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隋唐两朝征讨高句丽是否有理
性别:男-离线 玄水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1
帖子 50
编号 299736
注册 2008-11-21


发表于 2011-3-30 09:2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隋唐两朝征讨高句丽是否有理

我个人一直不是很喜欢韩国和朝鲜,今天又突然想到隋唐4代征讨高句丽的往事,所以想问问大家,当时中原王朝是否有理,还是单纯的侵略。
我稍微了解了下,公元598年,高句丽王率骑兵万余进扰辽西,隋文帝即命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周罗喉为水军总管,率大军30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丽。汉王杨谅率陆路隋军出山海关,时逢雨季,道路泥泞,粮草供应不上,军中疫病流行,虽勉强进至辽水,已无力战斗;水路隋军由周罗喉率领,自东莱出海,直趋平壤城,在海上遇大风,船多沉没。于是水陆两路被迫退还,死者十之八九。

隋炀帝杨广继位后,更是念念不忘高句丽之患,一直在寻找借口讨伐高句丽。公元611年,隋炀帝以高丽不遵臣礼为由,下诏征讨高丽,命天下兵卒,不论远近,都到涿郡集中。次年正月,全国应征的士卒全部到达涿郡。全军共计113.38万人,号称200万,统由炀帝亲自指挥。各军首尾相接,鼓角相闻,旌旗相连长达千里,声势浩大,史称“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三月,隋军进至辽水西岸展开。高句丽兵依辽水据守,数日后隋军浮桥接成,依次渡河,歼灭东岸的高句丽军万余人,乘胜进围辽东城,辽东城久攻不下。六月,隋炀帝亲至辽东城督诸军攻城,同时命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等九军共 30.5万人,越过高句丽诸城,向鸭绿水挺进,与水军配合攻打平壤。高句丽大将乙支文德采取诱敌深入的计策,边打边退,引诱隋军,致隋军疲于奔命,宇文述见将士疲惫已极,且军中粮尽,平壤城又坚固难拔,遂被迫还师。高句丽军乘其后撤,从四面抄击隋军。宇文述等且战且退,至萨水被高句丽军半渡击之,诸军皆溃,退至辽东城时仅余2700人。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率水军经海道入大同江,在距平壤60里处击败高句丽军,乘胜以精甲4万攻城,遇伏大败,还者不过数千人。炀帝第一次征高句丽以惨败告终,上百万人的生命葬送在辽河以东,高句丽得胜后,将数万中国士兵的尸体筑成“京观”,用恐怖的手段来威吓中国人。
  
    公元613、614年,隋炀帝又发动二次攻高句丽之战。皆以失败告终.

隋实际上间接亡于征高句丽之役。
  
    唐朝的天下是由太宗世民打下来的,作为一代明君,深知隋亡的原因。太宗继位后,接受隋灭的教训,行事处处小心谨慎,终生未犯大错,天下出现少有的治平景象。可唯独在征高句丽一事上,英明的唐太宗却和暴君杨广如出一辙。贞观十九年,太宗以高句丽欺新罗为由,诏命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太子詹事、左卫率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六军从洛阳出发,御驾亲征高句丽。唐军渡辽水,在初胜后,却在安市城碰到顽强阻击。由于守军殊死抵抗,使唐军至九月仍未攻克。时近深秋,草枯水冻,士马难以久留,唐太宗被迫班师,数万将士殒命沙场。

唐太宗并不因此次失败放弃征服高句丽的目标,他多次训命边关进扰高丽。太宗晚年,他命四川等地伐木造船,以备征高句丽之用,结果造成山民暴乱,唐朝动用了数万大军,费了几个月才将起义镇压下去。英明的唐太宗差点走了炀帝杨广的老路。
  
    唐高宗李治继位后,更是将最后消灭高句丽提上了日程。高宗虽然没有太宗的雄才大略,却是逢上历史的最好机遇。公元666年,高句丽内乱,泉盖苏文死后,世子男生代为莫离支(相当于丞相),但为二弟男建所逼,降于唐。唐高宗借此机会,以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统帅诸军,分道合击高句丽。公元668年春夏,各路唐军推进至鸭绿栅,高句丽各城守军或逃或降。唐军进至平壤城下,九月十二日,高句丽僧信诚打开城门,唐军冲进城中,俘男建,高句丽亡国。

这是别人整理的资料,读完了,感觉唐朝完成了隋朝未尽的事业,很有国共一致抗日之感,这段历史我不是很了解,希望大家提供点自己的想法。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玄水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1
帖子 50
编号 299736
注册 2008-11-21


发表于 2011-3-30 10:3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刚才我又在网上看了点帖子,一些评论很精彩,摘抄两段。

高句丽的历史开始于公元前37年,汉元帝建昭二年。
  这一年,邹牟王建都于纥升骨城,就是今天辽宁省东部的桓仁满族自治县五女山城。请记住,是满族自治县。不是朝鲜族。
   五年后,发兵征服长白山东南,即今天朝鲜慈江道一带。就是说,今天的朝鲜部分,是高句丽侵略得来的地方。
   公元前28年,再以武力攻灭北沃沮,即今天的图们江流域。邹牟王这时候也只是一个部落,而且是汉朝郡县体制中的行政单位。说来说去,高句丽当时只是汉朝的一个县。
   后来瑠璃王先受夫余、鲜卑攻击,将王城由纥升骨城迁国内城,即今吉林省集安,还是在中国境内。公元26年兼并盖马国,这个国家在今天朝鲜狼林山脉地区,杀其国王,收其地为郡县。邻近的句茶国王同年举国来降。公元53年,宫继位(称太祖大王,或曰国祖王),隔两年攻取东沃沮(亦称南沃沮,在今朝鲜咸镜南、北道),后又攻取东涉(今朝鲜江原道)一部分地区,拓地至日本海,并迫使夫余称臣纳贡。以此可以看到,高句丽的出生地,是在东北。后来朝鲜半岛的地盘,全部是侵略得来的。
   东汉几次差点灭了高句丽,后来三国时,朝鲜参加中国争霸,其当时的地位和野心相当于战国时的楚国。唯一不同的是,秦灭七国,把楚给灭了。但西晋没这个能力。高句丽一直是很强大的,当时已经占有东北之地。直到唐朝,高句丽已经成为强盛的占有东北、朝鲜半岛北部的大国。
   高句丽第27代国王宝藏王高藏被唐朝俘虏,根据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记载,高句丽贵族及大部分富户与数十万百姓被迁入中原各地,融入中国各民族中。另有部分留在辽东,成为渤海国的臣民,而其余小部分融入突厥及新罗。自此,高句丽国家不再存在于世。
   也就是说,高句丽的历史不是朝鲜的历史。 百济与伽倻,新罗才是古代韩民族的发源,再往前是三韩及54部落。韩国和朝鲜都称自己为三韩子孙,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所以,隋唐战争是统一国家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
   汉朝统一古朝鲜后,在其地设立乐浪郡,郡治朝鲜县,即今日之平壤。但韩地不属乐浪直辖,只是朝贡乐浪。可见,韩才是当今韩国和朝鲜的正宗史祖。高句丽则是中国的历史部分。

谢谢二月河边的解答。希望是正确的,感觉有点牵强是的,希望有明白人的共同探讨,愤青除外。因为历史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韩国人也就没什么好争的了,骂人有什么用啊!
   还是二月河边说的好“历史不清,竟成两国之仇恨渊源,可悲可叹!
     中国历史学家并非无能之辈,然历史成果皆用于评职称,拿奖金,而没有广教于民,深入人心。更别提播化于外,以理服韩!让人心伤!心痛!”


我非常同意楼主的观点。这点上充分了体现帝王与将领的差别。
    
    同样也揭示了当初智冠天下,算无遗策的郭嘉为何令人费解地力主北征乌桓,而曹操也力排众议,采纳了这个建议。
    
    将者谋一时,王者谋一世。


再来扯一下,我同意二月河的说法。我前面也说到中国是大一统的国家,统一的思想从秦汉开始一直传承来,隋唐战高丽其实就是进行国家统一的战争。这还要从中国的历史来说起,自晋后,中国经历了南北朝时期,南方东晋灭亡后有宋、齐、梁、陈几个比较大的王朝,北方就多了去了,自前秦亡后,都是一些地方政权,没有真正意义上统一北方的王朝,高丽也就是当时北方几十个小朝廷中的一个,两魏与北周也都是由地方政权的形式进行发展的,最后隋在地方政权的梯队中崛起,突破了地区三权分立型小国的框架兑变成为主导南北统一的中央集权性王朝,他对高丽小王朝的征战不能说是侵略,只能说是统一战争,如同秦王朝一样,只是秦最后成功了,而隋只在最后一战中没成功。
     这如同宋朝赵匡胤一样,接了柴家的王朝,灭了南唐李煜,吞了后蜀孟昶,收服了荆南、南汉、北汉.....等等十几个小王朝,无奈石敬塘把幽云十六州给割了契丹,击夺雁门、云塞、玉门关等边地之战又败了,空留了耶律一氏和李元昊成为统一大业上的绊脚石,使宋未能成一统王朝,成为一个半统又似地区王朝的畸形模式,为后来的倾覆埋下了祸笔。所以有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看北方诸州郡,如后来不收取,像北京之类的大城市会成为我们后来的首都吗?我看不会吧,估计又是汉城后属之类!所以说,隋唐战高丽是为统一大业的收服地区政权的最后一笔,但未能就成,也是遗憾,空余了我族分化成另类,唉,也无奈。
     再观如今中国统一大业,台湾不也没收回吗?总有点余根未尽的味道,所以我们一直叫着要统一就在此,同一民族,为何分裂。分裂了就不是自己人了,不是兄弟了!

原帖地址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 ... 08&strItem=no05,个人感觉不错,学习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麒麟子

荣国公
京西北路经略使
★★★★★★★★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5
功绩 1950
帖子 5329
编号 13587
注册 2004-7-26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11-3-30 15:3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建议读一下杨保隆先生《论高句骊与王氏高丽无前后相承关系》,尤其是辽国与高丽的关系更为微妙。
从很多历史地图上看,辽国曾赐予高丽“鸭绿江东数百里”,形成了现今的中朝边界雏形,从辽代角度来看,不存在征讨是否有理,应该是是否具备征讨高丽的条件。
顶部
性别:男-离线 ouyangnitian
(欧阳)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85
帖子 6486
编号 281681
注册 2008-6-10


发表于 2011-3-30 17:1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我觉得应该问是否有利,
孙子云:军争为利!可不是军争为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11-3-30 17:4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话说汉朝打朝鲜就跟征百越差不多一个性质,实在谈不上什么统一

如果北魏,蒙元等可以算中国历史,那硬说高句丽不是韩国历史,似乎有点双重标准了。

现在的中朝边界是朱八八定下的雏形

现在的历史学家真是躺着也中枪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9 14:5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337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