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jiangshun于2005-07-15, 10:48:01发表
好,本人正巧也在读《李自成》,窃以为李自成的成功是必然,失败也是必然。(好象是废话!)成功是指面对已经腐朽至极的明朝,只要稍微有些人马就能夺得天下,即这帮土匪人物。他们的逻辑是:依仗人多,以士气、破坏性为骄傲,实逃脱不了流寇的色彩,从李自成、刘宗敏、牛金星、宋献策四人的性格以及作风足可证实这帮人不是坐天下的材料,假设一下,如果李自成采取了李岩的策略:稳扎稳打,据宛洛而图中原,据中原而图天下。即共产党当初的策略:建立广泛的根据地,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李自成也稍微有一些长远的眼光,是否真能坐一地?
都说崇祯非亡国之主,窃以为非也!即使在盛世,象他这般暴躁、多疑、朝令夕改者都只有坏事,断无中兴之理,真还不如慈喜那个老母狗呢(至少此人还能让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乖乖的、很勤劳的为他卖命呢,而反观崇祯呢?一无是处。不亡国那才叫没了天理了。
明末风云际会,确实提供了英雄施展的机会,李自成的局限性决定的其肯定能成功,又必然要失败的结果,纵然没有满洲铁骑,李自成的江山也做不长久。从其兵败之后经过畿辅、山西、陕西湖广的过程中百姓的态度即可看出端倪。
农民起义其实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啊
遇上几个像朱元璋那么有政治头脑的
真是难啊,
况且
朱元璋得天下还不是得到地方豪强地主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