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影音经典
»
《赤壁》是我见过最贴近史实的三国题材电影
» 查看评分记录
原帖内容
postboy
2008-7-25 02:28
《赤壁》是我见过最贴近史实的三国题材电影
一直是这里的常年潜水员。最近看到这里也在谈电影《赤壁》。其中有些观点我比较赞同,比如“秃鹫派分子”写的那篇。还有些我不赞同,比如“水色琉璃”小朋友写的那篇。他对这部影片的恨已经达到了一定境界。
但我和他的观点恰恰相反。
他爱三国,我是相信的,但在我眼里, 他也只能归在“普通观众”里。为什么这么说?请看我的影片观感(看法比较凌乱,有重复的地方,但也不整理了)。
我认为:《赤壁》是我见过最贴近史实的三国题材电影。
它有两个最大的亮点:1是人物塑造。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很有历史的醍醐味。历史大片,同时又是商业大片,情节是否篡改了部分事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否能在2小时的时间内最大限度体现出真实历史人物的风骨。在这一点上,《赤壁》是合格的。
2是服装。我一直在寻觅的、如此贴近史实的三国时期的服装,也终于第一次出现在电影画面中。三国历史时间短,经济又极凋敝,考古上也鲜有当时军装的发现。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及日本普及。而这部电影几乎可算是三国军装的最标准展示了。
当然这个电影的一些细节还是被很多人笑话,或者说不喜欢。原因不外乎两个。1是
普通观众
的不喜欢,因为他们对这段历史没有研究,只留着对三国故事的一些混乱和表面化的“印象”,这印象来自小人书、评书、电视剧,基本是以演义为主。所以真的看到还原历史的人物性格塑造,特别是孙权、周瑜和诸葛亮,就觉得很不舒服。(我还曾听有观众现场质疑,吴国的兵仅有3万,是不是太少了)
2是
对这段历史有研究的人
的不喜欢,这些观众对电影里一些不合史实的情节、武器、阵法感到特别刺目。但电影终究是电影,这样大的投资,为了能兼顾东亚与欧美市场的口味,更为了兼顾“商业电影自身的规律”,出场人物最大简化、情节道具有个别不符史实处、阵法存在问题……诸如此类的情况,在商业电影的局限下,其实都是难免的了。
至于“略懂”和“欲望使人年轻”这样的语言,也不必深究,即使你把对话都改成半文半白,于历史真实而言,依然不过是虚构——即便小说《三国演义》里的语言,也依然不是那个时代的语言——50步和100步而已。
我喜欢这个电影,我信任它。制作它的人,对三国历史的了解,比任何一个我们所知道的名导演都要深入细腻。而且它带有导演和编剧自己对于历史的一种判断。
陈凯歌拍不出这样贴近现实的电影,他的成长过程决定了他思维的简单化和暴力化倾向。冯小刚是市侩之人,不懂。张艺谋骨子里的艺术品位也极粗俗,甚至不及冯小刚。圣洁的雅典奥运会上出现的那些光屁股拉二胡的女演员们,已经为他的品位做了很好的注脚。
从商业片的角度,它比其他大片的节奏感都要好,讲的故事是紧凑的。从运镜的美感上当然谈不上多有艺术成就,但导演还是自有一套的,战斗场面好,有几个镜头的色彩非常好,使我立刻联想到王可伟的油画。音乐也合格。
从史实的角度看,你非要抠细微处,确实是有一些硬伤(但绝不是“水色琉璃”小朋友说的那些),比如赤壁时期的孙权戴了个12旒的衮冕,还是红珠的,这个是错的。他继承乌程侯后的确曾易服,但不太可能利欲熏心到要急着私造衮冕,另外旒为红珠是魏明帝改制来的,他就是戴也应是白珠。还比如马蹬,在那时应尚未发明。在女性服饰、兵器和人物上,也还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比如蔡瑁是襄阳名士(他大姐是诸葛亮的岳母),不太可能写错别字……另外观众质疑更多的,是它的阵法——这样的错误,要我挑,也能挑一堆出来。但话说回来,对这些细节是否在意,在意到什么程度,也应放在电影自身的大规律上来看。电影它毕竟不是史学著作,它有自己的节奏和需要,也不能为了无限满足史实的需求而扭曲电影的规律(更何况有些观众的要求并不是关乎史实的)。每个观众在这个问题上各有不同的认知底线。比如《见龙卸甲》,我看了就相当不舒服,没法在其中寄托自己对三国时期的某种意淫,究其原因,它编得太离谱了,跨过了我的认知底线。对人物的塑造我就不认可,其次才是服装道具上的。而《赤壁》于我而言,刚刚好。我脑海中的青年孙权、周瑜、诸葛亮,就是这样的。
电视剧《三国演义》我也始终不喜欢,本身就建立在演义上,又拍得极其拖沓,粗糙的地方好似小孩过家家。最致命的是,人物性格平板一块,孙权的阴、柔,周瑜的勇、雅,青年诸葛亮的城府与恻隐之心,都没有表现——即使表现了,也相当公式化。究其原因,并非全因当时的人力物力条件所限,主要还是与导演自身的文化素质水平有直接关系。 1985年李法增版的《诸葛亮》就好得多,它塑造的人物性格非常突出,而且虽然它建立在演义的基础上,但抛开那时的财力物力的限制,也可做三国服装、礼仪和日常生活的珍贵参考。
老说香港是文化沙漠,但若说文化素质,大陆人差得更远。“素质”代表的不仅是“学问”的高低,它还包括一种情感的感受能力。不乱扔废纸、不加塞儿、不乱吐痰,这说起来似乎是一种公德,但它们细究起来,又何尝不是一种情感能力呢?能考虑他人、能想到他人、愿意让他人能获得更好的环境,这是需要一种心灵上的长期教化的。
大陆才是文化沙漠。何止是沙漠,简直是个大垃圾场。
似乎扯远了,但又不远。我敢说吴宇森对三国时期的理解,是超过很多导演的。
我的观点说完了。什么事,都是不懂的人居多、钻牛角尖的人居多。所以有反对意见,我也并不在意。
[
本帖最后由 postboy 于 2008-7-25 02:54 编辑
]
用户名
时间
功绩
理由
眼儿媚
2008-7-30 19:02
+100
支持原创 观点未免失于犀利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25 18:1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7593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