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水泊轩辕
»
拍姨在红楼选秀争议选手董倩薇博客里的留言
» 查看评分记录
原帖内容
TOP
2007-4-28 02:28
新版《红楼梦》电视剧选秀活动,我一次也没有看过。对其中的选手,也根本不熟悉。所以,在这里,仅当灌水了。
对于《红楼梦》小说,无论是支持崇拜的,还是否定鄙夷的,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和地位,都勿庸质疑。我作为一个粗浅的读者,就不多说了。
而旧版《红楼梦》电视剧,由于其制作年代的影视行业地位与今天不同。其播映时候的大众精神娱乐环境也与今天不同。其主创人员对拍摄影视作品的认识、动机、追求更与今天不同。所以,它成为一代人眼中的经典,有其时代性原因。
用今天的技术手段、拍摄理念、操作模式去衡量,肯定有非常多的不可比性。
所以,仅仅从挑选演员的方面去对比的话。根据一些资料,当年拍摄旧版《红楼梦》,也的确是进行了大规模的海选。而当时中选的演员,有许多也并不是因为对小说《红楼梦》有什么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更多的,也还是注重外型条件。
当时的演员,在中选后也进行了大量的学习和准备。可以说是恶补。
但是,这两次海选,最大的不同,我认为还是在对外形式上。
旧版《红楼梦》的海选,没有大张旗鼓,外界所知甚少。甚至多年之后,这还是一桩可以作为“揭秘”的资料。可以说,当时的海选,最重要的,也是绝对原则的,就是为了拍好这部戏。海选,仅仅作为一种手段,其目的性非常明确,也非常单纯。
而新版《红楼梦》的海选……当然,我不否认,也是为了拍好这部戏。但是从它的运作、宣传、考核制度等等方面。无不带有浓重且明显的商业意图。我不是反对商业化,但是就这两者比较,新版《红楼梦》的海选目的,明显不那么单纯。
当然,我刚才也提到,形势变了,所以方式也要随之改变。无论目的如何,只要能拍出一部好戏,那么即便从中牟利也是天公地道的事情。作为普通受众,一样鼓掌叫好。
但我有所质疑的是,因为过分的追求关注度,导致了演员在还没有进行到拍摄工作中,就受到了各方面的巨大议论和影响。这种议论和影响,从演员开始参加评选就发生,到现在还在继续,相信会一直持续到拍摄中。这种议论和影响会给拍摄带来什么有利的因素,我认为值得质疑。
我认为影视作品的创作,尤其是象《红楼梦》这样一部深入人心的文学性质极高的作品的创作。还是应该把艺术性、思想性、创造性放在首位。如果是以一种生产产品的理念,一种对市场的过分屈从,对利益的过分追求作为主导思想的话。那么很难让人相信,能够去体现作品的文学境界以及文化内涵的。
究竟是热爱艺术,也希望创造利润;还是,热爱利润,也希望创造艺术。这之中的区别,我想还是很大的。
对于个别演员,我不熟悉,也无法评价。但是,对通过这样的海选模式,所挑选出来的演员,是不是具备某种素质,或者说是不是能够培养出某种素质,我依然存疑。
旧版《红楼梦》,作品成为了经典,但参与的演员,大部分没有因此在演艺界得到发展。其中原因,当然很复杂。但同时也可以看到,编导、制片等等主创人员,在这部戏中的作用,是远远大于演员的。这些原本默默无闻,甚至没有受过什么专业训练的演员,在他们的指挥下,去实现了主创人员的艺术追求,和艺术认知。
所以,演员在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办法决定,《红楼梦》这样一部有着广泛群众基础,悠久研究历史,巨大社会影响的作品的成败的。他们所要饰演的形象,那么多的学者、专家或者民间爱好者进行的研究和积累。是他们无法想象,也是不可能达到的。
毕竟不是青春偶像剧,尽管某种程度上,有类似性。
所以首先,选择采用这样一种海选模式的主创人员,他们的认识高度,我很怀疑。如果说,他们在其中也是被动的,身不由己的。那么连角色选择权,都被如此影响的创作组,我很难有什么期待。
其次,这些在还没有开始拍摄就被推向前台,被议论纷纷的演员。他们背负下这么多的责任,是不公平的。也是无法背负的。
胡说一通,浅薄谬误的地方,大家包涵
用户名
时间
功绩
理由
眼儿媚
2007-4-28 16:12
+50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8 18:2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6270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