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内容
火凤大好

2010-4-17 18:02


啊,我还在修改帖子,你已经答复了,只好开新贴。

我说的反复判断是指追加攻击时的阵型判断,比如:
A方准备了10w兵,要打B方5w的城。如果A方10w井栏出去,肯定被B方5w割草割掉了。但是不打也没道理。
所以我觉得这时候,应该让A方先出5w的锥行箕型甚至雁型也可以。B方如果少将多兵出战,下一旬A方就再度判断(依然用同样的规则),用锥行斩首行动;B方如果多将少兵出战,下一旬A方的判断结果就用井栏;如果不出战,判断结果就依然是锥行箕型。

只是在确定了要继续进攻时的阵型判断。


你说的进攻中撤退的判断,可能要放在阵型判断之前:要先决定是否进攻,再决定用何阵型进攻。

所以每一旬关于进攻与撤退的判断是:
是否进攻函数():
if (军团长莽撞/刚胆) -- 可以抢攻就抢攻,否则撤退
  if (进攻都市总兵力>防守都市总兵力*1.5) or (防守兵力可以在一旬内被消灭)
   {  -- 决定进攻   }
  else
  撤退(包括已经在战斗的部队)
  end if;
else -- 军团长谨慎,不考虑抢攻的情况
  if (进攻总兵力>防守总兵力*1.5)
  { -- 决定进攻  }
else
  撤退(包括已经在战斗的部队)
end if
end if;

在决定进攻的情况下,先计算出击的兵力:比如1.5倍兵力出击,如果进攻城市剩余兵力不足收方0.5,从临近城市据点申请援军,达到守方0.5倍的预备队。

最后决定阵型:
阵型选择函数()
{
  if (守军少于2w)
{ if 攻城阵在一旬内能到 then 井栏 else  箕型锥行}
  else -- 守军多于2w
  {
     if (守将少于3) {井栏}
     else -- 守将多于3
      箕型锥行
  }
}


你看这样怎么样,反正每旬都按同样条件判断一次

[ 本帖最后由 火凤大好 于 2010-4-17 18:12 编辑 ]

用户名时间功绩理由
E世飞将 2010-4-17 18:25 +50 总体不错,不过设想还要周密一点。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4 18:1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7483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