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双七钟社
»
蟑螂头撞集——2008-3-20 起~~
» 查看评分记录
原帖内容
叶落无痕
2008-3-30 01:19
老师所说的,正是蟑螂一直迷惑的。诗钟它究竟是一种斗腹笥的文字游戏还是一种用于抒情写志的文学作品?
以前蟑螂倾向于后一种,但近来读的前人作品多了,却发现前辈钟家大多以前一种看待,例子俯拾即是,就不举了。反而如“海到无边天自大,山登绝顶我为峰”一类的可以称为文学作品的东西却很少见。这种现象如何解释?
另外,如果把诗钟作为一种文学作品看待,则它与对联之间的本质区别在哪?除了字数限七字外,它总该与咏物对联或者嵌字对联不是同一种东西罢?如果一种体式,与另一种体式之间并不存在本质的差异,则将其单列为一种体式,意义又在哪呢?
以上问题,最近一直在困扰着蟑螂,真的是晕透了,谁又能为蟑螂解惑呢?郁闷中~~
当然,如果能使诗钟既有文字游戏的趣味而又具备文学意义,哪当然是最理想的,然若以此要求,则前辈钟家中怕是80%可以说是浪得虚名!哪是否要对诗钟之前的创作实践来个全盘否定呢?而如果对当今盛行的与对联几乎毫无差别(除掉嵌字与咏物外)的所谓诗钟加以肯定的话,则前辈钟家对诗钟的要求:如嵌珠必工,化典须有来历,甚至是字字须有来历。及其斗智、斗捷、斗博、斗巧、斗腹笥之竞技性与游戏性又如何体现呢?
或者,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诗钟在当今的历史环境下,读书人要接受的知识范围比前人只偏重于文史要大得多,已不大可能如前辈文人般对经史子集都滚瓜烂熟,因此诗钟重典实的路子已走到了尽头(当今有一种说法是以前的闽派诗钟不重典实,然而若真地考证起来,却又全然不是这样一回事,其所谓的不重典实其实只是不象粤钟般要求字字须坐实而稍重轻灵罢了,而其句子依然是八九不离典)。因此诗钟在风格上的绝然分化已不可避免——玩传统的冬烘继续玩其传统,而与对联同质化的“新派诗钟”因其容易普及与容易为大众接受,或也该“艳帜”高张了。各取其好,各取其趣,或许才是合理的路子。但蟑螂总是怀疑:如果诗钟体式与咏物对联或嵌字对联已然同质化,则空留一标签意义何在?
胡言乱语地扯了这么多,也许也如老师说的,全是白说
[
本帖最后由 叶落无痕 于 2008-3-30 14:32 编辑
]
用户名
时间
功绩
理由
湘江子龙
2008-3-30 09:23
+100
讨论深入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22 07:5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6580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