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奸猾”的冯道和“忠节”的文天祥:谁给百姓带来实惠
性别:未知-离线 棉衣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52
编号 25557
注册 2004-11-24


发表于 2004-11-24 19:2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无间道?

我喜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大树将军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北将军
功绩 19
帖子 1910
编号 1823
注册 2003-11-4


发表于 2004-11-25 12:3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冯道──五代的不倒翁

少年书虫
冯道,字可道,自号长乐老,瀛州(今河北交河东北)人,祖上有时务农,有时教书,地位都很低,但冯道却从小受家庭的影响,酷爱读书,文章也很有水平。他沉稳忠厚,不挑剔吃穿,只知读书,即使是大雪封门,尘埃满座也要先读书,书虫冯道在本地出了名,占据幽州的刘守光慕名将他召去做了幕僚。

刘守光不自量力,总想扩充地盘,还想称帝,冯道此时年轻气盛,多次劝阻,惹得刘守光一怒之下将他打入大牢,幸好朋友相救,这才脱险。也许这次事件使冯道开始变得谨慎起来,也变得圆滑了许多。

刘守光被李存勖俘虏杀死后,冯道也被收入河东,张承业很欣赏他的文章,将他保举给了李存勖,做了掌书记。在后梁和后唐沿黄河反复激战的时候,郭崇韬对李存勖说将领们的饭太奢侈,陪吃的人也太多,导致供应不足,请他下令降低标准,惹恼了李存勖,说让大家另选主帅。他让冯道起草这个命令,冯道劝道:“郭崇韬言语有失,不听就行了,但不能分散将士之心。假如敌人得知,一定认为我们君臣不和,那就给了他们可乘之机,请三思为好。”李存勖醒悟过来,马上消了气。

一会儿,郭崇韬也来向李存勖谢罪,这件事就这么平息了。

李存勖称帝后,先升冯道为郎中、翰林学士,灭了后梁又授户部侍郎。不久冯道父亲去世,按封建法律规定,要暂时辞官回乡守孝。服孝期间,家乡闹饥荒,冯道便将自己家里的财物全部拿出来周济乡亲,自己住在茅草屋里,当地的官吏送来的东西他都没有接受,当时契丹也素闻冯道大名,想偷袭将他抢走,由于边境守军严密防备,这才没有得逞。

冯道在家乡并没有摆官架,而是亲自下地劳动,也上山砍柴,对一些缺乏劳力的人家他也尽力帮助。


真官员的风范
守孝期满后,他又回到京城,这时的皇帝已经是明宗李嗣源了,李嗣源久闻冯道大名,问安重诲原来的那个冯道郎中在哪里,安重诲说刚复任翰林学士,李嗣源不禁说道:“他肯定是我的好宰相!”

在和大臣们相处时,冯道并非一味地懦弱忍让,有时也讥讽反击,同时团结一些人。加上他有度量,文才出众,日子一长,众人对他都肃然起敬。李嗣源对他的为人也很赞赏,说他当初在家守孝时自己耕种、上山砍柴、不端官架是真士大夫。

因为李嗣源的赏识,不久冯道便被升为宰相,在李嗣源这个明君手下冯道做宰相很顺利,他也找机会向李嗣源进谏。有一次,李嗣源问起他治国之道,他就说:“陛下以德得到天下,应当日慎一日,以答谢天下百姓。臣早年侍奉先皇时,曾奉命出使,过大山的关隘时由于险要,所以非常小心地拉紧缰绳,人和马都没有事。但到了平地上,就觉得不用小心了,结果从马上摔了下来,伤得不轻。此事虽小但所含的道理很大,所以陛下不要觉得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了就可以松懈点,想多享受一些,应该兢兢业业使江山永固。”李嗣源非常赞同地点点头。

有一天,李嗣源又问冯道:“天下虽然富足,那百姓过得好吗?”

冯道说:“谷贵则饿农,谷贱则伤农,这是常理。臣还记得近代举人聂夷中的一首诗《伤田家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秋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偏照逃亡屋。’”

李嗣源说:“此诗甚好。”于是让侍臣记录下来,自己经常诵读,以提醒自己。

有一次,李嗣源拿出自己心爱的玉杯给冯道看,上面刻有一行字“传国宝万岁杯”,冯道便说:“这是前世有形之宝,王者则有无形之宝。仁义是帝王之宝,古人说:‘皇帝的宝座叫做位,怎样守住这个位叫做仁。’”李嗣源基本上是个文盲,他听不懂冯道这些话,等他走了,找来别的人一问,才明白了冯道在劝谏他,因而对冯道更加器重了。

胆略超武将
李嗣源死后,李从厚继位,冯道还是宰相,等李从珂起兵夺得帝位后,他率领百官迎接,但李从珂不喜欢有些圆滑的冯道,让他到京城以外去做官。

不久,石敬瑭勾结契丹灭了后唐,为稳定政局,又让冯道当宰相。这次冯道经受了一次考验,那就是出使契丹。契丹原来就想抢走他没有得逞,现在直接要他去,名义是出使,实际是想把他要走。石敬瑭不愿让他去,知道很难再回来,冯道说:“臣受陛下恩,有何不可!”坚持要走。其他人听说自己要到契丹去,脸色就变了,手也发抖,冯道却镇静地在一张纸上写了两个字“道去”,大家看了留下了眼泪。

契丹王听说冯道要来了,就要亲自迎接,有大臣劝阻他说:“天子没有迎接宰相的礼节。”契丹王这才没有去。

为回到中原,冯道用心周旋。有次契丹王话中流露出留他的意思,他说:“南朝为子,北朝为父,两朝为臣,岂有分别哉!”得到赏赐后,冯道便都换成薪炭,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北地太冷,我年老难以抵御,所以早做准备。”像要久留的意思,见冯道这样,契丹王很感动,就让他回去,冯道却三次请求留下来,契丹王仍让他走。冯道又在驿馆驻了一个月才启程上路,路上也走得很慢,契丹的官员让住就住,两个月才走出契丹边界。左右随从不解地问:“从北边能回来,我们都恨不得插上翅膀飞,您还要住宿停留,为什么这样啊?”冯道说:“纵使你急速返回,那契丹的良马一夜就能追上,根本就逃不掉,慢慢走反倒能安全返回。”大家听了,叹服不止。

出使契丹顺利归来后,冯道受到石敬瑭的进一步重用,后晋不设枢密使后,将其职权归入了中书省,由冯道主持,政务不管大小,石敬瑭都问冯道如何处理。有一次,石敬瑭竟问起冯道军事方面的事来,冯道谦逊地说:“陛下久经沙场,神威睿智,军事讨伐之事,自行裁断即可。臣只是一个书生,为陛下守历代的成规,不敢有丝毫差错。军事之事,臣确实不知。”

辅佐石敬瑭的时候,冯道也提出过退休,但石敬瑭不准,连他的申请也不看,让人去告诉他,如果不去就亲自上门来请,冯道只好再出来任职。不知冯道是否也觉得为儿皇帝当宰相感到屈辱,所以才提出退休。但最终还是身不由己地继续去做,软弱和忍耐两种特性在冯道身上融合在了一起。

自知之明 无奈保官
石敬瑭死后,石重贵继位,新皇帝不喜欢冯道,而且有人对石重贵说冯道只能做太平时代的宰相,没能力挽救危难,做兴亡时期的宰相,于是石重贵就将他打发到地方上任节度使。冯道并无怨言,其实他的度量还是比较大的,下放之前他曾经问别人大家对他的评价如何,这人说是非各半,冯道却说:“赞同我的人说我是,不同意的人说非,反对我的人恐怕有十分之九吧。”

石重贵在景延广等人的支持下,和契丹开战,大战了三次,最后终因杜重威投降,无兵可调,后晋灭亡,石重贵等也被迫流亡契丹。

冯道前去见耶律德光,遭到斥责,耶律德光问他:“你为何来见我?”

冯道答道:“无兵无城,怎敢不来。”

耶律德光又刁难他:“你是何等老子?”

冯道说:“无才无德,痴顽老子。”

耶律德光不禁笑了,免了他的罪,又授予他太傅的荣誉职衔。

耶律德光还问过冯道如何治理中原:“天下百姓,如何救得?”

冯道顺着他说:“现在的百姓即使佛再出也救不得,只有皇帝能救得!”虽然有点讨好的意思,但据说耶律德光在中原不再像先前那样滥杀了。

但契丹军队在中原的掠夺终于导致军民的大反抗,耶律德光只得退兵,没等回到老家,就死在了栾城(今河北栾城)。接着,阿保机长子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阮被将领拥立为帝,北上囚禁了述律后。契丹的内争又给中原的抵抗提供了有利时机,被耶律德光一起带走的冯道等人到镇州(今河北正定)时,契丹军被驱逐,获得自由。当时,造反的众将士要推举冯道为帅,冯道推辞说:“儒臣怎么能做成这样大的事呢,都是众将的功劳。”看见被掠夺的中原妇女,冯道就变卖东西将她们赎回,然后派人将她们一一送回家。

晚年叙官经
在后汉冯道仍然被授予太师,生活得自由又自在,为此他还写了篇《长乐老自叙》,将他历代的官职都列了出来,他也说了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如“口无不道之言,门无不义之财”。还有三不欺,即“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而且不管贵贱都能坚持。他说死后希望选择一块无用之地埋葬即可,不像别人那样嘴里含珠玉下葬。也不穿豪华的寿衣,用普通的粗席子安葬就行。最后,冯道说他唯一遗憾的是不能辅佐明君完成统一大业,安定八方,所以有愧于曾经担任的官职。但后来周世宗要北上击退北汉军队时他又极力阻拦,看来他的文章中也有浮华之词。

郭威起兵灭了后汉,去见冯道,想试探一下他的看法,是不是可以称帝了,但冯道却没有什么表示,郭威见他碍事,就把他打发到徐州接刘崇的儿子来继位,没等冯道回来,郭威已经在开封称帝,刘崇的儿子被杀后,冯道回到京城,郭威又重用了冯道,让他任宰相。

老年的冯道,这时已经七十来岁了,不知为何,他竟又大胆地劝谏了周世宗一次,而且讽刺世宗。当时,北汉军队在刘崇的率领下,联合契丹军,想趁郭威刚死灭掉后周。后周前方军队初战失利,世宗柴荣要亲征,冯道就反对,柴荣说要学唐太宗定天下,冯道说不必学唐太宗,柴荣说后周打北汉,如同大山压累卵,冯道又讥讽地问柴荣能做得了山吗。结果惹恼了柴荣,让他负责修郭威的陵墓,当了个没有什么实权的山陵使。自己率领军队亲征去了,在高平大胜北汉军队。

陵墓修好后,冯道就病逝了,终年七十三岁。


廉洁的不倒翁
冯道一生以圆滑著称,因为这个许多人不喜欢他,但冯道也直谏过几次。除了劝谏刘守光、柴荣外,他还劝谏过后汉高祖刘知远。因为百姓违禁买卖牛皮,按照后汉严酷的法律规定要处死刑,当地的判官反对处死,还大胆地上书给刘知远,刘知远大怒,下令犯人和判官一块处死。冯道就出来反对,说牛皮不应该禁止买卖,于民不利,至于判官则是个敢于直言、赤胆忠心之人,不但不应该杀,还应当奖赏。然后冯道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说他失职,没有及时出来制止这种法令的实施,以致今天害死无辜百姓,让刘知远治自己的罪,最后刘知远只好赦免了判官和百姓。

不过冯道的度量还是比一般人大一些的,有一个出身军吏的官员在衙门口骂冯道,冯道说:“他肯定是醉了!”然后让他进来,设宴招待,一直到了晚上,也没有丝毫不快和怨言,不久还升了那人的官。

客观地说,冯道在年轻的时候很有志向,也有耐力有信心,他身份低微时写过一首诗,说明他坚信自己以后必有发挥才干的机会:“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终闻海狱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与虎狼为伍不值得提倡,但冯道做官那么长时间,而且做的是宰相之类的高官,没有贪污国家钱财,没有为非作歹,还算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k_FlyWolf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5
编号 7984
注册 2004-5-30


发表于 2004-11-25 12:5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无论从哪个原因来说,都是不应该褒扬像冯道这样的人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perzz_0
(传说中的懒人)

魏郡公兴德军节度使

Rank: 21Rank: 21Rank: 21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874
帖子 8611
编号 2940
注册 2003-12-6
来自 上海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11-25 16:2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石器游侠于2004-11-24, 18:23:39发表
我以为国和”天下“的概念是相对的。秦亡汉兴,亡的不过是秦王朝,汉王朝取而代之,统治者(不是指皇帝一人)还是原来这个国家中的人,谓之国亡;而蒙古入侵,统治者不是原来这个国家的人,是外来民族,谓之亡天下,当然其后来被同化是另一会事,就因为被同化,所以清末,“天下”表示的是多民族的中华民族(孙中山发明的),民国代之为国亡,而日本万一完全占领中国,那就是亡”天下“了。

同意这位兄弟的说法,民族甚至种族存亡才是天下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大树将军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北将军
功绩 19
帖子 1910
编号 1823
注册 2003-11-4


发表于 2004-11-26 12:5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老实说冯道一生很悲哀也很无奈,想辅佐明君完成统一大业,可是明君在哪里呢?所谓的皇帝只是一个个军阀,城头变换大王旗,冯道能做什么呢?在那个时代做官能聚财吗?能买地吗?能满足权力的支配欲吗?呵呵,搞不好脑袋就跟别人拿走了。如果冯道首先为自己考虑的话找一个地方做个隐士,可能更容易,最少不会背骂名。
欧阳修这样生于太平盛世的文人怎么能体会到乱世的艰辛和无奈吗?
做忠臣容易,做冯道难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4-11-26 13:1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大树将军于2004-11-26, 12:50:40发表
老实说冯道一生很悲哀也很无奈,想辅佐明君完成统一大业,可是明君在哪里呢?所谓的皇帝只是一个个军阀,城头变换大王旗,冯道能做什么呢?在那个时代做官能聚财吗?能买地吗?能满足权力的支配欲吗?呵呵,搞不好脑袋就跟别人拿走了。如果冯道首先为自己考虑的话找一个地方做个隐士,可能更容易,最少不会背骂名。
欧阳修这样生于太平盛世的文人怎么能体会到乱世的艰辛和无奈吗?
做忠臣容易,做冯道难啊。

有见地。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实干司马

南海郡公
★★

Rank: 20Rank: 20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1033
帖子 10365
编号 310
注册 2004-3-3


发表于 2004-11-26 20:2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大树将军于2004-11-26, 12:50:40发表
老实说冯道一生很悲哀也很无奈,想辅佐明君完成统一大业,可是明君在哪里呢?所谓的皇帝只是一个个军阀,城头变换大王旗,冯道能做什么呢?在那个时代做官能聚财吗?能买地吗?能满足权力的支配欲吗?呵呵,搞不好脑袋就跟别人拿走了。如果冯道首先为自己考虑的话找一个地方做个隐士,可能更容易,最少不会背骂名。
欧阳修这样生于太平盛世的文人怎么能体会到乱世的艰辛和无奈吗?
做忠臣容易,做冯道难啊。

的确如此!
做所谓忠臣、民族英雄只需是大官,对着外族骂几句被敌人杀掉,加上有大量蚁民殉葬就行了,还省了拔刀的工夫,而且后人还立祠隆重纪念呢!      

哪像得冯道这么蠢,明知做贰臣就是当靶子的料,还当“职业贰臣”服务人民,辛苦忍耐一辈子,到头来连那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兵部尚书都在名声上都比他卓著10倍以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广成子

槐里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西将军
好贴 2
功绩 545
帖子 2396
编号 568
注册 2003-9-7


发表于 2004-11-26 22:2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按照诸位的逻辑,秦烩确实是民族大融合的先驱;吴三桂简直就是千古军人之表率。投降卖国无不是为了百姓,奋起抗击者无非“阻抗历史车轮”之丑类……

此汪伪之唾余,周作人之遗臭,先贤论之如笑柄,不意五十年后,复闻此音~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发表于 2004-11-27 13:4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呵呵,为大义而死,后人的几句流言蜚语又算啥子。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我最景仰岳飞这类的实干的民族英雄,对于史可法这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我同情他。但对于冯道这类人,我也不会骂他,因为我理解他。
不过对于秦绘这类的,还是要骂的!

大家要注意,冯道和秦绘是有本质区别的,如果把他们画等号,那就冤枉了老冯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q42474112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安东将军
功绩 63
帖子 3273
编号 6798
注册 2004-4-15


发表于 2004-11-27 22:3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完全正确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ingzheng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好贴 1
功绩 38
帖子 746
编号 6681
注册 2004-4-11


发表于 2004-11-27 23:5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张建昭于2004-11-27, 13:56:49发表
我最景仰岳飞这类的实干的民族英雄,对于史可法这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我同情他。但对于冯道这类人,我也不会骂他,因为我理解他。
不过对于秦绘这类的,还是要骂的!

大家要注意,冯道和秦绘是有本质区别的,如果把他们画等号,那就冤枉了老冯了。

是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大树将军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北将军
功绩 19
帖子 1910
编号 1823
注册 2003-11-4


发表于 2004-11-30 12:5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也说一下史可法,在我心中史可法是不折不扣的英雄。以一部《扬州十日记》,去指责史可法以百姓为祭品的成就自己清名人是真正卑鄙的人,是真正有汉奸倾向的人,这样的人不去指责那支向民众亮起屠刀的屠夫军队,却以此非议史可法的忠心,清军的暴行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中都是不可饶恕的。这样的人不去谴责罪犯,却指责被害人的错失,是典型的帮凶逻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萧让

白衣公主太中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166
帖子 554
编号 6386
注册 2004-4-1


发表于 2004-11-30 13:0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对史可法的印象不是很好,明朝的灭亡他其实是有一份责任的,真正志大才疏,但要说他守城是为了一句虚名而把百姓拿去献祭,那是太过分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实干司马

南海郡公
★★

Rank: 20Rank: 20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1033
帖子 10365
编号 310
注册 2004-3-3


发表于 2004-11-30 22:2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张建昭于2004-11-27, 13:56:49发表
我最景仰岳飞这类的实干的民族英雄,对于史可法这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我同情他。但对于冯道这类人,我也不会骂他,因为我理解他。
不过对于秦绘这类的,还是要骂的!

大家要注意,冯道和秦绘是有本质区别的,如果把他们画等号,那就冤枉了老冯了。

同意!  

不过现在看来,冯道最多只能免于批斗,英雄名臣是算不上了,更肯定没有立祠纪念的资格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实干司马于2004-11-30, 22:27:23发表

QUOTE:
原帖由张建昭于2004-11-27, 13:56:49发表
我最景仰岳飞这类的实干的民族英雄,对于史可法这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我同情他。但对于冯道这类人,我也不会骂他,因为我理解他。
不过对于秦绘这类的,还是要骂的!

大家要注意,冯道和秦绘是有本质区别的,如果把他们画等号,那就冤枉了老冯了。

同意!  

不过现在看来,冯道最多只能免于批斗,英雄名臣是算不上了,更肯定没有立祠纪念的资格  

有时候被愤青批斗也是免不了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宇文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30
编号 19711
注册 2004-10-27
来自 千年帝都


发表于 2004-12-23 12:5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萧让于2004-11-30, 13:02:43发表
我对史可法的印象不是很好,明朝的灭亡他其实是有一份责任的,真正志大才疏,但要说他守城是为了一句虚名而把百姓拿去献祭,那是太过分了。

他和文天祥一样,是为自己的信念尽忠。
明亡的责任不在他身上,文韬武略的李定国都是败亡的结局,何况是他?追究他的责任,太苛了!至于扬州的屠杀,是满清入关后立威和自身蛮性的需要,抵抗只是一个触发媒介罢了。难道一片投降声就对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b00095120
(带羟基的苯)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7
帖子 743
编号 27824
注册 2004-12-14


发表于 2004-12-23 16:5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hehe,曲线救国呀
顶部
性别:女-离线 carala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2
编号 27873
注册 2004-12-15


发表于 2004-12-23 21:5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冯道跟文天祥不是一个类型的人
没有比的必要
管他侍奉了几个主子
换朝代其实就是换政权
不管是哪个政权
天下子民都是一样的
冯道能为百姓谋福就够了
干吗追究他事了几个主啊?
在我看来他也算是委屈求全啊
一死了之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逃避后果啊(没有侮辱的意思啊!)
死了容易
活着难啊!
他不仅活下来(脸皮厚也要有一定心理承受能力的啊)
而且还做了许多实事
实属难得!
考虑问题是不是应该不要从政权而是从人民身上出发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菜鸟三号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12
编号 12682
注册 2004-7-21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4-12-23 23:2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照楼主这么说,汪精卫也给百姓带来"实惠"
顶部
性别:女-离线 阳光下的海鸥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仕女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2
编号 17982
注册 2004-9-19


发表于 2004-12-23 23:3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史可法和文天祥一样,是为自己的信念尽忠。倭寇从上海一路打到南京,国民政府也没有死守南京,不也大方的放你进去了?可在他们进入南京后做的事情和满人有区别吗?都是兽性行为。
日军在南京的屠杀和清军屠扬州、嘉定是一样的 。试想如果当时国军认真的去抵抗,号召所有百姓死守南京。也许南京留给我们的就不是只有痛苦和耻辱了把。应该还有那股坚贞不屈的气节留在我们心中。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狄人杰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9
编号 18615
注册 2004-9-28


发表于 2004-12-24 12:5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至于是不是要“文死谏,武死战”,我非常同意林妹妹的男朋友贾宝玉同学的意见。
为民不为国。在实践操作中,为国经常和为民相矛盾,打着为了国家利益的幌子做残害百姓的事情,在历朝历代都不少见;为民却不会和为国相矛盾,百姓富足,国家就可富强,而且,设立国家的目的,本就为安民,冯道的先民后国不过是暗合了这个本意而已。最后,当遇到比较贤明的君主时,长乐老同志也很愿意“为大君致一统”,比如,他就曾辅佐唐明帝营造了一个“五代中的小康”。
顶部
性别:女-离线 Ammoit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仕女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36
编号 30376
注册 2005-1-16


发表于 2005-1-25 10:3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冯道挺可怜的,做这么多东西不为自己,死后遭人唾骂,不如辞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神秘之光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9
帖子 1583
编号 1284
注册 2003-10-7


发表于 2005-1-25 11:1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菜鸟三号于2004-12-23, 23:21:14发表
照楼主这么说,汪精卫也给百姓带来"实惠"         

对于这个历史人物,只能200年之后再来重新评价他。很简单,赵无眠先生在文章中有那么多冯道的生平细节可以引用;而对于汪的生平,我们现在有那么多的资料可供研究吗?

不过有一点我可以确定,汪精卫至少比唐生智之流要强得多。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族某甲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3
编号 29693
注册 2005-1-6


发表于 2005-1-25 16:0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种人生理念,没有什么比较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旁观者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1
功绩 8
帖子 299
编号 35657
注册 2005-3-31


发表于 2005-3-31 20:1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冯道死前为什么要直谏柴荣呢?他一直都是那么圆滑的一个人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呢?想不通……

文天祥是个理想主义者,是万世崇拜的偶像,冯道是个现实主义者,是社会维持者。俗人一个。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9 01:1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3387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