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单调一索于2005-06-04, 23:45:59发表
原帖由张建昭于2005-06-03, 12:58:29发表
[quote]原帖由单调一索于2005-06-02, 22:30:41发表
3、补给,没想好。
前面都没有说到补给,这位兄弟想到了,思考得很周密,不妨多谈一下。
分进合击一般是外线作战,如果不能做到“因粮于敌”就必须做好后勤补给。歧沟关的宋军失败也有这方面原因,辽军在前,宋军在涿州粮尽,竟退回雄州去取粮,可见补给工作之差。
接下去讲讲补给,个人认为:1、首先要“有”补给。(好像是废话)。
2、如果主力于分路之间的空间小,应该考虑统一分配。
3、如果分兵几路兵势相当,几乎无主力次要之分,应该考虑分开补给。
4、如果偷袭、速战速决或另一路纯粹以骚扰为目的,那分兵就可以自带干粮之类。
5、如果战线过长,时间也很长,那就应该考虑以战养战,就粮于敌。一般来说,如果不是绝对优势兵力,被对手拖成这样只怕要失败,还不如早点退兵算了。
歧沟关的宋军无疑第一条最基本的都没有做到。事实上这一战是宋太宗仓促发动,宋军本来就准备不充分,只要辽军有一个冷静总帅手击败宋军根本不难。 [/quote]
谈得很好。鼓掌
孙子一贯主张“因粮于敌”,以达到“胜敌而益强”。如果是奇袭的话一般是自带短期补给,如果要长期作战,一是要补给跟上,二就是想法从对方的领土上揩油(但不要进行无谓的抢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