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惊天的发现:老子遗物的再现——2003年的出土文物
性别:未知-离线 陈光柱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18
帖子 307
编号 150551
注册 2007-5-1


发表于 2007-5-1 21:4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惊天的发现:老子遗物的再现——2003年的出土文物

惊天的发现:老子遗物的再现——2003年的出土文物



2003年1月19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披露出一个“惊天的史迹”!可惜的很,这一“事实”真相,为世人所不知。,如果能认真地探讨研究,从长远来说,那将是中华民族之幸,世界人民之幸!诚然, 这一“惊天的事实”究竟是什么?把我的研究有关具体事实陈述如下:



一、青铜器的主人姓单名逨。



1、我们已知的、最著名的历史文人,姓单(此单姓,在西周当时,单只读dan音,不读shan音。)的并不多见。



2、我们已知的、最著名的历史文人,叫逨的也很少有。



3、然而,我们大家都知道:太史公司马迁(约公元前145——约公元前89)在《史记·老子列传》中就说,“老子……字聃”,又在说“老子……著书”后,立即否认而牵连出“或曰:老莱子亦楚人”的事, 从而使大家都知道:“老莱子也许是老子”。(显然,这是司马迁离当时已快700年的“臆断”,能笃信无疑吗?)



4、诚然,大家都还知道:春秋、战国时代;有不少的文人把老子叫“老耽”。



5、所以, 春秋时的传讹而使“单逨”变易为“老耽”或“老莱”,不但是可能的,且成其为事实。考虑这些:“杨家村”2003年出土的文物(青铜器)就为我们提供了老子生平事迹的依据和事实。



二、“单逨”在周宣王四十三年时,被任命为“歷人”的独特作用。



6、“歷人”作为官职,在我国的有文字记载之中,仅见周宣王四十三年时这一次。



7、“歷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呢?我们的历史学者没有严格解答这个问题。有的学者说是,相当于“监察甄别”国家高级官员的(眼下称为:“搞纪检的”)官职。



8、然而,我认为“歷人”是周宣王四十三年时增设的、担负特殊任务的官职。为了显示特殊任务的性质, 周宣王命单逨作了十个鼎,这就成为了历史事实不可动摇的“铁”证。



9、单逨的“十鼎”,在我国历史“鼎”文化中,是绝无仅有的。在我国历史上,“天子”都仅只能享有“九鼎”。



10、显然, “歷人”的特殊作用在于:每个“天子”的时间性极其有限,充其量只有几十年;“歷人”是有关历史方面的首任官员(原来商王朝后期和西周时期的“史官”,都仅只是作“记事”和“冊命”做“事”而已。当时和以前的“史”“使”“事”三字相通、同,与“历史”的“史”无关。所以, 周宣王四十三年以前的“史官”是不能涉足“历史” 的),弥补我国还没有历史记载的不足之处;(原来所流传的“周公组织人员修订的‘史册’”问题,纯属谣传。西周初期没有“著书立史”的能力, 西周和东周前后八百年所出土的“金文”也不支持——西周初期有“著书立史”的能力的这件事。)“歷人”所面对的是“天子”(周宣王)的祖先们的史实!这就是说“歷人”的特殊作用是多么的重大啊。(在周宣王四十三年之前,没有得到王的允许,任何人,包括史官在内的所有人,都不得使用文字!更不用说去著书。这可是砍头的灭顶之灾,谁人不畏!)



11、周宣王命单逨为“歷人”并且作了十个鼎,表明周宣王重视“歷人”这个职务。这个职务是领导组织人员,修订、整理历史上有重要内容的“典、谟、训、诰、命……” 之类的史料的, 这必定是“天子”(周宣王)的祖先们的史实!当然也包括“所见所闻”前朝的史实之类的史料。(显然,此事大于“天子”——周宣王, 周宣王命单逨作“十个鼎”就“理”在其中了。)



12、所以, “歷人”官职出现后,这才有了“甲骨文”“刻写”的《尚书》原始本(确凿的时间是公元前784——公元前781的三年)。只不过是280余年后, “甲骨文”的《尚书》原始本,由于时间的无情推移,已渐趋残缺模糊。后来传为经过孔子“修订”(?),至秦王朝时又被秦始皇焚毁!(后来毕竟是后来,我们注重的是“歷人”官职的作用。)



13、于是乎“歷”与“歴”通、同。“歴”字的厂字头坏损后,残留下来的是上“林”下“止”的残字,当人们把它在竹简上“刻写”成“籀文”时,就变易成似“楚”的“楚”字了(未必真是“楚”字),这才致使后人司马迁写道:“老莱子亦楚人”的文字。



14、附录两则:



(1)读“单”音的字有:匰、僤、単、冉、單、憚、撣、殫、燀、癉、簞、襌、贍、譂、耽、聃、眈、儋、亶、儃……等一百多个。



(2)西周之时,“单”姓是大姓。“单”姓之宗祖是“行武”出身,其后人都是“行武”世家。所以,古文字的“单”,则是“東”字之上还要加二个口字。以后才演变为“單”字,以至于陆续出现的“陣”、“陳”、“戰”字都与战争有关。(其中“陣”与“陳”两字相通、同,都读zhen音,并且, 后来陳作为姓之源都与单字有关、与战争有关。“陣”、“陳”两字都是由“单”字演变而来:古文字的“单”是“東”字之上还要加二个口字,当“東”字之上的二个口字变换到“東”字的左侧并叠加起来,就是“陣”、“陳”二字。)



15、因此,老子成为了“楚人”、成为了“陈国人”,都“理”在其中。(太史公司马迁只能知道“楚人”、“陈国人”之谣传,这也珍贵难得。)



三、单逨出身于“行武”世家,“逨盘”追述了家史八代。



16、单逨出身于“行武”世家,这清楚的交代了老子的根基,与《老子》文章惊人的一致:



17、《老子》全文是符合西周意识形态的,如“绝礼”、“绝仁”、“绝学”、“不尚贤”。这只能说明《老子》一书是具有西周时代特征的书。目前,我们对西周意识形态一无所知(我们的历史和哲学工作者,无视“金文”事实,只跟在人们后面学舌),怎能读懂《老子》一书?(他们不正游弋、徘徊在《老子》门口,进不去啊。岂止如此,还阻碍我们认识中华民族的真正传统文化。而今,不正是在“发掘”儒家文化吗?)



18、《老子》全文岂止是仅具有西周意识形态,她还具有西周“甲骨文”的风范,寓有“甲骨文”的“玄”、“祸”、“往来”之真。不能真正认识“甲骨文”(那些把“甲骨文”仅当作“卜辞”的人,应该止步了),就不可能知道“玄”、“祸”、“往来”的本意,也就读不懂《老子》一书(不少的人明显表现为对《老子·八十章》的胡说八道的理解)。



19、单逨出身于“行武”世家。所以,单逨在周宣王的四十六年的执政期间内,就打了四十余年的仗。南征北战、东奔西走、戎马一生。知其民众之疾苦,深恶痛绝战争之危害。这才有《老子》“八十章”的绝妙文章(不少的人的胡说八道,怎能进入老子的境地,怎能知道民众的心)。这样的绝妙文章还有三十章和三十一章,都入木三分啊!



20、西周的周宣王与单逨,是君臣,也是挚友。他们从小到大共同交往六十年,受教于同一启蒙老师——召穆公。他们终生共同探讨的问题就是“自律”与“民得”。评价一个“天子”执政的成功与否,检验的唯一标准就是“民得”的保证与否。“民得”的保证又将检验统治者的“自律”的程度。只有统治者的高度“自律”才能保证“民得”的实施。这其中的“自律”与“民得”的任一问题都马虎不得,稍微不慎,将铸成历史性的大错!(轻者腐败日盛,重者反动透顶。)



21、“自律”与“民得”的问题是我们很古老的传统。远的不说,当商王朝后期古公亶父(约公元前12世纪)在建立西周根据地时:是针对商王朝的上层腐败现象“得”风正盛,重新提出“自律”与“民得”的问题的。并且用“甲骨文”刻写在五片龟甲底板之上,“装订”成“典册”。这就是后来传为的“龟(归)藏”或者是“五典”的治国宝典,也是周康王所称之为的《德》篇(见大盂鼎),同时也是《老子》文中所说的《建言》!(见《老子·四十一章》)



22、所以, 周宣王在自己不久于人世时,命单逨将古公亶父的《德》篇(300余年的传阅已残缺且渐趋模糊),立足于“自律”与“民得”之问题的基础上, 重新加入新的认识(周宣王和单逨的)而修订。因此, 单逨用了五年多的时间,才刻写完成此书(公元前776年)。在春秋时, 大家把她叫《三绝》;临近战国时大家把她叫《三绝》或者《老子》。流传到汉朝后期时,才歪曲称为《道德经》而流传到现在。



综上所述,2003年1月19日,陕西出土的西周青铜器窖藏的主人——“单逨”据我研究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老子”!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完颜康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2
功绩 43
帖子 2582
编号 1999
注册 2005-1-13


发表于 2007-5-1 22:0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老子不是人名,而是在当时历史时期那种口语惯例流传沿袭下来的一个不成文的尊敬的普遍通行叫法,意思是指那个拥有《道德经》和具有丰富经验或资格很老岁数很大的史官老人。老子并不是专门指具体的某一个人,而是指不同时期的史官。老子活了二百余岁纯属是误会误解,因为经历好几代人的史官的年代相加得到的数字为二百余年。孔子问礼于老子是周国当时掌管历史的史官。老子太史儋是战国时期的史官。老子老莱子是楚国的史官。等等不一而足,足以能够说明老子其人的问题。以前凡是拥有《道德经》史官都可以称为老子。

[ 本帖最后由 完颜康 于 2007-5-1 22:1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陈光柱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18
帖子 307
编号 150551
注册 2007-5-1


发表于 2007-5-9 10:0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感谢

完颜康 先生:
谢谢你的指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中庸

白衣伯爵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198
帖子 3728
编号 6419
注册 2004-4-2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7-5-9 12:4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陈光柱 于 2007-5-9 10:02 发表
完颜康 先生:
谢谢你的指点.

希望能看到老先生对大家的置疑有何高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5-9 13:4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陈光柱 于 2007-5-1 21:47 发表
1、我们已知的、最著名的历史文人,姓单(此单姓,在西周当时,单只读dan音,不读shan音。)的并不多见。

单姓在西周读dan,不读shan?老先生有何证据?或者老先生能否说出dan是啥时候变成shan的?
单氏世为周室卿士,单襄公、单顷公、单靖公、单献公、单成公等见于《左传》《国语》。
“单氏取周”更是一件大事,这么一个大族,在老先生这里怎么变成并不多见了?

至于说聃为单之讹,如老先生所说,
读“单”音的字有:匰、僤、単、冉、單、憚、撣、殫、燀、癉、簞、襌、贍、譂、耽、聃、眈、儋、亶、儃……等一百多个。
莫非这些字都能通用不成?
须知古文中的通假,可不仅仅是同音就能用的。

QUOTE:
原帖由 陈光柱 于 2007-5-1 21:47 发表
2、我们已知的、最著名的历史文人,叫逨的也很少有。

难道古墓的墓主非得是个著名人物?
睡虎地秦简墓主名字叫喜,按照往名人中找的原则,似乎只有尹喜和燕王喜符合了。

QUOTE:
原帖由 陈光柱 于 2007-5-1 21:47 发表
3、然而,我们大家都知道:太史公司马迁(约公元前145——约公元前89)在《史记·老子列传》中就说,“老子……字聃”,又在说“老子……著书”后,立即否认而牵连出“或曰:老莱子亦楚人”的事, 从而使大家都知道:“老莱子也许是老子”。(显然,这是司马迁离当时已快700年的“臆断”,能笃信无疑吗?)

司马迁明明说的是——或曰:老莱子亦楚人
也就是他听到的一些传言而已,并非确切说老莱子就是老子,再说老莱子也不是没有可能就是老子。

再说一句不客气的,
司马迁离当时已快700年,老先生给其定为“臆断”,不能笃信;
据俺所知,如果按照这个说法,老先生距离当时已经快3000年,不知先生打算给自己如何定性呢?
别的话俺就不多说什么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7-5-9 15: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西周姓单的人不多见?

秦嘉谟《世本辑补》云:“单氏,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为甸内候,因氏焉。

《国语》中有《单襄公论陈必亡》、《单襄公论晋有乱》等篇目,难道老先生没有看过吗?《左传》记载单氏称公者8,称候者2,世为周室卿士,为周柱石,难道老先生不知道吗?

不知道《世本》所言,情有可原,难道老先生连《国语》、《左传》都不看吗?

事实上,老先生举的这次考古发现,已经有明确结论,这正是西周单氏的东西,和老聃没有丝毫关系。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7-5-9 16:0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至少要大胆假设之余,也要小心求证阿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陈光柱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18
帖子 307
编号 150551
注册 2007-5-1


发表于 2007-5-9 22:0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感谢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和爱戴!不然的话,也不会提出这样精辟而尖锐的质疑.谢谢大家.

要学习<老子>,就必须搞清楚老子的其人其事其书.对于这些,可能先生们,也具有这样求索的精神.那么要质疑的东西可能多之又多!我当然是这其中的一员.在大量的质疑进程之中,我自己开始有了自己的认识,发觉我们的历史,我们的史料.我们的文献……都存在或多或少、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面对这些我无从说起,我只好不"违规"而从我所知道的认识谈起…

感谢大家的指导,并指出我不当的言辞.我衷心谢谢!另外,我们共同学习探讨<老子>的文章,现在就开始.望继续指导或指责!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5 23:4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102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