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葭萌关张飞大战马超的前后过程中,透露出的武评信息十分丰富,几乎涉及到刘蜀集团所有顶尖将领,因此具有较高的武评价值。葭萌关一战,杀得天昏地暗的张飞和马超无疑是聚光灯下当之无愧的明星,但背后其实还有两位隐形主角——赵云和关羽。黄忠和魏延在此处也有戏份,起到了超级绿叶的作用。 言归正传。 忽流星马急报,东川张鲁遣马超引兵攻打葭萌关甚急。刘备大惊,孔明曰:“须是张、赵二将,方可与敌。” 孔明此话,等于是给几位将领的武力做了定位。他认为张、赵、马同一级别,而黄忠、魏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这也意味着黄、魏武力低于张、赵和马。诸葛半仙的眼光一向很毒,战长沙,他对黄忠的评价就相当精准。有万夫不当之勇、能和关羽大战一百合的黄忠这回居然不入孔明法眼了。孔明刚刚目睹了老将黄忠大战蜀中名将李严,他对黄忠的武力更加了然于心。黄忠与李严战四五十合不分胜败,孔明鸣金收军,忠问其故,孔明曰:“吾已见李严武艺,不可力取。”诸葛亮肯定了李严的武艺高强,不可力取,说明他对黄忠战胜李严并没有太大把握,亦可推断李严其时还没露出败相。假如黄忠能在接下来的短时间内解决问题,想必孔明也就无需大费周章地让黄忠第二天诈败来逼降李严了。不过,黄忠本人对擒住李严倒是信心十足。张飞和马超对战胜对方也信心十足,彼此叫嚣“我捉你不得誓不上关”、“我胜你不得誓不回寨”,最后的结果却是,二将各自回阵,该干啥干啥去。可见说归说,料事如神的孔明做为旁观者看得更加清楚。相较于曹操对许褚战徐晃五十余合不分胜败的“不忍”以力拼之,“不可”力取显示黄忠单条李严的优势(如果有的话)不如许褚对徐晃般明显。黄忠连李严都搞不定,马超就更不用说了。反正黄忠当时听了孔明的话不吭声,魏延也是。不过魏延心里似乎有些想法,因为他后来想夺张飞头功。 孔明说这话并没提到关羽。关羽远在荆州,不提也在情理之中,但这不代表关羽没引起孔明重视。 于是张飞兴高采烈地前来请战。张三自小沛与吕布单条以后,还没遇到过强劲对手。让张飞意外的是,孔明故意小觑他。孔明说:“今马超侵犯关隘,无人可敌”,这话真够伤人自尊,尤其是伤三爷的自尊。孔明似乎嫌力度不够,末了又加上一句“除非往荆州取关云长来,方可与敌”。这意味着,张飞既不如马超,而且也不如关羽。这等于是“双重”否定张飞。以张飞永不服输的个性,一激果然就灵,立马拍胸脯写军令状。诸位,在孔明的激将说词里,也只是认为关羽可敌马超,而张飞的回答是他能够战胜马超!这表示张飞自认强于关羽,也就间接否定了孔明所意指的关羽比他强的说法。张飞并没有当场反驳孔明所讲的关羽“未必可胜”马超,参照当年关羽向曹操夸赞张飞的话,张飞也可以这么说:吾兄云长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区区马超何足道哉,吾愿前往擒之云云。这样既可为二哥挣面子,同时又能表达自己必胜马超的信心。他没说,可见孔明的激将法产生了效果。要知道张飞可是连吕布都不服气的主,他怎么会承认别人(包括关羽)比他强呢? 而且,孔明不是和刘备交了底么,能敌马超者,惟张飞和赵云耳。赵云就在眼前,而关羽远在荆州,孔明为何舍近求远?抛开其他因素,单纯从武力角度讲,不管赵云是略高于还是略低于张飞,都可以拿来做为激将的参照物。之所以不提赵云,显见孔明是有意的。笔者认为,孔明从人情世故和官场伦理考虑,为了不制造矛盾,维护将领之间团结,有意不用赵云来剌激张飞。孔明深谙管理之艺术。打个比方,假如诸葛总参谋长对张军长说:你本事不如赵师长。诸位认为张军长听后会做咋想?从攻打桂阳张赵之争可窥一斑:以张飞个性,假设孔明说他不如赵云,必定会勃然大怒,估计他会先找赵云磕出个高低来!参照关羽要VS马超,黄忠要VS魏延,如果真出现张飞VS赵云,刘备肯定要抓狂!睿智的孔明不可能让这种无端的内斗局面发生。但是,如果诸葛总参谋长说:张军长,你本事不如关司令。张军长即便心里不服气,他也不会找关司令叫板,因为关司令职位既比他高,而且也是他兄长。这正是官场的微妙之处。孔明食髓知味,后来葭萌关迎战张郃时,又如法炮制,拿张飞来激老黄忠。 张飞既然拍胸脯立了军令状,他和马超的火拚也就不可避免了。眼看这出大戏就要开锣,作者却卖个关子,先端出正餐前的小吃来开开胃。后来的汉中太守,现在的哨马头目魏延,领着一票人马,干起了突前打探情报的活儿。不过魏将军向来不守本份,经常捞过界。魏延有一个特点是贪功,且屡教不改。之前刚和黄忠争功栽了个大跟斗,这回又不长记性,要跑去和马超叫板,夺张飞头功。结局又是如出一辙,功没夺成,险些又被提前终结。其实这样成了烈士倒还好了,从此以后也就无需再背着那脑后反骨的恶名。马岱,魏延生命中的克星,这个时候出现了,两人由此结下不解之缘。不过通过马岱这个参照物,也可看出魏延的实力不容小瞧,当初他敢于向黄忠叫板,还是有资本的。魏延与岱战不十合,岱败走。换成张飞,同样不过如此:马岱直取张飞,战不十合,岱败走。魏延和张飞都是不十合击败马岱。也许有人会说,魏延那例,马岱有诈败嫌疑。可书上明明写的是岱“败走”,而非岱“诈败”。在真正败走的战例里,败方暗算对手也不是没有过。例如陈应败走,回身以飞叉掷赶来的赵云。如果非要说马岱是诈败,那么紧接着发生的张飞那例,别人同样也可以提出质疑。所以我的看法是一视同仁,既然书上没有诈败字眼,最好还是做正常理解,两个都是有效战例。这样问题也来了,既然魏延和张飞对上马岱的战绩是一样的,魏延能否与张飞等量齐观?笔者认为单一的间接比较尚欠说服力。张飞的亮点战绩很多,充够证明其超一流的地位,而魏延可就相形见绌了,他与超一流和一流武将单挑的有效战绩太少,不足以让其挤身超一流行列,自然也就没法和张飞比肩。 接下来的第二天,张飞就和马超耗上了。从场面看,真是难分难解呵。先从当时两人的心态着手分析。这一战,张飞总共被马超“气”了三次:一次是马超关下搦战,关上的张飞恨不得平吞了马超,三五番皆被玄德当住;一次是单挑之前两人答话,张飞被马超讥为无名村夫而大怒;还有一次是马超跑来叫板夜战,张飞气起,换骑刘备的战马和马超开打。张飞此战显得比较急躁。原因之一是他被激将,因此立了军令状。相比之下,马超心态较为正常。马超见张飞军到,把枪望后一招,约退军有一箭之地。这个动作很男人,很绅士。相较于因性起而裸衣的许褚,裸头的张飞,不管单挑过程如何激烈,锦马超从来都是以整齐装束示人。从战前两人知己知彼的情况来看,马超一到关下,便指名道姓地单搦张飞,可知马岱回去已把和张飞单条的第一手情况向马超做了报告,马超对张飞的实力已有大致了解。张飞对马超也不陌生,他已从诸葛亮或其他渠道得知马超,但似乎这并没有引起张飞足够的重视。不过张飞也有几个有利因素:1、他受孔明激将,立了军令状,求战欲望非常强烈,比较容易出状态;2、张飞不是主帅,他有刘备在背后撑腰,当形势不利时,刘备随时可以技术性喊停;3、张飞是在马超阵上人马皆倦时才下关单挑,在生理及精神状态上占了点便宜。 大战第一阶段:两马齐出,二枪并举,约战百余合,不分胜败。玄德观之,叹曰:“真丈夫也!”恐张飞有失,急鸣金收军。 按常规,双方在单条一、二百合后,一般都要来个中场休息。刘备这么心急火撩的鸣金,理由又是恐飞有失,显见张飞当时的局面不太乐观。喜欢蓝球的朋友都知道,当赛场上出现对己方不利的局面时,教练往往会要求暂停,以延阻对方的攻势。笔者认为,这一阶段虽然不分胜败,但张飞稍微处于下风。这个判断从张飞略歇马片时又出战,刘备恐有失,亲自披挂下关督战可以得到佐证。刘备对张飞是如此的提心吊胆,随时做好保护张飞的准备,反证了马超对张飞所构成的威胁极大。马超阵营方面似乎显得从容多了,鸣金收军几乎都是由着刘备说了算。下面继续看次战。 大战第二阶段:张飞与马超又斗百余合,两个精神倍加。玄德教鸣金收军。二将分开,各回本阵。 短暂的歇息给张飞提供了调整心态的好机会。这一阶段的较量张马两人平分秋色,刘备这时心也不慌了,从容地教鸣金收军。若非天色已晚,估计还会继续单条下去,因为两个人都精神倍加,体力没有问题。张飞次战的表现要比首战好,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张飞刚开始对马超这个强劲对手的实力估计不足,加上情绪有些急躁,恨不得一口吃掉马超,从而导致首战发挥不够理想。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何况马超是枚硬刺儿,谁吃掉谁还很难说。张飞调整了心态,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甚至连夜战都想到了。 大战第三阶段(夜战):到二十余合,马超拨回马便走。原来马超见赢不得张飞,心生一计:诈败佯输,赚张飞赶来,暗掣铜挝在手,扭回身觑着张飞便打来。张飞见马超走,心中也提防,见打过来,一闪,从耳边躲过去。张飞便勒回马走时,马超却又赶来。张飞带住马,拈弓搭箭,回射马超,超却闪过。二将各自回阵。 关键词是见赢不得。有人因此得出马超逊于或等于张飞的结论。这夜战才刚打了二十余合,马超这么快便失去赢的信心么?笔者不这么认为。这应是马超因久战不下而产生的自然心理反应。也许有人会问:为何张飞没有见赢不得?道理很简单,因为马超觉得再这么打下去结果还是和前两次一样,所以想改变打法以求制胜。假如马超是在第一阶段(初战)的二十余合后便荫生见赢不得的念头,则基本上可以研判马超实力不如张飞。但这是经过二、三百合后产生的想法,就比较正常。私下推测,如果夜战继续进行下去,恐怕还是分不出胜负,因为两个人的实力太过接近。马超的求变,类似关羽战黄忠,第一天一百合不分胜负,关羽心里就琢磨着第二天要用拖刀计。从字面上理解,马超的见赢不得,有两种可能:一是马超和张飞水平相当,没法分出胜负;二是马超不如张飞。笔者认为第二种可能性不大,因为夜战的二十余合时间太短,不足以让马超产生料敌不过的念头。之后马超的铜挝落空,张飞勒回马走,马超却又赶来,说明马超见暗器不灵,又想重新回到常规单条了。再到后来,张鲁连接三次差人教马超罢兵,马超却言尚未成功不可退兵。如果马超真觉得技不如飞,则张鲁要求退兵的命令正好可以给他台阶下呵。马超屡次抗命,就是不退。这难道不是他自信的表现? 所以,第三阶段的夜战基本上也是旗鼓相当的,甚至连双方使用暗器、暗箭进行攻防都没分出高下来。 不过综合而言,马超此战稍占优势。这主要体现在第一阶段的首战上:刘备两次恐飞有失(其中一次在次战之前,显见受了首战影响),一次急鸣金。原因上面已分析,是因为张飞性子急躁、欺敌造成。加上张飞受了孔明的激将,如果我们承认激将效果比不激将更明显,则张飞在斗志上占了点便宜。假设两人调换一下位置,被激将的人是马超而非张飞,结果又会如何呢?呵呵。另外,马超在单条前生理和精神状态方面稍微吃了点亏。如果排除人为干扰因素,评估的结果对马超较为有利。 张马大战结束了,但事儿还没完。此处明着写的是张飞、马超,暗地里却还牵扯到另一位顶尖人物,赵云。尽管赵云完全有能力叫板马超,但这一次与争夺桂阳不同,作者把机会让给了张飞。不过,作者特意通过一些描写,烘托出赵云非同小可的实力。首先,孔明的话给赵云的武力做了大致定位,然后分兵时孔明又讲到,他守绵竹,待子龙来,再作商议。为什么非要等带兵在外的赵云回来再作决定呢?后来原文有两处提到赵云和黄忠同守绵竹:“故令子龙、汉升守住绵竹,星夜而来”、“玄德复命霍峻、孟达守关,便撤兵来取成都。子龙、黄忠接入绵竹。”另外还有:“忽报子龙有书,荐西川一人来降。”此时赵云俨然成了守绵竹之主将,老黄忠居于相对次要位置。赵云举荐的李恢凭三寸不烂之舌便让马超来降,接下来诸位也都知道,刘备在绵竹城上管待马超吃酒,未曾安席,赵云斩刘晙、马汉二人之头献于筵前。马超亦惊,倍加敬重。赵云的“见面礼”是给马超一个下马威。那马超出身名门,并非被张飞击败而降,牛气着呐。“倍加敬重”,似乎表明马超之前听闻过赵云的一些事迹,如长阪血战什么的,因此初次见面时估计马超发自内心地说了些久仰之类的话,但百闻不如一见,待到两个人肉馒头出现在筵前,敬重的百分比也就随之飚升了。也有人说,马超倍加敬重的是刘备。先姑且算是吧,但让马超倍加敬重刘备的理由,难道不是因为赵云的出色表现?马超心里可能也做了一番惦量:要是咱出马,能这么快便搞定不。想不到没根没据的刘玄德,手下高人不少呢。 下马威的事,还不止一桩。荆州的关羽,大老远也想跑来插一腿。他派关平来见刘备,说他知道马超武艺过人,要入川来与之比试高低。马超降了刘备,就是自家人了,而且他又没和关羽争功什么的,凭白无故比什么武?马超武艺过人,过谁呢?呵呵,这话有点名堂。张飞不是刚和马超干过一架么。关羽一向高傲,如果他认为张飞的表现强于马超,估计他不屑于主动提出和马超比试。赵云也武艺过人,关羽乍不找赵云比划呢。因为在关羽眼里,赵云是兄弟。关羽觉得张飞胜不了马超,于是想入川杀杀马超的锐气。这也表明,关羽自认他比张飞强。若他自认不如张飞,他提出与张飞都搞不定的马超比武岂不是自取其辱?这是比武的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是,出身名门的马超加盟刘蜀集团,威胁到了关羽的军头地位,所以关羽要出面压制马超。诸葛亮写给关羽的信中说道:“以亮度之,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士,黥布、彭越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逸群也”,诸葛亮是对马超做全面评价,并不只单指武力。诸葛亮充分肯定了关羽绝伦逸群的地位,意思是说,安啦,你关羽还是军中老大。所以关羽笑着说:孔明知我心也。关羽是心满意足了,马超知道了会不会服气?不服又能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