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对李陵与匈奴战斗的疑问
» 查看评分记录
原帖内容
栾青
2008-10-16 18:46
对李陵与匈奴战斗的疑问
李陵以五千步兵出击匈奴,杀伤匈奴万余人,后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而投降匈奴,从古至今得到了很多人的同情,其投降匈奴的行为也因他的英勇表现和他身上浓浓的悲剧色彩得到了相当一部分人的理解和辩护,这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太i史公司马迁为此还触怒了汉武帝,并惨遭腐刑。但是如果仔细的读一下关于此事的记载却有诸多让人疑惑之处,让人不得不怀疑是否从司马迁开始夸大了李陵的所谓战绩,其遭遇匈奴的兵力和歼敌数都有参杂了巨大的水分。
李陵是于天汉二年(公元前90年)率荆楚5000步兵出击匈奴,但这并不是李陵部的单独行动,而是作为汉军整体行动的一部分,事实上李陵部是作为掩护李广利汉军主力的偏师行动的,目的在于吸引匈奴主力的注意力,减轻李广利部的压力,疑起到分兵的效果,这一点《史记》与汉书都有明确的记载:
数岁,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於祁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馀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
《史记匈奴列传》
天汉二年,贰师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召见武台,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
《汉书李广苏建传》
而按照《史记》与《汉书》的一致记载,似乎这一计划获得了成功,李陵部到达浚稽山后先后与匈奴单于亲率的主力11万人交战,在杀伤万余后,终因没有救援和箭矢耗尽而最终投降,这样按照正常的推想,作为汉军主力的另一路李广利部所面对的匈奴军队要少得多,似乎并不需要担负太大的压力。
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军居两山间,以大车为营。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陵且战且引,南行数日,抵山谷中。连战,士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辇,两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陵曰:“吾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始军出时,关东群盗妻子徙边者随军为卒妻妇,大匿车中。陵搜得,皆剑斩之。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引兵东南,循故龙城道行四五日,抵大泽葭苇中,虏从上风纵火,陵亦令军中纵火以自救。南行至山下,单于在南山上,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是日捕得虏,言:“单于曰:‘此汉精兵,击之不能下,日夜引吾南近塞,得毋有伏兵乎?’诸当户君长皆言:‘单于自将数万骑击汉数千人不能灭,后无以复使边臣,令汉益轻匈奴。’复力战山谷间,尚四五十里得平地,不能破,乃还。”
《汉书李广苏建传》
然而,历史事实告诉情况或许正好相反,就在所谓李陵已经拖住匈奴主力的同时,由李广利所率领的另一路汉军在顺利击败匈奴右贤王部之后,遭到了匈奴重兵的包围,损失异常惨重,李陵部并未起到很好的分匈奴兵的作用。
其明年,汉使贰师将军广利以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於天山,得胡首虏万馀级而还。匈奴大围贰师将军,几不脱。汉兵物故什六七。
《史记匈奴列传》
武帝时,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击匈奴,大为虏所围。汉军乏食数日,死伤者多,充国乃与壮士百余人溃围陷陈,贰师引兵随之,遂得解。身被二十余创,贰师奏状,诏征充国诣行在所。
《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
此役李广利部遭匈奴重兵包围,损失在2万人以上,这是汉朝与匈奴开战之后,除赵破奴投降匈奴以外汉军最为惨重的失利,后若不是赵充国英勇无畏,汉军极有可能全军覆没,虽然史书没有记载匈奴的确切兵力,但结合此役之前赵破奴失利损失2万人和之后李广利再次出击匈奴失利投降(也是损失了2万人)和李广利部已经斩首万骑的事实匈奴动用的兵力都在8万左右合理推测匈奴此次包围汉军的人数当在10万上下。
如果这真的是历史事实,那此役匈奴则动用了至少超过20万的兵力,但此时的匈奴早已是被卫青霍去病重创的匈奴,是否还拥有20万以上的兵力呢,个人认为可能性极小,因为就在两年之后,汉军再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李广利这次所率领的部队是继漠北大战之后汉军出动最多的一次,而这关乎匈奴生死存亡的一战,匈奴能够动员的兵力也只在15万左右。
后二岁,汉使贰师将军六万骑、步兵七万,出朔方;强弩都尉路博德将万余人,与贰师会,游击将军说步兵三万人,出五原;因杅将军敖将骑万,步兵三万人,出雁门。匈奴闻,悉远其累重于余吾水北,而单于以十万待水南,与贰师接战。贰师解而引归,与单于连斗十余日,游击亡所得。因杅与左贤王战,不利,引归。
《汉书匈奴传》
如此历史记载出现了明显的矛盾,必然在某一方面史书的记载与历史的真实情况不符,才可以解释关于这次汉军出征的相互冲突之处,个人认为史书夸大了李陵对匈奴的所谓战绩,事实上李陵部并未遇到匈奴主力,而遭到匈奴主包围的应是李广利部,理由如下:
(1)李陵部无论战斗力无论再强悍,能够先后在匈奴腹地先后抵御单于主力11万人的进攻,并且突围到距边塞仅200多公里的地方这部符合常理,更何况最后李陵部最后突围成功的有400余人,如果除去先前李陵部已经战死的几千人,那么李陵最后投降后突围成功的比例无疑是相当可观的,这在被匈奴军队以几十倍兵力重重包围的情况下是难以想象的。
(2)史书对李陵部英勇行为的记载应始于同时代的司马迁,毋庸置疑太史公是非常伟大的历史学家,但遗憾的是由于自身的遭遇和主观的好恶,司马迁在记载汉匈战争特别是有关李陵李广的事迹时是显然有失偏颇的,司马迁本人对汉武帝大举征伐匈奴的政策不满,对李广寄予了太多复杂的个人情感,对卫青霍去病颇多贬抑,这里不须赘述,到李广利和李陵的这段历史公案中,司马迁因为李陵辩护而遭受了极大的人身伤痛,使他在记述这段历史事实时已经丧失了史学家应有的公正立场和态度,甚至作为汉族史官的良知,恶意嫁接和篡改史料,夸大汉军的损失,可以说已经到了颠倒黑白,混淆视听的地步。
後二岁,复使贰师将军将六万骑,步兵十万,出朔方。彊弩都尉路博德将万馀人,与贰师会。游击将军说将步骑三万人,出五原。因杅将军敖将万骑步兵三万人,出雁门。匈奴闻,悉远其累重於余吾水北三年,广利与商丘成出击胡军,败,乃降。”得来还千人一两人耳。游击说无所得。因杅敖与左贤王战,不利,引归。汉兵之出击匈奴者不得言功多少,功不得御有诏捕太医令随但,言贰师将军家室族灭,使广利得降匈奴。
《史记匈奴列传》
而我们只要读《汉书匈奴列传》就会发现,其实李广利投降并不是这一次军事行动,司马迁不惜改动史书,将两次本无关联的汉军出击合二为一,无非就是为了夸大汉军的损失,以凸显李广利的无能,汉武帝的失误,发泄心中的不满。
结合司马迁这样的态度,我们就不难发现真相所在,司马迁由于憎恶李广利,同情李陵,因此片面采信了李陵部下对李陵所遇匈奴部队夸大其辞的陈述和对李陵表现的过分渲染,而模糊其辞的记述了李广利部所遇匈奴部队的真实人数,所以对于史记的记载就给了我们这样的印象,李陵部英勇杀敌,最后以英雄的身分定格于人们的心中,而李广利部虽然主帅无能,但我们看不到司马迁对赵充国毫不逊色表现只言片语的记载,只有近乎幸灾乐祸的几不得脱的记载。
用户名
时间
功绩
理由
冒牌
2008-10-20 14:26
+33
鼓励原创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9-7 05:0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5801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