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肃杀于2005-08-26, 2:32:22发表
平魏延被记为军功很正常吧,魏延已经被定为谋反罪了。中下级军官不可能知道高层的意图,他们只是奉命行事,既然高层说魏延谋反他们便跟着王平剿灭魏延。
王平我没有断然下结论,不过他既然和杨仪等人同谋当属一派。
陈祗是费祎一手提拔的,因此属于荆州—东州派系。他与黄皓勾结已是后话。说他抱黄皓大腿并不准确,史载为“互相表里”黄皓需要外援,陈祗需要内线。双方合作是基于平等基础上达成的权力共享,黄皓是因为陈祗才有参政的机会,而非陈祗因黄皓而获权。
魏延丞相司马的来由是建兴五年诸葛亮进驻汉中以汉中为基地预备北伐,这就要求他实际掌握汉中的军政大权以便调配资源。这样一来原来的汉中太守魏延就要交出自己的权力归到诸葛亮帐下听令,因此诸葛亮特设丞相司马一职。实际上魏延并没有因这个丞相司马而获得更多实质上的利益。同为建兴五年,诸葛亮进驻汉中后将丞相府事务即成都方面行政大权交由蒋琬、张裔共同管理,蒋琬也就一跃成为蜀汉国内仅次于诸葛亮的并列第二号人物。由此看来魏延与蒋琬完全不同。
高层说带队回师的是杨仪下层军官也啥都不管就说是杨仪带军回师?魏延士卒看着杨仪率军造反击延也跟着说是魏延造反?不仅斩还魏延诛了其三族军队乃至魏延部下没一个知情?您肃老可真够搞笑啊,魏延,杨仪同奏对方造反,缴文传至成都,您老人家该不会说这召书是当权荆襄派送出的吧?军队凭什么只信杨仪而不信魏延?
您肃老是专门忽悠去下层军官对造反一事不理,俺说的是他们连谁带兵撤退都不清楚是什么意思?是直指写史书的陈寿先生在写这书的时候第一早已没有什么“荆襄--东川”派当权的阻挠,第二当时的许多官员都没死,你觉得如果真是魏延率军返回,陈寿还会写成是杨仪领军返回?
同谋?哇靠~```` 污蔑得牛啊!~` 王平什么时候参与同谋了?王平登高说了句:“公卒,身尚未寒,汝竟敢如此!”云云居然就成同谋了?王平去落井下石了?王平去剁了魏延了?哦~ 因为是王平驱散了魏延之众,所以他就是杨仪同谋,因为同谋,所以同派。您肃老的脑子跟燕京一样好使啊~~`
黄皓因陈X得掌权?搞笑吧,好皓一直手后主宠爱有加,陈X巴结是注定的是,没有董允的制约,黄皓早就可以对很多事情作出影响,你以为陈X能改变这东西?连董允都改变不了!最后还是黄皓专政掌权,陈X又是哪一派人?
汉中太守魏延的权力改变了?哦~ 原来诸葛亮屯军于汉中,汉中太守不需要听其调遣?还交出权力归诸葛亮帐下,就是诸葛亮不在汉中魏延就不听命于诸葛亮了?搞笑也不是这么搞法的。魏延一直都没有军事大权,只是一方太守,屯军进攻关他魏延啥事?要是不重用他,依然留他做汉中太守,你魏延就老实给呆汉中看着诸葛亮打吧!给你魏延当丞相司马很委屈你魏延?魏延自领此一职后一直都是军中二把手,跟蒋宛在理诸葛亮府事一样,一人从政一人从军,问题在于蒋宛严格按照诸葛亮规划下来的路子走,魏延总想别树一格罢了,居然说魏延一点利益都没得到?现在的人看结果就不看过程里的实际走向了?
姜维就更没谱了,这杀魏延不杀魏延的对他姜维没好处没功劳的他干嘛要参与?害死魏延来干嘛?他的一切地位都是依靠自己走上去的,有必要依靠魏延?
那个杨仪就更搞笑了,竟然回来得不到权居然说当初自己领军向魏氏会咋样,我说,杨老,您脑子没问题吧?当初领兵回师的是魏延。哦~` 又是高层里的密谋~~~`
多高啊~` 一个密谋能对内谋得这么的密,连做史的陈寿都搞不到资料反而魏略记载的清清楚楚。我还能说啥?
第一,如果这事仅发生在高层,陈寿缘何不知谁领兵回师而书上杨仪二字?既然陈寿亦不能知,魏略如何能知得?
第二,如果蜀高层对此以大力打压,缘何无受荆襄权贵之苦的陈寿竟无所知之?
还有,魏延的造反之罪在蜀未亡前就已得到平反,不知道是谁干的呢?哦~ 荆襄--东川派干的是不?
您肃老自个慢慢去做那段“高层密谋”之想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