。李信你骄傲轻敌,口出狂言说20万就能轻取楚国,寡人相信了你。由于你的轻敌冒进,造成王师受辱,官兵丧命,车马辎重损失无数。你又指挥失误,轻易合兵一处,给楚军以可乘之机,让信任你的君主颜面扫地。以秦始皇后世暴君的恶名,不五马分尸,诛灭三族,仅仅给你个斩首以谢天下那都是轻的,你得烧高香叩谢吾主隆恩。这样做,既不损君王威严,也合情合理。然后另选一员上将,重新集结军队,再度伐楚。对于秦始皇来说,这是上策。
第二,不杀李信,重新给他60万人马,让其总结经验,戴罪立功。
如此,既可以让李信感激涕零于明主隆恩,从此死心塌地任君驱使,又能获得仁义君主的美名。如果李信再伐楚国成功,则可以高奏凯旋,为其庆功。只提君王简拔英才,不提伐楚是20万还是60万。这样,基本上能保全君王的颜面,至少不会输给王翦老儿。
当然更狠的就是还发兵20万,就让你王翦统帅出征,我看你能不能取胜。打赢了那是皇上圣明,打不赢了砍你脑袋,看你还敢不敢跟皇上叫板。这是中策。
第三,是下策了,去向王翦承认错误,请求他带兵出征。
这样一来,君王的威严扫地,脸面尽失。别说是君王了,就是换了普通的男人,也不能服这个软。秦国又不是除了你王翦没别人了。哪怕派你儿子王贲去,也不能向你低这个头。
上述上中下三策是从君王角度来考虑的。如果换一个角度,从秦国的利益来考虑,正好相反。向王翦认错,发兵60万派王翦出征是上策。但是,哪个君王能够这样做?然而,血气方刚36岁的秦始皇,恰恰就这样做了。
秦始皇听到李信兵败的消息后,大怒。但他想的不是下令惩处让他尴尬的人李信,也不是派一个使臣把王翦宣上殿来,而是赶紧驱车约100公里直奔王翦老家频阳。
秦始皇到了王翦的家,进门就向王翦道歉认错:“我不用将军你的计策,李信果然打了败仗,让秦军蒙受耻辱。现在楚军正在向西推进,一天天逼近。我知道将军你有病在身,可是你怎么能忍心在这个时候抛弃我不管?”
秦始皇用行动表示了自己的悔悟,用语言毫不掩饰地当面向王翦道歉,甚至有一点乞求的意味了:“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秦始皇真的害怕楚军一天天向秦国推进而威胁到他的统治吗?当然不是。楚军在城父击败秦军,而城父离咸阳有近一千公里,楚军没有可能在强大的秦国纵深进行这样长距离的突击。除了王翦之外,秦国有的是骁勇善战的猛将。而且无论是国力还是军力,楚国要想通过战争在短时间内打败秦国,几乎是不可能的。
秦始皇真的不知道王翦是装病吗?当然不是。然而,此时秦始皇没有为自己的脸面而坚持错误。用亲自登门,用国家安危,来劝说老将军,用不点破王翦装病来给老将军台阶。
秦始皇诚恳如此,按理说王翦应该受宠若惊,没有。王翦不依不饶。王翦道:“大王你如果逼不得已非用我去攻打楚国,那就非60万人不可。”
你听这话多气人。大王你如果不得已非要用臣。你没辙了,没人了,非求我不行了。那你就得按我说的60万。非60万不可。干嘛非60万?给君王一个面子,55万行不行?少5万就不行?你计算的就那么精确?
别说是君王了,换一般人谁也受不了这个。
可是,我们看秦始皇怎么说?“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
秦始皇说,都听你的。一点也不生气,一点也没有责怪,一点也不怕丢人。36岁的年轻人,能做到这样,非一般人也,其胸怀可包容天地。
于是王翦同意出山。秦始皇发兵60万给王翦。出兵那天,秦始皇还亲自送到灞上。这等于就是向所有人公开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事情到这里,毫无疑问秦始皇是一个敢做敢当,知错就改,心胸豁达,礼贤下士,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贤明君主。然而,司马迁不能允许这样的形象留在读者心中,于是,故伎重演,杜撰一段对话来纠偏。司马迁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这样写到:王翦临出发时,向秦始皇请求赐予良田美宅。
秦始皇说:“将军放心去好了,何须担忧家贫?”
王翦说:“做大王的将军,即使有功劳也得不到封侯赐邑,所以趁着大王现在器重我,我得给子孙置份家产。”
秦始皇听了大笑。
王翦出发后到了函谷关,又连续五次派使者请求赏赐。他的这种做法,连部下都看不下去了,于是有人就对王翦说:“将军三番五次请求赏赐,有点过分了吧。”
王翦说:“不然。秦王性情粗暴对人多疑。现在把全国的军队都给我一人统领,我不用多请田宅给子孙置家业的方式,来表示我功成之后断然告老还乡的决心,反而要让秦王平白无故地怀疑我吗?”
文章至此,很多学者就在自己的书中总结道:“对付秦始皇这样心胸狭隘又残暴专制的君王,非有王翦的足智多谋不可。”
你看,一段私语,秦始皇变成了心胸狭隘残暴专制了。
可是我们要问了,第一,这段谈话十分危险,传出去有掉脑袋夷三族的可能,老谋深算的王翦怎么会把它轻易示人?如果秦始皇真狭隘多疑,王翦你怎么能断定问话的人不是秦始皇安插的眼线?
第二,从《史记》记载的秦始皇的所有事件来看,没有一件事情显示秦始皇是个多疑的人。恰恰相反,很多事情都表明秦始皇对大臣和将军十分信任,比如,他多次离开京城外出巡游,而且时间很长,如果他多疑,必不敢如此;比如他在位37年,从来没有因为怀疑不忠而诛杀大臣,从来没有因怀疑谋反而诛杀将军。
第三,即使别人认为秦始皇暴虐多疑,王翦也不应该这么认为,因为几年前平定赵国的时候,王翦手握重兵,远在黄河以东邯郸城下,按兵不动八年,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有割据为王的嫌疑,也有割据为王的条件,但是秦始皇并没有处罚他,甚至都没有下御令催促他加紧进攻,何来多疑的忧虑?(关于邯郸城下按兵八年之事,请参见《真秦始皇•智取六国》)
毫无疑问,司马迁心知,对史实的真实记载,已经在读者心中树立起了秦始皇胸怀大度,知错就改的良好形象,必须要有一段文字将其抹杀。于是,司马迁用了44个字的小零碎来达到这个目的:“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司马迁再次得手了,它成功地左右了读者的善恶判断,很好地起到了颠覆秦始皇明君形象的作用。
汉代的开国皇帝刘邦,原来是秦始皇的臣子,后来造反夺了秦始皇的江山。汉要合法,秦就要无道,这是政治的需要。因此,在汉代的各种文字中,不管作者是有意还是被迫,便不可避免地充满着对秦无道的批评(注意,仅仅是批评,而缺乏实际的事实)。这些文字,尤其是司马迁的《史记》流传下来,便给了后人“秦真的无道”的错误认识。
因此,我们在读《史记》的时候,应该区别其中的历史事件和小零碎及文学创作的不同,采信其历史事件,而掘弃其文学创作。这样我们才能得出更接近于历史真实的正确结论。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15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2
发表于 2014-11-18 00:3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是有问题,很多都是自我想象
大节也就算了,细节都是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naniwa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43
帖子
5997
编号
337221
注册
2009-8-30
#3
发表于 2014-11-18 07:5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倒不是说司马迁人品不好,只能说是他写作风格问题,他可能就比较喜欢小说化一些史料,对一些野史的取舍比较宽松,这样风格的史书艺术价值很高,但是史实价值相对降低了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4
发表于 2014-11-18 08:4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往往很多东西被后人知晓,是完全可能的,至少有此种可能。
吕不韦未必在与人谈话时一定不说自己觉得不如四公子,未必不在成书时跟人说过此书一出就胜过四公子,未必在被贬或者临死时候没有将奇货可居的情况告知身边的人。
王翦那句话也未必没有告知其儿子,其儿子也未必没有告诉他孙子,他孙子投降了项羽,这话未必就没告诉项羽手下的人,既然项羽手下的人知道,刘邦就未必不知道,因为那时这话不是军事秘密,也就是历史段子。
既然不能否定这种流传方式,那就不能说人家说的一定没有来源,或者说人家无耻。司马迁又犯不着给后人加上注解,说明这话是从谁那儿听的----司马迁说的清楚----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序略,以拾遗补阙,成一家之言,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後世圣人君子----人家根本就没打算给那个时代的人看,也不会为自己当时扬名而写,而且人家写的明白----成一家之言,也就是说这是司马迁自己写的东西,文责自负,你爱信不信。从这一段看,你更不能说人家无耻。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问天贱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5
帖子
971
编号
489801
注册
2013-8-9
#5
发表于 2014-11-18 08:4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说句实话,这种文章烂到大街里了。要么连史记都没读过,要么就是根本看不懂史记,要么干脆就是歪曲先贤,借以炒作,与凤姐相仿。
咱就只说其中一处:
史记: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
吕不韦羞不如的是什么,是四君子“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而秦国之强,自己却没有做到。这个羞不如,与吕氏春秋没半分相干。
[
本帖最后由 问天贱 于 2014-11-18 09:02 编辑
]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墨叶
★★★★
节度留后虎豹骑
组别
虎豹骑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359
帖子
23258
编号
97330
注册
2006-12-26
家族
轩辕少林寺
#6
发表于 2014-11-18 08:5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主是自己写的还是转帖。
转帖必须要加以评论。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天宫开发商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602
编号
501878
注册
2014-5-29
#7
发表于 2014-11-18 08:5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受了处罚被罢相,没有利用自己威望和权势网罗亲信谋反。诸侯各国的使臣不断来访,没有动摇叛国。战国时代,一国重臣转而去他国为相的,不胜枚举,孙子、百里傒、伍子胥、乐毅等都被后世传颂,不会有道德人格的问题。退一步讲,好死不如赖活,去蜀国近可以暂避风头,远可以寻求东山再起,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那时候还有蜀国吗?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8
发表于 2014-11-18 08:5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问天贱 的帖子
正如前一段都传说关公用长矛----因为关公杀颜良是刺。
我当时就蒙啦,难道刀就不能刺?何况明朝以前的实战长柄刀中,类似青龙刀的那种刀是一个细长型的,有锋利的尖头----已经有实物证明。
天下难道只有剑能刺?感情我们练武用牛尾刀都能刺,那种窄刃的尖头刀(类似柳叶刀)反倒不能刺啦?
更何况唐朝之前中国多用直刀,这青龙刀那时候会不会还没变弯?这都不好说。
就冲这一个刺字,关公就用长矛啦?
还有太极拳。都说太极拳最重要经典太极拳论是假托。
原因是这东西是武禹襄从河南盐店发现的。
于是就说----一个那么重要的太极拳著作,怎么可能从一个卖盐的店铺里发现?又怎么那么巧被武禹襄发现?然后因为这拳谱上明确写是王宗岳作,于是就出现一种理论认为王宗岳是武禹襄假托,根本没这个人。
我倒要反问一句,为什么就不能从盐店发现?武禹襄懂太极拳,只有他才对这个留心,难道他就没有更多的认出这拳谱的能力?
如果假托,应该假托个大家都知道的,王宗岳这个人除了有个太极拳论之外,大家对他的生平一无所知----就算是武禹襄要假托,还至于假托个谁都不认识的人吗?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4-11-18 09:56 编辑
]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9
发表于 2014-11-18 09:0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天宫开发商 的帖子
那时候在蜀可能很.....艰难。
项羽把刘邦就弄在巴蜀。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墨叶
★★★★
节度留后虎豹骑
组别
虎豹骑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359
帖子
23258
编号
97330
注册
2006-12-26
家族
轩辕少林寺
#10
发表于 2014-11-18 09:1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司马迁在《史记•吕不韦列传》写道:吕不韦在邯郸做买卖,见到了当时名叫异人的秦庄王,于是在心里说:这真是个可以赚大钱的好东西。“此奇货可居”。
五个字“此奇货可居”,吕不韦的动机被定性为获取更大的利益。吕不韦的人品也就被这五个字锁定了:一个唯利是图的奸商而已。
可是我们要问:吕不韦跟谁说的这句话?这么隐秘的思想怎么可能到处乱说?以吕不韦当时一个商人的身份,不可能有史官记录一言一行,此话从何而来?
这个很简单,吕不韦当上宰相后与其他人谈论旧事提起此事。然后被传了出来。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神州擂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73
编号
415889
注册
2011-2-27
#11
发表于 2014-11-18 10:2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秦始皇可能是个性格复杂或者说双重人格的人,因此说他既有信任人的一面,又有多疑的一面,都有道理。不过,史学家应具有公正严谨客观的品格和素质,在这方面司马迁是有些缺欠,至少不如陈寿。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12
发表于 2014-11-18 10:4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司马迁是历史学家。
真的吗?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後至於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从这句话看,这写的是单纯的“历史”吗?
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戹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这写的是单纯的历史吗?
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序略,以拾遗补阙,成一家之言,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後世圣人君子。
----这是传播历史的方式吗?----藏在名山,只有一个副本在京师,当时的人不能看,后来的人中,圣人君子才能看......
司马迁,是一个儒家系统的思想家,史记,不是历史,而是一部子书。不过这部子书的体裁很特殊----是暗用《春秋》的方式写的,是用历史事实写司马迁的思想的。(司马迁在里面专门否认了这一点,却又捧了一下汉武帝,这明显是反话)。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颍颍
(司徒家的颍颍)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4
帖子
2388
编号
413370
注册
2011-2-7
来自
系统复制中心
#13
发表于 2014-11-18 11:0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朕即太阳
于 2014-11-18 00:13 发表
写小说的时候我们都会耍点小手段,来褒贬我们想要褒贬的人物。比如,一个帅哥正和一个美女约会,这时候过来一个乞丐,伸手向小伙子要钱,小伙子掏出十块钱递过去,乞丐拿了钱点头道谢,离开。
读者看了上述文字 ...
要能写一篇司马光的无耻就好了。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墨叶
★★★★
节度留后虎豹骑
组别
虎豹骑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359
帖子
23258
编号
97330
注册
2006-12-26
家族
轩辕少林寺
#14
发表于 2014-11-18 11:0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 颍颍 的帖子
历史上无耻的公主多的是,你就不怕?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天宫开发商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602
编号
501878
注册
2014-5-29
#15
发表于 2014-11-18 11:3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墨叶
于 2014-11-18 11:06 发表
历史上无耻的公主多的是,你就不怕?
这话有矛盾,如果一个是无耻的,那么他就不怕人骂。如果怕人骂,说明他并不无耻。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lhl704625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8
帖子
1777
编号
229602
注册
2007-10-21
#16
发表于 2014-11-18 12:4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历史学家也是人,夹带点个人的想法、好恶 很正常。
个人认为 用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来形容史记,还是挺贴切的。
今人总会用现代的眼光审视和苛责古人,这不太厚待。
对古人应当有些 陈寅恪的 了解之同情,钱穆的 温存与敬意。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朕即太阳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87
编号
499281
注册
2014-3-17
#17
发表于 2014-11-18 15:2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tiger1970 的帖子
那该说他什么?任何事只要一被添加心里对白,立马就变样,你扶个老奶奶回家,结果看到她孙女好看最后在一起了,按照司马迁的写法完全可以描绘成,处心积虑的讨好美女了。到时候看你冤不冤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朕即太阳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87
编号
499281
注册
2014-3-17
#18
发表于 2014-11-18 15:2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问天贱
于 2014-11-18 08:49 发表
说句实话,这种文章烂到大街里了。要么连史记都没读过,要么就是根本看不懂史记,要么干脆就是歪曲先贤,借以炒作,与凤姐相仿。
咱就只说其中一处:
史记: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 ...
果然是张口闭口就喊“多读些书吧!”等类似场面话的人才呀!
呵呵,读书都读出花了。
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
请问这如何对比?下士是什么?门客?吕不韦没有?相国招揽门客不比四公子有号召力多了。你是能表明吕不韦的门客没有他们多还是什么?或者你认为下士是底层人民的赞誉?那个更不靠谱。这回没只说场面话,有进步。回去翻词典看了吗,商鞅是什么时期的人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朕即太阳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87
编号
499281
注册
2014-3-17
#19
发表于 2014-11-18 15:2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天宫开发商 的帖子
蜀国也可以说成蜀地。就如同郑国也可能是郑县的意思。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朕即太阳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87
编号
499281
注册
2014-3-17
#20
发表于 2014-11-18 15:3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墨叶 的帖子
这话得多大嘴巴敢说?哈哈哈
打个比方,吕不韦当宰相后,对人说,当初我看到大王的时候就觉得他是个宝贝,价值连城,果然值得投资(得意洋洋),有几个脑袋敢这么玩。到了嬴政时期要杀他里有更充分了。可是吕不韦的罪名里有这一条吗?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朕即太阳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9
帖子
887
编号
499281
注册
2014-3-17
#21
发表于 2014-11-18 15:3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 颍颍 的帖子
司马光是古人,我觉得不要对他太苛刻,只是后人不肖非要玷污古人名声,这才不可取。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22
发表于 2014-11-18 15:4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7 朕即太阳 的帖子
你可以这样说他----他的资料来源不明,所以不能完全采信。
但是,你不能说他无耻----因为人家毕竟有获得这情况的可能,而且人家在书中明确写道那未必是给你看的也未必准确----成一家之言,就是“他一个人的观点”之意;“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後世圣人君子”就是不给当代人看,只给后人中的圣人君子两类人看。
你如果不是圣人或者君子,就可能看不明白,这不怪人家。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23
发表于 2014-11-18 15:4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9 朕即太阳 的帖子
7楼的意思应该是当时已经没蜀国啦----蜀国已经被灭。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落叶聚还散
(风月词人)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44
帖子
5422
编号
499284
注册
2014-3-17
#24
发表于 2014-11-18 15:5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朕即太阳
于 2014-11-18 15:27 发表
果然是张口闭口就喊“多读些书吧!”等类似场面话的人才呀!
呵呵,读书都读出花了。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请问这如何对比?下士是什么?门客?吕不韦没有?相国招揽门客不比四公子有号召力多了。你是能表明吕 ...
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
这话列在这儿,你看不明白,愿意丢人,随你了。
象你这种为什么叫暴秦都不明白的人,本来就不应该奢望你有这份理解力。
[
本帖最后由 落叶聚还散 于 2014-11-18 15:55 编辑
]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xkjo
(一世长眠)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726
编号
341079
注册
2009-9-29
来自
北京
#25
发表于 2014-11-18 16: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文章内容暂且不说,不过转载最好标明出处,这里给个原文的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008c090100mrwf.html
当然,如果楼主是作者本人,那就算我多事了。不过这是10年的老文了,我想应该不会过这么多年才发。而且,原题目是:司马迁小零碎颠倒是非。
[
本帖最后由 xkjo 于 2014-11-18 16:07 编辑
]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sos2290
节度留后虎豹骑
★
★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431
帖子
27575
编号
79054
注册
2006-8-13
家族
大忽悠公会
#26
发表于 2014-11-18 17: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有点偏激了,史记还是无愧良史的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27
发表于 2014-11-18 17:5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5 xkjo 的帖子
原来是程步的文章。
这个,老兄可以放心,楼主肯定不是程步。
程步的真秦始皇、真李斯、真项羽、真韩信我都读过,而且除了那本李斯实在是懒得买,其余的都买过,现在还在我书架上。
程步立论的核心就是认定司马迁编造,然后从中找出问题。
说个实话,他下了一番功夫,而且,有些观点很有启发性。特别是关于楚汉战争的问题,程步那是按照地图,一点一点的画,一点一点的找,还是下功夫的。
当然他对司马迁的猜测,我完全不能认同。但这不影响我买他的书,因为我认为他对关于具体事件的考证特别是对楚汉战争的考证,确实有参考价值。
但是,程步总体上的立论,首先就是建立在司马迁不可信的大原则上,然后从所谓的“情理”来分析。说白了,就是把古人穿越到他设定的某种社会关系上来分析。这种手法,完全无视社会发展和地域、时间的不同,我认为从根儿上就有问题。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4-11-18 18:01 编辑
]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墨叶
★★★★
节度留后虎豹骑
组别
虎豹骑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359
帖子
23258
编号
97330
注册
2006-12-26
家族
轩辕少林寺
#28
发表于 2014-11-18 17:5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7 tiger1970 的帖子
那问一句,他是否会故意忽略有利于司马迁的史料?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
★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29
发表于 2014-11-18 18:0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8 墨叶 的帖子
说个实话,这个我没太注意。
因为我看他的书,重点放在用他的观点启发我的思路,并没有想找论据驳倒他观点的意图。所以突然一问我我还真说不出来。
程步的核心观点我并不认可(就像楼主这个帖子,我只要拿出一种情况,就可以认定司马迁不一定是在编造不就成了嘛----换一句话说,程步未使用逻辑思维,所以只需要从论证方法上发现其逻辑荒谬就可以啦,并不需要找论据),可是越不认可越需要了解啊。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还是那个光义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20
帖子
534
编号
491618
注册
2013-9-7
来自
江西丰城市
#30
发表于 2014-11-18 18:3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居然还有这种新鲜的看法与言论。我认为司马迁还是一个公道的人,至少在大多史料之中可以见得。其描绘的历史基本符合常理。记述的地名也是有实在的准确性的。司马迁却是中国史记第一人,毫无争议。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122
1/5
1
2
3
4
5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 水泊轩辕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5 17:1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7472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