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评诸葛亮北伐的战功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7-2-25 01:5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你怀疑晋书的记载,这本也不是不可以,你可以写个帖子来证明一下嘛。但是,你只提了这么几条四六不着调的歪歪理,就要否认晋书的记载,是不行的,充其量只能表示你个人的理解,但是,不能拿来作为“证据”使用,这点你明白了?
----笑, 我只让你解释解释作为胜利者的曹魏怎么就否认了司马懿的大功, 而只述诸葛亮为退走呢? 明明是大破而改为退走. 你要证明诸葛亮既是退走了, 又是被大破, 那才是辛苦事. 你自个慢慢了去. 我的个人观点? 除非你说诸葛亮退走跟诸葛亮被大破并不矛盾.

呵呵,喝高了能壮胆啊。说来说去,既然司马宣王是在分析诸葛亮的战略取向,不是作军史记载,所以,第四次北伐中的杀敌的数字,不提当然是可以的。曹真分析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方向,不也没提第一次北伐的相关数字。他们不提,就能否认曾经发生过?
----曹真是怎么分析的? 某二号要不要现场演绎? 而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遭了什么大损某二号又要不要展开论述一番? 不要忘了诸葛亮要斩马谡时就有十万之众在旁了.  
真以亮惩於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曹真传
曹真说了什么具体分析? 司马懿分析其战略取向那么怎么又扯到粮食问题和时间问题? 你这不搞笑么?
他们不提, 就能承认曾发生过? 还硬要说造成过巨大影响?

我在那个帖子里讲了半天,你还是没有动脑子啊,再细细讲一次。后汉书所记载的“从”,是描述孙坚与袁术的合并,对这个合并,孙策理解为“同盟”(吴录如此记载);那么,对刘备投奔孙权,刘备又如何不可以理解为“同盟”呢?
凭什么你一口咬定两本书在这件事的叙述上有矛盾?你举了两本书中有矛盾记载的地方,就证明了此处的描述也是矛盾的?

下去好好动动你的锈脑。
----对这个合并,孙策理解为“同盟”
对于这个献帝封魏公魏王. 后汉书的作者理解为曹操自立.
对于那个髀, 陈寿理解是膝.
你凭什么说这是矛盾的? 好好运动你的锈脑. 哈哈哈哈哈哈~`

呵呵,看来,不懂得看史料的,其实是你某篮啊!晋书说的是诸葛亮退军被追击,损失万计,没有否认诸葛亮是“退走了”。
----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
诸葛亮被攻拔, 被追击击破原来都是退走. 不过见识过你能说出孙策把从袁术理解为同盟后, 对你的推导是不会有什么奇怪的地方的.
晋书明明说的是司马懿攻拔诸葛亮之重围, 破了诸葛亮. 到成了诸葛亮退走. 搞笑.
对对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也是主动撤退的记载, 为什么却是被记为"破亮于街亭, 亮败走"?
再让你瞧瞧吧. 第一次北伐魏破亮, 是论讨亮功, 增爵赐侯的. 而第四次北伐, 是以亮退走论功的. 如果这也能YY成是诸葛亮被破. 那就是你的本事了.
晋书没否人诸葛亮退走? 搞笑也不是这么搞法的, 晋书已经豆大字写着诸葛亮被攻拔重围, 被追破. 居然还是退走的. 我自然不懂你按种能理解同盟是合并的历史, 哈哈哈哈哈哈~~

难道诸葛亮是率了天兵来屯汉中吗?不是,这些兵,一部分是刘备的老兵,一部分是诸葛亮抽的壮丁。你不会说这十万兵都是刘备留给诸葛亮的吧?
----搞笑. 抽了壮丁也得被率去屯汉中, 汉中才会有十万. 你那补充的是谁率去汉中给诸葛亮的? 有没有抽调部队到汉中补充损失的记载? 有多少?

诸葛亮在四伐之后,经过三年的时间,才发动了第五次北伐,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兵力的补充。呵呵,诸葛亮的蜀国,基本上男同志都要当兵。假如规定18岁服兵役,则三年前15、16、17岁的,此时都已经在服兵役,如果兵力不足,还需要扩大。
----哪里调兵往汉中了? 莫不是那些兵都自动集结至汉中? 有充分的时间补充却没有调兵补充就是没有.
还15,16,17岁的服兵役呢. 哈哈哈哈哈哈~` 连蜀国的兵役制度也YY了一把, 战事吃紧, 不是诸葛亮去下令征兵, 而是调发诸郡旨兵往汉中. (刘备在败于彝陵后也是调附近的郡兵至永安补充损失的).
三年时间里, 屯粮, 造器械都是有记载的, 就是没调兵往汉中补充的记载. 你还要YY多少次补充损失的事出来?

呵呵,有了两个帖子,你居然还没搞清时间,不知是否在搞笑了。袁子说的是刘备死时蜀地的兵数,而第一次北伐已经是七年以后了。这段时间,诸葛亮用了很多手段进行了扩军,当然两个数字不一样了。
----笑. 哪个时间是刘备死时?

呵呵,看来,不懂得看史料的,其实是你某篮啊!看看原文:
诸葛丞相诚有匡佐之才,然处孤绝之地,战士不满五万,自可闭关守险,君臣无事。
这不是指刘备死时?至于“劳师空伐”,是指诸葛亮北伐。诸葛亮北伐时还是“战士不满五万“?诸葛亮难道是个无能儿?准备了这么多年,就用这不满五万去北伐?你自己傻,看不懂古文,还赖人家袁子。袁子说的数字,只是不精确而已,而你乱解袁子,就是无知识了。
----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袁子论司马懿与诸葛亮
这里的提步卒数万看来不是袁子说的. 这还不是北伐的时候是吧? 乱解袁子? 谁乱解袁子了? 袁子不是说诸葛亮只以数万部队北伐, 难道还说诸葛亮以十万大军北伐了?
看着袁子比较司马与诸葛时, 说诸葛提卒数万还要说是"刘备死时", 那就不是无知那么简单了.

又装健忘是不是?
亮率数万之众,其所兴造,若数十万之功,是其奇者也。你是指这句话吧。这句话哪里否定了诸葛亮有十万兵?如果我说,他用一只手就能打你满地的牙,难道是指他只有一只手?你究竟会不会读史料!
诸葛亮率数万之众,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北伐时,都有实例。第一次北伐,诸葛亮所率的只是十万兵的一部分(另有赵云一只军),当然是“数万”;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诸葛亮的兵力不足,因此只能出动“数万”。
你来说说,袁子是如何认为诸葛亮从头到尾都没有十万之众的吧。
----与司马懿争, 提卒数万. 莫非还是说诸葛亮有十万之众?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诸葛亮兵力不足??
襄阳记: 第一次北伐回来, 马谡被斩时, 就已经有十万将士于汉中了, 第四次北伐前还多抽了二万人补上, 如何不足的呢我说你这位某二号?

你猪脑子吗?益州户百万,难道婴儿、耄耋也要当兵?户百万也不对,而是在册人口百万,算50万男性,由于常年战争损耗了青壮年,再去掉小孩老头,可不就是只有十几万,最多时十四万。
至于“蜀国男同志基本都当兵“,记不清是谁讲的了,但可以肯定,是个大家都知道的人物。你可以自己找找啊。
----哎哟, 某二号先前号称: 蜀七十以下都得当兵. 又说蜀国绝大不份男性都是兵, 现在倒说难道婴儿、耄耋也要当兵?
最多是十四万? 说说你的各层根据如何? 以哪种人口年龄模型去讨论的? 14万在50万里连2/5都到不了. 如果说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只有正常人口的1/5多些. 那么这个国家大概可以去灭亡了. 忘了说句. 这十四万里还得减去南中抽调来当兵的人. 南中人口并不在益州注册的. 某S居然能YY出这么惊人的数字. 天啊天啊~哈哈哈哈~
哦, 原来"蜀国男同志基本都当兵"的那位大历史家大家知道就你都不知道. 还要我自己找找?

那第五次北伐的十万兵,你如何自圆其说?
你说女子当运,这些女子不计入兵力数目倒也罢了,怎么“运兵”都不计入总兵力了?
少胡说八道了吧!
----第五次北伐的粮食早被运至谷口, 诸葛亮发明了器械去辅助运输, 而且还打算就在战区屯田. 运兵当然就不需要多少了. (同样是邓艾的言论, 战区屯田, 可省运兵). 我需要自圆其说么? 历史都明确记载了的事情.
搞笑, 诸葛亮时哪来的女子当运? 运兵怎么计入总兵力的? 李严典后方主持运输事务, 有没有被算进总兵力里?

诸葛亮的兵,主要是从成都平原抽丁而成,当然汉中也抽丁。你在三国志找找哪儿有“抽丁”的记载去,有吗?没有吧。你能说诸葛亮没有“抽丁”?
----中央只要向州郡调集部队. 自然没有抽丁的记载. 但是从来就没有不需要抽调自动补充到前线的事发生过. 诸葛亮从来没有抽丁. 抽丁的活是各州郡自己弄的活.

还是那句话,难道诸葛亮是率了天兵,去屯汉中?不补充,哪来的这么多兵?
蜀国的男丁基本上都要服兵役,为了兼顾生产,想了不少办法。由于小孩子源源不断长成年,而且,老诸又是“著名”的政治家,驱百姓去当炮灰这类小事,还能难倒了他?
----蜀国男丁基本都要服兵役又是哪飞出来的?
又来打马虎眼了. 我说过了. 诸葛亮经过抽调南中劲卒来补充蜀国军队, 使得军队实力进一步提升. 再率诸军屯汉中, 汉中自然有了十万蜀军在.
我再说一次. 第一次北伐以前, 是诸葛亮将部队率领屯驻在汉中的. 自此以后, 除了李严率二万赴汉中和吕义督五千兵往汉中就没有调兵的记载了. 第四次北伐在李严调兵之后, 如某人所说的损失惨重, 是怎么不经另外调兵补充就恢复兵力的?
关抽丁征兵什么事? 难道不用诸葛亮调遣, 各郡县自动补充上去给诸葛亮的? 跨时代的伟大发现啊~!!

第一次北伐前, 如果没有诸葛亮率诸军屯汉中, 就是把蜀征干了兵, 也没有十万兵在汉中. 因为光征兵不把部队调至汉中是没用的. 同理.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后连调兵的命令都没发出来, 谁跟你傻傻的征兵去汉中? 你以为地方有权把兵调到前线? 看看蜀灭之战吧, 霍戈在南中就是因为没接到命令, 楞是不能发兵救助. 关乎国家存亡时部队的调遣尚且如此严格, 诸葛亮时还能让你州郡兵不经调遣的乱补充到前线?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孙武子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1
编号 57070
注册 2006-1-8


发表于 2007-2-25 02:5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战士不满五万是《默记》。那么多人楞没看见,一口一个《袁子》……《袁子》只说了“亮率数万之众”,这个还是那个“或”说的。而且那个“战士不满五万”也不是张俨自己说的,也是那个“或”说的。

司马懿是谁?司马炎的爷爷。司马炎是谁?陈寿的主子。陈寿是谁?《三国志》的作者。自己主子的爷爷这么大的胜利怎么说也得在《明帝纪》里提一下吧,偏偏就没有。

[ 本帖最后由 孙武子 于 2007-2-25 03:01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孙武子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1
编号 57070
注册 2006-1-8


发表于 2007-2-25 02:5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关于司马懿屠城陈寿之所以不正面记载,说到底还是为自己的主子的爷爷隐晦,更加说明了他不会不记载自己主子的爷爷这么大的胜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7-2-25 09:0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屠城这么大的功劳都不记 俘斩万记不记也很正常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孙武子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1
编号 57070
注册 2006-1-8


发表于 2007-2-25 21:3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原来屠城是功劳,我记住了。嘉定三屠扬州十日什么的都是大得不能再大的功劳是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7-2-25 21:4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孙武子 于 2007-2-25 21:39 发表
原来屠城是功劳,我记住了。嘉定三屠扬州十日什么的都是大得不能再大的功劳是吧。

对清朝是 屠了就是屠了 陈寿应该如实记载 他没有 不想记就没记 哈哈

[ 本帖最后由 sukerwl 于 2007-2-25 21:49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孙武子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1
编号 57070
注册 2006-1-8


发表于 2007-2-25 21:5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对当时也许是的。但是后世就不是这样了。当时司马懿的儿子都死了,对当时来说屠城是一种不光彩的事,所以陈寿就要为司马懿隐晦。九千记做“以千记”,既不失其真实性,也成功了为其隐晦。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7-2-25 21:5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孙武子 于 2007-2-25 21:53 发表
对当时也许是的。但是后世就不是这样了。当时司马懿的儿子都死了,对当时来说屠城是一种不光彩的事,所以陈寿就要为司马懿隐晦。九千记做“以千记”,既不失其真实性,也成功了为其隐晦。

以千数没有屠城的意思 也没有筑京观的意思 陈寿完全是在选择性失明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7-2-25 21:5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搞笑, 晋书没记怎么筑京观, 在哪筑京观, 摆明是假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孙武子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1
编号 57070
注册 2006-1-8


发表于 2007-2-25 21:5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就叫隐晦咯。史家高明就高明在这里。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7-2-25 21:5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孙武子 于 2007-2-25 21:57 发表
这就叫隐晦咯。史家高明就高明在这里。

这就叫YY史料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孙武子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1
编号 57070
注册 2006-1-8


发表于 2007-2-25 22:3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你这叫不讲道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灭鼠三号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8
编号 111396
注册 2007-2-20


发表于 2007-2-26 03:4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7-2-25 01:51 发表
----笑, 我只让你解释解释作为胜利者的曹魏怎么就否认了司马懿的大功, 而只述诸葛亮为退走呢? 明明是大破而改为退走. 你要证明诸葛亮既是退走了, 又是被大破, 那才是辛苦事. 你自个慢慢了去. 我的个人观点? 除非你说诸葛亮退走跟诸葛亮被大破并不矛盾.
不要搅了,《晋书》就是弥补了《三国志》关于司马懿记载不详的不足,《三国志》没有记载,主要是因为没写《司马懿传》。诸葛亮退走,诸葛亮被斩俘一万,并不矛盾。诸葛亮有八万兵,少了一万,主力尚存,故而仍可以用“退走”来记载。
----曹真是怎么分析的? 某二号要不要现场演绎? 而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遭了什么大损某二号又要不要展开论述一番? 不要忘了诸葛亮要斩马谡时就有十万之众在旁了.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损失约两万。后来马谡被斩时,所谓“于时十万”只是个约数,当时街亭大败,尚不清楚剩余人数,就以北伐出征时的“十万”这个约数呼之。
真以亮惩於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曹真传
曹真说了什么具体分析? 司马懿分析其战略取向那么怎么又扯到粮食问题和时间问题? 你这不搞笑么?
他们不提, 就能承认曾发生过? 还硬要说造成过巨大影响?
曹真分析,诸葛亮在祁山被“惩”得很惨,不敢再从此路。
对于诸葛亮数万人的损失,《三国志》也无记载。后来被司马懿俘斩一万,自然也就不说了。
陈寿是诸葛亮的粉丝,这个大家都知道。诸葛亮的失利,能不说尽量不说,能曲着说则绝不直着说。
《晋书》作者不是诸葛亮的粉丝,所以,没必要替诸葛亮掩饰。


----对这个合并,孙策理解为“同盟”
对于这个献帝封魏公魏王. 后汉书的作者理解为曹操自立.
对于那个髀, 陈寿理解是膝.
你凭什么说这是矛盾的? 好好运动你的锈脑. 哈哈哈哈哈哈~`
我在那个帖子里讲了半天,你还是没有动脑子啊,再细细讲一次。后汉书所记载的“从”,是描述孙坚与袁术的合并,对这个合并,孙策理解为“同盟”(吴录如此记载);那么,对刘备投奔孙权,刘备又如何不可以理解为“同盟”呢?
凭什么你一口咬定两本书在这件事的叙述上有矛盾?你举了两本书中有矛盾记载的地方,就证明了此处的描述也是矛盾的?

下去好好动动你的锈脑。

呵呵,看来,不懂得看史料的,其实是你某篮啊!晋书说的是诸葛亮退军被追击,损失万计,没有否认诸葛亮是“退走了”。
----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
诸葛亮被攻拔, 被追击击破原来都是退走. 不过见识过你能说出孙策把从袁术理解为同盟后, 对你的推导是不会有什么奇怪的地方的.
晋书明明说的是司马懿攻拔诸葛亮之重围, 破了诸葛亮. 到成了诸葛亮退走. 搞笑.
对对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也是主动撤退的记载, 为什么却是被记为"破亮于街亭, 亮败走"?
再让你瞧瞧吧. 第一次北伐魏破亮, 是论讨亮功, 增爵赐侯的. 而第四次北伐, 是以亮退走论功的. 如果这也能YY成是诸葛亮被破. 那就是你的本事了.
晋书没否人诸葛亮退走? 搞笑也不是这么搞法的, 晋书已经豆大字写着诸葛亮被攻拔重围, 被追破. 居然还是退走的. 我自然不懂你按种能理解同盟是合并的历史, 哈哈哈哈哈哈~~
正是因为诸葛亮遭到诸多失败,所以败走了。《三国志》作者陈寿,用了个“退走”来掩饰其失败,这就是史家的手笔了。

你不懂就不要乱说。


----搞笑. 抽了壮丁也得被率去屯汉中, 汉中才会有十万. 你那补充的是谁率去汉中给诸葛亮的? 有没有抽调部队到汉中补充损失的记载? 有多少?
抽壮丁之事陈寿一概没有记载,三个国家抽丁的事都没有记载(主要指蜀国,因为该国实行征兵制;魏、吴两国也有征兵现象,但不是主流)。没有记载不表示没有发生,就这么简单。

----哪里调兵往汉中了? 莫不是那些兵都自动集结至汉中? 有充分的时间补充却没有调兵补充就是没有.
还15,16,17岁的服兵役呢. 哈哈哈哈哈哈~` 连蜀国的兵役制度也YY了一把, 战事吃紧, 不是诸葛亮去下令征兵, 而是调发诸郡旨兵往汉中. (刘备在败于彝陵后也是调附近的郡兵至永安补充损失的).
三年时间里, 屯粮, 造器械都是有记载的, 就是没调兵往汉中补充的记载. 你还要YY多少次补充损失的事出来?
抽壮丁之事陈寿一概没有记载,但是史界公认,蜀国采用的是征兵制。抽壮丁补充军队,也不需要什么名将。其实,诸葛亮就是部分为了掩盖其强制征兵的种种手段,故意在蜀国不设史官,因此相关记载较少罢了。

----笑. 哪个时间是刘备死时?

战士不满五万

----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袁子论司马懿与诸葛亮
这里的提步卒数万看来不是袁子说的. 这还不是北伐的时候是吧? 乱解袁子? 谁乱解袁子了? 袁子不是说诸葛亮只以数万部队北伐, 难道还说诸葛亮以十万大军北伐了?
看着袁子比较司马与诸葛时, 说诸葛提卒数万还要说是"刘备死时", 那就不是无知那么简单了.
呵呵,看来,不懂得看史料的,其实是你某篮啊!看看原文:
诸葛丞相诚有匡佐之才,然处孤绝之地,战士不满五万,自可闭关守险,君臣无事。
这不是指刘备死时?至于“劳师空伐”,是指诸葛亮北伐。诸葛亮北伐时还是“战士不满五万“?诸葛亮难道是个无能儿?准备了这么多年,就用这不满五万去北伐?袁子说的“数万”,也有其事。第四次北伐,诸葛亮是八万,说“数万”是可以的。

----与司马懿争, 提卒数万. 莫非还是说诸葛亮有十万之众?
你看清楚了,这里说的是“与司马懿争”,难道这还是第一次北伐?你演义看多了吧。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诸葛亮兵力不足??
襄阳记: 第一次北伐回来, 马谡被斩时, 就已经有十万将士于汉中了, 第四次北伐前还多抽了二万人补上, 如何不足的呢我说你这位某二号?
第一次北伐,诸葛亮拼凑了十万,被歼灭约两万;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除了第四次规模有八万以外,规模都较小,估计未能补足到十万。四伐以后,又经三年的补充,终于又拼凑了十万兵,举行第五次北伐。

----哎哟, 某二号先前号称: 蜀七十以下都得当兵. 又说蜀国绝大不份男性都是兵, 现在倒说难道婴儿、耄耋也要当兵?
最多是十四万? 说说你的各层根据如何? 以哪种人口年龄模型去讨论的? 14万在50万里连2/5都到不了. 如果说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只有正常人口的1/5多些. 那么这个国家大概可以去灭亡了. 忘了说句. 这十四万里还得减去南中抽调来当兵的人. 南中人口并不在益州注册的. 某S居然能YY出这么惊人的数字. 天啊天啊~哈哈哈哈~
哦, 原来"蜀国男同志基本都当兵"的那位大历史家大家知道就你都不知道. 还要我自己找找?

谁说过的蜀七十以下都得当兵?你语文不好吧。
50万人口中15万当兵,足可称“所有的男子都被迫当兵”了吧。由于战争的损耗,青壮年的人口比例较低是很自然的。三国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是有数据可查的,估计低于40岁,怎么算都是这个结论。至于劳动力的年龄段,总比当兵的年龄段要长得多,那些从军队上退下来的老家伙,不能打仗了,搞生产总行吧?怎么就国家大概可以灭亡了?有你这样不明事理的计算法,国家才大概可以灭亡了。
蜀国男同志基本都当兵,是一个中学生都知道的大学者说的,老汉上了年纪,想不起是哪位了。也不能乱说,误导你们吧
——编辑一下,现在找到了,是范文澜说的,原话是:(在蜀国),几乎所有的男子都被迫当兵。


----第五次北伐的粮食早被运至谷口, 诸葛亮发明了器械去辅助运输, 而且还打算就在战区屯田. 运兵当然就不需要多少了. (同样是邓艾的言论, 战区屯田, 可省运兵). 我需要自圆其说么? 历史都明确记载了的事情.
搞笑, 诸葛亮时哪来的女子当运? 运兵怎么计入总兵力的? 李严典后方主持运输事务, 有没有被算进总兵力里?
押运粮草的如果是军人,那就要算在兵力内。李严主持运输事务,而不是去运粮草,当然不能算。
----中央只要向州郡调集部队. 自然没有抽丁的记载. 但是从来就没有不需要抽调自动补充到前线的事发生过. 诸葛亮从来没有抽丁. 抽丁的活是各州郡自己弄的活.
你说诸葛亮没有抽丁,而是各州郡自己抽的,这是笑话;你也可以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没有失败,失败的是马谡和赵云。
----蜀国男丁基本都要服兵役又是哪飞出来的?
又来打马虎眼了. 我说过了. 诸葛亮经过抽调南中劲卒来补充蜀国军队, 使得军队实力进一步提升. 再率诸军屯汉中, 汉中自然有了十万蜀军在.
我再说一次. 第一次北伐以前, 是诸葛亮将部队率领屯驻在汉中的. 自此以后, 除了李严率二万赴汉中和吕义督五千兵往汉中就没有调兵的记载了. 第四次北伐在李严调兵之后, 如某人所说的损失惨重, 是怎么不经另外调兵补充就恢复兵力的?
关抽丁征兵什么事? 难道不用诸葛亮调遣, 各郡县自动补充上去给诸葛亮的? 跨时代的伟大发现啊~!!
南中劲卒是远不足以补充蜀军的作战损失的。之所以没有调兵记载,是因为后来都是各地抽丁直接去汉中,没有大规模集中给某将军率领。
第一次北伐前, 如果没有诸葛亮率诸军屯汉中, 就是把蜀征干了兵, 也没有十万兵在汉中. 因为光征兵不把部队调至汉中是没用的. 同理.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后连调兵的命令都没发出来, 谁跟你傻傻的征兵去汉中? 你以为地方有权把兵调到前线? 看看蜀灭之战吧, 霍戈在南中就是因为没接到命令, 楞是不能发兵救助. 关乎国家存亡时部队的调遣尚且如此严格, 诸葛亮时还能让你州郡兵不经调遣的乱补充到前线?
诸葛亮的十万兵,主要是从成都平原征来,然后由诸葛亮率领进至汉中。
后来,诸葛亮多次失败,兵员损失很大,州郡兵补充到前线当然不是自行的,就是诸葛亮要求的。
汉中战役,刘备要求诸葛亮派军,就是这种方式。你看到有哪位大将率领这些壮丁上汉中前线的记载了吗?




[ 本帖最后由 灭鼠三号 于 2007-2-27 11:2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灭鼠三号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8
编号 111396
注册 2007-2-20


发表于 2007-2-26 03:5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孙武子 于 2007-2-25 02:50 发表
战士不满五万是《默记》。那么多人楞没看见,一口一个《袁子》……《袁子》只说了“亮率数万之众”,这个还是那个“或”说的。而且那个“战士不满五万”也不是张俨自己说的,也是那个“或”说的。

司马懿是谁 ...

这个说法,是由“暂时发言马甲”在本人的另一个帖子讨论时提出来的。当时本人还没有电子版的《三国志》,也没有仔细核实纸版的三国志。这个帖子由于是对“暂时发言马甲”本人说话,所以,延用了“袁子曰”的说法。

敢情这位“暂时马甲”引用资料不准确啊,下回对其引用资料真要核实一下了。

感谢孙吴子指出错误。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灭鼠三号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8
编号 111396
注册 2007-2-20


发表于 2007-2-26 03:5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孙武子 于 2007-2-25 21:57 发表
这就叫隐晦咯。史家高明就高明在这里。

陈寿是诸葛亮的粉丝,所以倾向于隐晦诸葛亮的失败。

对于诸葛亮的失败,能不提的尽量不提;能曲着说的就不直着说。
第一次北伐那么大的损失,也不报伤亡人数。诸葛亮损失一万,肯定不会写在诸葛亮本传。但是《三国志》又没有《司马懿传》,这就为陈寿同志替诸葛亮塑造光辉形象提供了方便。
《晋书》正是弥补了《三国志》的不足,给司马父子的作了详尽的传记,这才有了诸葛亮被斩俘一万的记载。

[ 本帖最后由 灭鼠三号 于 2007-2-26 03:5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孙武子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1
编号 57070
注册 2006-1-8


发表于 2007-2-26 09:2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陈寿的确是亮迷,但是司马懿怎么说也是他主子的爷爷吧。第一次北伐不是在《明帝纪》里就记载了吗?如果这一次是大胜,即使没有《司马懿传》,在《明帝纪》里也应该有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7-2-26 10:2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陈寿不只没有记俘斩万记 亮不得进,还于五丈原。会有长星坠亮之垒,帝知其必败,遣奇兵掎亮之后,斩五百余级,获生口千余,降者六百余人。

这条也没记

三年,迁太尉,累增封邑。蜀将马岱入寇,帝遣将军牛金击走之,斩千余级。

这条在三国志里也没有

[ 本帖最后由 sukerwl 于 2007-2-26 10:29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孙武子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1
编号 57070
注册 2006-1-8


发表于 2007-2-26 11:1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两次战果比较小~~~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7-2-26 11:4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小也要记 说明陈寿在YY史料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骁骑兵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7
编号 74988
注册 2006-7-10


发表于 2007-2-26 12:1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反正诸葛亮被俘斩万计我信.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东祖长离 2007-2-26 12:21 -100 灌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Liongareth
(宋武刘裕)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34
编号 86953
注册 2006-10-11


发表于 2007-2-26 15:2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无论诸葛亮是否被“俘斩万计”,都和第四次北伐战争的胜负无关。战争胜败的评判是什么?是看双方的战略目的有无达到。诸葛的目的是什么?攻城略地、消灭魏国军队,进而消灭魏国。结果是城未破、地未得、魏军依然在,更别提什么北进中原、伐灭曹魏了,这就叫失败。司马的目的是保国卫土、抵御蜀军。结果是国土无虞、蜀军败(退)走,这就是胜利。诸葛亮是否被“俘斩万计”只关系到诸葛是否败得很惨,而司马是否胜得很爽而已。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7-2-26 15:2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对 被斩了万记就得龟缩回去修整三年恢复元气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灭鼠三号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8
编号 111396
注册 2007-2-20


发表于 2007-2-26 15:4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孙武子 于 2007-2-26 09:23 发表
陈寿的确是亮迷,但是司马懿怎么说也是他主子的爷爷吧。第一次北伐不是在《明帝纪》里就记载了吗?如果这一次是大胜,即使没有《司马懿传》,在《明帝纪》里也应该有啊。

第四次北伐相对第一次北伐来说,胜利要小得多,这次战果不出现在《明帝纪》是很正常的。第四次北伐魏军这边还损失了一员大将,只是在敌军后退时有所斩获,按军事常理,退军时发生损失是意料中的;不发生损失才值得大书特书。
房玄龄的《晋书》应该是根据晋朝方面的记载写的,而晋朝方面是否对自己家的宣帝的功劳有所夸大,这是值得疑问的。“斩获一万”可能是有点水分,但是,基本上还应该当作正史来看待。按晋朝方面夸大战功这个假设来看(如果冤枉了,也不要追究),斩获数千总是可信的吧。

象被斩获数千这类损失,在诸葛亮的十万大军(数量级)中也不算惨重损失,《三国志》作者又是亮迷,找不到记载真是太正常不过了。
第一次北伐和第四次北伐,《明帝记》都有“封爵增邑各有差”“封爵增位各有差”的记载,其余几次击退诸葛亮都没有类似记载。第一次北伐诸葛亮损失是极大的,比在退军时损失近万要大得多;以此也可见,第四次北伐,诸葛亮在退军时被斩获近万,是可信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杨少凡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29
帖子 407
编号 37535
注册 2005-4-25


发表于 2007-2-26 15:5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喂,楼上的各位从哪儿看出陈寿是诸葛亮迷的?拿出证据好不好。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秀吉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79
编号 87082
注册 2006-10-13
家族 瓦岗寨


发表于 2007-2-26 15:5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其实实力对比很悬殊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灭鼠三号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8
编号 111396
注册 2007-2-20


发表于 2007-2-26 15:5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Liongareth 于 2007-2-26 15:23 发表
无论诸葛亮是否被“俘斩万计”,都和第四次北伐战争的胜负无关。战争胜败的评判是什么?是看双方的战略目的有无达到。诸葛的目的是什么?攻城略地、消灭魏国军队,进而消灭魏国。结果是城未破、地未得、魏军依然 ...

同意这个观点。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是五次北伐中失败较大的一次,个人认为是仅次于第一次北伐。

但是,随意否定《晋书》的记载,是没有道理的。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损失万计或近万,是个极其正常的结果,没有必要加以怀疑。
如果《晋书》记载了诸葛亮损失数万,那大家来找一些根据,来否定《晋书》的记载,才是有意义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Liongareth
(宋武刘裕)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1
帖子 1134
编号 86953
注册 2006-10-11


发表于 2007-2-26 15:5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7-2-24 18:35 发表
那是按sukerwl逻辑.

我否认晋书是因为: 晋书记为破, 而魏志魏书的作者晋臣孙盛则记为诸葛亮退走.

你要是认为破亮是退走的意思. 我没意见.

破亮和退走并不矛盾,可以是先退走,后被破。(刚才先后写反了)

[ 本帖最后由 Liongareth 于 2007-2-26 16:0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灭鼠三号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8
编号 111396
注册 2007-2-20


发表于 2007-2-26 16:0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杨少凡 于 2007-2-26 15:53 发表
喂,楼上的各位从哪儿看出陈寿是诸葛亮迷的?拿出证据好不好。

陈寿是诸葛亮迷这类事情,你要什么样的证据呢?

反正一千多年来主流就是这么认为的,要说证据,则他写的《三国志》就是证明。

陈寿是诸葛亮迷,连某些少儿读物、中小学课外读物中都是这样说的,当然这不能算是证据,但是不妨碍我们对“陈寿是亮迷”的认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穿窬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1
编号 6817
注册 2004-4-16


发表于 2007-2-26 16:0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斩俘万计,放在哪朝哪代都是极大战果了
又是当朝皇帝的爷爷
不计居然是"正常的"?

万计<>数万
万计=一万/万余/上万?
这解释真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7-2-26 16:1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因为陈寿不想记所以没记 陈寿YY史料的地方很多不止这一处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0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5 16:5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2081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