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23, 10:47:30发表
“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李渊的人生是如此美妙,可惜被李世民这个野心家给打断了。
李渊的错误在哪里,错误就在“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让所有的军事大权都掌握在李世民手里,白白地助长了其不可遏止的野心,并帮助其完成政治资本的积累(人望,人才,金钱)。帝王的一个必备手段就是会搞平衡,李渊实在应该让李靖等有真正军事才干的人去分世民的军政大权,让他们彼此互相牵制。一来李靖真正有才,不会因为分权而削弱了军队的力量 二来象李靖这类人才有可能分到世民的军权,派个李元吉只能干扰对方罢了。三来分权的用意不会太明显,惹来世民的极度不平和不快,不平和不快反而会进一步加强世民的野心。四如果怕李靖权力过大,世民正好压制他。五一定得在李靖和世民之间制造一定的矛盾,如果他们两个联手,一切用心都付之东流了。以上是指李靖这一类人,如果还能找到类似于李靖的人才,可以进一步采用,进一步分世民的权力。
另外,李渊一定要建成继承大统的话,应该让其建立一定的威望。合适的时候可以让建成建成任主帅,但只是挂个旗号而已,跟在建成后面的应该是类似李靖这种真正有才的人,而且要赋予对方真正的统帅大权。打胜以后,功劳归李靖这种人(实行内在安抚政策,给予其实际的好处),外在的名声给建成,让建成建立一定的声望。当然,李渊这样做的话,会使得世民极其不平,在巩固建成地位的同时,可能更加激发世民的野心。
以上是我本来准备写李渊时想到的一部分内容,可以给kesin 参考一下。
我觉得这部小说是非常重视史实的,大的事件基本都与历史相符,李渊向来极怕大权旁落于外姓,所以一方面紧握大权,一方面其余较重要之职都委于自己的亲族。而且李渊和李靖素有嫌隙,nono在初唐史的考证中也论述过:
史载李靖与李渊素有隔阂。有什么隔阂呢?翻查史书可知,李渊起兵前,李靖已察觉他将图谋不轨,因此想前往江都向杨广告发他。但当时烽烟四起,道路不通,李靖就想出自投入狱的法子,想让狱官将他迅速送往江都。不料不及起行,李渊大军已围困长安。到长安陷落之时,则是李靖落入李渊之手之日了。
李渊于是下令斩杀李靖。为什么李渊这样恨李靖呢?我猜想,李靖本人也姓李,暗合图箓(当时有李氏将取杨氏而代之的预言流行于民间),本人又有勇有谋,李渊是忌其才能,所以一心一意要杀他。
后来李靖曾率兵出战夔州,师老无功,李渊又动杀心要斩他,幸得大臣劝阻。再加上李靖不久就破城获胜,才又逃过一命。可见李渊对他猜忌之心始终不能尽去。
所以你让李渊重用李靖不太可能,只能yy一下了。世民在后来悟到的原因还是主要的:
他怔怔的又想了一忽儿,“这些日子里,我不住的回想当年的情景,才体谅到父皇的苦衷。他其实一直在回护着我,要不的话,只要他一早当机立断,褫夺我的兵权、王号,那时我还未能控制玄武门,除了束手待缚还能怎样?自然就不会有后来的事情了。但他深知,一旦我失了兵权、丢了王号,可就真成了任人宰割的砧上之肉。大哥或许不一定非要我的性命不可,但元吉向来恨我入骨,岂有不对我痛加折磨、乃至杀之而后快之理?他虽决不容我染指帝位,却还是想保全我的身家性命,才致此‘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之害。唉,这就叫做报应不爽吗?当年我恨自己的父亲,如今就轮到我被自己的儿子所恨啊!”说到此处,又不觉泪如雨下。
李渊正是受“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之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