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羽扇纶巾”指谁
性别:女-离线 爱上三国的女人
(Y.Y)

白衣郡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女官
级别 镇南将军
功绩 47
帖子 3664
编号 3936
注册 2003-12-31


发表于 2005-3-25 22:5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羽扇纶巾”指诸葛亮或者周瑜的问题,近年来学术界争论较大。有论者认为:“‘羽扇纶巾’并不是诸葛亮专用的,这里当然也就不一定要讲成是诸葛亮。从‘遥想公瑾当年’到‘樯橹灰飞烟灭’,一气呵成,只写了一个人,就是周瑜,写他风雅闲散,谈笑自若,运筹于帷幄之中,很容易地就挫败了敌人。”[7]此说值得商榷。
  
  汉魏无“纶巾”之名,史称“葛巾”。晋人张华《博物志》卷九云:“汉中兴,士人皆冠葛巾。建安中,魏武帝造白巾合。于是遂废,唯二学书生犹著也。”这种情况延续至晋,宋人李昉等奉敕撰《太平御览》卷三三六“国子祭酒”条引《齐职仪》云:“晋令,博士祭酒掌国子学,而国子生师事祭酒执经,葛巾单衣,终身致敬。”“葛巾”与“羽扇”相连,则是诸葛亮。同书卷七○二“巾类”条引《蜀书》云:“诸葛武侯与宣王在渭滨,将战,宣王戎胡莅事,使人视武侯,乘素舆,葛巾毛扇,指挥三军,皆随其进止。”又“扇类”条引晋人裴启《裴子语林》云:“诸葛武侯与宣王在渭滨,将战,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麾三军,皆随其进止。”陈寿《三国志》中的魏、蜀、吴三书,在宋代以前是各自单独传世的,见《旧唐书·经籍志》著录。前引《蜀书》记载,不见于今本《三国志》,说明它是现已亡佚的裴松之注文。这条注文与《裴子语林》记载大致相同,可见它们应该是同出一源。葛巾又称纶巾,大概始于东晋谢安家族。《晋书·谢万传》云:“简文帝作相,闻其名,召为抚军从事中郎。(谢)万著白纶巾、鹤氅裘,履版而前。既见,与帝共谈移日。”谢万为谢安弟。《说文》段注云:“纠青丝成绶,是为纶。”前引晋令规定,太学生才戴葛巾。谢万、谢安这类儒将要戴葛巾,当然得改变用料为青丝,别称纶巾,否则就有违制之嫌。谢氏兄弟如此装扮,自然是景仰诸葛亮之大名。
  
  诚然不错,“羽扇纶巾”作为一种着装习俗,确实兴起于东汉,最初“并不是诸葛亮专用的”。但经诸葛亮穿戴之后,就逐渐演变成诸葛亮所专有了,成为后世儒将、名士隐逸仿效的对象。宋人程大昌《演繁露》云:“世传《明皇幸蜀图》,山谷间老叟出望驾,有著白巾者。释者曰:‘为诸葛武侯服也。’此不知古人不忌白也。”可见诸葛武侯服一直流传下来,对后人产生了多么巨大的影响!博学多才的苏轼,决不会在世人已把“羽扇纶巾”作为诸葛亮的代称之际,又独出心裁地用其去指代“雄姿英发”的周瑜。
  
  日本学人中原健二先生不明究里,在其《苏轼与“羽扇纶巾”》[8]一文中云:“可知‘纶巾’还是被意识为六朝贵族的服饰。因此,《念奴娇》的‘羽扇纶巾’用在周瑜和诸葛亮身上哪个更合适,也就不言自明了。周瑜是出身名家的赤壁英雄,又精通音乐,被吴人称作‘周郎’,把‘羽扇纶巾’用作他的行为是正相匹配的。”[9]根据《三国志》记载,周瑜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周异为洛阳令;诸葛亮亦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诸葛王圭为太山郡丞,从父诸葛玄为豫章太守。他们二人家世相埒,怎么会有贵*之分呢?中原健二先生在《“羽扇纶巾”之人———周瑜与诸葛亮》一文中又以为,到了明代,诸葛亮又从周瑜那里夺取了“羽扇纶巾”的装束,故写入小说《三国演义》。[9]这种说法与三国故事的形成流传情况,可谓大相径庭,南辕北辙。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魏、蜀、吴三国纷争,演绎出了人世间多少传说故事!《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注引《江表传》云:“(周)瑜之破魏军也,曹公曰:‘孤不羞走。’后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瑜威声远著,故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这虽然是曹操为赤壁之败找托词,并使离间计,但也从中可见,赤壁之战故事传说不胫而走,当时就流传甚广。据史家研究,《三国志》裴注多过正文数倍,注引魏、晋人著作多达二百十种,其中不少传闻异词和小说家言。嗣后笔记传奇中,三国故事逐渐丰富。到了唐代,不少诗人都吟咏过三国故事,譬如李商隐《骄儿诗》中有句云:“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其中写得最多的就是诸葛亮,李白、杜甫、刘禹锡、李商隐、胡曾等著名诗人都有歌颂诸葛亮的篇什。尤其是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一云:“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此诗中勾画出了手执羽扇,指挥若定的诸葛武侯的鲜明形象。杜牧《赤壁》诗中有句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已经勾勒出诸葛亮借东风,曹操筑铜雀台欲取二乔等故事情节。可见三国故事在唐代有了更详细系统的发展,这为宋代说书艺人“说三分”奠定了基础。
  
  宋代专称“说三分”的出现,说明了三国故事在说书艺人中的重要地位。苏轼《东坡志林》卷一云:“王彭尝云:‘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可见经“说三分”的传播,三中故事日益深入人心,举国上下妇孺皆知。过去人们认为,蜀汉正统为罗贯中《三国演义》一大特点,事实上这在宋代“说三分”中就早已体现了。在“说三分”之同时,还有人“作影人,始为魏、蜀、吴三分战之象”。[10]无论是“说三分”,或者是“作影人”(即皮影戏),都会涉及故事人物详细明确的穿戴特征。这种穿戴特征的形成,必然是过去漫长时间的日积月累之结果。一旦形成这种穿戴特征,就会铭记在人们心中,世代相传,不易变更。元本《三国志平话》,实际上就是宋元“说三分”艺人的文字记录本。明初罗贯中根据此本,“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11]加工修改成《三国演义》。这类累积型小说,不可能象中原健二先生认为的那样,到此时诸葛亮又从周瑜那里夺取了“羽扇纶巾”的装束。
  
  罗继祖《枫窗三录》卷一“为曹操翻案”条中云:“杜牧之‘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绝,为咏史脍炙人口之作,然持论过苛,且违史实。盖曹操微时为桥玄所知,及操显,玄已死,过玄墓辄悽怆,为文以太宰祭之,铜雀台虽建,肯取其二女乎?文人寄兴,往往不切事理如此。”[12]罗先生作为史家,他的气愤是可以理解的。但罗先生忽略了一个常见的现象,古代文人的作品往往会受民间传说故事的影响。在杜牧诗中桥玄已变成了乔玄,曹操筑铜雀台欲取二乔,完全是小说者言,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咏史诗。前引《东坡志林》记载,说明苏轼受“说三分”的影响很大,熟知三国故事。因此之故,其词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小桥非“小乔”,显然也是小说者言。赤壁之战时,周瑜三十四岁,已经不年青了,早已结婚,何来“小乔初嫁了”?可见“说三分”和《三国演义》一样,把周瑜描写成年轻英俊,比“羽扇纶巾”的诸葛亮小许多。事实上,当时诸葛亮才二十八岁,比周瑜年轻六岁。
  
  从写作艺术的角度看,“羽扇纶巾”也应该系指诸葛亮。诸葛亮在魏、蜀、吴三分割据的决策中,表现出卓绝的才能,好象鸾凤高翔,独步云霄。他的谋略与伊尹、吕尚等古代名臣不相上下,而出于萧何、曹参之上。在曹操率大军威逼东吴,东吴群臣大多主张投降之际,诸葛亮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为赤壁之战击退曹军提供了前提条件。周瑜亦是“文武筹略,万人之英”,[13]不仅精于战阵韬略,而且风流倜傥,还精通音律。这样一位杰出的儒将,只有与诸葛亮在一起谈笑退敌,方能映衬其风雅闲散、举重若轻的英武气概。况且,周瑜“谈笑”必须有对象,而东吴将士对曹军均怀畏惧之心,不可能与决心拒曹的周瑜共语。如果“羽扇纶巾”系指周瑜,岂不成了一个人的自言自语,何能“谈笑”?因此,“羽扇纶巾”只能是指诸葛亮。这样理解苏轼的词意,丝毫也不会影响对周瑜的描写,而正因为有了诸葛亮的衬托,周瑜的艺术形象才显得更丰满、更高大。这种加进场景的描写,使词句富有立体感,生气盎然,达到妙笔生花的效果,令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
  
  综上所述,从史籍记载、三国故事形成流传情况、诗词艺术创作等角度来看,“羽扇纶巾”都是指诸葛亮。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oyani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5
编号 28451
注册 2004-12-21


发表于 2005-3-26 02:0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周瑜是武将,按理不会穿这种东西。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晨山尚书
(呼吸氧气)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4
功绩 312
帖子 11210
编号 1080
注册 2004-10-28
来自 海峡西岸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5-3-26 02:2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周瑜是儒将,父亲是洛阳令,风流的很,诸葛怎么説刚开始家道中落也是村夫,诸葛围巾是共知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oyani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5
编号 28451
注册 2004-12-21


发表于 2005-3-30 02:0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廖化将军于2005-03-28, 18:25:04发表
主帖里面说的很清楚了:

汉中兴,士人皆冠葛巾。建安中,魏武帝造白巾合。于是遂废,唯二学书生犹著也

诸葛、周鱼都不是 国家学院的学士,所以都不戴那东西

汉人重儒礼,以诸葛、周二人的档次,不会屑于僭越冒充“学生”的

但是这个误会起自于曾经有过“士人皆冠葛巾”的年代,所以诸葛、周早生300年,都会戴那个东西

请各位朋友参与帖子讨论时先认真阅读讨论内容

不看文章,闭着眼睛瞎发表评论,或者空洞的“我个人以为”、“我感觉应该”的,将被视为灌水,删无赦。

建安十三年在“中”前呢还是后?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了无痕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45
编号 35261
注册 2005-3-26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5-4-1 20:5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是诸葛 因为小周做为大都督  因而理解为武将 而武将好象都是佩剑的 在说扇子是很文气的东西 做统军大将不但因该有指挥艺术也因该充满霸气或者和小周一样玉树临风     就象当年为什么孙膑不做大将一样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廖化将军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4
功绩 274
帖子 5299
编号 25294
注册 2004-11-21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5-4-17 08:2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飞欢在天于2005-04-17, 1:18:28发表
周瑜是儒将啊......
提问:赤壁之战时,周瑜是在前线指挥还是在运筹帷幄,决算千里?

这个真的不好说哪。庞统还帅众攻城,中矢而死呢。周郎总不能比庞统还靠后站位吧?哪本历史书上记载过儒将是坐在后方遥遥指挥的?(淝水不在三国范围内)我倒以为庞桶周瑜都是要穿甲胄上前线的。毕竟我有庞统这个例子。如有不同意见,请找出反例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ndromache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0
编号 36320
注册 2005-4-8
来自 东经114:10 北纬22:20


发表于 2005-4-17 16:4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苏学士的羽扇纶巾说的是周瑜
从来就是三国周郎赤壁,没有什么三国诸葛赤壁的
指代嘛要联系上下文的呀,空谈有什么好说的啦
这种谋士装束即便形容得不准确,也是后人的修辞手法罢了,无碍大雅
建安年间嘛是196~220左右,赤壁差不多是在建安中也没什么不对


还有
古将领的中帐,没听说过是在后方的
将领么都要上前线的呀,到现代战争也是这样,要么他不是将领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好像想要表达的不是说稳坐后方离前线有千里之遥吧,那时候又没拍个电报或者UPS的,坐在大后方探马来报跑也要跑死了,送来隔夜战况,我不知道这种仗怎么才可能打得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凤雏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9
编号 32332
注册 2005-2-9


发表于 2005-4-18 10:4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用疑惑,按照苏老的意思就一定是指周瑜,如果是罗老的意思那一定是诸葛亮。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马爱犬屋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65
帖子 6479
编号 16360
注册 2004-8-26


发表于 2005-4-19 14:4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认同,前几句都是写周鱼的,怎么会突然跑出一个诸葛来?从语法来看也是行不通的。

比如描写某伟人,先说他如何如何高大伟岸,再说他如何如何英明神武,又说他如何如何文采风流,突然插了一句,他身边的某人打扮的也不错,然后说在伟人的领导下,敌军大败而逃…………

不可能有这样的写法。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ndromache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0
编号 36320
注册 2005-4-8
来自 东经114:10 北纬22:20


发表于 2005-4-21 14:1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同意楼上的观点

开始是,三国周郎赤壁,然后是,遥想公瑾当年
从头到尾都没诸葛什么事啊
大家都知道,修辞里即便是互文,也不是这么用的;至于指代,通常也是在上文出现了所指人物之后,才以指代谓之

关于谈笑,难道周瑜跟谁谈笑了都要一一说明吗
好了
那东坡先生不要写词了,改写小说吧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爱上三国的女人
(Y.Y)

白衣郡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女官
级别 镇南将军
功绩 47
帖子 3664
编号 3936
注册 2003-12-31


发表于 2005-4-21 22:5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文学传作转移对象也没啥稀奇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incery
(枫影长歌)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10
帖子 675
编号 11084
注册 2004-7-12
来自 神遗忘的地方


发表于 2005-4-22 14:5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讨论当年有谁穿过羽扇纶巾就好像2000年后我们子孙讨论2005年有谁穿过牛仔裤一样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爱上三国的女人
(Y.Y)

白衣郡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女官
级别 镇南将军
功绩 47
帖子 3664
编号 3936
注册 2003-12-31


发表于 2005-4-23 16:4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chukekm于2005-04-22, 14:26:40发表
羽扇纶巾是典型的儒将打扮~~而周瑜就属于这种类型,至于孔明嘛,目前只有罗贯中把他写成那样~

纶巾好理解,但羽扇又电想不通诶,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ndromache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0
编号 36320
注册 2005-4-8
来自 东经114:10 北纬22:20


发表于 2005-4-23 17:4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就写成了一个整体嘛
又没说着了纶巾就非得拿把扇子
借用楼上x4的那个比方来说
谁规定了穿牛仔裤必须配T-shirt……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林抑扬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11
编号 5264
注册 2004-2-13


汗,这种问题还需要学者讨论?难道现在的学者无聊到只会研究这种问题?

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两次提到周瑜,“周郎”、“公谨”。结合上下文及语境,那么“羽扇纶巾”指的又能是谁?贾诩?曹操?司马懿?还是诸葛亮?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批甲上线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8
编号 35553
注册 2005-3-30


发表于 2005-4-25 16:0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周瑜不算谋士吧?
另外,诗的题目虽然是赤壁怀古,可是说到小乔初嫁和赤壁之战未必是同时(如果不是同时好像更奇怪,黑线),小乔初嫁时孙吴定江东,战事也不少。当然,这个只是我对诗的看法,因为诗里面的羽扇纶巾……主观上说,很难想象和诸葛有什么关系,客观上说,周瑜不比鲁子敬,以用文中所述的双人谈笑来看,也不会和诸葛谈笑,目前我没发现什么记载说他们有交情。如果谈笑时非己一人(一人很难谈笑),又是赤壁时,应该就是其他前线东吴将士(例如放火的黄盖,还有吕蒙陆逊等等)。
从文人诗词来说,自从有开始咏颂三国,就有不少偏颇,例如《八阵图》等等。
话有说回来,如果有说给我提到羽扇纶巾我想到的一定是诸葛亮,个人看法,爬走。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林抑扬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11
编号 5264
注册 2004-2-13


我允~ 谁规定只有诸葛能够羽扇纶巾,周瑜就不可以,如果诸位执意要抛开语境本身在哪里指鹿为马,我也无话可说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真定赵云

成康侯监察御史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好贴 1
功绩 369
帖子 3093
编号 7888
注册 2004-5-25
家族 慕容世家


不管后来羽扇纶巾指谁,但我以为苏轼词中应该指的是周瑜无疑。记得陆游曾有一句:诸葛破曹功第一,髯公何故颂周郎!现在我们再怎么猜测论证总比同朝代的陆游理解要偏离多一些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tobywhcheng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42
编号 36985
注册 2005-4-17


发表于 2005-4-28 02:4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了无痕于2005-04-01, 20:50:31发表
我觉得是诸葛 因为小周做为大都督  因而理解为武将 而武将好象都是佩剑的 在说扇子是很文气的东西 做统军大将不但因该有指挥艺术也因该充满霸气或者和小周一样玉树临风     就象当年为什么孙膑不做大将一样

挑個刺,周瑜是左都督,不是大都督
而且孫權還故意找個和周瑜有過節的程普去牽制周瑜

QUOTE:
我也觉得周瑜拿扇子有点莫名其妙,不伦不类的

這個不過是個思維定勢而已

談笑要是真的要指定一個對象,小喬行不行?
不過軍營中還有妾侍侍候,好像也太離譜了

樓主文中提到的葛巾毛扇
和羽扇綸巾還是差了很遠耶
我看過一些論述
說甚麼毛扇和羽扇不同云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贾图

广陵侯
谏议大夫
★★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775
帖子 10924
编号 3282
注册 2003-12-13


发表于 2005-5-13 11:3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我倒以为庞桶周瑜都是要穿甲胄上前线的。毕竟我有庞统这个例子。

周郎在前线是肯定的,但我认为不会像攻南郡时那样亲自冲阵。

QUOTE:
可是说到小乔初嫁和赤壁之战未必是同时

赤壁已是他们婚后十年的事情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廖化将军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4
功绩 274
帖子 5299
编号 25294
注册 2004-11-21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5-5-13 16:3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那尔撒斯于2005-05-13, 12:38:54发表
那时是否有什么样的武将穿什么样的服装之类的规定否?
难道鲁肃,奉孝带兵出阵时也不穿铠甲?

武弁(袁绍、吕布在武弁上面两边插鸡毛。有趣的是十常侍也戴这个,上面镶插金铛、貂尾、蝉翼、璎珞等等)


幞头 (图为三国演义绣像关羽)


有规范的,通典、后汉书百官、冠冕等都有记载,武官服武弁。文官充武职,也带武冠。

汉人重礼,祭祀戴长冠,文官戴文冠,武官戴武冠,学生戴巾,民间豪侠带幞头(刘关张初出江湖扫黄巾可以戴,后来不该再戴,给关羽终生戴那个是不对的,)。马超则一味戴铁盔更不成体统。汉武电视里面卫尉李广戴铁盔上朝,也是没名堂。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那尔撒斯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8
编号 38643
注册 2005-5-9


发表于 2005-5-13 17:1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带兵打仗带头盔穿铠甲很正常,但平时肯定是有官服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廖化将军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4
功绩 274
帖子 5299
编号 25294
注册 2004-11-21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5-5-13 17:1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汉朝服装一味的黑红(包括青黄等五色),都是布袍。
还没有后世的“官服”,主要是帽子上文章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男排4号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1
编号 34100
注册 2005-3-6


发表于 2005-6-16 18:3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小马爱犬屋于2005-04-19, 14:48:26发表
不认同,前几句都是写周鱼的,怎么会突然跑出一个诸葛来?从语法来看也是行不通的。

比如描写某伟人,先说他如何如何高大伟岸,再说他如何如何英明神武,又说他如何如何文采风流,突然插了一句,他身边的某人打扮的也不错,然后说在伟人的领导下,敌军大败而逃…………

不可能有这样的写法。

语法上如何行不通?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指周郎),(和)羽扇纶巾(指诸葛亮)谈笑间.......

就如同我和你谈笑间等等,有什么行不通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玉蝶霜儿】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
编号 240965
注册 2007-11-27


发表于 2007-11-27 19:3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还可以~~~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东祖长离 2007-11-27 23:05 -100 灌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wwwind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6
帖子 610
编号 32559
注册 2005-2-12


发表于 2007-11-27 20:0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指运筹帷幄,指挥洒脱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7-11-27 20:1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太平御览》曰:“诸葛武候与司马宣王在渭滨将战,宣王戎服莅事,使人视武侯,素舆葛巾,持白毛扇,指麾三年,皆随其进止。宣王闻而叹曰:‘可谓名士!’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无人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1
编号 83597
注册 2006-9-18


发表于 2007-11-28 11:5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周瑜,他风度很...
演义对他贬得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巴孤

高城侯感德军节度使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1
功绩 559
帖子 1072
编号 6192
注册 2004-3-23


发表于 2007-11-28 12:5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羽扇纶巾肯定是周瑜无疑,这是为了形容周瑜儒将风采
不过,从历史记载来看,更多是诸葛亮羽扇纶巾装扮的描述
苏轼为了体现周瑜的儒将风范,在词中给周瑜羽扇纶巾的打扮无所谓
不过若有些如聂某类的半吊子专家由此恍然大悟,原来罗灌水是窃取了周瑜的羽扇纶巾来打扮诸葛亮啊,那就很滑稽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bxbxbxbxbxbx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43
编号 208527
注册 2007-8-29
家族 咸鱼柿油党


发表于 2007-12-3 14:4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既然是词里面的句子,应该联系上下文来看,词里面说的应该是周瑜
“羽扇纶巾”只是一句形容词,你愿意拿来形容许褚也没人管你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7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3 15:1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784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