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内容
绝世天骄

2011-1-24 19:02
札记:赵匡胤是否优待柴家

陆游《避暑漫抄》记载,宋太祖赵匡胤曾在太庙立下石碑,在碑上给后世新天子留下三条誓词,其第一条即说“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后世小说每每以此为蓝本,演绎柴家后人的故事。《水浒传》中的“小旋风”柴进即有御赐的“丹书铁券”,无论柴氏子孙犯有多大的罪过,大宋朝廷一律不予追究。那么历史上宋室对柴家如何呢?

    公元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夺了后周柴家的天下。赵匡胤为塞天下人的悠悠之口,他封七岁的小皇帝柴宗训做了郑王,以延续周室烟火。三年后,柴宗训被迁往房州。房州,古称房陵,位于鄂西北大山之中,乃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流放地之一。由此可知,柴宗训至多只是笼子里的金丝雀罢了。又过了几年,20岁的柴宗训在此去世。

    《新五代史》说,周世宗柴荣共有子七人,“长曰宜哥,次二皆未名,次曰恭皇帝,次曰熙让,次曰熙谨,次曰熙诲。宜哥与其二,皆为汉诛”;宋乾德二年(964年),“熙谨卒,熙让、熙诲不知所终”。至此为止,柴荣的直系后裔不是早夭,就是失踪不见了。

    另有野史记述,陈桥兵变后,赵匡胤见柴熙谨、柴熙诲兄弟依旧住在宫中,于是问群臣:“此复何待?”随即命人将两个小孩儿带走。后周的开国将领卢琰见状不妙,冒死谏阻:“尧舜授受不废朱(丹朱,尧之子)、均(商均,舜之子),今受周禅,安得不存其后?”此时赵匡胤见爱将潘美垂头不语,就问他:“汝以为不可耶?”潘美回答说:“臣岂敢以为不可,但于理未安。”赵匡胤听后,当即收回成命,让潘美抱养了柴熙谨,卢琰抱养了柴熙诲 。后来柴熙谨更名为潘惟正(一说潘惟吉),柴熙诲更名为卢璇。

    在另一个版本的记述中,赵匡胤在宫中看到两个孩子后,问左右当如何处置,赵普简单明了地说了两个字:“去之!”然后才有潘美救人的情节。

     此后直到仁宗年间,宋室才又一次想起了柴家人。如上所述,此时柴荣的直系后裔已经找寻不到,因此只能“择柴氏族人最长一人除京官,已在班行则换文资,仍封崇义公。”政和八年(1118年),徽宗下诏曰:“昔我艺祖受禅于周,嘉佑中择柴氏旁支一名封崇义公。议者谓不当封周。然禅国者周,而三恪之封不及,礼盖未尽。除崇义公依旧外,择柴氏最长见在者以其祖父为周恭帝后,以其孙世世为宣义郎,监周陵庙,与知县请给,以示继绝之仁,为国二恪,永为定制。”从此柴家后人才明确有了崇义公和宣义郎两个世袭官爵。

    由上述记载不难得知,宋室对柴家虽然没有赶尽杀绝,但也绝然称不上什么厚待,至于丹书铁券云云,就更是说书人的戏说了。

用户名时间功绩理由
麒麟子 2011-1-28 08:18 +100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2 22:0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5881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