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萨苏于2004-02-12, 23:53:42发表
真正我觉得令金先生顿笔的,是阿碧这个小姑娘。
有一部《天龙八部中的女子颜色》这样评价她:“阿碧是碧色,自有无限柔情积聚。从小眼中便只有一个慕容公子,到老时眼中也只有一个慕容公子,他好也罢、坏也罢、杀人也罢、当皇帝也罢,她只是自始至终柔情无限。”
从阿朱,阿碧,阿紫的并列来看,金先生在开始写天龙的时候,对她的眷顾和期望相当深厚,而实际上她的文笔却最少,在后半部中,这个娇小可人的女孩子几乎被人遗忘了。
细细看来,说金先生顿笔于阿碧,恐怕并非虚妄。因为她的戏份,几乎都在出场。那时金先生大概还没有意识到他对阿碧的偏爱,所以不经意间,把阿碧写的轻巧灵动,风情万种,尔后,金先生大概就发呆了。这阿碧,正是金先生熟悉的水乡女孩子的形象,(金先生对吴侬软语的偏爱在《鹿鼎记》小宝会陈圆圆的时候暴露无遗),她的形象声音温婉无限,她的算盘软鞭曲才情尽显,她的不怕吓煞柔能克刚,她和阿朱的做戏尽显机智,她的听雨小居小家碧玉,她对段誉的关照亲切体贴,她对慕容的痴情心有千千节。
一分机智,二分天真,三分文秀,四分体贴,莫非这是金先生自己钟情女子的写照?!如果任其发展下去,阿紫不是她的对手不说,王语嫣不通风情,西夏公主没有她天然,刀白凤比她老,阿朱要死掉,神仙姊姊恐怕也招架不住,苏荃不是比双儿武艺高得多?形象上可就苍白很多了。更可怕的是偏偏这个形象还是金先生手痒的不得了的类型,这部书不是要改型?
等他发觉自己陷进去,金先生恐怕也没有把握驾驭这个女孩子了,只怕大皱眉头,恋爱的感觉是不是也如此?这个时候给阿碧加上点儿家国血仇,变态虚伪,恐怕都来不及。只怕金先生也舍不得,而写她到完美,正是害了她,没有一点残缺的美,也就虚了,香香公主的前车之鉴,金先生只怕也有些顾虑。
所以他只能硬生生的刹住笔,不再提这个温婉可人的小阿碧。后来大家的注意力都开始被别的主角吸引过去了,小阿碧却跑出来给慕容公子作寒衣。寒衣不是不可以作,值得金先生写就是另一个问题。一笔下去,这女孩子内心的情意,不是如大海一样深不可测?金先生写完,肯定又要皱眉,又爱又嗔的说一句:“你怎么又出来啦?”--他的心中,其实充满了对阿碧的喜爱和了解,否则就不会一写这个女孩子就传神。
所以,尽管慕容公子落魄了,尽管把阿碧写成黄蓉样聪明也并不希奇,但是她一定不会变成复仇的李秋水,哪怕是为了她的公子,她总是那样仿佛用牛乳洗过的清丽,因为,在金先生心里,已经注定了她就是那听雨居的小阿碧,怎么会舍得让她给红尘中这些乱丝缠绕呢?
能令金庸顿笔,还有没有第二个人?
不愧是精华
嘿嘿,不愧是精华
(阿碧已经语无伦次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