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菜刀于2006-02-20, 20:35:01发表
违背史实的地方其实有很多,比如:
霍元甲祖祖辈辈务农,霍也是农民出身,偶尔还去城里做些小买卖,而非身居豪宅、有仆人伺候。其父霍恩弟并非死在元甲之前,而是在元甲去世七年后才病逝。农劲荪是元甲成年后才认识的,小时候两人阶级相差很远,没机会相交……等等。
当然,作为电影来说,剧情违背史实并不是过错,但违背事实的同时剧本又不怎么样才是让人追讨的理由。就像那个月慈,说起话来根本不像是个农女,而像是没考上大学被迫回家种田的主儿
跟菜刀较个真:)
其实,在过去中国,尤其是科举制度废除以前,农村人的素质并不见得比所谓的城镇人低到哪里去了。在科举时代,中国传统社会,约有90%的绅士居于乡间。由于他们耕读在农村,关心的事务也是农村,包括意识形态教化、精英分子的养成都以农村为中心。这都因1905年科举制度的取消而改观:科举废除之后,现代教育体系需要的大量经费负担,其税收落到县乡里农民头上,他们的钱办起来的学校却远离他们的家,远在县城、省城或者一些贸易中心城市。农民没有财力让自己的孩子跑那么远去上学。于是,在这个人口90%都是农民的中国,科举被废除了,新式教育他们也享受不了。新知识分子的生活场所和活动空间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农村青年知识分子向城市单向流动,农村智力资源大量流失和衰竭,农村文化生态不断失衡与蜕化,乡村社会失去重心,其自治性和自主性亦不复存在。在这种背景下,乡村权势被土豪劣绅和无赖恶霸乘机僭取和窃夺。这是中国乡村社会千年来所未有之大变局。“到了国民政府时期,农村的结构已经严重失序、完全恶化。
电影里霍元甲所处的时代,应该是在科举制度新近废除之后(所以身为读书人的农劲荪说:“像我这样的读书人,不去做生意,还能有什么出路呢?”),而农村结构的蜕变还未完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