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内容
曲辰

2007-9-4 13:16
曲辰著:《解〈易〉诸谜》

曲辰著:《解〈易〉诸谜》之《开宗明义》及《目录》


开宗明义

《易》经,是中国一部古老、奇特、充满“神秘”的文化典籍。在古今中外的文化史上,对於《易》经的研究,无论是研究历史之长,参与研究的学者之多,还是研究著作之丰,都开创了世界之最:首先,对《易》经研究的历史,是世界上古典研究中最长的,至少三千年来从未中断。不仅如此,而且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者们的研究兴趣不但丝毫不减,反而越来越浓厚。至近代,竟一次次地出现《易》经研究热,世界各地相继成立了“《易》学研究会”之类的学术团体,有关《易》经研究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也不断地召开;其次,古往今来,研究《易》经的学者也是最多的,且分布面越来越广,对於《易》经的研究角度、方法,也逐渐出现了新的变化。如美国《易》经学会会长钟启禄先生,就是将黑格尔、休谟等哲学家的学术观点,同《易》经做比较,进行对照性的研究。因此,钟先生的研究,就获得了不少突破性的进展,有其独到的见解;至於研究《易》经的学术著作,恐怕在单项学术研究上,也是最多的。仅在中国古代,各种各样的研究著作,就可谓汗牛充栋。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易》类一百五十八部,一千七百五十七卷,附录八部,十二卷。《易》类存目三百十七部,二千三百七十一卷。”现在,据有人进行的统计数字,古今中外研究《易》经的学术著作达到了两千余种!

对於《易》经这样一部中国的古籍,为什么人们的研究兴趣会有这么大?研究的历史会持续这么久?研究者竟会这么多?其原因就在於,《易》经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宝库,而且它又象郭沫若先生所说的那样,是一座神秘的殿堂,充满了一种历史的神秘性,充满了千百年来人们总想搞清楚、然而却总也难以搞清楚的各种谜团。例如:伏牺为什么要创立八卦?它的具体历史原因是什么?这种八卦到底是做什么用的?阴阳符号又是依据什么画出来的?伏牺所创的八卦,到底是只有八经卦呢?还是当时就已相重为六十四卦了?若是已经有了完整的八经卦和六十四重卦,为什么又只说“伏牺创八卦”,而不言伏牺“作《易》”呢?历史上有没有过史籍记载的《连山》?传世的《归藏》究竟是真正的古书还是伪书?“太极图”和八卦图是什么关係?“太极”或“太一”到底指的是什么?《连山》、《归藏》、《周易》的书名是根据什么命名的?它们各自产生於什么时代?再如,所谓“文王演《易》”是怎么回事?“《易》更三圣”的说法对不对?“河图”、“洛书”又是怎能么回事?如此等等,人们都很难说清楚。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对於越是难搞清楚的事,就越想搞清楚,要有上一个说法。於是,就纷纷然进行研究,就著书立说,进行各种各样的解释。然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崇神者又极言其神,各行其道,各言其理,各找各的证据,各说各的理由,且又各有源流。如此者,各家之说间,不免又互有抵牾,互相辩难,新的问题、新的疑问就又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到如今,就连《易》经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书?《易》经产生於历史上的什么时期?它的作者是谁?学术界的认识也都是很不一致的:

对於《易》经的性质,郭沫若先生在《〈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中,认为《易》经“是古代卜筮书”,持与郭先生相同观点的人是很多的。因为,《周礼》明确地规定了太卜掌《连山》、《归藏》、《周易》,以作占卜用书;章太炎、胡朴安等先生认为,《易》经属於古代的史书。因为,在现存的《周易》中,就有很多古史事的记载。何况,史学家们一般都认为,《周易》所记载的伏牺、神农、黄帝、唐尧、虞舜、商汤、周武等史事,都是可信的。於是乎,就又有人给《周易》作了历史分期,说“上经”是原始蒙昧时代至殷末之史,“下经”是周初文、武、成王时期之史;也有的学者是从哲学的观点进行研究,如任继愈、高亨、李学勤、金景芳、李景春、李镜池先生等,都有相同或者相近的看法。不过,又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周易》中,《经》的部分是卜筮书,《传》的部分为哲学书。事实上,这种意见的本身,就又搞出了一个怪论:《易》经一书,《经》是根本,《传》是对《经》的集中性义理阐释和相关问题的说明性文字,如此,岂有迷信之树反结科学之果的道理?搞卜筮倒搞出唯物辨证哲学?

对於《易》经的成书时间,则更是与《易》经的产生时代相去甚远了!因为,研究者很少有人谈到《周易》以前的伏牺“八卦”,也不言《连山》,《归藏》,而是只谈《周易》。就是对《周易》,认识也是不同的:有说成书於周初的,有说是战国初期的,也有认为是战国末期的,还有的说是战国末期至汉朝初年才成书的……由此,连孔子研究《易》经的历史记载,也成了一种历史问题!
对於《易》经的作者,当然也是依《周易》而言,有说作者是周文王的,有认为是殷亡之后殷之遗民所作的,更有指为楚国某人的作品的,自然,也有说作者“姓名不可考”的……

《易》经果真就是很难研究、其各种各样的历史谜题就不能够解开么?恐也未必。我以为,研究者搞不清楚问题的根本性原因,是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上都存在着问题:当今,在思想上,大家不论承认与否,都客观上受到了“疑古”思潮的影响,对於周代以前的问题不敢言,因之难有重大的突破;在研究方法上,则又是普遍地存在着方法简单、论据单一的重大缺陷。这不仅在研究《易》经上存在,而且,在一些历史研究、文化研究方面,都或多或少地普遍存在。换言之,在我们的学术研究领域内,同样地亦需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大胆革新,实行多学科科学知识相结合,走综合性科学研究的路子。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地提高我们的学术研究水平。这个问题不解决,而是靠简单的思路、单一的研究方法,乃至流於猜谜式的解释,那就很难解决问题。例如:

《周易·系辞》明确地说:包(伏)牺氏始作八卦,神农、黄帝之际相继而述,进行变通;《周礼》等史籍也都明确地记载,《周易》之前有《连山》、《归藏》两种《易》经的不同版本。而我们的研究者则只研究《周易》,只观其流而不溯其源,这又如何能够说清楚《易》经产生的时间呢?

《易》经,是有图有文、图文相配、以图为主、以文注释的独特古典,不研究其图,只研究其文,不研究此种图文相配之书产生的特殊历史原因,是根本搞不清《易》经产生的历史时代的。事实上,《易》经产生之早,早已超出了中国文字产生的实际历史。因而,它的阴阳符号,以及用此种独特符号所组成的“天道”、“地道”、“人道”有机结合的图案性卦画,并以重卦中的内卦为内因,以外卦象徵外因,按最下爻向最上爻发展作为时间过程,而讲述事物发展变化道理的整个卦画系统,就是一个独立於后世文字的特殊哲学理论传承体系,是中国古典哲学产生之后作为历史传承的特殊载体。同时,我们从现存的《归藏》卦名到《周易》之变,参考以古文字研究,证明了在它产生之后的历史传承过程中,从卦名到哲理表述,都受到了文字发展的极明显制约。所以,不运用多学科科学研究成果及基本科学理论,进行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就无以知八卦产生之早,就难以知其为中国古典哲学经典,就不可能知道中国哲学是天、地、人、时“四维一絷”、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理论体系,就不知道《易》经中所讲的古老史事,都是作为例证,用以表达哲理而服务的。

我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就是以哲学思想为指导,充分运用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教育、民族、民俗、伦理、道德、天文、地理、气象、以及历史研究、考古研究、古文字研究成果为依据,为研究手段,对中华文明发展史、中国思想演变史、以及中华文化的发展演变源流,进行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的。这样的研究,不仅有效地排除了历史上一些穿凿附会之说的困扰,使我对一些历史问题的认知有了多方面可靠证据,同时,也改变和加深了我对中华民族发展史的总体性看法。可以说,是这种多学科的综合性历史、文化研究改变了我,使我获益非浅!

这本书,是我在著述、出版了《轩辕黄帝史迹之谜》、《中华民族的先祖——黄帝与炎帝》、《中国哲学与中华文化》等书之后,所写的一本适合普同民众阅读的通俗性读物。目的在於破除以《周易》而行卜卦、算命的迷信,使更多的人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体系。这对於解放思想,运用天、地、人、时“四维一絷”的唯物、辨证、求实哲学思想,按着中国古典哲学究天人、本性命、论变革的精神,更好地研究解决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是有好处的。因为,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在全球范围内的,以政治、经济为表现,实质是文化所包涵的各个领域都相互交流、竞争、冲激、影响、融合的大趋势之下,所遇到的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复杂,这种情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影响到了我们普通百姓的生活,影响到了每个家庭和每个人!如何正确地看待这些事情,处理这些事情,就是我们这个国家、民族乃至每个人所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为了使知识性、趣味性结合起来,增加其可读性,从而真正达到普及性,本书採取了“解谜”的形式,一个谜题一议,独立成篇。如此,也就方便广大读者可利用工作之余的有限时间,作有选择的一篇一读。等到读完全书之后,就会自然而然地对中国古典哲学有一个总体性的瞭解。为着通俗易懂起见,对中国古典哲学中所使用的名词、术语,也适当地作了一些浅显易懂的解释。
以上是在本书一开头,就需要明白地说出来的一些话。


曲辰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十五日於张家口市

目录


开宗明义---------------------------------------------------------------------1
一  《易》经到底是一部什么书?-------------------------------------1
二  “道”之所指为何义?-------------------------------------------------8
三  何谓“太极”?---------------------------------------------------------11
四  为什么将“阴阳”称作“两仪”?------------------------------------15
五  “四象”所指为何物?-----------------------------------------------18
六  阴阳符号是怎么创造出来的?-----------------------------------22
七  阴阳相对有普遍性吗?--------------------------------------------27
八  “阴阳”与“矛盾”相同吗?------------------------------------------30
九  为什么没有纯阴纯阳的事物?-----------------------------------43
十  《咸》卦表述的是什么规律?-----------------------------------51
十一 《睽》《革》两卦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59
十二 说一说有趣的《损》卦------------------------------------------65
十三 能掌握到打开《易》经这座科学殿堂的金钥匙吗?------73
十四 《易》经是如何表述极反规律的?---------------------------78
十五 《易》经中是如何体现正名求实的观点的?---------------81
十六 以《恒》卦像徵夫妇的意义何在?---------------------------86
十七 太极图的旋转有什么意义?------------------------------------93
十八 何谓“四维一絷”的宇宙观?------------------------------------98
十九 “天人感应”的说法对不对?----------------------------------102
二十 “天不变,道亦不变”对不对?-------------------------------110
二十一 “形而上”就是唯心论么?----------------------------------113
二十二 “道”为什么就不是先天地而生呢?----------------------116
二十三 “道德”一词原指什么?-------------------------------------121
二十四 《易》经中的“圣人”、“君子”何所指?----------------124
二十五 “道”与“法”是什么关係?----------------------------------130
二十六 “包牺氏”是古代人名么?----------------------------------144
二十七 《易》经重卦源於何时?---------------------------------150
二十八 为什么称伏牺创“八卦”而不谓作《易》呢?----------156
二十九 伏牺始作八卦的记载可信吗?----------------------------160
三十   八卦的创作大约是在什么地方?--------------------------170
三十一 八卦大约在什么时候改称《易》经?-------------------190
三十二 “文王演《易》”到底是干什么?--------------------------192
三十三 如何看待商周几处筮数卜甲之间的关係?-------------204
三十四 《易》经中的卦名是因何而命称?----------------------208
三十五 《归藏》卦名为什么与《周易》多有不同?----------213
三十六 《易》名“三义”的本质是什么?--------------------------221
三十七 《易》经的《经》和《传》是相互对立的吗?-------226
三十八 孔子论《易》与朱熹一致吗?----------------------------230
三十九 《周易》中哪些内容属“古之遗言”?-------------------236
四十   “《易》更三圣”的说法确切么?--------------------------246
四十一 “河图”、“洛书”是怎么回事?-----------------------------249
四十二 《归藏》到底是什么时代产生的书?-------------------265
四十三 《易》书与“道书”有什么区别?-------------------------275
四十四 道学与道教是一回事吗?----------------------------------284
四十五 “善为《易》者不占”的话对不对?----------------------293
四十六 如何看待“得意忘象”之语?--------------------------------301
四十七 如何看待卜卦的某种“灵验”?-----------------------------312
四十八 《易》道哲学与西方哲学有何区别?-------------------318
四十九 《易》经中究竟蕴涵了多少“谜”?-----------------------331
五十  如何使《易》经研究为民族复兴服务?-------------------334


一、《易》经到底是一部什么书?


曲 辰



解释关於《易》经各种各样的历史性谜题,其最大者,莫过於《易》经到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古籍这个问题。因为,这是事关《易》经诸种历史之谜的一个总纲,其它“小谜”都是由这个“大谜”所决定的。将这个带有决定性、纲领性的大谜一经揭开,掸去历史蒙给它的尘灰,还其以历史的本来面目、本来性质,围绕它而产生的各种谜团,就会引起连锁反映,迎刃而解,一扫而光!

《易》经,既非卜筮用书,又非史书,而是世界上产生最早的一部唯物、辨证、求实,天、地、人、时、“四维一絷”的哲学经典著作。这一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体系,是我中华先民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实践中,对万事万物不断进行观察、认识、研究、积累、总结,而形成的一种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哲学不象西方哲学那样,是由某个哲学家个人著书立说而提出来的,而是一种中华先民中的智者,集体研究、历代总结,不断发展、完善、提高,并创立了一种独特的教、学、传承载体,以其流传至今的。它是我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一笔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一笔无论怎能么估计都不会过分的巨大精神财富!

《易》经以图案性卦画为主,以文字注释为辅,举史事为例以论道理的特殊形式,并不是古人故弄玄虚,搞神秘主义而让后世猜谜,而是恰好相反:它正是在无文字产生以记录语言的历史上,为了简单、明白、易懂,而採用一套图案画以作教学和传承载体的哲学理论经典。此后,在有了文字的历史上,才又以文字进行注释,以帮助人们作正确的理解和记忆。《易》经也正是在这种漫长历史传承过程中,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图文共存、图文一体的古代典籍形式。这是中国古典哲学产生之早、传承既久的一种有力历史证明。
关於这一点,只要我们对《易》经稍加研究,就会明白:

第一,现存的《周易》以及相关古籍都记载,“包牺氏”是观象於天,察法於地,视以飞禽走兽,稽以男女之别,而画阴阳符号组成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①的。中国古代史家述史,对於轩辕黄帝之前的原始社会历史,依其社会发展进步程度和突出特点,都命以一个形象化的名称而作为历史分期,依次为:“兽处群居”时期、“有巢氏”时期、“燧人氏”时期、“包(庖)牺氏”时期、“神农氏”时期。包牺氏时期,是指中国原始社会发展到了以畜牧狩猎为主要社会经济生产特点的历史时期,其年代大体上是在距今三万年至一万年左右的历史上;“神农氏”时期,是指中国社会发展到了以农业种植为主要社会经济生产特点的历史时期,其年代大致为距今一万年左右到距今五千年左右的历史时期。现代考古证明,中国文字产生於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历史上,到了距今四千七百年左右的历史上,就有轩辕黄帝命仓颉搜集、整理、统一、并增创文字以丰富其表达语言的功能后,而用之以记事述史,开创了中国有统一文字使用的历史。如此,包牺氏作八卦,至少在七千多年以前无文字的历史时代,应该是毫无问题的。这,是我的一个最为保守的说法。
——————————
①  《周易·繫辞》。



第二,从《易》经本身的说明、中国现在所发现的古文字
实物中,我们又知道:“爻”是效的意思;“卦”字,是悬之“掛”的原字;“教”字,在甲骨文中的字形,是一个手持教鞭指着“爻”而教学“子”的图形;“学”字,是一个双手弄“爻”於屋的图形。在稍后的金文中,又添上了学子之“子”字,同未简化前的繁体学字一笔不差。同样,“道”、“德”、“导”等不少古文字的最初创造,都明确地显示出了其和中国古典哲学理论有着密切的关係。这,同样证明了中国古典哲学产生於中国文字产生之前的历史上。中国文字的产生受到过中国古典哲学理论的指导性深刻影响,是毫无疑义的历史事实。

第三,《易》经从总体上,首先是分成卦画、文字两个部分的。卦画是在文字产生之前,用一整套特殊图案画为载体而教、学,以克服时空障碍用作哲学理论传承的。因此,八卦卦画是在没有文字之前,传承哲理中遇到困难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哲学传承载体,我称此为一种“没有办法情况下的办法”;文字部分,是在后世产生了文字,并且可以作为语言的载体之际,才以注释的形式添加上去的,它的功用,开始时只是为了帮助学者记忆。您如果对我这个认识不相信的话,就请和我来共同分析一下《易》经的卦画系统:

中国古典哲学认为,事物分阴阳,阴阳異性互为感应、互相吸引,互相运动和渗透,以其互依而存、相異而成,促成事物产生变化。但是,阴阳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因此阴阳 又是相互保特平衡的,失阴而无阳,无阳便无阴,阴阳相依,互为己根;而凡阴与阴、阳与阳的同性事物之间,则存在着相互排斥、相互竞争的矛盾性,竞争或斗争的结果,是削弱对方,吃掉对方,合二为一。然而,唯有其相同,才能相合,或者双方用和合的方式合作共存,成和而不同之势,或者可以合倂为一体。对於这种互不伤害、共存发展的规律之在,就是中国古代关於“和为贵”哲学命提出的理论根据。

最重要的,也是我们必须特别指出来的,是中国古典哲学认为:宇宙天体的变化、地球上万物的变化、人类社会发展的变化,这三者之间是一个互为影响的有机统一体,这种变化都是以时间过程而显示出来的。

那么,在没有文字产生之前的历史上,这种人们经过长期观察、研究、认识、积累起来的重要哲学理论,该用什么具体方法来教授人们并广为传播和传承呢?这就是“包牺氏”历史时期创八卦的历史记载了。那个时候的“圣人”们,首先创造出了代表事物阴和阳的两种符号,作为哲学语言载体的一种最基本的符号,然后再分别以代表“天、地、人”的奇数“三”组成图案,这样,就有了八个相互不同的图案画。如此,就以三划都是“阳”的代表性符号代表“天”,而以三划纯“阴”符号者代表“地”,其余的六个图案画,用以分别代表“风”、“雷”、“水”、“火”、“山”、“泽”,这就是“天地定位,风雷相薄,水火相射,山泽通气”①的立卦原理。在人类社会,则这八个不同的图案画,又分别代表“父”、“母”、“长男”、“中男”、“少男”、“长女”、“中女”、“少女”。如此,就建立起了一个传承哲学理论(道理)的最基本框架,就可以演绎天体、地球、人类社会这三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以及事物变化的最基本道理了。
但是,仅有此八个图案画,还是远远不能够表述复杂的自
——————————————
①  见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周易》。




然规律的。因为,宇宙间的天体物质也是存在着阴阳属性的,没有阴阳相異互引、同性相斥,也就没有了物理运动与变化。地球万物、人类社会亦然。而八个图案画中代表“天、地、人”的三划,则只能代表“阴”或者代表“阳”;事物的变化,是有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才产生变化的,而这八个图案画,则缺内因与外因的显示和作用;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一定的时间过程而显示出来的,没有时间过程在图案画中的表示,也是不行的;更为重要的是,世间事物纷纭复杂,只有这八个图案画,是根本不足以进行分类性比拟,用之以讲述“道理”的。於是,就再以这八个最基本的图案画,作八八相重,变成了六十四个各不相同的图案画。这样一来,不仅代表“天、地、人”的三个方面(三才)各具阴阳,而且,以上面的图案画代表事物发展变化的“外因”,用下面的图案画表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因”,而以最下面的一个阴阳符号起,向最上面的一个阴阳符号叙述,用以代表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时间段落,这样,这六十四个图案画就成了一个完整的哲学理论教学、传承载体了。由於构成这六十四个图案画哲学传承系统的,是八个基本性图案画,教学中用的,也是这八个基本图案画。教学之中,是需要将这八个图案画展示给学者,才能达到教和学的目的的,办法就是将这八个图案画悬挂起来,作不同的相重,以讲不同的道理。因此,就将这个用以教、学、传承中国古典哲学理论的图案画系统,称之为“八卦”。“八”指八种最基本的图形,“卦”是悬掛之“掛”的原字。“八卦”之称就是这么来的。为便于大家加深对《易》经的理解,此绘制一幅《八卦产生演绎图表》附后,以供读者参考:

符号名称        图案编制法则        图案所表示的事物与道理
太极             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         代表天道         代表人道         代表地道  阴阳 相交父 长 中 少  少 中 长 母亲 女 女 女  男 男 男 亲               天 风 火 泽  山 水 雷 地阴交阳顺序       序顺阴交阳每一卦中所包含的哲学义理外因         内因     时变过程        事物演变有机联系的一元整体
阴阳                事物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三才                道学理论中的天道、地道、人道
乾坤                乾坤定位、父母持家
乾 巽 离 兑 艮 坎 震 坤                 天地相交为泰,天地不交为否。因为,事物只有阴阳相交才会产生新生事物及其复杂的变化
                像徵家庭、伦理、以及社会秩序
                体现阴阳相交引起事物变化的基本法则
                卦序排列法则:天地定位,风雷相薄,水火相射,山泽通气
                以八经卦作八八相重之后,天道、地道、人道三方面都各具阴阳,并以上卦为外因,下卦为内因,从下卦初爻向上卦最上一爻的发展作为事物变化的时间过程,以体现“与时偕行”的道学理论。

综上研究和考证,八卦原本就是中国古代在尚无文字的时代,创造出来作为中国古典哲学理论教学用的,它是中国古典哲学最原始的传承载体。那种将八卦、将《易》经说成是“古代卜筮用书”,是一种不加研究,而依周代以来用八卦卜筮的后事而妄断前古之史的错误说法。
《易》经不是“卜筮书”,而确确实实是中国古代“天、地、人、时”四维一絷哲学理论的经典著作。

此文既是成著,请合于一帖,否则删无赦。

[ 本帖最后由 恨地无环 于 2007-9-5 08:53 编辑 ]

用户名时间功绩理由
恨地无环 2007-9-4 15:29 -100 除篇什甚巨的文章可以陆续以大章节形式发布,其余文章发表务必一文一帖。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20 22:4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618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