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KYOKO 于 2009-6-24 23:28 发表
这个颜色老弟能说说吗?
齐国的开国之君是姜子牙,齐国的君主是姓姜了。不过后来确实是变成田姓的了,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发生的。照理说血统完全变了,可齐还是齐,历史上也没分什么北齐南齐。事实上的国灭,名义上却没什么变化。
齐国的确有两个,一个是春秋时的齐国,还有一个是战国时的齐国,我们一般也叫田齐。
严格说起来,“姜子牙”的称呼是错误的,因为春秋之前,只有女人称姓,而男人称氏。所以我们可以称呼太公为“吕尚”、“太公望”、“师尚父”、“齐太公”,但却不能称之为“姜子牙”。
太公辅佐武王克商,因此被封于齐,所以春秋时齐国为姜姓。
而田氏则本是陈国之后,陈国相传是舜之后,姓妫,武王克商后,封于陈国,以奉虞舜之祀。
在陈宣公21年时,陈国发生内乱,太子御寇被杀。而陈宣公的另一个儿子公子完逃奔齐国,被齐桓公收留,并让他做了工正(掌管工商业的官)。公子完就是后来田氏的祖先,他又被称作“敬仲”,这是他的谥号。
为什么陈敬仲又被称作田敬仲呢?《史记》三家注分别是三种说法,《集解》云“始食菜地於田,由是改姓田氏”,《正义》云:“敬仲既奔齐,不欲称本国故号,故改陈字为田氏”,《索隐》云:“敬仲奔齐,以陈田二字声相近,遂以为田氏”。但《左传》中只用陈氏,看来索隐的说法是正确的,陈、田两字古音相近,所以从“陈敬仲”逐渐讹为“田敬仲”,最后其子孙便以田为姓了。
据《左传》记载,公子完还没有逃奔齐国时,陈国有一个大夫懿氏想把女儿嫁给他,于是懿氏的妻子就占卜了一下,结果得了个上上签,卜文曰:“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这段话意思就是说:“雌雄凤凰结伴而飞,”锵锵“地鸣叫着相互唱和。妫姓的后代,将养育在姜姓的国家。到了第五代就要昌盛,地位和正卿相同。第八代之后,没有人比他更强大。”这就预言了田氏最终将取代姜姓。
果然,到了田氏的第五代田桓子时,田氏就开始强大了。田桓子,名无宇,桓子是谥号。当时齐国国君是齐景公,此时齐国公室已经开始衰败,齐景公自己就是崔杼弑齐庄公后所立,两年后,另一卿族庆氏又灭崔氏,独自当政。
这个时期,齐国政权对老百姓加紧盘剥,《左传》曰:“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国之诸市,屦贱踊贵。”也就是说,老百姓的收入,三分之二被官府掠夺,国君和大臣们的财物堆积到腐败生虫,而老百姓却忍饥挨饿。刑法严酷,许多人被砍断脚,市场上鞋子便宜而假脚昂贵。
在这种情况下,田桓子却采取了和一般贵族截然相反的做法,他给老百姓放贷,用大斗借出去,回收时却用小斗,他把自家山上、海边的产品都拿到集市上买给老百姓,但价钱却比在山上、海边的还要便宜。齐景公9年时,晏子出使晋国,对晋国大夫叔向说:“齐其为陈氏矣!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
田桓子一方面收买民心,一方面又在执政的大贵族之间翻云覆雨,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扩大自己的实力。前面讲过,这时执掌政权的是庆氏,齐景公3年时,田氏就和其他几大家族鲍氏、栾氏、高氏灭了庆氏,然后让栾氏和高氏执政。过了数年,田桓子又联合鲍氏灭了栾氏和高氏,瓜分了他们的地盘财产。这时,“陈氏始大”(《左传》)。
到了田桓子儿子田乞时,他又联合鲍氏灭了齐国最大的两个卿族:国氏和高氏(这个高氏和前面被灭的高氏是两家),同时拥立了齐悼公,此后,田氏掌握了国家政权。
齐悼公2年,田乞又灭掉了鲍氏。4年,田乞杀死齐悼公,立齐简公。
齐简公即位后,企图削弱田氏的力量,田乞的儿子田常(即田成子)一方面更加卖力的收买人心,使得“妪乎采芑,归乎田成子”(连采野菜的老妇,都愿意归顺田成子),另一方面发动了政变,攻入宫中,杀死齐简公,立齐平公。
齐平公立后,田成子对外使用和平攻势,和各国 修好,对内使用铁血手段,杀尽晏、鲍等大贵族,并且把齐国大片土地划入自己家的封邑,面积超过了齐国国君的食邑。于是“齐国之政归田常”。
田常死后,其子田襄子让自己兄弟、族人全部当了齐国大夫,同时和三晋结盟。田襄子死后,儿子田庄子继承,田庄子死,儿子田和继承。
田和时齐国国君是齐康公,他名为国君,实则连傀儡都算不上。公元前391年,田和把齐康公迁到海边,自己成了实际上的齐国国君。不久后,田和托魏文侯向周天子请求列为诸侯,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封田和为齐国诸侯,后世称之为田太公。
八年后,齐康公死,姜姓在齐国彻底断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