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一个失落的千年帝都, 转
性别:男-离线 秦殇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6
编号 36922
注册 2005-4-16


发表于 2005-4-21 14:1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西安:一个失落的千年帝都


  1998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访华,专程来到西安,站在西安古钟楼上,他说:“要了解一个民族就要了解这个民族从哪儿来”。

  如今,古城西安面临的更重要的难题是——该到哪里去?

  这也是其他曾经的古都此时共同面临的尴尬和难题。辉煌而古老的历史没有给出答案

  本刊记者/何哓鹏(发自西安)

  一千多年前长安城的面积是今日西安老城区的八倍。也是世界第一个人口达百万的都市。作为中国13个朝代的都城所在,它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四大文明古都。

  当你漫步今日之西安时,这种昔日的景象已荡然无存了。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曾经针对外国游客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来过西安的外国人顶多对三样东西留有印象,兵马俑、大雁塔、明城墙。除此之外,这个曾经世界上最富庶辉煌的都市只给人留下一片空白。2005年3月,西安政府官员向媒体宣布,西安将启动“皇城复兴”计划,准备加大对文物古迹、历史街区和传统民居的保护力度用50年时间,把城市空间发展结构分为中心发展区、顺城旅游服务区、城市功能发展区和入城区,还原西安历史古都风貌,重振盛唐雄风。

  近日,记者特地来到这个被历史惠泽的千年帝都,从城市和居民的命运变迁中,了解了他们的失落和尴尬。

  化觉巷的寂寞宅院化觉巷232号,老城区内,安守信老人的宅院。安家人在这个院落里已经生活了两百多个春秋,当巷里绝大多数房子在时间的更迭中纷纷被拆或重修,这个建于乾隆年间的四合院越发显得寂寞。

  安家的院落不到三百平方米,但从宅外到院内仍然设置得曲折细致。房子保留着200多年前的格局,无论从门的设置、格局、装饰都是符合礼数的:进入镶有门环的黑漆大门,看墙把整个院落分隔成前、后两院;在以前,为防止前院客人看见后院女眷,看墙旁的两扇屏门,除非逢有喜事或节庆,平日轻易不开,客人要从两侧绕行。过了屏门才得以进入安家人居住的里院。上房两层,东西朝向,南北各有一间厢房。今年72岁的安守信脸庞清瘦,说话清晰、有逻辑,不带关中口音。1956年安守信毕业于西北工学院,到西安理工大学教书,38年后,安守信退休回家。现在他的孙子已经成家生子。这个院落从建起到现在,见证了安家八代人的生息繁衍。如今偌大个房子只有安守信老两口和他们的一个女儿住在这里。大儿子夫妇在宝鸡做生意,其他人都迁到了市内。

  对这个四合院,安守信不只把它看作一个居所。当初大家住在一起,人多,孩子建议他把这个老房子拆了,盖像邻居一样的小洋楼。安守信不同意,说“只要我活着,就不能拆。哪怕我上午死了,你们下午拆我都不管”。让祖先的东西一代代传下去,这是安家的一个传统。上了岁数安守信的感觉越发强烈。说话间,安守信猫着腰,抚摩着前院隔栅上的木雕纹,他说前院的木雕比上房的精细,都是两百年前留下的。这些都是安家世代经商的祖上的遗产。清乾隆年间,因为做蜡烛生意,安家成了当时的富户,控制着西北五省的蜡烛市场。家底丰盈后,安守信的五代祖便修建了这个宅院。到了安守信的父辈时,家道中落,百年老屋也因年代久远而残破。解放后,房屋已经严重倾斜,为了筹钱修缮,安守信只好卖掉旁边的一部分院落。

  现在除了到对门的大清真寺作礼拜,安守信绝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家里,从与这个院落同样久远的老井里汲水上来,淋洒着院里的每一个角落。安守信说他不喜欢上街,没事就在家里写写大字。坐在楠木圈椅中的安守信享受着这个小院中独有的清冷空气。几近消失的西安民居

  虽只一门之隔,但走出安宅,那种清冷与宁静就散失殆尽了。门前的化觉巷是西安的古玩一条街,各种工艺品从店里摆到店外,年轻的姑娘用流利的英文向老外推荐着商品,连满头白发的老大娘也不时对路过的外国人说“have a look”,只要看到对方有买的意向,就一手拿笔一手拿纸来跟老外讨价还价了。

  排列在巷子两侧的,都是高矮错落的自建房,传统建筑已难觅踪影,惟一能让安家宅院不显得形单影孤的,就是与它对门而处的大清真寺了。这座始建于唐玄宗天宝元年的建筑群现在与安家宅院一起,一老一少形影相吊,矗立在熙攘的化觉巷里。除了化觉巷,还有北院门、西羊市街等地处西安鼓楼后面的整片街区,现在是西安城区内现存最大的传统居住区。但真正属于传统的民居建筑已经看不到几处,只有居住于此的居民一代代地繁衍至今。北院门的小吃在外地游客心中名声响亮。他们来这里品尝贾三灌汤包、羊肉泡馍、酸菜炒米同时,更愿意看看街旁的砖木老房,觉得只有这里才能看出点西安的“古”来。

  “那些房子大多是上世纪末建的,仿古的房子。”安守信告诉记者,上世纪末政府要把北院门规划成一个古玩街,街两旁的老房子都被改建成仿古样式,后来又因故古玩街变成了现在的小吃街。

  西安文物局研究员韩保全回忆,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们曾经对全市的民居做过一次调查,发现保存下来的传统民居不过三十几处。为了不让这些民居消失,他们制定了保护规划建议,提交给政府,结果等“同意”的批示下来时,已经是一年多以后,那三十几处民居中又有一半以上再也见不到了。现在西安城里还剩几处传统民居?答案并不乐观。就在不久之前,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兴隆巷42号的高公信家也差点在推土机下“灰飞烟灭”。

  在安守信小时记忆里,旧时的西安城内,除了钟鼓楼,就数大世界药房最高,“有三层楼高”。现在安守信所熟悉的街巷风貌早已荡然无存。走在西安城墙上,城里和场外的建筑没有太大区别,那曾经是西安最高建筑的钟镂鼓楼也很难从城墙上望见。周围比它高的建筑物比比皆是。在西安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那两个建于明洪武年间的西安标志性建筑钟楼鼓楼,与周围那些现代的商业建筑相映是那么不和谐。

  在历史与现实中徘徊

  在西安,无论年轻人,还是善于说历史故事的老人,他们的历史记忆,顶多能回溯到两三百年前的清代。周秦汉唐给西安留下的印记,只属于大小雁塔、碑林、兵马俑,和那遍布于黄土塬上的一座座帝王坟茔;就连被称为“西安文脉体现”的城墙,当地人向你介绍时也会称之为明城墙。初到西安,可以从书院门与德福巷去了解现在西安人的精神世界。这两条巷子紧靠南门内侧,东西呼应。以不同的形式透露着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据说在唐皇城内就已存在的德福巷,在历史街巷密如掌纹的西安,直到上个世纪末,也没显示什么特异之处。现在的德福巷作为酒吧一条街而远近闻名。在西安人眼中,那是“小资”聚集地,一个高消费的休闲场所。没有人确切知道这条街巷如此风情张扬的初始时间,但改编自某咖啡馆广告语的一句话却在西安风行一时,“我不在家里,就在德福巷。我不在德福巷,就在去德福巷的路上。”德福巷不长、不直,街面也不宽,月上街头,德福巷里的各色霓虹灯密密匝匝闪烁开来,香车、俊男、美女云集于此,颇有些灯红酒绿的味道。甚至出租车都不愿往这走,因为堵车。

  面对德福巷的“红粉今生”,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给记者讲了另外一个故事。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古城保护泰斗大西国太郎曾带着一笔资金来西安作调查,希望帮助西安进行古城保护,他发现德福巷附近街区是当时西安城内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民居街区。于是做了一个德福巷区域的保护规划,并得到了地方政府认可。但后来当地房地产商进行开发时,规划中的古民居街区被相继拆光。

  1992年,阮仪三带代表团到日本拜访大西国太郎时,日本老人拿着两张德福巷街区当初的照片,在众目睽睽之下泣不成声。

  与德福巷舍了老命奔向现代不同,书院门这条仿古街建于90年代初,看似年轻,但整条街巷刻意营造一种“古”味,街口是一座老式牌坊,街两旁清一色二层仿古小楼。最具特色的是各家门面上的匾额,大多为当地书画名家所题。店内经营也多是文房四宝、书画章刻之类,店主大都悠闲自得,或喝茶聊天、或读书、打盹。书院门和德福巷一样原先也是居民区,其中不乏百年以上的老屋,改造时街两旁的老屋一律拆了改成仿古建筑。

  无论德福巷的“拆旧换新”,还是北院门的“刻意仿古”,破坏掉的都是真正传递传统文化精神的古建筑,目的都是为了商业考虑。同样的思路体现在西安的许多地方,一方面它为了促进经济显得有些急功近利,一方面也看出西安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左右摇摆的尴尬境地。

  作为中国十三朝古都,三千多年的建城史,西安的历史古迹恒河沙数。可除了秦始皇陵和兵马俑在1987年成为中国首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文物后,西安再没有项目入选世界遗产。事实上,西安从来没有丧失申报世界遗产的热情,但当西安热情地把评委会的评委请到家里来的时候,用以迎接客人的只剩下孤零零的城墙、钟鼓楼、大雁塔,而本来同这些古迹共同构成完整文化传达载体的周边建筑都已经无影无踪了。

  西安这座城市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历史和文化沉淀,但现在的西安给人感觉已是美人迟暮。

  当外界为西安这个50年的“皇城复兴”的宏伟规划充满期待时,西安上空的天依旧是灰蒙蒙的,面对已经消失殆尽的传统民居,面对无处不在的灰尘和风沙,西安城仍然让人感觉不到生气。对现在的西安人来说,他们的生活与汉唐无关,甚至连明清的记忆都是模糊的。

                                                                    ——引文自《中国新闻周刊·文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捕风捉影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299
帖子 2997
编号 173
注册 2003-8-27
来自 长沙,深圳.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4-21 14:4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转帖请标明出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逍遥津大将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0
编号 8459
注册 2004-6-18


发表于 2005-4-21 16:0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西安——毕竟只是西安不是长安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关内侯

Rank: 1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26
帖子 12566
编号 31412
注册 2005-1-29


感觉都是当年北京起的坏头~

据说以梁思成为首的学者建国初期就建议另建新城以保护古老的北京城原貌,结果政府可能觉得太花钱没同意,还是在老城里大兴土木,看看现在的北京城……所以古老的西安有此命运不奇怪。

其实另建新城在建国初期并不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一念之差让我们损失了多少东西。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江城子

太末侯
轩辕参合左使
谏议大夫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3
功绩 753
帖子 9896
编号 21
注册 2003-8-21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5-4-21 21:1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古老的巴比仑已然消亡了,罗马不复是当年的罗马啦!

西安的徐娘半老,远胜北京的老了做拉皮,愈老愈装嫩!我曾在西安城头的细雨中倘佯,迷茫中仿佛感觉到渭城春雨!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萧香剑雨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3
帖子 2318
编号 3961
注册 2005-2-18


发表于 2005-4-22 09:4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只是落过过西安,具体不清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凤凰〗大帅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5
帖子 514
编号 29291
注册 2005-1-1


发表于 2005-4-22 18:3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西安可惜不是在沿海地区,毕竟现在沿海地区发展快。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小轲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0
编号 36285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05-4-22 21:4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凤凰〗大帅于2005-04-22, 18:32:24发表
西安可惜不是在沿海地区,毕竟现在沿海地区发展快。

幸亏不在沿海,否则,西安就要堕落到与大连宁波之流的争宠了,古老的城墙大雁塔或许也已经换成东方之珠什么的了,我们的民族就愈发没有什么可是怀念的东西了.救救传统文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genghis_khan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5
编号 5612
注册 2004-2-26


发表于 2005-4-23 06:2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就因为这个帖子,最近多少人批评西安,同情的惋惜的都有。

其实西安就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才会这样的,要解决西安的相当一部分问题很简单,拆了明城墙,还有那个在西安市正中心的阻碍交通的钟楼和鼓楼。

可是谁敢这么作,马上就成为千古罪人,这就是历史遗产的包袱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熊血汤汤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2
编号 7598
注册 2004-5-13


发表于 2005-4-23 10:4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西安还会变成长安的,我相信有一天中国会还都西安,这一天应当不会远,就在本世纪。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tiger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
编号 37405
注册 2005-4-23


发表于 2005-4-23 18:3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由盛而衰,必然只是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宇文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30
编号 19711
注册 2004-10-27
来自 千年帝都


发表于 2005-4-23 19:1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就整体的保存和规划来讲,西安的城墙还是比较成功的
相形之下,南京的城墙就显得鸡肋了。同样是40km城墙,短短续续分成几十截,散步于市中心,严重影响城市的建设和规划(如集庆门、中华门,阻碍城市发展;西华门、汉中门,只能作广场和绿地使用,而这些城门和城墙都是文革后又修复的),每年却要花费大量资金去保养和维护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宇文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30
编号 19711
注册 2004-10-27
来自 千年帝都


发表于 2005-4-23 19:2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熊血汤汤于2005-04-23, 10:45:23发表
西安还会变成长安的,我相信有一天中国会还都西安,这一天应当不会远,就在本世纪。

这个念头,只能想想了。
在中国而言,首都往往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无一例外是大量人口密集而处的大规模都市,对物资、交通的需求,岂是等闲。西安僻处关中,在隋唐时期,关中平原的生产力就不能满足城市的需求了,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运粮关中,每到三门峡望中流砥柱而兴叹;唐高宗更是频频东幸,就食于洛。唐朝时期西安就已经保障作为首都的资源需求了。此后,西安只能作为区域中心而衰落,不复辉煌。
何况是经济、交通、地域辐射都远远比不上当年的今天呢?除非,嘿嘿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凤凰〗大帅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5
帖子 514
编号 29291
注册 2005-1-1


发表于 2005-4-23 19:3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移都西安,简直做梦。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熊血汤汤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2
编号 7598
注册 2004-5-13


发表于 2005-4-23 20:0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在没有发明飞机之前,也有人说:人类想在天上飞行,做梦。

我对西安很有信心,对北京没信心。
况且,五百年前刘伯温的预言诗《烧饼歌》里也暗示了未来中国还于旧都,西安、洛阳的可能性最大。

嘿嘿,迷信科学的学长可以对我上所述嗤之以鼻。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水上伏波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12
编号 2818
注册 2003-12-2


发表于 2005-4-23 21:0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历史就是这样,喜新厌旧,西安的繁华只能是一去不返了。。
只能从诗词文献中捉摸片许感觉了~白云千载空悠悠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zoic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0
编号 17221
注册 2004-9-7


发表于 2005-4-23 22:0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熊血汤汤于2005-04-23, 20:07:38发表
在没有发明飞机之前,也有人说:人类想在天上飞行,做梦。

我对西安很有信心,对北京没信心。
况且,五百年前刘伯温的预言诗《烧饼歌》里也暗示了未来中国还于旧都,西安、洛阳的可能性最大。

嘿嘿,迷信科学的学长可以对我上所述嗤之以鼻。

白日做梦。梦也分类的,您的属于白日梦。
什么烧饼歌。早应验了,从南京回北京了,您就别奢望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汉朝后裔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5
编号 34039
注册 2005-3-5


发表于 2005-4-24 10:4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古老都城永不在
渭城新雨已昨逝
惟有今人在缅怀
不知何年能重回
顶部
性别:男-离线 yanhy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401
编号 29347
注册 2005-1-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4-24 10:4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赞同迁都西安的观点,北京实不宜为都,此何也,北京地近渤海,从大沽口登陆不消半天即坻北京。而今形势如此,早晚将与美帝,倭寇一战。中国海军向来弱,敌若登陆大沽,则北京休矣。前清就屡屡吃这个亏,他们是游牧民族,时时准备开溜,所以不敢迁都内地,我们可不同,长安穷是穷,但地势险要,表里山河,迁都后经济,文化重心转移自然会富起来。一旦外地入寇,也不致于分重兵保护京畿了。我看大可以以北京为北都,设一大都督(大军区司令)镇守即可。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凤凰〗大帅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5
帖子 514
编号 29291
注册 2005-1-1


发表于 2005-4-24 18:4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小轲于2005-04-22, 21:49:32发表
幸亏不在沿海,否则,西安就要堕落到与大连宁波之流的争宠了,古老的城墙大雁塔或许也已经换成东方之珠什么的了,我们的民族就愈发没有什么可是怀念的东西了.救救传统文化!!!

放在经经济发达地区,有资金来改造啊。
我们福州的融城古街、三坊经大范围整修改造还是很不错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大树将军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北将军
功绩 19
帖子 1910
编号 1823
注册 2003-11-4


发表于 2005-4-29 11:3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移都西安?天哪,古城又要遭罪了,别这样。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寂寞的烟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好贴 1
功绩 13
帖子 788
编号 26154
注册 2004-11-28


发表于 2005-4-29 21:1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想去的地方,去年刚去了洛阳,不错的地方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风熏人醉心不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69
编号 1188
注册 2005-4-28


发表于 2005-4-30 14:4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位置不好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杆神
(轩辕体坛世界杯菠菜讨论六人组)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72
帖子 5889
编号 35153
注册 2005-3-25
来自 china


说起古都,一般人都会说洛阳、长安、开封等,提西安的不会很多滴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小乐乐
(星星)

长安侯
谏议大夫

Rank: 17Rank: 1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615
帖子 6257
编号 31597
注册 2005-1-31
家族 轩辕丐帮


我为西安而长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3617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5
编号 37855
注册 2005-4-30


发表于 2005-5-1 23:4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西安不是长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羽扇纶巾
(围棋帮帮主兼清谈分舵舵主)

说岳校对组组长监造使谏议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好贴 2
功绩 133
帖子 2323
编号 37278
注册 2005-4-22
来自 云间九峰
家族 肉肉门


发表于 2005-5-2 00:0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yanhy于2005-04-24, 10:48:09发表
赞同迁都西安的观点,北京实不宜为都,此何也,北京地近渤海,从大沽口登陆不消半天即坻北京。而今形势如此,早晚将与美帝,倭寇一战。中国海军向来弱,敌若登陆大沽,则北京休矣。前清就屡屡吃这个亏,他们是游牧民族,时时准备开溜,所以不敢迁都内地,我们可不同,长安穷是穷,但地势险要,表里山河,迁都后经济,文化重心转移自然会富起来。一旦外地入寇,也不致于分重兵保护京畿了。我看大可以以北京为北都,设一大都督(大军区司令)镇守即可。

甚是!北京作为首都真是一个天大的误会,元、清就不说了,他们定都北京有他们的道理。错就错在明成祖造反把自己的侄子赶下台,自己做皇帝后还把北京作为首都。结果明朝和北元、后金开战,动不动京师被围(也先围北京,亏得有个于谦守着;皇太极围北京,也亏得袁崇焕来救)。

中国最适合建都的地方还是西安或者洛阳。首都是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但不一定非得是经济中心。而且中国这么大,经济中心不可能只有一个。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七七白菜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5
帖子 529
编号 37614
注册 2005-4-26


发表于 2005-5-2 16:5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中国有太多的历史断层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偶然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
编号 58076
注册 2006-1-21


发表于 2006-1-21 18:4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迁都西安乃是镇国之善计矣。东海实是无忧,西域却是不可不经略。君不见美已经开始经略波斯故地。天下之争,唯争西域也。忧之、患之呀。
顶部
性别:男-离线 eccvni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3
编号 57737
注册 2006-1-17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6-1-22 19:5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支持羽扇纶巾兄的观点,经济、文化、政治三个中心集于一点就是麻烦,一方面自身的处理不便,还有又大大提高了入城的门槛,不利于发展。同时因为首都的服务范围大,很可能阻碍邻近城市同样部门的发展。是该迁都了,不过不要再造一个“3合1”。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6 21:0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8046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