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内容
尹一朋

2009-6-23 18:33
看贞观将士、民族英雄血战番寇胡虏

       记得曾经看了《贞观长歌》的第3集、第4集,顿觉荡气回肠、大大扬威【特别是看到第4集的那些将士们与攻城番贼喋血激战的场面,简直有泪盈眶】我曾预料到这部电视剧在战争场面的表现上,一定会博大雄浑,显示出盛唐国力之强、民族英豪爱国主义精神会得到充分展现。尽管不是唐史正剧。

      杨家将、岳家军、范仲淹故事的有关影视剧曾经多次表现杨延昭、呼延赞、岳云、牛皋、狄青等中原地区的民族英雄、爱国将领,在面对番邦贵族统治者不顾劳民伤财、生灵涂炭而发动的野蛮进攻的坚决抵抗、斗智斗勇。其实反映唐初平定边境战乱的影视剧很罕见啊,就凭这一点就是很引人入胜的。
  
      尽管李唐贞观年间唐太宗及其臣子魏徵、李世勣(徐懋功)、房玄龄等施行的是偃武修文、以治为主的和平稳定政策,外交、经济、政治、文化等得到昌盛发展。但如果没有对突厥等贵族统治者的抗击、对高昌等割据势力的平定,如果没有军事力量、边境防御的坚强保障,怎能保证贞观有大治?
   
       番军十几万人马围困一座城池,大唐将士们在城头观望着如同滔滔激流、浩浩荡荡直逼城下的番兵番将,毫不畏惧、愈发坚定。唐守军还有叔侄同上阵,叔父还鼓舞贤侄的勇气。那群番邦强寇,自恃少年时即精通弓马骑射,一个个仗着人多,耀武扬威;他们的兵器有椎(锤)、叉、刀、棍、棒、斧等等,有长有短,以盾牌护军。他们不是雄鹰,不是英雄。因为像古时候的格萨尔王(唃斯啰)、冼夫人等少数民族的英雄的所作所为都是维护正义、为国为民的。而攻打唐军的这伙番军却是进犯中原、残害百姓,属于强盗行径。唐军将士刀枪弓戟一应俱全,严阵以待。唐军出城将一部分敌兵引进城中,番军受到城墙上伏兵的严厉打击。

        可是贪婪的番军又准备进行攻城了。敌兵第一轮进攻即遭受飞蝗般箭射,狡滑的番邦弓弩手在盾牌掩护下,又向城上射箭,一批唐军捐躯。敌兵黑压压一大片架云梯攻城,唐朝民族英雄们以滚木、巨石等加以还击,打得番贼狼狈不堪。番兵人多,逐渐有上了城的,将士们与之搏斗血战。一时间兵器声、惨叫声、呐喊声震天。有的英雄不幸跌落城下,却被胡贼乱刃相害。唐军人少,主帅命令不可撤退,誓与城池共存亡。番兵的淫威遇到了不怕死的民族英豪的强烈抵抗。那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强贼正以铁桶之势攻城,后又因故被命令停止攻击。
   
       大唐男儿们创伤未愈、举起兵器和战旗在城头上呐喊欢呼。这些无名勇士不愧为民族英雄.他们原来的身份有百姓、有割据势力或隋末农民起义军的归唐者,有的本就是唐兵,在面对强敌时,坚定地团结在一起。老百姓也扛着农具或棍棒准备来助战,其中还有老人,尽管他们不知战况会如何发展。
   
        我国古代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西汉民族英雄“飞将军”李广,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有不怕出身“卑微”的北宋抗夏将领狄青,有投笔从军报国的汉将班超······倘若像这许许多多不畏牺牲的爱国人物的民族英雄的称号都要被怀疑的话,那末,我可就感到匪夷所思了。民族英雄的涵义既有狭义的,也有广义的。无论狭义或广义,不可否认其民族英雄的称号。唐朝的李靖、李世绩(徐懋功)、薛仁贵、尉迟恭、程咬金、柴绍等著名将领,曾经率部奋战在保护唐朝中原边境的战场,他们不为民族英雄谁为民族英雄



                                                     
[qq]390270699[/qq]

用户名时间功绩理由
眼儿媚 2009-7-27 16:30 +50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4 09:3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7223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