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魏延是怎么死的?, 小弟原创
性别:男-离线 小至
(张小花)

白衣伯爵
监造使
中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2
功绩 337
帖子 1217
编号 4628
注册 2004-1-20
来自 吉林省
家族 数字实验室


发表于 2004-1-21 08:47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一、前因

武侯的灵柩由祁山缓缓前行,蜀军上下都十分悲痛,但一个人却在考虑另外一件事。
这个人就是杨仪,他负责安排武侯的后事,并指挥蜀军退回汉中,可他的心里想的并不是应该退去司马懿的追兵,而是在想,自己应该如何除掉魏延这颗眼中钉。
奠定蜀国的基业,魏延功劳卓著,五虎上将却没有他的名字,但刘备也绝没有亏待他,刘备自任汉中王时,任命他为汉中太守,镇远将军,总领汉川。众人原本以为,这样的重任,只有张飞才能担当,可万没想到竟交给了魏延,但魏延的一席话,就连张飞也大为赞赏,他说:“大王授此重任与我,我必当竭尽全力,如果曹操起倾国之兵来取汉中,我为大王拒之;如果只是魏国一员上将领兵一二十万来攻,我必为大王灭之。”
刘备称帝后,进封魏延为镇北将军、都亭侯,刘备死后,诸葛亮为北伐中原,进驻汉中,并魏延进入羌地,与魏国大将郭准、费瑶交战,魏延大破敌军,被加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南郑侯,这时,他在蜀国的地位,仅次于武侯诸葛亮,几乎掌握着蜀国北方的全部军权。

这是小弟的作品,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小至! 总之,魏延不是诸葛亮临死前命马岱除掉的,马岱是被骗的,罪魁祸首是杨仪,杨仪最后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但我觉得被贬为庶民也太便宜他了。

二、真相

三国演义中说,诸葛亮临终时,将军政大权暂时交给行军参谋杨仪,但杨仪也知道,回到蜀国后,一切大权还是要交给魏延和姜维的,杨仪和魏延的关系向来不好,我到没查“三国志8”中这两个人的相性值差了多少,哪位朋友有兴趣可以帮我查一下,如果魏延掌权,杨仪可就倒霉了,因此,杨仪决定除掉魏延。
查一查《三国志》这部书,杨仪当时在蜀中的地位,是仅次于魏延的,只要魏延一死,大权就有可能落在他手中,这坚定了杨仪要害死魏延的念头。
历史上也没有魏延大喊三声“谁敢杀我”的事,马岱也没有诈降魏延,但魏延确实是被马岱所杀,史书上载,“杨仪遣马岱斩之”,后来诛魏延三族,足见杨仪之残忍。
那么,时间的整个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三、过程

三国演义中说,诸葛亮临终时,将军政大权暂时交给行军参谋杨仪,但是,史书载,诸葛亮临终时,命令魏延在他死后密不发丧,并命令魏延暂摄武侯的权利,魏延封锁了丞相已死的消息,行至褒口,才拿出诸葛亮的遗书,从此接管大权。上次,我们说过,杨仪和魏延不合,他见魏延掌握了大权,怕他对自己不利,于是散布谣言,说魏延将要投降魏国,可事实上哪有此事?魏延不愿蜀军死伤过多,不战而走,却正给了杨仪借口,杨仪派兵追赶魏延,魏延终究难逃一死。究竟马岱是怎样杀死魏延的,无从得知。
这一段内容决不是胡编,取材于《魏略》,但当时为《三国志》集注的裴松之认为,这些言论是敌国的传闻,不足以信,但我不这样认为,大家以为呢?
杨仪回到成都后,认为自己带领着蜀军回到了成都,又诛杀了叛将威严,论功劳是最大的(我呸),理应接替诸葛亮的职位,但诸葛亮生前就有密令,让蒋琬接替他,于是蒋琬成了大将军、尚书令、益州刺史,而杨仪被授予中军师,却没有任何实权。
想当初,刘备在世的时候,蒋琬只不过是杨仪的手下,后来两人都当上了丞相府的长史,可现在,蒋琬掌握了蜀中大权,杨仪心里自然不会好受,后军师费祎去探望他,他说:“如果我在当年丞相亡故时跟从了魏延,又怎么会落到这般地步?我真后悔。”费祎将这番话密告刘禅,刘禅大怒,当即将杨仪贬为庶民,迁徙到汉嘉郡,杨仪到了徙所,仍不忘上书诽谤蒋琬,而且词语激切,终于惹怒了蒋琬,下令汉嘉郡守收捕杨仪,杨仪畏罪自杀。
杨仪是死了,但魏延的冤也在没有人涕泣,后来姜维九伐中原均告失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手中缺少一员勇猛的武将,魏延之死,对蜀国来说是非常大的损失。
小弟的拙文算是完成了,这算是小弟首次发表自己的文章哦!希望各位高手批评指正,谢谢!
各位还想听那些人的故事?请和我联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光头党
(齐休)

白衣伯爵谏议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1
功绩 162
帖子 503
编号 4495
注册 2004-1-15


发表于 2004-1-21 10:1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写得不错!不过跟我一样,大部分的判断是建立在演义的基础上,可能受到正宗专家的一番批驳。

呵呵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4-1-21 12:5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小至于2004-01-21, 8:47:58发表
小弟的拙文算是完成了,这算是小弟首次发表自己的文章哦!希望各位高手批评指正,谢谢!
各位还想听那些人的故事?请和我联系!

呵呵!当然支持了  
正如光头兄所言,这篇文章是建立在演义的基础上,混合着史实来说的,对于其中一些观点的理解略有些偏差,试举二例。

1、杨仪说:“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这里的“魏氏”指的是曹魏,而不是魏延。

2、如果魏延不是不听将令而不死,蜀汉的大将军之位还会是蒋琬,不过不管如何,魏延不论地位、战功、才能和名气都比姜维强的多,一般不会屈居姜维之下的,“后来姜维九伐中原均告失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手中缺少一员勇猛的武将,魏延之死,对蜀国来说是非常大的损失。”这句话有把魏延列于姜维辖下之嫌。那时就不是姜维九伐中原,而是魏延的北伐了。

ps:我已将文章编辑成完整的一帖,希望小至兄弟见谅,有什么其他故事尽量发上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perzz_0
(传说中的懒人)

魏郡公兴德军节度使

Rank: 21Rank: 21Rank: 21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874
帖子 8611
编号 2940
注册 2003-12-6
来自 上海
家族 轩辕狼党


如果魏延活着,那等诸葛亮死了。蜀汉就要分派系了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小至
(张小花)

白衣伯爵
监造使
中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2
功绩 337
帖子 1217
编号 4628
注册 2004-1-20
来自 吉林省
家族 数字实验室


发表于 2004-1-21 13:17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跋锋寒于2004-01-21, 12:56:12发表
呵呵!当然支持了  
正如光头兄所言,这篇文章是建立在演义的基础上,混合着史实来说的,对于其中一些观点的理解略有些偏差,试举二例。

1、杨仪说:“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这里的“魏氏”指的是曹魏,而不是魏延。

2、如果魏延不是不听将令而不死,蜀汉的大将军之位还会是蒋琬,不过不管如何,魏延不论地位、战功、才能和名气都比姜维强的多,一般不会屈居姜维之下的,“后来姜维九伐中原均告失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手中缺少一员勇猛的武将,魏延之死,对蜀国来说是非常大的损失。”这句话有把魏延列于姜维辖下之嫌。那时就不是姜维九伐中原,而是魏延的北伐了。

ps:我已将文章编辑成完整的一帖,希望小至兄弟见谅,有什么其他故事尽量发上来。

整理成一帖完全可以哦!
我很同意你说的第三点,如果是魏延北伐,可能不会像奖为那样穷兵黩武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花逐月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06
编号 4612
注册 2004-1-19


发表于 2004-1-21 14:2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superzz_0于2004-01-21, 13:17:04发表
如果魏延活着,那等诸葛亮死了。蜀汉就要分派系了啊。。。。。。

很有道理,支持。
其实,说魏延背叛蜀汉,是冤枉了他;不过,对于他的死,一点不冤枉,完全是自己造成的。观魏延和其他同僚的关系,即使他不死并且掌权了,对蜀汉政权绝对是弊大于利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小至
(张小花)

白衣伯爵
监造使
中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2
功绩 337
帖子 1217
编号 4628
注册 2004-1-20
来自 吉林省
家族 数字实验室


发表于 2004-1-22 09:15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花逐月于2004-01-21, 14:29:44发表
观魏延和其他同僚的关系,即使他不死并且掌权了,对蜀汉政权绝对是弊大于利啊。

这话 好像有道理哦!
我得好好想想!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bluehuajj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5
编号 4672
注册 2004-1-22


发表于 2004-1-22 09:5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用今天的话说,他没有和同事搞好关系,就算当了领导,也运转不好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4-1-23 21:4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花逐月于2004-01-21, 14:29:44发表
其实,说魏延背叛蜀汉,是冤枉了他;不过,对于他的死,一点不冤枉,完全是自己造成的。观魏延和其他同僚的关系,即使他不死并且掌权了,对蜀汉政权绝对是弊大于利啊。

花兄之言大有道理。
魏延如果不死,除了蒋琬、费祎这两个诸葛亮指定的继承人外,按当时惯例,姜维等人永远也没有机会建立那么大的功勋,爬到魏延的头上,魏延也将很不幸地、顺理成章地成为蜀汉军队的最高统帅(也许蒋费时期都会是如此),蜀汉内部争斗的局面避免不了。从这点上看,魏延之死反而有利。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花逐月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06
编号 4612
注册 2004-1-19


发表于 2004-1-24 15:2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跋锋寒于2004-01-23, 21:42:28发表
花兄之言大有道理。
魏延如果不死,除了蒋琬、费祎这两个诸葛亮指定的继承人外,按当时惯例,姜维等人永远也没有机会建立那么大的功勋,爬到魏延的头上,魏延也将很不幸地、顺理成章地成为蜀汉军队的最高统帅(也许蒋费时期都会是如此),蜀汉内部争斗的局面避免不了。从这点上看,魏延之死反而有利。

多谢锋寒兄赞同。花某有一处不明白,想听听锋寒兄高见。是关于孔明临终布置后事的时候,没有魏延在场。以魏延当时在军中的地位,很是不可思议。在史书上我找不出任何答案,我空想,是不是在孔明病危时侯有招魏延议事的命令,(毕竟这么大的事,没有魏延在,很不妥)可是被杨仪,姜维等人压下来了。反正当时几乎没有一个同僚和魏延关系好的,在政治斗争中也不会希望魏延做大!索性假一道丞相意旨,将魏扔在前线,军便自发,自生自灭。我认为单论魏延死的事情是他自己多年累积的结果,但是在诸葛即将归天的时候,魏延是被杨仪等人算计了。不知道锋寒兄怎样认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得意孔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07
编号 176
注册 2003-8-27


发表于 2004-1-24 15:3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当时魏延在前线,很难去到孔明那里,再者,孔明深知魏延的性格,被他听到"军便自发"那些话还得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4-1-24 16:1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当时杨仪为长史,相当于今天的参谋长,对全军情况有通盘了解,杨仪的长处就是组织筹划,“亮数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於仪”。而魏延则是骁勇善战,节度前军,以杨仪指挥撤退,魏延断后,各司其职,可以充分发挥各自长处。现在也常有这种情况,总经理不在,以助理或秘书长代理,而不是副总经理。

诸葛病危议事,有否通知魏延,我倾向没有也不需要,临阵丧帅,战情紧急,非同小可,司令部内商议就行,实没有必要召集各部将领,可以把影响减少到最低。至于那句“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可能是诸葛深知魏延会抗命而发,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召他议事的不便。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ccxccx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8
编号 4728
注册 2004-1-24


发表于 2004-1-24 21:5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主之言,深得我心!魏延不过是争权夺利中的一个牺牲品,假若当时死的是杨仪,只怕历史又是一种写法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宇文铭

敦煌郡公
永兴军节度使

Rank: 18Rank: 18Rank: 18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2
功绩 1186
帖子 5767
编号 8853
注册 2004-7-3
家族 梁山泊


发表于 2004-7-22 15:0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Yahoo!


QUOTE:
原帖由小至于2004-01-21, 8:47:58发表
杨仪是死了,但魏延的冤也在没有人涕泣,后来姜维九伐中原均告失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手中缺少一员勇猛的武将,魏延之死,对蜀国来说是非常大的损失。

魏延会听姜维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á弦斷№谁聽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0
编号 13134
注册 2004-7-23


发表于 2004-7-23 20:0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诸葛亮死在五丈原的时候很多人在场,,魏延怎么可能做到密不发丧的呢?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5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 20:5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913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