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是作者观点相当勉强吧.过分的为证明而证明了.
作为汉朝写的史书,其对刘邦加以美化是必须的(贬低反而不正常了),但还有刘邦那么多不利记载如抛弃儿女,如贪财好色等等出现,就说明作者对刘邦不是全盘肯定的,美化之中还是夹有一些批评的,这是其客观所在,也是给王允骂的原因之一.对于作为汉朝敌人的项羽,又是失败者,必须是加以贬低,不过史记只是对项羽客观一些罢了,只要有刘邦斩白蛇受命于天这个基调,那么对项羽的描写就不会扬项抑刘,只是史记没有把项羽的战绩啊功劳啊一笔勾销,其实这最简单不过.二十六史中很多就是把敌人彻底斗臭的了.能对这么一个敌人加以较为客观的表现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或者说,相对于完全的成王败寇和其后一些封建皇朝对敌人的彻底污蔑斗臭,史记是在必须美化刘邦的前提下比较客观的评价了项羽的功业,不算扬项,但作者绝对不会抑刘,他还不敢.
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蠢,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分我一杯羹的话特别刺眼,在我们为了要证明刘邦是采取了救父亲的最好办法而给史记加上几句解释,说刘邦情急智生,分析认为说这样的话可以挤兑项羽,为救父亲走了险棋,那么楼主的话就是对了.但史记却没有这么写,在2200年之前的人文背景下,史书上记载这一段,而又不为刘邦加以解说性的开脱.其意思不折不扣就是说刘邦冷血无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