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关于新史学理论的初步研究
性别:未知-离线 书生意气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6
编号 65776
注册 2006-4-3


发表于 2006-4-3 11:5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关于新史学理论的初步研究

关于新史学理论的初步研究
     新史学是相对传统史学而言的,它是传统史学的继承者,同时也是创新和范围扩大者。章学城说六经皆史,是指传统史学研究的范围是关于人类社会的过去,即知古性;西方史学理论说现代亦是史,是指史学研究的范围关于人类社会的现在,即治今性;新史学应该包括上面两方面,还应该可以研究人类社会的未来,即预测性。因此新史学包括的范围是知古、治今、预测。传统预测已经建立了知古的理论体系和系列研究方法,那么为了治今和预测,就需要重新勾建新的理论体系和系列研究方法。
传统史学是研究过去人类社会的事情,而新史学研究包括过去、现在、未来的学问,是传统史学的扩大者。事实上,过去、现在、未来是连贯一体的,也就是说知古、治今、预测具有相同的目的。为什么这样说,如果把过去、现在、未来放在一平面坐标系中,以现在为原点,以过去为负坐标,以未来为正坐标,正好构成一平面坐标。但这个平面坐标的原点是变动的,它随时间、空间的改变而改变,因此新史学是多维的。如果把新史学坐标原点的轨迹图标出来,它实际上充满了整个人类社会。因此,广义上的新史学应该是人类文明中最广博的人文学科。因此,新史学的三大任务是知古、治今、预测。知古是为了鉴今;治今是为了把史学拿来就用,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预测是为未来的良好规划,少走弯路,更快更好的发展。
当前史学的研究和出版是虚假繁荣的。现在的史学家(21世记)一方面忙与古籍的整理研究出版,另一方面是介于历史和文学之间的戏说趣说历史普及作品的创作,缺乏史学大家新理论体系的创造和新观点的系统构造。中国有一代文学之美称,而传统史学也是有一代史学之美称,如:汉之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魏晋之玄学,隋唐诸学一统,宋代理学,明之王阳明之心学。明末之经世致用之学之理论,清之乾嘉考据学,清末经世致用之学之实践,五四运动前后的马列主义的阶级斗争、民族独立之史学理论。那么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中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的年代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千年时代,我们应该与时俱进的提出新史学的理论观点和理论体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为新时期的道德观、价值观、社会风气作出理论贡献。
新史学它应该具备如下几个特点:
1、        时代性:要围绕时代的经济发展、增强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提倡社会主义新风气、培养大众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等多方面反映时代气息。
2、        创新性:不能只是围绕前人的作品在作文章,搞理论研究,不能只是停留在总结、归纳前人观点的低水平史学建设上。在西方的激进历史学者眼中,中国的五千年历史就没有变过,在深厚的历史书中只有人名和地名的更换而已。所以我们要用新的理论体系来推翻这些观点,用新史学的理论来印证、创新。事实上古代很多的事情是以新的面目、方式、状态出现的,有些是改进了,有些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创新。比如在封建社会的土地高度集中是导致社会不稳定的因素,那么在当今社会是以什么形式出现呢,是财富,在古代土地是财富的主要来源,这说明了财富的高度集中就没有变过。再如在古代是冷兵器,现代战争是热兵器,这是武器装备的升级;在古代的机动力量是骑兵,现在则是坦克装甲机动部队;在古代有步兵、骑兵、车兵的多兵种配合作战,现在有海陆空一体化战略,这些是由于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导致的新面目,但它们也是有继承性的。
3、        真实性:敢于说出事实真相,大胆怀凝。不能畏惧新闻出版的限制,不能成为统治的御用理论。它应该独立的,不受其他学科、权利的干涉。比如现在的一些无耻文人在谈中日问题说当年侵华是的只是一些军国分子,大多数日本人是友好的。这些汉奸理论忘记了一个国家在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战争的时候,前方的军队没有后方的武器、粮食、人员支持,是不可能进行长达八年的战争。事实就是如此,当年的整个日本民族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态都参加侵略战争,在南京被屠杀的中国人身上都留下了所有日本人的恨毒。因此在国家主权的战争中,是不存在有对方战营中有好人的”汉奸卖国”理论。今天的一些日本人谈中日友好是为了来中国拿走更多的真金白银,将中国变为日本的经济殖民地,用和平手段来达到当年战争手段达不到的目的。至于一些中国人谈中日友好是因为他们继承了他们父辈们的“有钱就是娘”奴才汉奸心理,只要他们个人利益没有损害,他们就可以昧着良知放弃人格去做日本人的哈巴狗。
评价真史学和假史学的标准在于是否重视现实。凡一切漠视现实,不关注国家统一、民族强大、人民富裕的历史学皆是伪史学。一个缺乏良知勇气、缺乏道德、缺乏创新学术能力的历史学家皆是伪学家。
4、        兼容性:吸收中外合理理论,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和提出新史学的任务、目标。史学的来源应该是多渠道,现有的史学对资本主义的历史理论和台湾地区的历史观点吸收教少。
5、        可操作行:史学是为现实实际服务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来源。史学不应该总停在理论层次上,要实实在在的为现实生活服务,具有拿来就用或改造即用的可操作性
6、        一体化的多学科性:六经皆史,当代也是史。文学、教育、政治、经济、哲学、科技、文化、军事、地理等皆是历史的一个方面。因此新史学理论的总结、探讨要包含其他学科,同时知古鉴今、经世致用、分析预测也是一体化的,不可分割的。要用宽广、博深的视野来综合分析。
那么新史学的方法有如下一些:
1、        重内核、轻字词:也就是重视文章的思想本质,轻视一字一词之含义。现在提倡国学我是赞同的,但是过多的强调平仄和押韵这种文字游戏是不可取的。要普及传统文化,就要使他简单易用。从电脑软件的霸主微软所生产的软件从来就不是最强大的,他击败他所有的对手的唯一理论就是简单易用。
2、        多经世致用,少空谈、繁琐:文章就因该为时而作。
3、        多种手段的分析问题:
可以中外多比较;
可以相同、相似性质或相反性质的进行类比;
运用现代数学的图表来进行数字分析;
4、        多角度实事求是的分析问题:如历史继承性;当时实际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民族关系等当时的情况;考虑当时史学家的实际情况,他当时是执政派还是在野派,是主战派还是主和派,是改革者还是保守派等等,他的作品是否独立完成,有因素干涉乎?其人品如何?其言行一致乎?发泄私愤乎?拍合阿谀乎?
    这里由于水平和认识的有限,关于新史学就先抛砖引玉一下,期待大家群策群力来共同创造新史学的理论体系,为当今社会的实践做出努力,史学者决不时代的旁观者,应该是时代的参与者和实践者!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crayfish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0
编号 2011
注册 2003-11-10


发表于 2006-4-3 13:1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评价真史学和假史学的标准在于是否重视现实。凡一切漠视现实,不关注国家统一、民族强大、人民富裕的历史学皆是伪史学。一个缺乏良知勇气、缺乏道德、缺乏创新学术能力的历史学家皆是伪学家。


赞一个,原来真失学的标准不是真实的历史而是现实.......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6-4-4 20:3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在观点很不错,差点让我忽略了,罪过罪过,先加个推荐。

许多观点都与我不谋而合,尤其是作者说的“知古、治今、预测”““吸收中外合理理论,探讨要包含其他学科,同时知古鉴今、经世致用、分析预测也是一体化的,不可分割的。要用宽广、博深的视野来综合分析。”等等观点,颇得治史之精要。

现在中国史学界,尤其是对历史重大问题的研究,显得非常的苍白无力。许多观点都是套用前人的观点,一些历史学家只会寻章摘句,对政治、军事、经济、战略一窍不通,一写文章就是考据癖,堆砌理论,八股文一般,书呆子气十足,虽然是洋洋万言,但真知灼见甚少。

“浮华去而真儒出”做学问的,不去研究真问题,没有真知灼见,只懂迎合,只会翻案,不是无能,必是投机。

[ 本帖最后由 王佐之才 于 2006-4-4 20:4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6-4-4 21:5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发现有一些人在机关里工作久了,习惯了听空话套话说空话套话,在别的地方说话时也常常不知不觉带出来。他说这些的时候未必是有意要摆什么排场,但别人看来就很刺眼

不知道作者是不是也是公务员

最显著的是这一段:

时代性:要围绕时代的经济发展、增强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提倡社会主义新风气、培养大众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等多方面反映时代气息。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6-4-4 22:0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哈哈,这句话确实有些拔高了,培养爱国主义还可以,似乎还解决不了先进性的问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曹仲德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8
功绩 185
帖子 682
编号 6296
注册 2004-3-27


发表于 2006-4-4 22:3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有点象领导在学术会议开幕式上的发言它是一种范式化的文本,只要把其中少许话改动一下,就可以成为”新文学理论“的”时代性“”创新性“兼容性”等等。

作为说史学理论的贴儿,他的本身却并没涉及到史学的本身

不分析传统史学的长处和短处,也不分析西方史学的长处和短处的分析,只泛泛而言中西结合,这就是套话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寄奴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53
编号 56089
注册 2005-12-27


发表于 2006-4-4 22:4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说实话,了无新意,且某些言语可憎。
此文加推荐,有滥用权力之嫌。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6-4-4 22:4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也不完全是套话,还是有一些观点的,最起码提供了一种思路,但是只可惜,作为初步研究在观点上点到为止,没有完全展开。至于史学的古今对比,中西对比,我想作者恐怕也不想在这篇短文中有所表达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6-4-4 23:0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寄奴 于 2006-4-4 22:43 发表
说实话,了无新意,且某些言语可憎。
此文加推荐,有滥用权力之嫌。

我自己的文章我是不推荐的,但是别人的原创文章只要有可取之处,我就可以加推荐,一视同仁的说,对任何人都一样。

[ 本帖最后由 王佐之才 于 2006-4-4 23:0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crayfish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0
编号 2011
注册 2003-11-10


发表于 2006-4-4 23:0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岳飞变成了非民族英雄,无疑是新史学站在今日的现实目前拿出来的结论;
今日日本和我国是各自独立的两个国家,那么一个世纪前的那张战争是国际矛盾,未来的某一天,当我国和日本变成了一体,那么遵照那时候的“现实”,是不是历史上就没有日本侵华战争了呢?更夸张一点,未来日本统一了中国,那么曾经的抗日英雄在其时的新史学家眼里是不是就成为了违背统一进程的民族罪人了呢?

QUOTE:
“传统史学是研究过去人类社会的事情,而新史学研究包括过去、现在、未来的学问,是传统史学的扩大者。事实上,过去、现在、未来是连贯一体的,也就是说知古、治今、预测具有相同的目的。”

史学就该是研究过去社会的事情,试图研究过去包括过去现在未来的学问的恶果,就是成为“统治者的御用理论”,从而连一个最简单的真实的历史都无法还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历史试图承担更多责任的同时,就会成为连其最基础的责任都实现不了的空壳。实例古已有之,孔子编撰春秋,不语怪力乱神,根子那里就烂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6-4-4 23:1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评价真史学和假史学的标准在于是否重视现实。凡一切漠视现实,不关注国家统一、民族强大、人民富裕的历史学皆是伪史学。一个缺乏良知勇气、缺乏道德、缺乏创新学术能力的历史学家皆是伪学家。
------------------------------------------------------------------------
真恶心,这还能叫史学?<_<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6-4-4 23:2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历史学应该提供经验论,既要尊重历史,不能杜撰历史,但是也不能只钻进故纸堆中,还是应该有更为广阔的眼光去审视历史。历史与现实并不是完全割裂的,本身就是一种传统与继承的关系。

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涉及到一个治学方向的不同,没必要划一个统一的框框。史实派与史见派就如同宋学与汉学一样,属于学术方向之争,争了许多年了,也没有一个结果。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幽浪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士兵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1923
编号 23580
注册 2004-11-10


妙文
顶部
性别:女-离线 靖雪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4
编号 14
注册 2006-1-15


发表于 2006-4-4 23:4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所谓政治挂帅指的是不是这个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crayfish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0
编号 2011
注册 2003-11-10


发表于 2006-4-4 23:5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史为鉴

魔镜磨镜我爱你......

QUOTE:
古为今用

帝王轮流做,“今”日到我家...,可惜古代这面镜子也只好变成了魔镜。

QUOTE:
涉及到一个治学方向的不同,没必要划一个统一的框框。

真的仅仅是治学方向上的不同么?

QUOTE:
史实派与史见派就如同宋学与汉学一样,属于学术方向之争,争了许多年了,也没有一个结果。

史实本该是史见的基础,在拥有全部(一种理想状态下的)史实的情况下再针对结合时事的异同来做出符合逻辑的史见。可惜那些皓首穷经的腐儒们习惯的做法是,在拥有一定的史实时,针对社会现实,产生某些史见,而为了让这些史见更为合理,去寻找更多的史实(同时对于不符合该史见的史实进行无视甚至删改,更为无良的是此时修改编造史实的)。
谁想说这点不符合的话,拜托找篇学术论文出来,要求是在其中甚至附录了对其主要内容有不符甚至抵触的相关文献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6-4-4 23:5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当然不能完全鼓励政治挂帅了,但是一部二十四史,一半是帝王将相的政治史。
涉及到人文、社会、经济、确实是个弱项。

你比如说马植杰的《三国史》就是以政治军事为主线,以经济、民族、制度作为辅线。这属于一种比较传统的治史方式。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3、        真实性:敢于说出事实真相,大胆怀凝。不能畏惧新闻出版的限制,不能成为统治的御用理论。它应该独立的,不受其他学科、权利的干涉。比如现在的一些无耻文人在谈中日问题说当年侵华是的只是一些军国分子,大多数日本人是友好的。这些汉奸理论忘记了一个国家在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战争的时候,前方的军队没有后方的武器、粮食、人员支持,是不可能进行长达八年的战争。事实就是如此,当年的整个日本民族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态都参加侵略战争,在南京被屠杀的中国人身上都留下了所有日本人的恨毒。因此在国家主权的战争中,是不存在有对方战营中有好人的”汉奸卖国”理论。今天的一些日本人谈中日友好是为了来中国拿走更多的真金白银,将中国变为日本的经济殖民地,用和平手段来达到当年战争手段达不到的目的。至于一些中国人谈中日友好是因为他们继承了他们父辈们的“有钱就是娘”奴才汉奸心理,只要他们个人利益没有损害,他们就可以昧着良知放弃人格去做日本人的哈巴狗。
...........................................................................................................................
ms又是一个想搞东京大屠杀滴。谈中日友好即为汉奸?和平比金银和仇恨都重要,以宽容的心态维护和平和以坚定的意志反抗侵略是一样的,岂能以“昧着良知放弃人格”来诛心?从此文几处出现军事例子大抵看出作者的里比多指向……


评价真史学和假史学的标准在于是否重视现实。凡一切漠视现实,不关注国家统一、民族强大、人民富裕的历史学皆是伪史学。一个缺乏良知勇气、缺乏道德、缺乏创新学术能力的历史学家皆是伪学家。
............................................................................................................................
为什么【真实性】变成了【现实】?《施琅大将军》的理论支持?
太史公受那一刀,“真史学”家是无福消受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6-4-5 00:2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crayfish 于 2006-4-4 23:52 发表
魔镜磨镜我爱你......
帝王轮流做,“今”日到我家...,可惜古代这面镜子也只好变成了魔镜。

真的仅仅是治学方向上的不同么?

史实本该是史见的基础,在拥有全部(一种理想状态下的)史实的情况下再针对结合 ...

你说的这属于御用史学和影射史学,他们所发的史见多半是为了学术投机或者是服务于现实政治。其实这种治学风格,我是很不赞成的,史见应该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就事论事就可以了,没必要非要很牵强的联系现实。但是这种学风,一直以来也很盛行。甚至于有许多著名学者,或多或少,也有这种倾向。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6-4-5 00:3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恨地无环 于 2006-4-5 00:11 发表
3、        真实性:敢于说出事实真相,大胆怀凝。不能畏惧新闻出版的限制,不能成为统治的御用理论。它应该独立的,不受其他学科、权利的干涉。比如现在的一些无耻文人在谈中日问题说当年侵华 ...

史迁不是不关注现实,而是太关注现实了,所以才挨了一刀。还有太史公写的涉及武帝一朝的历史,看起来就像是时事评论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evel

Rank: 2Rank: 2
组别 士兵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1
功绩 5
帖子 20
编号 15043
注册 2004-8-8


发表于 2006-4-5 00:4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没有逻辑,第一条和第三条互相矛盾。除了亢奋的民族主义情绪,对理论和现实均缺乏认知。

事实上,由历史学和法学培养的敢于独立表达意见(先不论观点有没有道理和市场)的知识分子最多,历史学出身的关怀当下政治(不是献媚当权,也不是编造史实)的公共知识分子对宪_政转型的推动力仅次于政法系。秦_晖_  朱_学_勤_  袁_伟_时_ 等不都是吗?

从历史出发也最有可能破除弥漫在威_权社会的谎言,而楼主这样的民族主义情绪只是麻痹认知的精神毒品。

另外考证学派也自有价值,从学术上不存在高下之分。

[ 本帖最后由 level 于 2006-4-5 01:2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按lz的思考方式,李陵只怕逃不了汉奸之名,太史公为李陵说好话,罪过自然大大大于奢谈中日友好的今人。
太史公为项王立本纪,写邦哥闻吕后杀韩信,“且喜且怜”也不知取舍,以及言当朝利弊等等,都说明他是个不“讲政治”的史学家。
而lz所言【现实】,无非“讲政治”而已。

史以鉴今,资来日之治,岂可冠以“新”,《资治通鉴》今人名之耶?

lz之文,空大而不乏可憎。倘言新史学理论,黄仁宇先生以技术历史主义的大历史观治中国史,足可当之。
lz何故视而不见?莫非入不得法眼,未知lz所崇之史学何类也……

顺便想请教下lz,假设您是一位日本籍大和族新历史学家,您将怎样在关注国家统一、民族强大、人民富裕的立场上看半个世纪前的中日战争?

[ 本帖最后由 恨地无环 于 2006-4-5 01:32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6-4-5 01:4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既然有这莫多人反对,那就不要加荐好了,在讨论下去也没有意义,反而有争吵的可能。宁气息人嘛。暂时锁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 12:3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533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