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罗宪手里有多少蜀兵, 修改了~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0-6 22:3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林家业于2005-10-06, 6:46:39发表
燕兄:

1、那大家也不能肯定阎宇有没有亲自回师啦。阎宇最后成了一个迷!

2、可能巴东有二万兵以上,阎宇调走一万。

蜀相诸葛亮卒,权垂心西州,遣仪使蜀申固盟好。《是仪传》

  盟友并不可靠,再加令罗宪守永安城就知道是防吴的。

3、魏之伐蜀,召宇西还,留宇二千人,令宪守永安城。

文章出现两个宇字是否多余了?燕兄不会说因为阎宇是都督所以要多个字啊~

不如写留二千人,令宪守永安城。不是更好?为什么要多个宇字?。

宪二千人,令宪守永安城。——可以翻译为留给罗宪2000人,命令他据守永安城。

宇二千人,令宪守永安城。——可以翻译为留给阎宇2000人,命令罗宪据守永安城。

大同小异。

林兄:
1、应能肯定阎宇亲自返回了。因为如果阎宇未回,那么巴东的指挥官就不可能是副手罗宪。因此阎宇已经返回成都是肯定的。只是时间不详。

2、那就对不上留宇2000人的记载了,这样一来不论阎宇还是罗宪都有1万人。

3、这个解释过了呀!因为阎宇是右大将军,巴东的部队都归其指挥。而罗宪是太守,地方官,本来是没有兵权的(指正规军)。
这句话,其实有一个主语被省略,那就是后主。
——魏之伐蜀,(后主)召宇西还,留宇二千人,令宪守永安城。
后主由于魏国大举进攻,下令让阎宇带兵西还。并让阎宇把其统率的正规军留2000人给罗宪,再令罗宪坚守永安。请注意,由于魏国进攻已经开始,因此必然大部分兵力由阎宇带回加强北线力量,而不可能在此紧要关头还留下所谓的重兵防备同盟国。
但是不管怎么说,留给地方官太守罗宪的正规军只有2000是确定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0-6 23:0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林家业于2005-10-06, 8:27:29发表
燕兄:

1、那么燕兄不能排除阎宇没有回成都,有可能还在巴东。

霍弋闻魏军来,弋欲赴成都《霍弋传》

魏之伐蜀,召宇西还,留宇二千人,令宪守永安城。《罗宪传》

明显当时阎宇比较早就知道魏伐蜀,而霍弋只是听到消息后才会去成都。我想有可能阎宇士兵已经到达成都,只是阎宇没有去成都。不是就不会诸葛瞻出战。

再加上没有到达就一定有援兵,那么为什么不加赏他?历史又没有提过他呢?又是一个迷。

比较可信是当时阎宇有可能还在巴东。(留宇二千兵)

2、史书没有记载有没有集结兵力,但是不能证明霍弋没有集结兵力。毕竟当时南中是霍弋管理范围,勤王这种大事当然没有人拒绝。

而我相信老孙所说的。

司马昭在伐蜀前分析过蜀汉的总兵力,只是司马昭分析而已,就是大概的数字。事实上是姜维三万左右,总兵力102000。

引用燕兄:张翼、廖化、董厥的重兵,还有诸葛瞻的部队,这至少要在25000人吧?那么很明显,剩下备他郡的兵力不过15000人,
这些都同意。

引用燕兄:这其中不仅包括阎宇的巴东部队,也包括霍弋的南方兵力。
不同意:如果阎宇的士兵已经到达成都那么阎宇的士兵有可能是诸葛瞻或者是成都士兵。

如燕兄所指阎宇的巴东部队就是罗宪的。

3、蜀相诸葛亮卒,权垂心西州,遣仪使蜀申固盟好。《是仪传》

我不想想太坏也不行,明显吴国是见利之徒。

你想想当时魏伐蜀吴攻魏,蜀降吴攻蜀。都是为了自己,何来有顾盟友呢?只是当时魏国兵虚才会攻魏。到蜀降就转攻蜀。

前从建业攻魏再到荆州攻蜀,兵力没问题。而且当时诸葛亮死后孙权有移兵到西州,两国边防。试问一下蜀吴边境会不会有重兵?

三万兵是援兵,如果还有一二万就有可能是四五万攻蜀。当时吴国比蜀国多兵呢~

确实是牵强一些,但是我只是想证明,吴国不会用五千兵伐蜀。如果要分猪肉当然是要大的。

4、燕兄  刘禅城大兵少民多、罗宪城小兵更少民心散。
我只是想说如果当时环境罗宪叫百姓去出战是否有可能好似长史一样弃城而逃呢?或者是奔吴呢?

笑笑笑:难怪当年成吉思汗会屠城。

林兄:

1、这个已经说过。基本不可能。如果阎宇留在巴东,自然指挥官还是阎宇而不是其副手罗宪。而历史记载中全都是罗宪如何坚守,可见原一把手阎宇一定不在这里了。
没有听说过部队到了成都而指挥官没有到,战争时期指挥官务必要和自己的部队在一起,以便掌握部队。如果说阎宇比其主力早一些到成都到有可能,因为阎宇可以快马先行。

2、不管老孙怎么说,霍弋传已经很清楚地记载其没有出兵勤王,因为后主没有批准。
说诸葛瞻的部队包括阎宇的兵力没有根据,因为如阎宇这种级别的右大将军,如果兵力参战,其人不会在成都休闲吧?
诸葛瞻在绵竹的决战,连尚书郎黄崇都有记载,如果阎宇参战,不会一点消息没有吧?
再有一点就是在北线危急的局势下,蜀汉不可能放着大敌不顾,反而留重兵防备同盟。请注意,当魏蜀激战时,吴国并没有趁火打劫,而是出动两路大军进行牵制性进攻,策应蜀国作战。

3、这里有一个时间分界,老兄没有注意到:当魏蜀激战时,吴国不仅没有趁火打劫,反而出兵攻打魏国,希望能减轻蜀国的军事压力。而吴国进攻益州时,蜀汉已经投降魏国,这时吴国攻打的其实已经不是蜀汉这个盟友,而是新占领益州的魏国了。如果这个不能区分,自然要把吴国想的很坏!
蜀汉是11月投降,而吴国是到了次年正月才进攻益州,可见这并不是在攻打盟友。
一国发生重大变化时,邻国都要有所戒备,这是基本道理。不论是谁都要这样做的。其实双方后来都很理解这个问题,因为双方都有临时性的增兵。
此时攻蜀,吴国并没有准备好,因为要攻蜀,绝对是一个大战役,从11月蜀汉投降,到正月已经进攻,只有1个月的间隔,想来吴国还不至于如此匆忙就要发动一场大战役吧?因为此前,吴国的战争准备是进攻魏国策应蜀汉,一个月不可能突然改变成攻蜀。

4、那就取决于罗宪的为人了。罗宪的考虑其实与谯周相似,第一是跟随故主刘禅一起投降,其二是蜀汉灭亡,吴国的灭亡也就为期不远了,何必此时投降吴国回头还要再跟着再投降一次呢?
古代城中百姓不管愿意与否,那都要参加守城,至少要进行搬运防御器材(比如滚木、垒石之类的),民兵自然也要进行投掷滚木等行动。妇女等则要为守城部队做饭、运送伤员等。谁家守城都是这样干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蓝纱枫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65
帖子 1081
编号 1803
注册 2003-11-3


发表于 2005-10-6 23:5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10-06, 22:30:34发表
3、这个解释过了呀!因为阎宇是右大将军,巴东的部队都归其指挥。而罗宪是太守,地方官,本来是没有兵权的(指正规军)。

在讨论罗宪的兵力时,二位最好搞清楚相关的内容:

《襄阳记》:时黄皓预政,众多附之,宪独不与同,皓恚,左迁巴东太守。时右大将军阎宇都督巴东,为领军,后主拜宪为宇副贰。

这里已经说得很清楚,罗宪被黄皓降职为巴东太守之后,被当时都督巴东的右大将军阎宇任命为领军。然后,刘禅再拜罗宪为阎宇的“副贰”。

所以,魏伐蜀战役之际的罗宪是以领军身份作为阎宇的副手掌管留下来的阎宇部队防守永安城。

二位继续讨论。我还有事要忙。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0-7 00:5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老蓝说的没错,但是巴东太守一职并没有撤销。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蓝纱枫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65
帖子 1081
编号 1803
注册 2003-11-3


发表于 2005-10-7 14:3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10-07, 0:50:46发表
老蓝说的没错,但是巴东太守一职并没有撤销。

如果罗宪还领有巴东太守,那么按正常的记载方式,应该会有“领郡如故”、“典郡如故”、“领太守如故”这样的记载才对啊。

举些例子:

先主加耽征北将军,领上庸太守员乡侯如故

后主於是加嶷怃戎将军,领郡如故。

洪建兴元年赐爵关内侯,复为蜀郡太守、忠节将军,后为越骑校尉,领郡如故。

举(吕虔)茂才,加骑都尉,典郡如故。


巴东太守一职有没有撤销就不知道,不过按记载来看罗宪在成为领军后就没有再担任巴东太守的迹象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林家业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92
编号 38286
注册 2005-5-4


发表于 2005-10-7 18:3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个人推测

而想当时罗宪和阎宇各有一万以上可能阎宇多,阎宇有可能守巴东只有二千,令其下罗宪的兵力去守永安城。

燕兄:请问守永安城指挥官是阎宇还是罗宪呢?阎宇在巴东啊!难道亲自回去叫阎宇指挥?

蓝纱枫原来是青蓝?  

又用马甲~

楼下说的。偶然看错,无伤大雅。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雄GG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8
帖子 1758
编号 42792
注册 2005-7-10


发表于 2005-10-7 18:4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青蓝说的就是罗宪被阎宇任命为领军啊,是你自己看帖子看错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林家业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92
编号 38286
注册 2005-5-4


发表于 2005-10-7 18:4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10-07, 0:50:46发表
老蓝说的没错,但是巴东太守一职并没有撤销。

阎宇还在巴东,而罗宪被调到永安城了~

巴东太守一职谁顶?阎宇莫属,明显就是调罗宪去前线。

罗宪不会再是巴东太守。(又降职了,可怜的罗宪。)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林家业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92
编号 38286
注册 2005-5-4


发表于 2005-10-7 18:4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大雄GG于2005-10-07, 18:43:29发表
青蓝说的就是罗宪被阎宇任命为领军啊,是你自己看帖子看错了

近视看错了。。。。。

不好意思。。。。。。。。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林家业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92
编号 38286
注册 2005-5-4


发表于 2005-10-7 22:4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好意思楼上几贴,水了几水。

因近期要考试有可能不能短时间回复,请见谅。

总结一下

燕兄:

1、时右大将军阎宇都督巴东,为领军,后主拜宪为宇副贰。魏之伐蜀,召宇西还,留宇二千人,令宪守永安城。《霍弋传》留宇二千人。最大争论。

燕兄觉得阎宇离开巴东,援兵还没有到成都。那么情况就同霍弋一样,而你解释可能默默无闻,但是阎宇地位次于姜维,如果有援兵为什么会建宁太守霍弋有赏史书留名?而阎宇却只字不提?

而我觉得是阎宇在巴东,有二千人。最后蜀降了阎宇就降,因为在灭蜀之战没有功绩所以没有加赏,最后默默无闻。(补:阎宇士兵已经回到成都。)

两者谁可信?

2、孙盛曰:是时罗宪以重兵据白帝,霍弋以强卒镇夜郎。《谯周传》

最终关健都是这句,基本燕兄不信,而我相孙盛。

但是后面

景耀六年,进号安南将军。是岁,蜀并于魏。弋与巴东领军襄阳罗宪各保全一方,举以内附,咸因仍前任,宠待有加。《霍弋传》

我觉得霍弋保全一方有可能是士兵,因为霍弋的情况不同罗宪坚守城池。

汉晋春秋曰:霍弋闻魏军来,弋欲赴成都,后主以备敌既定,不听。及成都不守,弋素服号哭,大临三日。《霍弋传》

将在外,军令又所不从。没有叫霍弋回成都勤王为什么还要去呢?那么要打仗真是出几千兵?南中有多少当然要出多少啦。(可惜还差三天就到成都,可惜可惜。)

燕兄请看我说一点,阎宇不可能在成都。这个我赞成。

引用:诸葛瞻在绵竹的决战,连尚书郎黄崇都有记载,如果阎宇参战,不会一点消息没有吧?(嗯确实认同,阎宇士兵有可能已经到成都帮手。有可能我言语失误,导致误会了。)

召宇西还(有可能是阎宇士兵)阎宇士兵有可能是诸葛瞻士兵或者是成都士兵。

3、燕兄觉得吴国还算好,而我觉得吴国是见利之徒。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知道的,令罗宪守永安明显是防吴。(关系并不是好)

解释为什么要吴攻魏,毕竟寿春是吴国梦寐以求的地方,见到魏国重兵灭蜀,一定顾不到寿春,就是说寿春没可能有援兵或者少。得到寿春顾然好,得到不到,等于蜀国兵败然后荆州攻蜀,不是两全其美?

真是让我想起当初关羽之死,荆州之痛。关羽不是去攻魏吗?结果给吴反咬一口了。  谁空虚就打谁,就等于曹丕看看吴蜀之战。诸葛亮死后,孙权令士兵移到西边。  

引用:蜀汉是11月投降,而吴国是到了次年正月才进攻益州,可见这并不是在攻打盟友。

(信息没有那么快吧!还要整理军力,准备攻蜀,在蜀国传到吴国一段时间,再从吴国决定是否攻蜀,到指挥吴国准备好出征的步协西征,到达都是一二个月啦,不是打个电话就行。而且没有烽火谁知道蜀国投降了。)

引用:蜀汉是11月投降,而吴国是到了次年正月才进攻益州,可见这并不是在攻打盟友。
一国发生重大变化时,邻国都要有所戒备,这是基本道理。不论是谁都要这样做的。其实双方后来都很理解这个问题,因为双方都有临时性的增兵。
此时攻蜀,吴国并没有准备好,因为要攻蜀,绝对是一个大战役,从11月蜀汉投降,到正月已经进攻,只有1个月的间隔,想来吴国还不至于如此匆忙就要发动一场大战役吧?因为此前,吴国的战争准备是进攻魏国策应蜀汉,一个月不可能突然改变成攻蜀。

(燕兄是否自相矛盾了?蜀汉是11月投降,而吴国是到了次年正月才进攻益州,可见这并不是在攻打盟友。因为时间长可以证明不是攻盟友,那么为什么吴国还要攻呢?此时攻蜀,吴国并没有准备好,因为要攻蜀,绝对是一个大战役,从11月蜀汉投降,到正月已经进攻,只有1个月的间隔,想来吴国还不至于如此匆忙就要发动一场大战役吧?因为时间短而没有准备?上面说有可能准备好了,不是两全其美?)

4、攻城要决,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注意:及成都败,城中扰动,边江长吏皆弃城走,宪斩乱者一人,百姓乃安。《罗宪传》

成都已败,民心而散。罗宪无奈杀一个,安民心。民心已散可否叫民助?其实大家都知道这场防守之战是无为之战,可以说罗宪是有谯周的高见(我只可以说高见一直对谯周叛国反感,如果当时罗宪在杀了他都有可能。)但是百姓会有吗?会有谯周高见吗?

答案大家知道不可能有的,百姓只是目光短浅,毕竟大家都知道蜀已败,何来还要无奈一战?

5、反驳刘禅背城一战没可能,毕竟当时民心没好似罗宪一样。无论什么环境都比罗宪好!

汉晋春秋曰:后主将从谯周之策,北地王谌怒曰:“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刘禅传》

如果齐心协力,蜀国何来亡?

只怪谯周之策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蓝纱枫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65
帖子 1081
编号 1803
注册 2003-11-3


发表于 2005-10-8 00:1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阎宇是以右大将军身份都督巴东。

当魏伐蜀战役开始,刘禅就把阎宇召回。不知谁在那里臆测阎宇担任巴东太守了。




稍微在轩辕春秋三国史话区呆久一点都知道我跟青蓝根本不是一个人。

青蓝跟我风格不同,而且三国史功底不在一个档次。

居然有人认为“蓝纱枫原来是青蓝”。这观点也算轩辕春秋三国史话区的一个大笑话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巴西马忠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08
编号 781
注册 2003-9-14


发表于 2005-10-8 10:4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呵呵,不小心看到笑话,你和他分别在什么档次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胡无心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53
编号 18860
注册 2004-10-13


发表于 2005-10-8 13:4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根据《士民簿》,蜀的户口和人口是“领户28万,男女人数94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

偶觉得这里面的带甲将士十万二千有点问题,人口94万,28万户那么平均一户人口只有3-4人,每2户就要出一人为士或者是吏,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比较夸张的。再一个人口数94万,算上战祸连绵已经打了70年左右,男女比例1:1是比较有难度的,给个保守估计蜀过当时有45万男丁,扣去老的动不了的或者小的没张毛的,战乱伤残认识,能够成为壮年劳动力的人口有20W已经不错了,这样的情况一个国家维持长备军10W2K实在是比较夸张。
所以个人认为带甲将士十万二千不是灭蜀之战开始时候的蜀国真实兵力,是虚报的,刘禅虚报是要体现他投降的价值,而之所以能够成功上报到司马手里是整个征西军团上下都想体现他们的功劳之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头笨笨

鲁郡公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北将军
好贴 20
功绩 800
帖子 2714
编号 46175
注册 2005-8-21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5-10-8 15:1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蜀军的主力部队也不过数万人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0-8 16:2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蓝纱枫于2005-10-07, 6:39:42发表
如果罗宪还领有巴东太守,那么按正常的记载方式,应该会有“领郡如故”、“典郡如故”、“领太守如故”这样的记载才对啊。

举些例子:

先主加耽征北将军,领上庸太守员乡侯如故

后主於是加嶷怃戎将军,领郡如故。

洪建兴元年赐爵关内侯,复为蜀郡太守、忠节将军,后为越骑校尉,领郡如故。

举(吕虔)茂才,加骑都尉,典郡如故。


巴东太守一职有没有撤销就不知道,不过按记载来看罗宪在成为领军后就没有再担任巴东太守的迹象了。

蓝兄:
我以为罗宪很可能还是兼任巴东太守的。证据有:
1、——汉晋春秋曰:陈骞言於晋王,遣荆州刺史胡烈救宪,抗等引退。晋王即委前任,拜宪凌江将军,封万年亭侯。会武陵四县举众叛吴,以宪为武陵太守巴东监军。
罗宪去担任武陵太守竟然还兼任着巴东监军,那么其在巴东时很可能就是太守。
2、——当时的情况,孙盛把罗宪和霍弋相提并论,而霍弋则是:监军翊军将军,领建宁太守(后进号安南将军)。可见罗宪也有可能如霍弋兼任太守。
3、——汉晋春秋曰:或说宪奔走之计,宪曰:“夫为人主,百姓所仰,危不能安,急而弃之,君子不为也,毕命於此矣。”——所谓人主,巴东太守这样的地方官比较合适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0-8 16: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林家业于2005-10-07, 10:37:27发表
个人推测

而想当时罗宪和阎宇各有一万以上可能阎宇多,阎宇有可能守巴东只有二千,令其下罗宪的兵力去守永安城。

燕兄:请问守永安城指挥官是阎宇还是罗宪呢?阎宇在巴东啊!难道亲自回去叫阎宇指挥?

蓝纱枫原来是青蓝?  

又用马甲~

楼下说的。偶然看错,无伤大雅。

林兄:真是大错,把人都搞错了。哈哈!
还有一点,老兄大概没有看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三册。那里标的很清楚,巴东是郡名,巴东郡的郡治在永安。也就是说一开始,两人都在巴东郡的郡治永安,当阎宇奉召回京后,罗宪继续留守永安。

另外,我们可能一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政治斗争问题。
——时黄皓预政,众多附之,宪独不与同,皓恚,左迁巴东太守。(汉晋春秋)
——而宦官黄皓等弄权於内,右大将军阎宇与皓协比,而皓阴欲废维树宇。(姜维传)
那么这说明,罗宪是因不满黄皓才被贬职到巴东,在与黄皓亲密的阎宇手下任职。两人不会是相互信任的关系。那么阎宇怎么可能留很多的兵力给这样的人?不解。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0-8 17:0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林家业于2005-10-07, 14:48:35发表
不好意思楼上几贴,水了几水。

因近期要考试有可能不能短时间回复,请见谅。

总结一下

燕兄:

1、时右大将军阎宇都督巴东,为领军,后主拜宪为宇副贰。魏之伐蜀,召宇西还,留宇二千人,令宪守永安城。《霍弋传》留宇二千人。最大争论。

燕兄觉得阎宇离开巴东,援兵还没有到成都。那么情况就同霍弋一样,而你解释可能默默无闻,但是阎宇地位次于姜维,如果有援兵为什么会建宁太守霍弋有赏史书留名?而阎宇却只字不提?

而我觉得是阎宇在巴东,有二千人。最后蜀降了阎宇就降,因为在灭蜀之战没有功绩所以没有加赏,最后默默无闻。(补:阎宇士兵已经回到成都。)

两者谁可信?

2、孙盛曰:是时罗宪以重兵据白帝,霍弋以强卒镇夜郎。《谯周传》

最终关健都是这句,基本燕兄不信,而我相孙盛。

但是后面

景耀六年,进号安南将军。是岁,蜀并于魏。弋与巴东领军襄阳罗宪各保全一方,举以内附,咸因仍前任,宠待有加。《霍弋传》

我觉得霍弋保全一方有可能是士兵,因为霍弋的情况不同罗宪坚守城池。

汉晋春秋曰:霍弋闻魏军来,弋欲赴成都,后主以备敌既定,不听。及成都不守,弋素服号哭,大临三日。《霍弋传》

将在外,军令又所不从。没有叫霍弋回成都勤王为什么还要去呢?那么要打仗真是出几千兵?南中有多少当然要出多少啦。(可惜还差三天就到成都,可惜可惜。)

燕兄请看我说一点,阎宇不可能在成都。这个我赞成。

引用:诸葛瞻在绵竹的决战,连尚书郎黄崇都有记载,如果阎宇参战,不会一点消息没有吧?(嗯确实认同,阎宇士兵有可能已经到成都帮手。有可能我言语失误,导致误会了。)

召宇西还(有可能是阎宇士兵)阎宇士兵有可能是诸葛瞻士兵或者是成都士兵。

3、燕兄觉得吴国还算好,而我觉得吴国是见利之徒。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知道的,令罗宪守永安明显是防吴。(关系并不是好)

解释为什么要吴攻魏,毕竟寿春是吴国梦寐以求的地方,见到魏国重兵灭蜀,一定顾不到寿春,就是说寿春没可能有援兵或者少。得到寿春顾然好,得到不到,等于蜀国兵败然后荆州攻蜀,不是两全其美?

真是让我想起当初关羽之死,荆州之痛。关羽不是去攻魏吗?结果给吴反咬一口了。  谁空虚就打谁,就等于曹丕看看吴蜀之战。诸葛亮死后,孙权令士兵移到西边。  

引用:蜀汉是11月投降,而吴国是到了次年正月才进攻益州,可见这并不是在攻打盟友。

(信息没有那么快吧!还要整理军力,准备攻蜀,在蜀国传到吴国一段时间,再从吴国决定是否攻蜀,到指挥吴国准备好出征的步协西征,到达都是一二个月啦,不是打个电话就行。而且没有烽火谁知道蜀国投降了。)

引用:蜀汉是11月投降,而吴国是到了次年正月才进攻益州,可见这并不是在攻打盟友。
一国发生重大变化时,邻国都要有所戒备,这是基本道理。不论是谁都要这样做的。其实双方后来都很理解这个问题,因为双方都有临时性的增兵。
此时攻蜀,吴国并没有准备好,因为要攻蜀,绝对是一个大战役,从11月蜀汉投降,到正月已经进攻,只有1个月的间隔,想来吴国还不至于如此匆忙就要发动一场大战役吧?因为此前,吴国的战争准备是进攻魏国策应蜀汉,一个月不可能突然改变成攻蜀。

(燕兄是否自相矛盾了?蜀汉是11月投降,而吴国是到了次年正月才进攻益州,可见这并不是在攻打盟友。因为时间长可以证明不是攻盟友,那么为什么吴国还要攻呢?此时攻蜀,吴国并没有准备好,因为要攻蜀,绝对是一个大战役,从11月蜀汉投降,到正月已经进攻,只有1个月的间隔,想来吴国还不至于如此匆忙就要发动一场大战役吧?因为时间短而没有准备?上面说有可能准备好了,不是两全其美?)

4、攻城要决,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注意:及成都败,城中扰动,边江长吏皆弃城走,宪斩乱者一人,百姓乃安。《罗宪传》

成都已败,民心而散。罗宪无奈杀一个,安民心。民心已散可否叫民助?其实大家都知道这场防守之战是无为之战,可以说罗宪是有谯周的高见(我只可以说高见一直对谯周叛国反感,如果当时罗宪在杀了他都有可能。)但是百姓会有吗?会有谯周高见吗?

答案大家知道不可能有的,百姓只是目光短浅,毕竟大家都知道蜀已败,何来还要无奈一战?

5、反驳刘禅背城一战没可能,毕竟当时民心没好似罗宪一样。无论什么环境都比罗宪好!

汉晋春秋曰:后主将从谯周之策,北地王谌怒曰:“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刘禅传》

如果齐心协力,蜀国何来亡?

只怪谯周之策啊!!!!!!!!!!!!

林兄:
1、因你没有看地图,不清楚巴东与永安的关系,才会这样说。
阎宇与霍弋情况不同,霍弋是要求带兵回援,被后主否定只好留在南方;而阎宇是奉诏带兵返回增援的。至于为何后来默默无闻。很可能与其与黄皓的关系有关。
——及邓艾至蜀,闻皓奸险,收闭,将杀之,而皓厚赂艾左右,得免。(董允传)
可见魏国人是很反感黄皓的,准备杀掉。那么与黄皓亲密的阎宇自然命运不能太好了。

2、老兄又理解错误了这段历史记载。所谓“及成都不守,弋素服号哭,大临三日。”可绝对不是距离成都还有三天路程的意思呀。
——古汉语词典:临(四声),哭,众哭。示例:汉书:哀临三日。
而且大哭完了之后说到:今道路隔塞,未详主之安危,大故去就,不可苟也。——这证明霍弋一直留在南方,根本就没有率兵北上。

3、如果只留2000人,说是防吴,也就谈不上了,至少巴东地区总要有一点基本的部队吧?
我觉得这个联想不很好。首先,是刘备借荆州不还,孙权一直想要拿回;其次是关羽后方严重空虚,而益州不仅不空虚,还有大批魏军;其三,孙权大军一直就在荆州附近的陆口(吕蒙等),偷袭荆州很方便,而吴国进攻益州,首先要逆流穿越三峡,才能到达益州的边境,距中心地带还老远呢;第四,吴军西进,西陵等地很容易遭到北线魏军的攻击,侧翼太过暴露。

4、信息是否过快呢?看历史记载。
——汉晋春秋:寻闻成都败,城中扰动,江边长吏皆弃城走,宪斩称成都乱者一人,百姓乃定。得后主委质问至,乃帅所统临于都亭三日。吴闻蜀败,起兵西上,外讬救援,内欲袭宪。宪曰:“本朝倾覆,吴为脣齿,不恤我难而徼其利,背盟违约。且汉已亡,吴何得久,宁能为吴降虏乎!”
可见,吴国攻益州,绝对是在得到蜀汉完蛋的信息后进行的。因为很简单,吴国并不希望蜀汉灭亡,所以在此前一直是在攻打魏国的。
11月投降,到正月就已经开过三峡进攻了,这里面如果减去信息的送递时间,留给吴国准备大战役的时间有多少?很清楚,吴国并没有准备好打一场占领益州的战役。
百姓目光短浅不假,但是大家也要明白一个基本道理,益州已经属于魏国,魏国比吴国强大,如果投降吴国,那么往近处看,魏国很可能派大军来攻打,我们知道,永安的东面是三峡,地形险要,而西面是江州,相对平坦。一旦魏军来攻,很可能还是完蛋,那不如依托险要反抗吴国。从军事上说,吴国的基地在三峡那一头的西陵,距离较远,而这一头更容易遭到益州本区域内的敌人攻击;从长远看,魏国强大,吴国又失去了盟友蜀汉,灭亡也是迟早的事情,那么抵抗吴国好还是投降吴国好,百姓们也是能够明白的吧?

5、城大无兵,拿什么拼死一战?全靠百姓是不行的。而且百姓看不到希望呀。不像罗宪带领百姓死守,是因为相信强大的魏国一定会来救援的。虽然救援来的很晚。成都指望什么?姜维?姜维一回,可能剑阁就完了,那么进来的可是15万魏军。
所以,要拼死一战,首先要让人们看到希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0-8 17:1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胡无心于2005-10-08, 5:41:45发表
根据《士民簿》,蜀的户口和人口是“领户28万,男女人数94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

偶觉得这里面的带甲将士十万二千有点问题,人口94万,28万户那么平均一户人口只有3-4人,每2户就要出一人为士或者是吏,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比较夸张的。再一个人口数94万,算上战祸连绵已经打了70年左右,男女比例1:1是比较有难度的,给个保守估计蜀过当时有45万男丁,扣去老的动不了的或者小的没张毛的,战乱伤残认识,能够成为壮年劳动力的人口有20W已经不错了,这样的情况一个国家维持长备军10W2K实在是比较夸张。
所以个人认为带甲将士十万二千不是灭蜀之战开始时候的蜀国真实兵力,是虚报的,刘禅虚报是要体现他投降的价值,而之所以能够成功上报到司马手里是整个征西军团上下都想体现他们的功劳之大。

司马文王在战役开始前分析蜀汉兵力时,认为是9万。也是相差不多的。如果要发动一场统一战役,不会连基本对手的兵力不侦查清楚就搞吧?此时蜀汉连年穷兵黩武,确实已经搞得很困难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不败东方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1
编号 46918
注册 2005-8-27


发表于 2005-10-8 17:5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开始暗战了~哈哈,看了发一下意见。

罗宪守城成功条件。

一,吴国没有准备好就出兵。(不是罗宪就不会出城同步协决战而大胜)

二,吴国攻城低能。(自古以来攻城攻心为上,大可可以像刘邦四面楚歌。)

吹散江东子弟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phoenixdaizy

忠英伯
靖康军节度使

Rank: 21Rank: 21Rank: 21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314
帖子 8800
编号 356
注册 2003-9-4


发表于 2005-10-8 21:3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还是觉得楼主发言一直有一定的倾向性,语不惊人死不休.
有5000-10000人就很不错了,罗宪虽然是东线的统帅,兵权理论上应该是排在第3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林家业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92
编号 38286
注册 2005-5-4


发表于 2005-10-9 06:5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10-08, 16:29:55发表
林兄:真是大错,把人都搞错了。哈哈!
还有一点,老兄大概没有看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三册。那里标的很清楚,巴东是郡名,巴东郡的郡治在永安。也就是说一开始,两人都在巴东郡的郡治永安,当阎宇奉召回京后,罗宪继续留守永安。

另外,我们可能一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政治斗争问题。
——时黄皓预政,众多附之,宪独不与同,皓恚,左迁巴东太守。(汉晋春秋)
——而宦官黄皓等弄权於内,右大将军阎宇与皓协比,而皓阴欲废维树宇。(姜维传)
那么这说明,罗宪是因不满黄皓才被贬职到巴东,在与黄皓亲密的阎宇手下任职。两人不会是相互信任的关系。那么阎宇怎么可能留很多的兵力给这样的人?不解。

在沉闷的史书中,大家有一个笑话,何乐而不为。哈哈。

回应S:  自古民以愚为好,智者何来指愚之笑柄。

无论什么总有高低之分,有徒弟师父关系,那有师父笑徒弟愚蠢呢?徒弟虽无知,但自知尚历缺少,不敢想当大师,确实只是初学者。

回到正题好了~


魏之伐蜀,召宇西还,留宇二千人,令宪守永安城。《霍弋传》

明显是指守永安城,巴东郡只有一个城池?

嗯确实没有看过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三册,我手头上只有《三国志》《晋书》。

确实没可能留下兵力给罗宪,而罗宪有可能自己有兵力。无需要阎宇。我一直指罗宪和阎宇双方有兵权,领军可以带多少兵我就不知道。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林家业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92
编号 38286
注册 2005-5-4


发表于 2005-10-9 07:4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10-08, 17:09:00发表
林兄:
1、因你没有看地图,不清楚巴东与永安的关系,才会这样说。
阎宇与霍弋情况不同,霍弋是要求带兵回援,被后主否定只好留在南方;而阎宇是奉诏带兵返回增援的。至于为何后来默默无闻。很可能与其与黄皓的关系有关。
——及邓艾至蜀,闻皓奸险,收闭,将杀之,而皓厚赂艾左右,得免。(董允传)
可见魏国人是很反感黄皓的,准备杀掉。那么与黄皓亲密的阎宇自然命运不能太好了。

2、老兄又理解错误了这段历史记载。所谓“及成都不守,弋素服号哭,大临三日。”可绝对不是距离成都还有三天路程的意思呀。
——古汉语词典:临(四声),哭,众哭。示例:汉书:哀临三日。
而且大哭完了之后说到:今道路隔塞,未详主之安危,大故去就,不可苟也。——这证明霍弋一直留在南方,根本就没有率兵北上。

3、如果只留2000人,说是防吴,也就谈不上了,至少巴东地区总要有一点基本的部队吧?
我觉得这个联想不很好。首先,是刘备借荆州不还,孙权一直想要拿回;其次是关羽后方严重空虚,而益州不仅不空虚,还有大批魏军;其三,孙权大军一直就在荆州附近的陆口(吕蒙等),偷袭荆州很方便,而吴国进攻益州,首先要逆流穿越三峡,才能到达益州的边境,距中心地带还老远呢;第四,吴军西进,西陵等地很容易遭到北线魏军的攻击,侧翼太过暴露。

4、信息是否过快呢?看历史记载。
——汉晋春秋:寻闻成都败,城中扰动,江边长吏皆弃城走,宪斩称成都乱者一人,百姓乃定。得后主委质问至,乃帅所统临于都亭三日。吴闻蜀败,起兵西上,外讬救援,内欲袭宪。宪曰:“本朝倾覆,吴为脣齿,不恤我难而徼其利,背盟违约。且汉已亡,吴何得久,宁能为吴降虏乎!”
可见,吴国攻益州,绝对是在得到蜀汉完蛋的信息后进行的。因为很简单,吴国并不希望蜀汉灭亡,所以在此前一直是在攻打魏国的。
11月投降,到正月就已经开过三峡进攻了,这里面如果减去信息的送递时间,留给吴国准备大战役的时间有多少?很清楚,吴国并没有准备好打一场占领益州的战役。
百姓目光短浅不假,但是大家也要明白一个基本道理,益州已经属于魏国,魏国比吴国强大,如果投降吴国,那么往近处看,魏国很可能派大军来攻打,我们知道,永安的东面是三峡,地形险要,而西面是江州,相对平坦。一旦魏军来攻,很可能还是完蛋,那不如依托险要反抗吴国。从军事上说,吴国的基地在三峡那一头的西陵,距离较远,而这一头更容易遭到益州本区域内的敌人攻击;从长远看,魏国强大,吴国又失去了盟友蜀汉,灭亡也是迟早的事情,那么抵抗吴国好还是投降吴国好,百姓们也是能够明白的吧?

5、城大无兵,拿什么拼死一战?全靠百姓是不行的。而且百姓看不到希望呀。不像罗宪带领百姓死守,是因为相信强大的魏国一定会来救援的。虽然救援来的很晚。成都指望什么?姜维?姜维一回,可能剑阁就完了,那么进来的可是15万魏军。
所以,要拼死一战,首先要让人们看到希望。

燕兄:
1、开始搞清楚了,大家一直觉得霍弋援兵只有三天。嗯同意霍弋有可能还有南方。
还有一点如果不入成都,阎宇有跑到那里了?最重要的是为何没有加赏?应该功劳不少于霍弋和罗宪。更重要史书都没有记载。(大家可以排除一点就是阎宇没可能回成都)

正如兄之指,阎宇有可能拒绝回成都。只是将士带回成都,自己留守巴东。(兄不能排除)

  笑笑:他们的态度就好似当年唐玄宗一样杀了杨玉环。

2、这点同意。

3、不如说罗宪手里有部队好了~(这点更可信,一直觉得连燕兄都不信罗宪有二千人。)
还有基本部队是否正式军?那么就是不少于2000。燕兄说的。

4、被攻凡六月日而救援不到,城中疾病大半。《霍弋传》

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长期没有救援,希望何来?燕兄避免觉得百姓有那么好耐性吧!

5、烂船还有三分钉,城里没可能无兵的,起码燕兄的文章里都说二千兵啦。还有个百万民众。请问罗宪还有什么希望当时已经被人围城了。(重点一下,除非魏国是当年的成吉思汗屠城吓人,不是百姓是会奋勇保护家园的。最后投城后不会怪百姓。)

6、关于正月吴国攻蜀的兵力,步协大败于罗宪。步协有多少兵力。从史书没有写,但是可以推测一下。

权称尊号,拜骠骑将军,领冀州牧。是岁,都督西陵,代陆逊抚二境,顷以冀州在蜀分,解牧职。《步骘传》

赤乌九年,代陆逊为丞相,犹诲育门生,手不释书,被服居处有如儒生。《步骘传》

十(一)年卒,子协嗣,统骘所领,加抚军将军。《步骘传》

当时步骘当权,死后步协继承父业,手上兵力就一定不会燕兄那么说只有五千兵力。

抗字幼节,孙策外孙也。逊卒时,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逊众五千人,送葬东还,诣都谢恩。《陆抗传》

建兴元年,拜奋威将军。《陆抗传》

永安二年,拜镇军将军,都督西陵,自关羽至白帝。《陆抗传》

而当年因为陆逊卷入孙权两子之争,陆逊得罪孙权。陆家在吴国已经失势,是步骘当势。

毕竟因为当时陆抗因为出色表现,不断升官,但也不及步协继承父业。

从此可见吴国派步协攻蜀并不是没有准备,步协也不会用五千兵攻城。

正如兄所说一个月没有可能准备好一场战役,如果当时吴国是用两全其美之策,那么吴国有准备下一步蜀亡后攻蜀的伏棋。(大家不可能排除吴国没有想到这点)

那么二千兵力如何出城大破步协?(估计当时吴国三四万以上,不少于陆抗)

7、咱们说在册的正规军,一共才102000人。

蜀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兵各五千。《钟会传》 汉乐城一万以上。

维等所统步骑四五万人,擐甲厉兵,塞川填谷,数百里中首尾相继,凭恃其众,方轨而西。《钟会传》姜维手上有四万以上。(合计四万五千,有可能损失五千。当五万。)

诸葛瞻有可能损失一万。

霍弋有可能南中有一万。

合计八万以上。其余去了那里?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林家业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92
编号 38286
注册 2005-5-4


发表于 2005-10-9 07:5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陈骞言于晋王,遣荆州刺史胡烈将步骑二万攻西陵以救宪。

当时胡烈并没有去救罗宪,反而是用了一招围魏救赵的方法。

一、可能是胡烈当时的兵力不如正围罗宪的吴国。

二、避免无为的损伤。

而步协陆抗等引退。

一、西陵空虚。

二、久攻不下,唯一放弃。

从上边来看。

西陵有可能空虚,而导致吴国才退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0-10 10:4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林家业于2005-10-08, 22:51:34发表

魏之伐蜀,召宇西还,留宇二千人,令宪守永安城。《霍弋传》

明显是指守永安城,巴东郡只有一个城池?

嗯确实没有看过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三册,我手头上只有《三国志》《晋书》。

确实没可能留下兵力给罗宪,而罗宪有可能自己有兵力。无需要阎宇。我一直指罗宪和阎宇双方有兵权,领军可以带多少兵我就不知道。

林兄:
1、巴东当然不会只有一个城市。但是巴东的正副指挥官,一般情况下在郡治所在地办公是可以理解的吧?

2、建议上孔夫子旧书网买一本,或者到眼镜兄的海天三国网站下载一个看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0-10 11:0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林家业于2005-10-08, 23:40:21发表
燕兄:
1、开始搞清楚了,大家一直觉得霍弋援兵只有三天。嗯同意霍弋有可能还有南方。
还有一点如果不入成都,阎宇有跑到那里了?最重要的是为何没有加赏?应该功劳不少于霍弋和罗宪。更重要史书都没有记载。(大家可以排除一点就是阎宇没可能回成都)

正如兄之指,阎宇有可能拒绝回成都。只是将士带回成都,自己留守巴东。(兄不能排除)

  笑笑:他们的态度就好似当年唐玄宗一样杀了杨玉环。

2、这点同意。

3、不如说罗宪手里有部队好了~(这点更可信,一直觉得连燕兄都不信罗宪有二千人。)
还有基本部队是否正式军?那么就是不少于2000。燕兄说的。

4、被攻凡六月日而救援不到,城中疾病大半。《霍弋传》

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长期没有救援,希望何来?燕兄避免觉得百姓有那么好耐性吧!

5、烂船还有三分钉,城里没可能无兵的,起码燕兄的文章里都说二千兵啦。还有个百万民众。请问罗宪还有什么希望当时已经被人围城了。(重点一下,除非魏国是当年的成吉思汗屠城吓人,不是百姓是会奋勇保护家园的。最后投城后不会怪百姓。)

6、关于正月吴国攻蜀的兵力,步协大败于罗宪。步协有多少兵力。从史书没有写,但是可以推测一下。

权称尊号,拜骠骑将军,领冀州牧。是岁,都督西陵,代陆逊抚二境,顷以冀州在蜀分,解牧职。《步骘传》

赤乌九年,代陆逊为丞相,犹诲育门生,手不释书,被服居处有如儒生。《步骘传》

十(一)年卒,子协嗣,统骘所领,加抚军将军。《步骘传》

当时步骘当权,死后步协继承父业,手上兵力就一定不会燕兄那么说只有五千兵力。

抗字幼节,孙策外孙也。逊卒时,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逊众五千人,送葬东还,诣都谢恩。《陆抗传》

建兴元年,拜奋威将军。《陆抗传》

永安二年,拜镇军将军,都督西陵,自关羽至白帝。《陆抗传》

而当年因为陆逊卷入孙权两子之争,陆逊得罪孙权。陆家在吴国已经失势,是步骘当势。

毕竟因为当时陆抗因为出色表现,不断升官,但也不及步协继承父业。

从此可见吴国派步协攻蜀并不是没有准备,步协也不会用五千兵攻城。

正如兄所说一个月没有可能准备好一场战役,如果当时吴国是用两全其美之策,那么吴国有准备下一步蜀亡后攻蜀的伏棋。(大家不可能排除吴国没有想到这点)

那么二千兵力如何出城大破步协?(估计当时吴国三四万以上,不少于陆抗)

7、咱们说在册的正规军,一共才102000人。

蜀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兵各五千。《钟会传》 汉乐城一万以上。

维等所统步骑四五万人,擐甲厉兵,塞川填谷,数百里中首尾相继,凭恃其众,方轨而西。《钟会传》姜维手上有四万以上。(合计四万五千,有可能损失五千。当五万。)

诸葛瞻有可能损失一万。

霍弋有可能南中有一万。

合计八万以上。其余去了那里?

林兄:
1、我以为可以排除阎宇依然在永安的可能性。因为阎宇是永安一把手,如果阎宇未走,永安指挥权不可能落在副手罗宪手里,想必这个基本常识我们应明白的。
3、已经反复说过,罗宪是副手,兵权在阎宇手上。因此阎宇临走把自己掌握的正规军留下2000给罗宪。而罗宪可以临时组织一些民兵,虽然战斗力不怎么样,但是据守城墙还是可以的。
4、从历史实际情况看,百姓确实跟随罗宪死守了6个月,可见好耐性是存在的。
5、这个很简单,因为一开始吴国来的只有步协一支军队,那么罗宪和城里的百姓并不觉得很担心。这从罗宪还敢于出击就可证明。
6、关于吴军兵力,是可以写一篇文章的。很复杂。
当步协的父亲步骘都督西线时,西线兵力都归其统领。但是其本部(部曲)到底有多少,并没有记载。随后步骘回朝担任丞相,那只能带走本部人马,而不能把西线的兵马都带走。后来步协继承的也就是这支部曲。
再说西陵兵团的兵力。从后来战役情况看,吴国大体在西线,也就是西陵战区(向东到南郡边境),有5万左右的兵力,这些兵力是归于陆抗统帅的。
现在,我们来看吴军攻蜀情况,由于这是一个局部作战,而且事起突然,吴国并没有调动其他各地军队西进的记载,因此陆抗基本是以本战区部队发动的这次进攻。
——步协先头部队:5000;
——陆抗随后增援:30000;
——西陵留守部队:5000;
由此可见,一开始步协的兵力是不会很多的,3-4万是绝对不可能的。
7、你的计算,我解释过,有几点问题:
——阳平关两员大将镇守,如果考虑到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兵各五千。那么阳平关很有可能有近万人的兵力。这个你遗忘了。
这样总兵力已经有9万,符合了司马文王战前对蜀军实际兵力的分析。再有部分就是阎宇带领正返回成都的兵力以及留守巴东的部队。如果这两部分有1万(阎宇8000,罗宪2000),那么就是10万之众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0-10 11:0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林家业于2005-10-08, 23:55:50发表
陈骞言于晋王,遣荆州刺史胡烈将步骑二万攻西陵以救宪。

当时胡烈并没有去救罗宪,反而是用了一招围魏救赵的方法。

一、可能是胡烈当时的兵力不如正围罗宪的吴国。

二、避免无为的损伤。

而步协陆抗等引退。

一、西陵空虚。

二、久攻不下,唯一放弃。

从上边来看。

西陵有可能空虚,而导致吴国才退兵。

这个分析很正确,赞同。
而且从荆州,大部队很难直接开到永安,而只能攻击峡口的西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蓝纱枫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65
帖子 1081
编号 1803
注册 2003-11-3


发表于 2005-10-10 13:3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10-08, 16:20:11发表
我以为罗宪很可能还是兼任巴东太守的。证据有:
1、——汉晋春秋曰:陈骞言於晋王,遣荆州刺史胡烈救宪,抗等引退。晋王即委前任,拜宪凌江将军,封万年亭侯。会武陵四县举众叛吴,以宪为武陵太守巴东监军。
罗宪去担任武陵太守竟然还兼任着巴东监军,那么其在巴东时很可能就是太守。
2、——当时的情况,孙盛把罗宪和霍弋相提并论,而霍弋则是:监军翊军将军,领建宁太守(后进号安南将军)。可见罗宪也有可能如霍弋兼任太守。
3、——汉晋春秋曰:或说宪奔走之计,宪曰:“夫为人主,百姓所仰,危不能安,急而弃之,君子不为也,毕命於此矣。”——所谓人主,巴东太守这样的地方官比较合适吧。

1、巴东监军是军职而不是民职。

罗宪是蜀汉的巴东领军,投降司马昭以后先是担任凌江将军,然后才是转职为巴东监军、武陵太守。

领军跟监军都是军职,不知你怎么能扯上“巴东太守”这种性质不同的职务。


2、两人相提并论跟职务有什么关系?有西蜀人士把诸葛亮、蒋琬、费祎及董允相提并论呢!你敢说他们职务相近?


3、人主什么意思?能不能自己看看这个词应该出现在什么地方?

  我记得好象三国时期只有中央最高领导人或割据势力的头子之类的才可以叫做自称人主或被他们自己的部下称呼为人主。没有听说过因为自己是地方太守就敢自称是人主的。

   
  另,如果你坚持罗宪在蜀亡时还是巴东太守,那么就请你解释为什么罗宪被阎宇任命为领军,而所有记载中居然不提“领郡如故”那么基本的字眼?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0-10 14:0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蓝纱枫于2005-10-10, 5:33:53发表
1、巴东监军是军职而不是民职。

罗宪是蜀汉的巴东领军,投降司马昭以后先是担任凌江将军,然后才是转职为巴东监军、武陵太守。

领军跟监军都是军职,不知你怎么能扯上“巴东太守”这种性质不同的职务。


2、两人相提并论跟职务有什么关系?有西蜀人士把诸葛亮、蒋琬、费祎及董允相提并论呢!你敢说他们职务相近?


3、人主什么意思?能不能自己看看这个词应该出现在什么地方?

  我记得好象三国时期只有中央最高领导人或割据势力的头子之类的才可以叫做自称人主或被他们自己的部下称呼为人主。没有听说过因为自己是地方太守就敢自称是人主的。

   
  另,如果你坚持罗宪在蜀亡时还是巴东太守,那么就请你解释为什么罗宪被阎宇任命为领军,而所有记载中居然不提“领郡如故”那么基本的字眼?

蓝兄:
1、没有人说巴东监军是民职呀,何来此言?
有任命罗宪担任巴东监军、武陵太守,说明其很可能担任过同类职务,也就是巴东领军、巴东太守。这个道理很简单呢。

2、难道不接近吗?他们难道不是所谓的蜀汉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领导者吗?虽然后者的权势比不上诸葛亮大,但是道理是明摆着的。

3、太守,县令之类的,不就是地方百姓的父母官吗?反正人主是已经有记载了,难道老兄认为太守不是人主,反而领军是人主?可领军是军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蓝纱枫

Rank: 8Rank: 8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65
帖子 1081
编号 1803
注册 2003-11-3


发表于 2005-10-11 00:1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10-10, 14:03:24发表
蓝兄:
1、没有人说巴东监军是民职呀,何来此言?
有任命罗宪担任巴东监军、武陵太守,说明其很可能担任过同类职务,也就是巴东领军、巴东太守。这个道理很简单呢。

2、难道不接近吗?他们难道不是所谓的蜀汉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领导者吗?虽然后者的权势比不上诸葛亮大,但是道理是明摆着的。

3、太守,县令之类的,不就是地方百姓的父母官吗?反正人主是已经有记载了,难道老兄认为太守不是人主,反而领军是人主?可领军是军职。

1、“何来此言?”

  那好,你把你的原话解释一下是什么意思:“罗宪去担任武陵太守竟然还兼任着巴东监军,那么其在巴东时很可能就是太守。”

  你后面那句有点废话的感觉啊。罗宪当然担任过巴东太守了,不过那是罗宪担任巴东领军以前的事情。

  我现在不需要你论证“罗宪担任巴东太守”,只需要你论证“罗宪在担任巴东领军以后还是兼任巴东太守”。


2、嘿,董允算领导者?他早在费祎主掌大权不久后就归天了,不知这个“第四代领导者”是怎么个推论出来的?

  另,这四个人的最终职务权限都相差很大,比如说诸葛亮跟董允:

  诸葛亮是 假节钺、丞相录尚书事领益州牧司隶校尉。

  董允是侍中守尚书令、大将军副贰。

  照你的推论,“孙盛把罗宪和霍弋相提并论,……可见罗宪也有可能如霍弋兼任太守”。如果你这逻辑是正确的话。那么蜀人把诸葛亮跟董允相提并论,你能不能因此推论“董允也有可能如诸葛亮兼任益州牧司隶校尉”??


3、 我前面说过了,三国时期只有中央最高领导人或割据势力的头子之类的才可以叫做自称人主或被他们自己的部下称呼为人主。没有听说过因为自己是地方太守就敢自称是人主的。

  如果你认为太守是人主,那么请拿出相关证据。

  我没说过领军是人主,别在这里歪曲我意思。

  罗宪自称人主,是因为当时蜀汉政权灭亡,而魏晋政府尚未对其接收。这时候的罗宪,性质上有点类似于割据势力的头子。

  所以罗宪自称人主,跟他是什么职务没有关系。


另外,请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如果你坚持罗宪在蜀亡时还是巴东太守,那么就请你解释为什么罗宪被阎宇任命为领军,而所有记载中居然不提“领郡如故”那么基本的字眼?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0-11 00:2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蓝纱枫于2005-10-10, 16:10:38发表
1、“何来此言?”

  那好,你把你的原话解释一下是什么意思:“罗宪去担任武陵太守竟然还兼任着巴东监军,那么其在巴东时很可能就是太守。”

  你后面那句有点废话的感觉啊。罗宪当然担任过巴东太守了,不过那是罗宪担任巴东领军以前的事情。

  我现在不需要你论证“罗宪担任巴东太守”,只需要你论证“罗宪在担任巴东领军以后还是兼任巴东太守”。


2、嘿,董允算领导者?他早在费祎主掌大权不久后就归天了,不知这个“第四代领导者”是怎么个推论出来的?

  另,这四个人的最终职务权限都相差很大,比如说诸葛亮跟董允:

  诸葛亮是 假节钺、丞相录尚书事领益州牧司隶校尉。

  董允是侍中守尚书令、大将军副贰。

  照你的推论,“孙盛把罗宪和霍弋相提并论,……可见罗宪也有可能如霍弋兼任太守”。如果你这逻辑是正确的话。那么蜀人把诸葛亮跟董允相提并论,你能不能因此推论“董允也有可能如诸葛亮兼任益州牧司隶校尉”??


3、 我前面说过了,三国时期只有中央最高领导人或割据势力的头子之类的才可以叫做自称人主或被他们自己的部下称呼为人主。没有听说过因为自己是地方太守就敢自称是人主的。

  如果你认为太守是人主,那么请拿出相关证据。

  我没说过领军是人主,别在这里歪曲我意思。

  罗宪自称人主,是因为当时蜀汉政权灭亡,而魏晋政府尚未对其接收。这时候的罗宪,性质上有点类似于割据势力的头子。

  所以罗宪自称人主,跟他是什么职务没有关系。


另外,请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如果你坚持罗宪在蜀亡时还是巴东太守,那么就请你解释为什么罗宪被阎宇任命为领军,而所有记载中居然不提“领郡如故”那么基本的字眼?

1、哈,看来我必须把话说得完整才行。以为老兄的水平是可以理解的简单省略语呢。
原话的本意就是,既然后面让罗宪担任巴东监军还兼任武陵太守,那么很可能此前他就是巴东领军兼任巴东太守。

2、董允虽然差一些,但是毕竟是侍中守尚书令、大将军副贰,国家的二把手,在国家领导威信一代不如一代的情况下,有个二把手拿出来也是正常的。
至于罗宪和霍弋,并没有什么不能相提并论的。

3、这个人主并不是我造谣出来的:
——襄阳记曰:告急安东将军陈骞,又送文武印绶、任子诣晋王。……或说宪奔走之计,宪曰:“夫为人主,百姓所仰,危不能安,急而弃之,君子不为也,毕命於此矣。”
这种情况下,虽然没有正式任命,但是罗宪本人不会自认是割据势力头子。

拜托!请搞清楚,我认为罗宪很有可能还担任着巴东太守,所谓坚持一说何来?如果老兄坚持此职务已撤销,请出示证据,或者新的太守姓名?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20 23:0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31764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