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内容
Oskarlre

2009-10-19 22:21
O 编辑总结:从俄电视剧风暴之门略看山地作战。

最近朋友推荐了一部片子,俄罗斯的四集电视连续剧,风暴之门。

电视剧背景很简单:第二次车臣战争,一批由巴萨耶夫,阿尔萨诺夫,巴库耶夫领导的一批车臣武装分子试图从此处山区突破,打破俄军的封锁.他们分为若干200到300人的团队,总兵力大约有1500人。2000年2月28日,俄军东线集团军发现车臣武装可能从此处山区突围,但是并不能完全确定,决定派出小股部队在山区执行防御和侦查任务。于是,俄空降兵第76师第104团负责此地区的封锁工作,其中第2营第6连80人负责乌鲁斯克尔特东南四公里处一个山隘高地的防御。由于车臣地区极为复杂,国家特种兵瓦列里少校的一支10人的总部侦查部队,也被派去跟随6连作战。 这支混合部队刚到山隘的一个古堡废墟后,就开始和车臣武装的小股侦查部队交火。 随后战斗迅速升级。 车臣武装分子以绝对优势兵力进行进攻。 双方激战了近2天时间,最初到达的6连和侦察部队的90人中84人阵亡,仅6人生还(其中4人重伤)。虽然俄军几乎全军覆没,但是他们完成了阻击任务,此次作战共毙伤车臣武装400多人,没有让车臣人从此处突围,仍然处于俄军的封锁中。

北极熊的片子没好莱坞的那么煽情,但是他也有自己的优点,真实。 因为是根据实际战例写的电视剧。 而俄军也做了很大支持。 因此对那场战役的还原是相当真实的。 里面没有啥人文反思,也没有啥英雄主义,兄弟之情。 有的只有血腥,以及双方针尖对麦芒的战术对抗。

对于感兴趣的内行,还是很推荐一看的。

这里我就对影片里反映的一些山地作战战术进行评价。

1。山地作战中,重武器的作用受限。

在电视剧中,俄军部队的机械化表现无遗,90人的小部队,完全汽车化,甚至装备了4辆BMD-2伞兵战车,一部23毫米双联装高炮(来压制游击队的大口径机枪。),以及一部AGS30自动榴弹发射器(美军Mk19榴弹发射器的俄军版本)。 可谓绝对重装。 不考虑空中火力支援的话,同级美军也没有这么重的地面火力。但是由于地形限制,影片中俄军阵地和车臣人隐藏的森林只有几百米,可以说阵地缩短使得射程2000米的高射炮除了扫掉狙击手以外基本没有发挥用处。 伞兵战车也一样,由于离敌人太近和装甲太薄,开战以后都是躲在后方。被迫参战几分钟以后就被车臣人用火箭筒全部干掉。

这个事实让我想起了原来在兰切斯特方程里我和funnystory 兄讨论时候的引入的双方武器有效距离(不是最大距离)以及躲避率问题。 当时我举了很简单的例子:

如果funny兄拿一青龙偃月刀,有效距离应该是2米,我拿把M16,我说我300米有效距离(最大800米)。

如果我们在300米距离交战,那么由于funny兄有效距离小于实际距离,所以实际上功效= 0 那就是单方面屠杀。

如果我们在2米交战,由于双方有效距离足够近,那么兰切斯特平方律符合。 事实上由于M16的近战能力不如青龙偃月刀,我还很吃亏。

如果funny 兄换武器了,换了AK (有效射程150米,最大射程500米), 我们在100米距离交火,那么兰切斯特线性律符合。

这个情况在这个案例里也是非常适用的, 如果地形不是山地,而是平原。 那么车臣人的1500人在双联23mm高炮以及伞兵车主炮打击下估计早就血流成河溃不成军了。 但是山地的复杂地形使得双方距离接近到了《400米,而双方武器有效距离也随即进入这一范围。这种情况下,重武器活动不便,视野狭窄的毛病就非常明显。 从而造成惨重损失。 当然,有些人也许会说,那让山地部队携带更重型的装甲车,甚至主战坦克不就得了。 这里面就涉及武器性价比的问题。 (得不偿失)况且在150米内,就是豹-2,梅卡瓦,或者M1A1,都无法对抗稍微好一点反坦克火箭对其引擎,履带部位的直接打击的。 因此山地作战,重武器作用受限的情况一定要重视。

2。山地作战的空中支援。

很多不明就里的人经常评论俄军的打法还停留在二战的层次,他们的依据是美军基本上发现大股敌军,呼叫空军20分钟内就会到来,留给敌人的进攻时间非常短暂,从而无法造成影片中的大包围。 其实这个很无稽之谈。

山区的地形经常出现强对流风,大雾以及雨雪气候. 这个对依赖气流稳定为核心的飞机来说是致命的。 无论是直升机还是固定翼飞机,遇到强对流或者突然低气压都是坠毁的结局。 这还不考虑可能出现的闪电,球状闪电以及其它情况。 外加雨雾天气对精确制导的影响极大。可以说,山区是空中打击的最好防护。 这点从前南斯拉夫的北约空袭中就可以看出来。

影片中由于当时山区气候恶劣,固定翼飞机无法有效打击,俄军使用了可以在复杂天气作战的米24式母鹿武装直升机。 米24对地攻击时候主要装备火箭弹和燃烧弹,经常是两架直升机编组作战。 这点和美军是同出一辙的。 该直升机虽然制空时间不长,但是仍然给车臣人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而车臣人在主攻开始以后,根据米24的飞行路线和出发时间在山顶上进行设伏。最后使用萨姆18肩扛防空导弹,击落一架,迫使另外一架也返航。要知道,萨姆18肩扛防空导弹可不是什么高科技装备。 是上世纪70年代设计,1983年装备苏军的防空武器。今天官方价只有6万美元/枚,就是黑市价格也不过10万美元。比起动辄上百万/架的武装直升机可以说便宜量又足。 值得一提的是,这玩艺
曾经在海湾战争的伊拉克军队中大量使用。并在当时伊拉克防空体系已经瓦解的情况下,依靠步兵自己携带方式击落了美军9架各种型号飞机。 包括先进的F/A-18大黄蜂战斗机

有趣的是,萨姆18作为防空武器其实并不算很够格。 其最大缺点就是升限太小,无法打击飞的很高的敌机。 车臣武装为了弥补这点,爬到山顶,几乎和米24水平高度攻击,使得低空攻击的米24几乎来不及躲避。而在美国的类似战例则是伊拉克士兵爬到高层建筑顶部进行发射。

这里再次证明了,在山地情况下,很多原本不会构成威胁的武器由于接触距离变短和双方武器有效距离变多。 对成本高昂的一方损失也会急剧上升。 山地战如此。 城市战也一样。

最后再插一句。从历史来看,美军本身是避免在山区和敌人交手的,原因就是其擅长的空中支援打击不力。A-10 一类的对地攻击机速度慢,规避性差。更不要说阿帕奇这种易碎货,极其容易受到单兵防空武器攻击。 而如果用AC-130,性价比又不够。 实际上直升机在车臣环境下根本不适合开展。那国直升机都没用。(我们说黑鹰,其实是黑鹰在恶劣天气下稳定性比较好,并不是说其战斗力或者规避性)。今天人类的科技还没能到征服大自然的地步

3。山地作战,狙击手的天堂。

山地状态下极易隐蔽。 因此双方狙击手展开斗智斗勇也耗不稀奇。影片中俄军装备了好几只德拉贡夫狙击枪,但是实战中都没有发挥好的作用。

这个无法怪罪俄军狙击手,德拉贡夫狙击枪是苏联在1967年装备部队的,它的可靠性非常好,重量很轻,性能基本满足实战需要。 实际上,俄军在每个步兵班都装备1把德拉贡夫狙击枪,主要是弥补AK74突击步枪和PKM机枪最大射程400米的不足,用来打击400到600米上的敌人。但是德拉贡夫是典型的半自动步枪,只能单发射击,不能连发射击,每分钟射速20发左右,弹夹装弹10发,射速较慢。 影片中,由于俄军阵地下400米就是森林,车臣武装从树林中冲出来的时候,双方距离一般在300米内。因此所以射速较慢的德拉贡夫狙击枪基本不能发挥作用,这个距离正是AK74和PKM发挥威力的地方。此外,德拉贡夫狙击步枪的技术比较落后,连续射击时在600米距离上散布大约4米,瞄准镜在1000米上误差也有2米,加上使用7.62毫米大口径子弹,该枪后坐力很大,超过600米上射击精度就谈不上了。 这作为专业狙击枪相当差劲的。

相比之下,车臣武装的狙击手就不太同。 他们普遍装备美式,欧式狙击枪,射击距离可以达到1000米,甚至更多。 影片中战争还没有开始,车臣狙击手就躲藏在树上,击毙了两个粗心大意的俄军新兵,之后让俄军惊恐了大约1个小时,让俄军狙击手无可奈何。最终俄军用23毫米高炮将其击毙,不过士气已经严重受损。

可以说,以双方的武器比,俄军狙击手在很近的距离无法发挥威力。在1000米距离又无法对付专业的车臣狙击手,是毫无用武之地的。

不过,虽然德拉贡夫狙击枪表现不佳,那10人的特种兵装备的VSS “Vintorez”微声狙击步枪却在这个战场成为了真正沉默的杀手。

VSS是新一代俄军装备的微声狙击步枪,1987年装备苏军。它是微声步枪,一般用作特种作战,有效射程400米,精度颇佳。一般狙击枪虽然可以很好的完成远距离打击任务,但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有很大的枪声。老兵根据枪声基本就是判断出狙击手的大概方位,甚至远近。而且一些伏击和特种作战中,狙击手不能暴露自己的目标,不然很容易遭到敌方强烈的反击。 VSS微声狙击步枪最大的优势就是枪声极小,敌军中弹以后无法通过枪声判断狙击手的位置,甚至连续被杀数人,附近的战友还不知道。

在影片一开始,国家特种兵瓦列里少校带领10个人和车臣情报员萨哈,执行侦查任务。在一个破石屋里面发现一股20人的阿富汗雇佣军。瓦列里少校让部下狙击手悄无声息的干掉三个哨兵,然后率部突袭,经过一场短促激烈的近距离肉搏,将其全歼。俄军狙击手击毙阿富汗哨兵使用的就是VSS微声狙击步枪。 可以说山地里,射程不远却沉默的VSS “Vintorez”微声狙击步枪是真正的利器

用户名时间功绩理由
Z_Artemis 2009-10-30 13:41 +100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20 23:2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7030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