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四瘦杂篇】真实的隋唐之交, 漕粮篇
性别:男-离线 东山公
(四瘦子)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6
帖子 1605
编号 312262
注册 2009-2-22
来自 广州


发表于 2015-6-16 11:4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四瘦杂篇】真实的隋唐之交

隋末有资格争夺天下的除李渊的唐之外,还有罗艺(后称李艺)、宇文化及、李密、王世充和窦建德诸雄。
       罗艺初为隋朝大将,依仗隋炀帝征伐高句丽后留下的大量边境粮食仓储起家割据,然而却是旋即归附李唐,成为北方李唐的代言人。
       李密出身于与李渊同样的关陇军事集团,初为杨玄感的参谋,杨玄感反叛失败后,加入瓦岗军。早在杨玄感反叛之时就献计夺取洛阳周边的漕运仓储要害,投奔翟让后,更献计进攻洛阳周边漕仓,瓦岗军得了大量粮草,兵势大盛。
       宇文化及,隋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之子,靠着父荫和与隋炀帝人际旧情混到了隋朝太仆少卿的位置,江都之变杀隋炀帝后,拥众十多万西归。
       王世充,本姓支,西域人,因父亲跟随祖母改嫁至霸城王家而改姓王,从小喜欢爱好兵法以及卜卦算命、推算天文历法,后趁着隋大将吐万绪和鱼俱罗的意外失势,掌握了镇压农民起义的三万淮南兵,作为资本,驻守江都(今扬州),屡立战功,升任洛阳守备,专门对付李密为首的瓦岗军。隋炀帝死后,拥立越王杨侗为帝,后又废杨侗自立为郑国皇帝,拥占洛阳周边地区。   
       窦建德,本来就是一农户,大业七年,隋炀帝募兵征讨高句丽,窦建德在军中任二百人长。因目睹兵民困苦,拒东征高句丽,而与同乡孙安祖入漳南高鸡泊起兵抗隋,后投奔高士达起义军,高士达被杨义臣击败被杀后,窦建德收其人马,礼待隋朝降官,遂发展达十数万人,后大破隋将薛世雄(万彻他爹)的攻势,据河间自称长乐王,后又克魏刁儿、宇文化及,定都乐寿,自称夏王。联合突厥,打败唐淮安王李神通,又与罗艺作战。
      
       李密于大业十二年(616年)投奔翟让的瓦岗军,建议夺取洛口仓(兴洛仓),“今四海糜沸,不得耕耘,公士众虽多,食无仓禀,唯资野掠,常苦不给。若旷日持久,加以大敌临之,必涣然离散。未若先取荥阳,休兵馆谷,待士马肥充,然后与人争利。”,于是当年二月,翟让破金堤关,攻取荥阳诸县,得洛口仓,“洛口仓米逾巨亿“,李密等人开仓赈粮。四月又攻取回洛仓,使东都洛阳陷入粮食供应之困难。李密的优异表现使之取代翟让为瓦岗首领,九月李密从徐世绩之策,攻取黎阳仓,占领黄河流域的交通要冲,瓦岗军发展到二十多万人。隋炀帝为之震动,急调王世充率淮南兵入洛阳增援,然而,大宗粮食尽在李密之手,王世充的粮食难以保证供应。
       李密依仗粮仓仓粮获得优势,然而没有远略,无进取之心,坐食山空。例如,李密攻取回洛仓后,就发布檄文,自诩得到国家储蓄,“四方起义,足食足兵,无前无敌”,开始盲目自信自满,得粮后又不善用,“密开洛口仓散米,无防守典当者,又无文券,取之者随意多少,或离仓之后,力不能致,委弃衢路,自仓城至郭门,米厚数寸,为车马所躏践;群盗来就食者并家属近百万口,无甕盘,织荆筐淘米,洛水两岸十里之间,望之皆如白沙。”贾润甫曾规劝他说“窃恐一旦米尽民散, 明公孰与成大业哉!”;徐洪客规劝他珍惜粮草,挥军江都,李密就是听不进去。
      王世充是李密劲敌,李密竟然供应粮食于他!“然密兵少衣,世充乏食,乃请交易”,手下邴元真等各求私利,也来劝李密卖粮。邴元真性情贪鄙,当李密失败的时候,就献洛口仓给王世充。而李密对驻守黎阳仓的徐懋功不信任,只好投降李唐。李密坐拥大批仓粮,却没能打下一块能攻能守的形胜之地,进而利用漕粮进取天下,在没有根据地的情况下与王世充打兵力消耗战,坐失良机。
   宇文化及率骁果卫东归关中,由于大漕仓和大都市都被王世充、李渊、李密和窦建德瓜分,所以宇文化及无法得到有战略价值的地盘。宇文化及首先争夺徐懋功驻守的黎阳仓,因为他也没有根据地,粮食没有保证,军心思乡,故急于得黎阳仓就食。李密利用这一点,坚壁清野,宇文化及只能抢掠民间,结果丧失人心,部下投降离散,没能抢到漕仓,作战难以持久,故而最终失败。
   王世充虽然最后击败李密,得到兴洛仓和回洛仓,但粮食已经被李密挥霍不少,李世民又从背后杀来,王世充的漕运受到打击,连这两座仓城和敖仓都被夺走,洛阳又再陷入饥饿。不久连王玄应从虎牢仓运的粮食都被李世民夺走,洛阳周边又被堑壕所围,只能期待窦建德来救援。
    窦建德立足河北,为了建国,牢牢地控制住永济渠,北阻罗艺接近永济渠附近州郡,南以主力夺取黎阳,驱逐徐懋功。王世充求救于他,窦建德利用黄河和永济渠漕运,进军成皋,把河北粮食运出供军队食用和支援王世充。窦建德仗着自己兵精粮足,想一举拿下成皋和敖仓再从虎牢关沿洛水上溯洛阳,然而被李世民击败于成皋城下。
    反观李渊,入关中,按李世民等人计策首先夺取潼关附近的永丰仓, 派李建成驻守,永丰仓是关中最大的漕仓,控制了关中的经济要害。唐军得此仓后粮食有了保证,中断了大兴的粮食供应,自己却成了赈济民众的义军,相对轻松地取得关中膏腴之地。
    夺天下成功的,多数都是漕运战略方面的成功。漕粮的运用得当,比千军万马更重要。


                                                              本文整理于《汉唐漕运与军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天霜寒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99
帖子 7946
编号 371001
注册 2010-4-21
家族 兰陵萧氏


发表于 2015-6-16 16:1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四瘦最近越来越严肃了,害得我都不好意思灌水了,向四瘦同志学习!!!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闪光的哈萨维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76
编号 504050
注册 2014-7-22


发表于 2015-6-17 10:1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李密是我心目中的真英雄。杨玄感兵败以后,他全靠自己的智谋一步一步从逃犯开始往上爬,可说是难能可贵。隋唐乱世之中,堪称是最亮的一颗星。只可惜,他毕竟根基不稳。瓦岗事业夺自翟让之手,内斗不可避免;瓦岗群英多为草莽,一根筋只盯着洛阳,难以调度。故而他既不能袭取关中,也不能进逼江都,只能一直在洛阳周边折腾,被后世史家批评不思进取,实则是无可奈何。尽管如此,此人依靠瓦岗军之勇,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屡屡战胜劲敌。他不但大破宇文化及,更是把王世充逼得山穷水尽,险些围破洛阳城,纵然古之名将也难出其右。可怜一朝兵败,再无翻身之日。单雄信等人见风转舵,投降了王世充。而由于内斗翟让在前,他也不敢投奔徐世勣等翟让旧部,只得投唐,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可悲可叹。

[ 本帖最后由 闪光的哈萨维 于 2015-6-17 10:19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9 11:5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80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