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成Q将军的观点.不同意S先生的观点.
首先.孙权自己在诸葛亮跟鲁肃过江东后都还摇摆了好久才决定抗战呢.我真想不到刘备先生已经料定孙权必定跟自己联合,而一开始就决定自投江夏这个陷在曹孙之间的地方,来一个祸水东引.佩服啊佩服,知孙权莫若刘备,知刘备莫若楼上S君也.
其次,关于关羽的行动和曹操当阳之后的行动.当年农历7月,曹操南征,8月刘表死,刘琮请降,而刘备久之乃觉,带人撤退.9月曹操才到新野.而周瑜和刘备合兵迎战曹操,并初战得胜有记载是在农历10月10日.也就是说.刘备过襄阳南走,曹操追击到当阳,刘备败走夏口,诸葛亮连接东吴成功,曹操派人下书会猎吓唬孙权不成,这么多事情都是在9月之后10月之前,最多40日的时间中.11月曹操就败走了.
一,关羽的行动,三国志多次记载是使会江陵.至于什么时候分路的,关羽传说是刘备将要自樊城南渡的时候,这个不合情理,刘备自己带的人应该需要先渡江.先主传则是说在刘备比到当阳之前,则太晚.最合情理的是刘备渡过襄江之后的事情,南下江陵之前,诸葛亮说刘备攻琮,荆州可有,这时候刘备的主力关羽部应该还是随刘备一起,才能选择动武。刘备驻马呼琮之后.既然决定不攻打襄阳,而是南下江陵.那么才会分1万兵(还会包含一些物资)走水路.关羽水军船数百艘,也需要时间调集,刘备驻樊城,等于代刘表防范北面,那可能会常备数百条船呢.关羽出发应该比刘备晚才合理.而且水路弯曲,从地图上看,关羽到汉津路程也较刘备到当阳长不少.史书记载也是刘备使关羽"会江陵",不是要关羽为前锋急据江陵.因此不能单以关羽没能到达江陵来无视多处"会江陵"的记载,来论定刘备是派关羽去江夏.更重要的是,S先生和我在前面,对刘备行动的问题都忽略了一点"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馀里."如Q将军等分析,刘备的10多万人口是逐步加入的,到了当阳被追上之前,才达到顶峰,速度也随着人车的增加而减慢,变成10多里的.我们以曹操自襄阳行300里才除以10多里一日得出刘备20多日才走300里是不正确的.因此.关羽的船队抵达汉津并不算慢.
二,曹操在当阳之后做什么呢,他轻兵到襄阳,得知刘备南下,就带5000骑兵追击,一日一夜走300余里,击溃刘备,大获辎重人众,奔袭大战.刘备奔汉津,遇到关羽.渡过沔水去江夏,曹操身边没船,兵力不多,还有大量俘虏,如何能直接追击刘备.襄阳还没稳固.江陵要接收,自然需要善后.调集兵力和船只东下.此期间曹操还开始骄傲轻敌,认为吓唬一下孙权,孙权就会杀刘备请降(大概就是那封会猎于吴的书信来由吧).只有奋武将军程昱反对,他和S先生看的一样准,认为:权必资之(刘备)以御我.不过曹操没接受.孙权却果然被吓得最后决定联合刘备自保.在这样的心态下,曹操封赏了投降的荆州官员(这个是必须的),同时调整部署,率兵顺江东下.这这样多的事情都发生在9月到10月上旬之间,也不能说曹操没有继续攻击江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