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合其实前面的20合已经败给张飞了,但这整章书都是描写斗智,所以作者没写他败罢了
郃挺枪纵马而出。战到二十余合,郃后军忽然喊起:原来望见山背后有蜀兵旗幡,故此扰乱。张郃不敢恋战,拨马回走。张飞从后掩杀。前面雷铜又引兵杀出。两下夹攻,郃兵大败。张飞、雷铜连夜追袭,直赶到宕渠山。------ 很明显, 张郃是被蜀国伏兵从背后偷袭才败走的, 并非单挑打不过张飞.
想想看,张合可是自动请缨来攻打张飞的啊,结果前面的20合之后,主攻的一方反而龟缩不出,任由原本是守方的来挑战,直到被羞辱得实在没办法了,才出来应战,这说明了什么?
这根本说明不了什么. 强龙压不过地头蛇. 既然攻不下那就稳守呗, 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难道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还要和对方硬碰硬死拼到底才算英雄好汉? 张郃还没你想的那么弱智.
之后的接下来的二次战斗张合基本是在困兽斗,在拼命了,从“张郃只盼两寨来救”,以及“郃与死战百十余合”可以看出来,可惜,最后“山上火起,已被张飞后军夺了寨栅。张郃败走。”(引自原版罗本)
这里,可以这么说,张合一来拼命才可以撑这么久(看上文),二来张飞也没打算立刻放他走
毕竟张飞一早已定好计策,如果张合马上败走的话,魏延、雷铜的伏兵就没意义了,而且也夺不了张合的城寨,更重要的是,后文说了:却说张郃退守瓦口关,三万军已折了二万,遣人问曹洪求救。
如果张飞立刻败张合的话,三万军人马最多只能消耗杀掉五千,根本动不了张合的筋骨。而张合也没必要向曹洪借兵了。所以一个是在拼命,一个是在故意拖延,所以才打了XX合。
呵呵, 张飞要是真能20合就做掉张郃的话, 哪里还用得着耗上百十余合? 按理说拼了老命的张郃被张飞象猫捉老鼠般耍了那么久, 应该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而且张郃手下三万军也折了二万, 张飞的目的已经达到. 这时的张飞应该很容易就能杀死张郃的, 可为什么还让他成功走脱了? 更何况张郃是魏国名将, 斩杀张郃的意义要比多杀几个普通士兵的意义大多了. 所以张飞没有任何理由不杀张郃. 但是他几次三番都让张郃毫发无损地逃脱了, 这只能说明张飞根本没有杀张郃的能力. 另外你怎么知道"如果张飞立刻败张合的话,三万军人马最多只能消耗杀掉五千"? 你是先知吗? 我还可以说如果张飞速败张郃的话, 三万军人马见主将落败必然无心恋战, 完全有全军覆没的可能.
“张郃披挂,却待下山,忽报关后四五路火起,不知何处兵来。郃自领兵来迎,为首旗开,早见张飞。郃大惊,急往小路而走。马不堪行,后面张飞追赶甚急。郃等弃马上山,寻径而逃。比及走脱,随行止有十余人,步行入南郑见曹洪。“
原文:
张飞和魏延连日攻打关隘不下。飞见不济事,把军退二十里,却和魏延引数十骑,自来两边哨探小路。忽见男女数人,各背小包,于山僻路攀藤附葛而走。飞于马上用鞭指与魏延曰:“夺瓦口关,只在这几个百姓身上。”便唤军士分付:“休要惊恐他,好生唤那几个百姓来。”军士连忙唤到马前。飞用好言以安其心,问其何来。百姓告曰:“某等皆汉中居民,今欲还乡。听知大军厮杀,塞闭阆中官道;今过苍溪,从梓潼山桧釿川入汉中,还家去。”飞曰:“这条路取瓦口关远近若何?”百姓曰:“从梓潼山小路,却是瓦口关背后。”飞大喜,带百姓入寨中,与了酒食;分付魏延:“引兵扣关攻打,我亲自引轻骑出梓潼山攻关后。”便令百姓引路,选轻骑五百,从小路而进。却说张郃为救军不到,心中正闷。人报魏延在关下攻打。张郃披挂上马,却待下山,忽报:“关后四五路火起,不知何处兵来。”郃自领兵来迎。旗开处,早见张飞。郃大惊,急往小路而走。马不堪行。后面张飞追赶甚急,郃弃马上山,寻径而逃,方得走脱,随行只有十余人。
这不是说得很明白了吗? 魏延在关下正面攻打, 张飞抄小路从关后偷袭, 张郃背腹受敌而导致大败. 张郃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对当地的地理环境不熟悉而被张飞趁机偷袭.
由此可见张郃虽然几次输给张飞, 但都是输在计谋上, 两人武力水平确实相当, 张飞就算高也高不到哪去.
[ 本帖最后由 蜀备 于 2006-8-11 04:14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