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内容
岳光寒

2010-2-9 12:17


所谓的统领三省,只是名义上的,因为三省也基本上是空壳,蔡京曾经“领三省事”,不过是为了标示其地位而已。

之所以说“不规范”这个用词不恰当,因为规范本身就是人定的,只要定出规则,按照规则执行,就是规范的。你可以说这套规范本身不系统、不科学、甚至混乱,但这不叫不规范,因为这个东西本身就是人为制定的,并没有一套更高级更基本的公理来支撑。

宋朝官制,用比较折衷的形容词来描述,可以说它“复杂”,这是公认的。说“混乱”的一般是没怎么深入研究,做出的比较笼统的判断。

就此说点题外的:
研究通史的人和研究专史(断代史等)的人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为研究通史就不可能在某一朝某一代上的某一领域花太多的工夫,其历史研究是在宏观层面上,很多细节是忽略的,很多评价也是笼统的,甚至是有些片面的;而研究专史或断代史甚至是专门研究某一特定时期的历史研究者,则会对某个朝代的理解更加透彻一些。
中国的史学界,显然通史和专史之间缺乏沟通,很多在断代史上已经研究出新成果,推翻了旧说法,到通史方面却仍然沿袭旧说。
典型的例子,如宋代“积贫积弱”说,在宋史学界早就推翻了(宋代如果算贫的话,其它朝代还活不活了),但在通史里仍然是沿用旧评价,更讽刺的是他们一边说宋朝经济十分发达,一方面又说积贫(仅凭财政赤字不一定代表国家贫穷,看看美国的财政赤字,再看看人家背了多少内债外债就知道了),很多通史学家在我看来都是印象派,很多结论笼统、草率、甚至自相矛盾。

再把话题拉回来一点。同理,研究历代官制的人也不一定对每个朝代的官制都了如指掌,所以一般历代官制这样的文章或专著,说浅了就过于简略笼统,说深了就难免由于研究不深而出错误。所以我觉得修通史应该集合各朝代断代史的专家一起来修,明确一下体例即可,只可惜学术界不够团结。

PS:王曾瑜与戴逸的论战就是典型的专史与通史之间的矛盾。具体可参看王曾瑜《空头主编与南郭先生合作的等外品——评戴逸、龚书铎主编<中国通史>彩图版》。

[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0-2-9 12:41 编辑 ]

用户名时间功绩理由
麒麟子 2010-2-9 21:15 +71 题外之言,确有道理,受益匪浅,浅薄之处,还望老师教我。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31 22:2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6202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