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内容
三种不同的红色

2007-10-9 14:39




QUOTE:
原帖由 长葛李子龙 于 2007-10-9 14:13 发表
受教了,我记得上学时语文老师讲过,词、曲中,特别是曲其实在古代是严格的有音律的规定的,因为每个曲牌都相对应有一首完整的可以用来演奏和演唱的曲谱,只不过很多都已经失传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这样呢?特别就是元曲,其实很多曲牌都类似于现代的观曲的曲牌一般,有固定的调式等等,很像是现在把某一首流行歌曲的词给改了,但仍按着字数和押韵规律一般,不知道这样理解对否?

差不多。

词、曲和音律是孪生的,所以词牌、曲牌都叫做“调”,所谓“词有定调”是也。因为词必须要伴随音律来演唱,所以它的格律要求才极为严格,因为如果有平仄失协,那唱起来就会跑调。苏轼填词不拘一格,往往弃格律而不顾,这在今天我们看来是潇洒,是不以辞害意,但在当时,则有苏轼不懂音律的流言,就连李清照也讥苏轼所作“乃句读不葺之诗耳”。李清照说得清楚: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这所谓的“五音”、“六律”、“清浊轻重”都指的是音律。在古代,能自创词牌者,都是冠绝一时的音律达人,比如周邦彦,比如姜夔。

但后来,词和音律逐渐分离,音律失传,只余平仄、韵脚等格律。比如毛泽东自是一代词家,他却未必知道宫商角徵羽是怎么回事。

至于曲牌和现代戏曲的曲牌,本就是一脉相承的。曲分杂剧和散曲,杂剧就是整部的戏剧,如《窦娥冤》,散曲又分套曲和小令。小令近乎词。不过偶对曲所知甚少,了解也不过如此而已。小令读过的比较多,而杂剧和套曲很少读。

词起源羽燕乐,是雅乐,是文人诗,而曲起自民间,多俗语俚曲。词和曲好有一比,词是翩翩佳公子,曲是闹市恶少年。曲之所以兴盛,这是和元朝压制汉人士大夫有关的,因此偶喜欢词,不大喜欢曲。

用户名时间功绩理由
fengrui19 2007-10-9 19:32 +100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7 19:2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6180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