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内容
陶心

2007-8-13 10:34
国内男足部分被荒废的有潜质的中场(概述但不作不分析)

国内男足部分被荒废的有潜质的中场(概述但不作分析)

注:05年时的原创,当时我以“tjysouth”id名发在新浪的国足分论坛上。现略作修改,发上来请大家指正。

      所谓“荒废”而“有潜质”,就是曾入选过国二队、国奥队甚至国家队,曾受好评与期待,但后来,一则在国内联赛没有继续大红大紫、进一步登堂入室,二则没有代表国字号球队参加过国际重要大赛——就更一直没有进一步为中国足球建功。

      一,69-72年龄段

      1,曾繁钦,曾主要效力于八一队、深圳队等。当年徐根宝那支国奥队,谁说徐帅不重视脚法技巧?中场三位,12号彭伟国,13号曾繁钦,18号蔡庆辉,包括替补8号韩金铭等人,那个不是堪称组织型的技术能手?可惜老曾当年在八一队始终没能挑起大梁,伤病又把他推向长久的替补席。没有成为大王涛的助手,又在徐阳、潘毅、程宗健、王海波、孙新铭等后生的冲击下,最终选择了南下深圳。但是,稳定发挥了两年后,随着人员的换洗,可叹中场名将,就此淡出。

      2,蔡庆辉,曾主要效力于广州太阳神队、广州松日队等。91年他与沈嵘、彭伟国一起,被徐指导看重。当时的广州一队的后生力量惹得同城老大哥广东队称羡。不过,技术纤巧的辉哥还是有着广州球员的通病:体能。而且在职业联赛初期的时代产物:体能测试的鬼门关前被打退。同时,综合能力,比不过国仔;论踢球的广东人特有的“油劲”,他不如温志军;论奔跑穿插,他不如朱伟卓。最主要的是,缺乏出场机会,抹平了他的才华。95年他竟然与当年右路的战友沈嵘一起租借给了广州松日。而后奔奔走走,武功逐失。

      3,凌小君,主要效力于广东宏远队。当年年方20岁就代表国家队在泰王杯赛上k过泰,以及抗过韩。他技术细腻、速度奇快、视野开阔。不过很可惜,他始终定格在了广东快马的称号上,没有在组织、传切、后插得分上更上一层楼。然后,终泯然众人矣。

      4,韩金铭,主要效力于天津队、前卫队。曾是天津的当仁不二的指挥官。不过呢,没有彭伟国始终如一的竞技水平,没有刘军97年的爆发。只有漂泊的最后几年。

      5,马效洪,主要效力于大连万达队、云南队。当年曾经在北方球员里头风格独树一帜,舒展的动作,细巧的处理球……不过,当他还不算有资本独的时候,他就选择了“独”,最终出了大连队,混在云南几年,提早曹草退役了事。

      6,邓乐军,主要效力于北京国安队、山东泰山队。91年世青赛风光无限,而后其灵气依旧时不时绽放。又一个北方球员中的花蝴蝶异类。也是又一个始终逃不开伤病与体能的技术型球员。在北京最终竞争对手太多,去了山东,风光了一年后就被伤病打倒,而后刚刚转会厦门,就自认为永远通不过体测,主动退役,当时不到29岁。

      7,于明,主要效力于辽宁队。少年得志,在人才济济的辽宁队里站稳脚跟。而后就一直原地踏步。运气不好,正当年的时候赶上了辽宁足球衰退的那段时光。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二,73-76年龄段

      1,朱炯,主要效力上海申花队。一位模范球员,待人和善热忱,为人低调朴实。也属于国少、国青、国奥(93年东亚运动会)的科班出身。当时风头不亚于申思。能打左前卫与左后卫,在上海队既有陈伟的娴熟球感,又有吴承瑛的勇猛作风。但是,96年起接连不断的膝盖伤势把这位申花95年的功臣推到了25-26岁即退役的境地。但愿他在新的岗位上能再创业绩。

      2,彭伟军,主要效力广州太阳神队、青岛颐中队。出道的时候锋芒毕露,有人认为其潜质甚于他的哥哥彭伟国,此不无道理呢。但身不逢时,又是广东足坛的滑坡,又是技术性中场的尴尬,还有伤病的困扰。后来在青岛,小技术上鹤立鸡群,但还是没能带动全队,而后草草退役。

      3,周宁,主要效力于北京国安队,德国乙级联赛曼海姆队等。有脚法、有身高,不过有些“滑头”,当年在国奥队就曾翻墙泡吧,场上也时不时出现负面新闻。去了次德国给他不少经验,但很快回来后,马上就消失于粗糙的联赛场上。

      4,李玉展,主要效力于广东宏远队,身高仅1米62,球风颇似当年赵达裕。可惜在国奥进进出出,在联赛伤伤停停。98年后就没有听说过他,现在还好吗?

      5,朱琪,主要效力于上海申花队。或许他风光过,甚至早早被认定了前途远大。98年还总算在国家队潇洒走一回。不过呢,他的消失实在太快。99年跟着申花的低谷一同低调,00年去了四川却时间主要花在了养伤上。养伤期间,据说悄悄回来了一次,借亲戚之名开了家宋记蟹楼。01年起到现在,没说退役,等于退役。

      6,孙建军,主要效力于天津泰达队。曾算是韩金铭的中场继任者。曾因金志扬的原因直升国家队主力,不过好像00年初在国家队与天津队两头疲于奔命,然后状态一落千丈。

      7,姚夏、邹侑根:主要效力于四川全兴队。一个猎豹,一个秀才。不过四川的朋友不要误会,之所以把他哥俩列入,绝对不是贬低他们,而是是觉得,如果不是伤病或者教练不赏识,他们可以做得比“曾经风头甚劲的前国脚”评价更好。可怜姚夏的锁骨断了多少次,邹侑根则长时间被别人的光芒所掩盖。

      8,苏耀坚,当年的广州松日曾是一支充满朝气的队伍,其中场指挥官苏耀坚也有着“彭伟国系”的潜质,技术功底扎实、思维敏捷、传输线路清晰,也曾入选国奥队。但松日队整体上,一直没有在梯队建设、人员储备等纵深问题上进行系统建设,满足于一时的黑马战绩,后来在严峻的竞争中被撤并。苏耀坚本人也一直停留在“弱队高手”的级别上。而在四川队则向后腰转型,不太成功,最终也是早早退出。和他年龄、同出处的黎梓非、周文栋、霍日宁也差不多。

      9,王海波、徐阳、程宗健、潘毅、孙新铭,曾经的八一中场五小虎。王海波华丽,徐阳稳健,程宗健敏捷,潘毅灵秀,孙新铭细致。还记得吗?当年的八一小伙子们。后来只有徐阳曾短期入选国家队、以替补身份参加00年亚洲杯,而后在山东队长期被搁置在冷板凳上,好像05年底才31岁就退役了。其他几位就更不得志了。

      三,77-80年龄段

      1,隋东亮,张效瑞。(这个年龄段的球员目前正步入而立之年,大家分析得太多了,我就简单说了)或许我们仍然会回忆97年初的中美对抗赛与登喜路杯。但我们又不忍心去翻看曾经美好的事物,如今陷在边缘。如果说,东亮有些自毁长城,那么效瑞更加值得同情。

      2,迟荣亮,效力于天津泰达。尚记得97年否?那是天津降级的一年,又是小迟出道的一年。尤其是97年冬天,他从容的调度,在填补老韩离开的空白上,让孙建军汗颜。但是,在国字号球队冷板凳,在而后的联赛发挥不稳。也许他能从孙建军手上接过指挥棒。但也已过而立的他,似乎没有更上一层楼的可能性了。陶伟、郑斌、姜坤都将从国家队淡出,何况锐气被消磨的迟哥。

      3,黄勇,八一队、上海中远队,国奥队、国家队。又一个赵达裕似的人物,又一个李玉展般的历程。

      4,霍智宇,从宝钢队到申花队,不会忘记97年全运会这位球路清晰而清新的小伙子,从刘军到申思都挺看重他。但又是在夹缝中成长,没有太多机会,去了云南。在云南,一个异乡来的小伙子几年里面几乎扮演了中场组织者的角色。可惜,命运弄人,球队的沉浮,球员的无奈。我坚信如果他有一个合适的舞台,他能凭他扎实的基本功与充满想象力的组织才华打到国家队去。不过弹指一挥间,他也面临退役了。

      5,温俊武,因为07年他步入了深渊,网上有他“变成一摊烂泥”堕落的全过程,就此不赘述了。当年的他,
技术、意识恐怕比同段的陶伟、郑斌更出类拔萃。

      也许足球历史的长河中,多少年后回顾,他们不过沧海一粟。可是,我们贫瘠的足球土壤,能浪费多少个这样的“一粟”呢?我们更难预料,还会多少这样的“一粟”,让人从无限期待,转向失望后的淡忘。

[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16-3-2 18:29 编辑 ]

用户名时间功绩理由
冰祁步 2007-8-13 20:22 +80 好帖奖励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5 04:5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7572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