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未知-离线 轮回

白衣伯爵
光禄大夫
★★★★★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2
功绩 385
帖子 9205
编号 941
注册 2003-9-21


发表于 2003-10-15 20: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漫话三国人物吕布刘备卷

人中吕布

“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不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杜撰,是魏晋时代人写的《曹瞒传》里记载的“时人语”。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西北边地好汉吕布的骁勇。赤兔马是借着吕布的威名,须知曹孟德胯下马号称“绝影”,这等望尘莫及的速度都没有能够排个马中魁首,只能怪其主人没有吕布那样英勇。

吕布这人是个名人,有名就有名在他有一般人没有的武勇,但是他也是个一般人,一般就一般在他的思想境界也就是一个一般人的思想境界。他也明白一些社会规则,也有一般人的是非观,但是不代表他能够坚守这些社会规则,他的遵守不过是一种惯性,并不是孟子说的“无恒产而有恒心”。要是没有诱惑,吕布也能够很够朋友,面对诱惑说不定还能够犹豫那么一下,可是只要再诱惑一下,他就不够朋友了。吕布就是可善可恶的一个人。但是偏偏因为他有常人所没有的武勇,所以对他的诱惑就比常人多,也比常人大,他犯的错误也就比常人多,可以说吕布所犯的错误常人处于他的环境可能都会犯。所以因为他以反复无常而著称,加上又是一个三国时期的名人就把他和刘备放到一起,对于他还真有点冤。毕竟吕布的反复无常是不自觉的,是抵不住诱惑;而刘备的反复无常是主动的,是本质就不好。笔者就把他排在自称是皇亲的刘备前面了。

吕布原先是并州刺史丁原的手下,何进和袁绍兄弟密谋杀宦官的时候不但招了董卓,也招了驻军河内的丁原。这丁原也是一个以武勇著称的人,出身寒门,对吕布不错,让吕布当他的主簿。丁原一到洛阳就被封为执金吾,就是汉光武刘秀说的:“为官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里的那个好职位。没有野心的丁原当时没有想到给自己的亲信吕布也讨个封赏,也就因此种下了祸根。有野心的董卓进洛阳后发现有兵的丁原对他独揽朝政是个威胁,就派人诱惑吕布。董卓派去的说客对吕布说董卓将军是怎么怎么胸怀大志,又怎么怎么看重他,说得吕布觉得董卓是个好人。然后就是说丁原不好,自己当了执金吾也不给吕布这样的人提拔提拔,说不定是嫉妒猜忌吕大英雄,要是董卓早提拔吕布了。说得吕布开始想投奔董卓,并且对丁原有了一些恨意。说客随后就提出,董卓将军说了,只要吕布杀了丁原,丁原原先的骑都尉就是他的,还有黄金美女若干。吕布当时可能还有些犹豫,说客就抬出原先何进兄弟的部属都跟了董卓,董卓力量空前强大,要是等到董卓自己来杀丁原,吕布作为丁原死党会死得很难看。就这样,又是离间,又是诱惑,又是恐吓,让还没有见过什么世面的吕布就范,害死了丁原。

董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夫子”,也就是吕布拜了董卓为干爹,至于吕布和丁原恐怕没有小说家言的那样义父子的关系,不然陈寿和裴松之不会为他隐晦的。吕布这个干儿子做得远不如曹操亲儿子那样舒服,要知道曹孟德在讨黄巾的时候就是骑都尉了,起点可谓很低。以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的身手,在冷兵器时代应该是官运亨通的,但是董卓基本上把他当卫队长用,一直到董卓被杀,吕布也只做到了一个小小的中郎将,可见在政治上拜干爹能够得到的好处实在有限。而吕布在董氏侍卫总管的位置上并不是很如意,董卓对吕布的态度并非是礼贤下士,全然是一种对待家奴的态度,发起火来拿起什么东西就朝他身上摔,有一次竟然是“拔手戟掷布”,幸好吕布的反应敏捷才没给伤着。这很伤吕布的自尊心,而且吕布和董卓府里的丫鬟也有些不清不楚,也让他心怀恐惧。

苦闷之下,吕布就去找老乡王允商议,王允虽然官至司徒,但是因为爱惜吕布的勇猛,一直对他还是很接纳的。早就看董卓不顺眼的王允得知吕布的不满后,觉得杀董卓的时机成熟了,就劝吕布干脆把董卓给宰了,就能够变祸为福。名士出身的王允估计是先给吕布讲了一大通兴复汉室,名垂青史的大道理。说得吕布很动心,但是这还不足以对他构成足够的诱惑,于是他说:“奈如父子何?”王允说道:“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从中王允也看出了吕布心里更能够接受的是实惠,也跟着许诺朝廷和诸侯会因此感谢他,不会亏待他的。想到不会亏待自己,吕布马上下了决心,于是和王允一起发动政变,亲手结果了董卓。吕布也因此被封为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温侯,和王允一起共掌朝政,达到了他仕途的顶点。身处权臣位置的吕布却不是一个权臣的料,他就是一个适合供权臣驱使的骑将。王允也不是当权臣的料,他也就能够当个部长。很不幸的是汉献帝也仅仅是一个当傀儡的料,远不如汉文帝。

因此,董卓是杀了,汉的中央政府却很混乱。王允以革命功臣自居,在他看来要么是董派,要么是汉派,绝对没有中间派,被董卓用来装门面的蔡邕也成了王允的刀下鬼。作为海内名士的蔡邕肯定不会是董卓的死党,也没有什么恶行。他的被杀让所有为董卓工作过的人都自危,他们没有蔡邕有名气,但是肯定比蔡邕的可死之道多。历史上任何时候纯正的左和右都是少数,可左可右的中间派才是大多数,以为非我就是彼的区分法肯定是行不通的。在政治上永远是对于能够不坚定支持对手的就不应该打击,还应该拉拢,否则是必败无疑,王允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出关东奔

在政治上吕布的水平只比王允低,他因为董卓是西凉人就对所有的西凉人猜忌。董卓的心腹李催和郭汜在贾诩的撺掇下起兵为董卓报仇。贾诩从后来劝张绣投降曹操来看,并不是一个好乱乐祸的人,只不过是看蔡邕都给杀了,自己也危险,只有和李催、郭汜等武将一起铤而走险。李催和郭汜本来是准备逃跑的,但是贾诩告诉他们,你们现在跑了,一个乡治安委员都能够把你们给抓起来,但是就此举兵说不定还有成功的希望,就算不成功逃跑也来得及。就这样,李催郭汜举兵西向。王允却显示了自己的无谋,说:“关东鼠子欲何为邪?”并不把这伙人放在眼里,大约他和吕布一样,认为李、郭二人是无名下将,西凉兵是乌合之众,谁都没有想到里面还有个贾诩。自古造反起事,光有文人是闹不起来的,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因为文人没有武人的冲动和狠劲;光有武人闹起来是不大的,因为武人只知道杀略,缺乏组织和延续性。不过武人闹起来后有文人在其中就可怕了,因为文人会有办法把一帮武人的造反劲头给延续下去。

吕布不管手里是一杆方天画戟还是长矛,要是单挑,肯定是天下无双,但是战争不会是单挑,别人列成阵势一拥而上,吕布再厉害也不行。虽然他在单挑中轻易“以矛刺中(郭)汜”,却不能够改变整个战斗失败的命运。长安城破,王允被杀,吕布带着几百骑兵仓惶而逃,李催郭汜在长安城中纵兵劫掠,倒霉的还是老百姓。要说吕布在关键时刻还是讲义气的,没有带老婆,却要带着王允走,不过王允坚持死节,他就不再坚持,他还是最爱自己的。

逃出长安的吕布本来是要投奔袁术的,他认为自己杀了董卓为袁术报了仇,袁术应该报答他。袁术却因为李催和郭汜已经封了他为左将军、阳翟侯而全不讲原则,借口吕布反复,不收留他。于是吕布就去投奔袁绍,仗着胯下马,掌中戟,很立了一些功劳。立功之后,吕布在袁绍那里又摆起了温侯的架子,让袁绍看得很不舒服。要说吕布的骄狂对袁绍本身的地位是没有什么威胁的,相反一个高明的统治者应该知道象吕布这样缺点明显的人用起来才能够放心,象大耳朵那样结党的家伙才会搞政变。袁绍就是缺乏一个政治家的眼光和胸怀,就叫人刺杀吕布。不想被吕布使出空城计,让人在营帐里弹琴,自己开溜了,袁绍派去的刺客只砍坏了吕布的被褥。

跟着吕布就去投靠老乡,河内的张杨。吕布也不是一个完全的武夫,他对张杨说:“咱俩是老乡,杀了我对你没有什么好处,不如拿我来要挟李催和郭汜,肯定能够骗到官位。”能说出这话的人,肯定是具有《战国策》里一般谋士的水平的。李催和郭汜还真怕吕布,人中吕布不是浪得虚名之辈,两个人一合计,就以汉献帝的名义下了诏书,封吕布为颖川太守。算是不把吕布当通缉犯了。

在河内栖身的吕布,忽然得到曹操手下谋士陈宫的邀请,要把曹操的兖州献给他,吕布当场接受。陈宫是有自己小算盘的,现在他已经不是曹操手下最重要的谋士了,最重要的谋士已经是长相很帅的荀彧,这让陈宫觉得很不痛快。陈宫觉得曹操是典型的喜新厌旧。现在曹操去找陶谦报仇去了,留他在东郡驻守,他觉得机会来了。吕布就在附近,要知道吕布是很有号召力的,把兖州献给吕布,陈宫又可以当回首席谋士,吕布对他言听计从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陈宫是最积极谋划的。作为曹操老朋友的陈留张邈,经不住陈宫的挑唆,再者他对成为老朋友的下属也不是很痛快,“少以侠闻”的张邈对传说中武艺高强的吕布也是心向往之的。

吕布因此和曹操结下了梁子,在兖州和曹操大打出手,不过因为当年的旱灾和蝗灾,粮食才是主要矛盾。而陈宫空有一肚子小聪明,吕布空有一身武艺,对发展农业生产却都没有在意。兖州投靠吕布的军队士绅和一般老百姓本来对吕布是仰慕的,可饿了肚子之后这种盲目的仰慕就化为了被欺骗后的愤怒。因为枣袛的屯田,曹军的粮食问题基本上解决了。曹操不单自己聪明,手下程昱一干谋士还为他出谋划策,比起李催郭汜不可同日而语。曹军反击的让吕布损兵折将,最终只好逃跑到徐州去投靠刘备。

刘备当初靠着吕布在兖州牵制曹操,得了徐州,现在有名的英雄吕布来投奔,让大耳朵得意地忽闪忽闪的,以为自己真是如何如何了。吕布感觉刘备对他很亲切,就把刘备当成自己人:“我与卿同边地人也,布见关东起兵,欲诛董卓。布杀卓东出,关东诸将无安布者,皆欲杀布耳!”意思是只有大耳朵是好人,好兄弟,够朋友。吕布这么一感动,就把刘备真当成了自己的好兄弟,“请备于帐中坐妇床上,令妇向拜,酌酒饮食,名备为弟”,要知道,汉代虽然不是很讲究,但是让一个大男人到自己老婆的寝室里也是有违礼法的事情。吕布这么做,是因为他真的在心里把刘备当成自己的好兄弟了。可是刘备却根本没有把吕布当兄弟,或许刘备要是还在公孙瓒手下混的时候会把吕布当兄弟,要还是白丁的时候,他也会把闻名天下的吕布是他大哥当荣耀来讲:“备虽汉室宗亲,吕布之弟,然······”。可现在吕布落难了,他正得势,也算一方诸侯,如果吕布自甘他的下属,他是会屈尊降贵地和吕布同床一下的,但是他吕布居然和他称兄道弟。吕布是什么东西?放肆!刘备嘴上答应,脸上却带出来了不满。


下邳陨命

受惯了权贵白眼的吕布想必是能够看出刘备的不悦。此刻的温侯不知道有没有一种虎落平阳的凄凉?编草鞋出身的刘备也可以看不起他了,吕布毕竟有些不甘心,他还是温侯,他还有过杀董卓的大功,还是天下闻名的骁将。吕布把一口气暂时咽在了肚子里,和陈宫一起去等待机会。

机会不久就来了,得意忘形的刘备和袁术在淮南打了起来,后方空虚。袁术又使出了离间计,写了封感谢信给吕布,感谢他杀董卓、打曹操,正题却是:“术生年已来,不闻天下有刘备”,鼓动吕布抄刘备的老窝,许诺送米二十万斛,“若兵器战具,它所乏少,大小闻命”。二十万斛米对吕布可是大诱惑,何况“不闻天下有刘备”打进了吕布的心坎里,无名小卒刘备,不过是运气好就占有徐州,还敢于给天下闻名的温侯吕英雄脸色看,吕英雄现在要夺他的徐州了。加上不甘寂寞的陈宫也在一旁怂恿,吕布立刻发兵取了下邳,抓了刘备的老婆。身在前线的刘备得知自己的老巢被抄,军心大乱,想回师下邳,走到半路上军队就溃散了。刘备收敛残兵转进广陵,补给匮乏,堕落到“吏士大小相食”的地步,只好向吕布求降。毕竟吕布还是有点政治风度的,要是袁术肯定是要把大耳朵给杀了才甘心。加上袁术没有兑现二十万斛大米的承诺(想想也是,头年袁术的部队还在拿蒲赢当军粮,哪来得二十万斛大米),让吕布很不满意,就收留了刘备,并把他的家小还给了他。这下刘备反成了吕布的下属,反正大耳朵生来脸皮厚,也不在乎。

袁术却没有打算放过刘备,继续派兵来攻打刘备。吕布带兵为刘备解围,宴请袁术的大将纪灵等,和刘备一桌。吕布在酒桌上拍着刘备的肩膀说:“刘备,是我小弟,现在在跟我混,他的事就是我的事,大家给我个面子,放他一马,怎么样?”刘备这时候没有当初的“外然之而心不悦了”,跟着摇着一对大耳朵说:“各位大哥,就算你们不给我刘备面子,也该给我吕大哥面子吧?小弟在此给各位老大赔礼了,饶过我这一回吧?”吕布总算找回了自己在妻女面前丢的面子,恨不得让自己的老婆一起来喝酒。纪灵等人闻言面面相觑,不置可否。吕布一笑,让小校拿一只战戟举在几百步的辕门外,说道:“当然,让你们这样退兵,你们定然心中不服。这样吧,我在这里,如果能够一箭射中战戟的小支,你们就退兵。射不中,咱们就开打。”也不等众人答话,吕布拿起自己的长弓,弯弓搭箭,弓如满月,箭似流星,“啪”的一声,正中小校手里战戟的小支,羽箭就嵌在小支上,箭尾微微颤动。须知战戟不同于靶子,以当时各人的身份也不能凑过去看看小支上的凹槽什么的,箭中战戟,要是落地也就没有了吕温侯的声势,因此当时只可能是箭穿战戟。纪灵等为吕布的箭术所震慑,只好退兵,让刘备逃过了一劫。

这时候,吕布意外地接到了曹操的信和朝廷的诏书,封他为左将军,曹操还在信里说:“国家无好金,孤自取家好金相为作印,国家无紫绶,自取所带紫绶以籍心”,一副尽释前嫌的样子,让吕布很感动。于是吕布就上书汉献帝说:“臣本当迎大驾,知曹操忠孝,奉迎到许。臣前与操交兵,今操保傅陛下,臣为外将,欲以兵自随,恐有嫌疑,是以待罪徐州,进退未敢自宁。”对曹操则是大骂自己当年该死:“布获罪之人,分为诛首,手命慰劳,厚见褒奖。重见购捕袁术诏书,布当以命为效。”吕布因此就记起当年袁术不曾接纳他的仇,把袁术派来为儿子求亲的使者送给曹操砍头。

而曹操同时也赏赐了大耳朵刘备一个豫州刺史的官,以牵制吕布。仅仅是吕布,曹操是不害怕的,关键是有个陈宫,吕布加陈宫的组合让曹操始终放心不下。

吕布和曹操的政治联盟还一起讨伐过袁术,并获得胜利。以吕布的胸襟,有个徐州就够让他满足的了。可是刘备对吕布很不满意,刘备的手下也对吕布不满意。在建安三年的时候,刘备的手下把吕布派去河内买马的人给抢劫了。吕布大怒,攻打刘备,刘备不支逃走,老婆又一次落到了吕布手里。历史上的吕布确实好色,曹操后来质问他:“卿背妻,爱诸将妇,何以为厚?”他也只有默然,不知道他对大耳朵的老婆有没有什么兴趣,不过并没有杀或者籍没什么的,总算对刘备有些香火之情。

刘备向夏侯惇求救,结果吕布连夏侯惇一块打,吕布的手下曹性把夏侯惇的一只眼睛也射瞎了。曹操亲自带兵来讨伐吕布,给吕布写了劝降信。陈宫等人害怕曹操算当年背叛的旧账,就力劝吕布去勾结袁术。其实这是个馊主意,袁术的不但在实力上已经不足以帮助吕布,更因为其称帝,已经成为道义上的叛逆。吕布和他联合只能够是使曹操的讨伐更加名正言顺。和人民公敌结成同盟的人,难免也会成为众矢之的,这是政治上的常识。吕布当时更应该选择和袁绍结盟,袁绍才是让曹操发怵的人。要知道建安三年初,曹操从攻打张绣的前线回兵就是因为传言袁绍要进攻许昌。

曹军屡次打败了吕布的反扑,把吕布围困到了下邳城里。最终吕布的部将献城,吕布和陈宫一起成了曹操的俘虏。吕布向曹操提建议,让他戴罪立功,当曹操手下的骑将,曹操表示心动。关键时刻刘备阴了吕布一句:“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一句话把吕布送上了死路。吕布大骂刘备:“是儿最叵信者!”在被勒死之前,吕布才知道刘备当初亲热地喊“吕大哥”是笑里藏刀。可能他又在喊:“吾误矣!”吕布的特点是自己错误了还能够承认,这比袁绍强,但是承认了就不改,正如他手下高顺所说:“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孔子称赞颜回:“不二过。”承认自己的错误重要,避免再犯更重要。


说者有意

吕布和刘备都是名人,吕布的名人是打出来的,刘备的名人是吹出来的。刘备自称是皇亲,说自己是汉景帝儿子中山王刘胜的后代。且不说在汉武帝的时候,刘胜的儿子因为进献给太庙的酎金成色不纯就已经被除国,再到东汉末年,鬼才晓得他的子孙到了哪里。何况中间经历了王莽代汉,不和王莽合作的刘家子孙不是给杀了,就是和刘秀似的造反;刘秀复辟成功后和王莽合作的刘家子孙也不会有好下场,跟着造反的怎么也该有块封地。纯种的刘邦后代在民间是剩不下几个了。刘备就是也姓了一个刘,他爷爷当过一任县令,他早死的爸爸当过衙门里的小吏。他没有什么依靠,就从小和现在幼儿园小朋友姓孙就说自己和孙悟空沾亲似的,到处跟别人吹他是皇亲。不过幼儿园小朋友长大了会知道不好,不会再说。可刘备是一直执著地说,说到自己也有些相信,就跟有的巫婆神汉先说自己有神灵附体来骗钱,骗到最后连自己也有些相信,结果把病人和他自己的命都给害了。刘备就是这样逐渐在心理上把自己当成汉室的代表,正义的化身,逢人就是那么一句:"备虽汉室宗亲",整个一神经病。

可按照中国的老例是:"与其慢也宁敬"的,一般老百姓就想了,没有影子的事情他怎么会这么执著呢?多少总归刘备应该和皇帝家有点联系吧。以讹传讹,别人就觉得他有可能真和皇帝有些关系,略略给他些尊敬,随后刘备和他的支持着们也就更加理直气壮地宣扬,别人也就觉得越可信。人们心理的这个弱点,到现在也没有改过来,所以那些邪教和骗子才能够得逞。有时我忽然想,要是一个长发飘飘的年轻女子带上一副墨镜站到王府井的街头,她的几个同伴假装是她的保镖和影迷去请她签名,相信能够在王府井造成一场混乱的,大抵如此。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是人们上当的根源,也是骗子得以成功的根源。

刘备除了喜欢神经质地把“汉室宗亲”挂在嘴上外,一般还是很沉默寡言的,以示稳重,好让别人和他自己更加相信自己是汉室宗亲。现在有些不懂或者反应迟钝的人,也和大耳朵一样故作深沉状。最初刘备的生计是汉朝认为的贱业,半工半商,弄些个草鞋席子什么的卖卖,后来遇到中山的大商人张世平等人,靠着一张嘴,骗得张世平拿出钱来给他组织黑社会。一向很回护刘备的陈寿在《三国志》里说“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在得到大商人资助后“得用合徒众”。那时候黄巾还没有起事,刘备的一帮想来不会是什么爱心捐助机构,说轻点是大商人的保镖,说重点就是斧头帮之类的帮会。

从这可以看出东汉政局的紊乱,黑社会得以存在并横行的时期,都是一个政府行政权萎缩的时期。黑社会所行使的就是政府的原始功能,保护一定集团的利益、制订并维护一定的秩序。黑社会最初所填补的都是政府的真空地带,利用的往往是政府保护不力的弱势群体。在东汉,商人是一个政治上受歧视的群体,在与地方豪强的争斗中,往往受到士大夫集团为主体的官吏的不公正对待,因此就会培养刘备这样的势力来维护他们的利益。可以说,根治黑社会的要诀就是在于政权的公正性和广泛性。这点,毛主席的时代为根治黑社会提供了典范,在中国猖獗几千年的黑社会在新政权下的覆灭是弹指一挥间的事情,正是因为毛泽东的政府最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利益,尤其是代表了弱势群体的利益。

以商人集团为主要支柱的刘备帮会本来是要被东汉的士大夫集团镇压的,因为在当时的社会主流观念看来,刘备之流应该是属于无赖子弟的。而此时,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开始起事,说的比刘备的皇亲来头还大:“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刘备等一帮无赖子弟一向以打架著称,就被征召为民团配合官军作战。刘备的帮会,欺行霸市还可以,对付武装起来的黄巾就不大顶用了。刘备很窝囊地被打翻在地,跟着就是装死,看来黄巾没有割对方耳朵记功的章程,刘备就得以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和一对引以为豪的大耳朵。

从死尸堆里爬出来的刘备,算是镇压黄巾的功臣,在黄巾的张氏兄弟破灭后当上了汉王朝的安喜尉,算是正式国家公务员编制。得了官的刘备更加正经了,帮会是不搞了,立志要当汉王朝的好官。可是他的好官没有当多久,汉王朝要搞减人增效,刘备怀疑他是属于在裁撤之列。因为他知道,汉王朝的减人增效裁撤的未必是没有本事的,可肯定是没有关系的。现在八个人的编制,其实只需要五个人来干,因此裁撤上三个人,减人增效,乍看起来有理。执行起来却未必,因为八个人的编制,可能只有三个人干活,而那五个不干活的根据存在即合理的哲学原理,想必是有背景和有关系的,到最后剩下的可能就是这五个不干活的,减人未必是增效。

有自知之明的刘备,不再拿着一副喜怒不行于色的劲了,做了一件有血性的事情,就是把郡里派来的督邮绑在树上,用鞭子痛打了一顿,然后把自己的官印挂在督邮的脖子上,弃官而去。比起后世的陶渊明听说督邮要来,长叹一声:“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间小儿折腰”。回老家去种菊花看南山的潇洒来,刘备的所为倒更有些男子气概。初次官场失意,让刘备知道仅仅是自称皇亲是没有用的,仅仅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好官也是没有用的,要想出人头地,或者就是活得体面,要有自己的靠山,要有一个有权有势的人来赏识他,重用他,给他机会。在那样一个世界,替朝廷卖命是没有太多意义的,因为朝廷是虚幻的,皇帝是不知道的,替某个具体的官员卖命才是现实的。想通了这个道理后,刘备开始了自己的投奔生涯。


四处投奔

刘备投靠的人确实不少。在离开安喜县后,他碰巧遇到了奉何进命令出来募兵的都尉毋丘毅,当时都尉大人在下邳碰上了强盗。刘备戴罪立功,打退了强盗,又当上了芝麻官。可乱世里的芝麻官不好当,没多久,刘备就“为贼所破”,投靠老同学公孙瓒去了。这段时间里他并没有讨伐什么董卓,以至于有“三英战吕布”的辉煌,不然一向很回护他的陈寿一定会在《三国志》里给他记上一大功。

随后,刘备就是跟着公孙瓒的同盟青州刺史田楷混,和袁绍打仗,有了些战功,被公孙瓒委任为平原相。到了兴平元年的时候,陶谦把曹嵩杀了,引来了曹操的疯狂报复。陶谦就向田楷求救,刘备作为田楷的下属,一起去援助陶谦。当时刘备的手下有包括乌丸骑兵在内的千把人,另外“略得饥民数千人”,就是田楷手下的一个小跟班。陶谦为了让刘备替他卖命,给了刘备四千丹阳兵作为收买条件,于是刘备就不跟田楷了,改跟陶谦混。郯城一战,刘备大败,退守徐州。恰巧这时候陈宫叛迎吕布,曹操后院起火,曹军被迫回师兖州。此刻在徐州城里的陶谦和刘备因为此前的惨败,已经没有能力对撤退的曹军进行追击。这年冬天,陶谦在忧急中死去,刘备捡了现成便宜,在当地大商人糜竺等人的拥戴下,占有了徐州。看来刘备确实有商人缘。

兴平二年初,刘备还没有找到当一方封疆大吏的感觉,被曹操打败的吕布就来投奔刘备,从而使刘备很有些忘乎所以。骤然大阔的人往往是这样的,人绝大多数只在痛定思痛的时候才认真审视自己,有畏惧感。其实非常之福和非常之祸一样,都是超出了一个人的承受范围和把握能力,在非常之福或者非常之祸中人最重要的是把握自己。非常之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非常之祸更可怕,非常之祸不过是几块石头向你砸来,你还可以闪避;非常之福则是裹胁着你撞向石头的洪水,逆水行舟顶多不进,顺风顺水把握不好会触礁身亡。刘备以一个外来户兼名微之辈占有徐州,自然有很多陶谦的旧将不服气,可刘备真以为自己是汉室宗亲,别人都应该支持他。他把自己看成了正义的化身,对淮南谋划着称帝的袁术虎视眈眈;当然四世三公的袁公路连他的庶兄袁绍都看不起,何况一个大耳朵?于是双方在盱眙对峙,陶谦旧将,也就是当年和刘备一起镇守郯城的曹豹向吕布献出了下邳城。刘备军心大乱,加上后勤匮乏,先是士兵逃往,后是败给袁术,进退不得,只好投降吕布,大耳朵的故主算是又多了一个。

到了建安三年,曹操在下邳把吕布给抓住了,吕布向曹操服软,想改给曹操当将军。在旁边的刘备想起了老婆两次落到了好色之徒吕布手里的遭遇,就不失时机地向曹操进言,让他吸取吕布两个故主丁原和董卓的教训,曹操听了他的话,把吕布给勒死,带着他回到了许昌。

从毋丘毅算起,加上公孙瓒、田楷、陶谦、吕布,曹操应该算是刘备的第六个上司,刘备对这位上司不是很满意,因为他自认为是皇亲,而曹操是赘阉遗丑,所以他比袁绍袁术更妒忌曹操。于是他就和没落贵族董承等人谋划着杀曹操。 心怀鬼胎的刘备为了显示自己胸无大志,平时关起门来种芜菁,想让曹操丧失对他的警惕。可这番做作是瞒不过曹操的,曹操象看耍猴一样看大耳朵自作聪明的把戏,觉得大耳朵作假的功夫也就这样,大耳朵当年出去卖草鞋都不种地,现在种哪门子地?他要是安分人也不会刚当上徐州刺史就和袁术对掐。只是曹操觉得刘备是怕了自己,心理上很满足,就请刘备到府中喝酒,也就是有名的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说刘备是英雄的目的就是间接地告诉他,识破了他的骗局,刘备一听把筷子都吓掉了,然后以怕听雷声做借口搪塞。曹操当时仰天大笑,是为了这个喜怒不行于色的大耳朵被他吓得语无伦次而开怀大笑,并不是受了大耳朵的骗。

刘备趁着邀击袁术的机会跑到了徐州,袁术没有伏击到,却谋杀了曹操的徐州太守车胄,曹操听说后大怒:“竖子敢尔!”原因是曹操并非不知道大耳朵外君子而内小人,只是没有料到他敢于这样大胆。曹操果断进兵徐州的行动也让刘备出乎意料,因为他认为曹操要防着河北的袁绍,暂时不会来打他,心里还打着等袁绍和曹操两败俱伤的时候捡现成的便宜。当他看到曹操亲自带兵前来的时候,大惊之下,只做了象征性地抵抗就逃跑到河北去投奔袁绍,而不是投在荆州的正牌汉室宗亲刘表。因为在刘备看来,一则袁绍比刘表更有前途,再则他这个冒牌皇亲和刘表这样的正牌比不免失色不少。

刘备投奔的第七个上司袁绍并非没有称帝的野心,而且和他的第二个老上司兼好同学公孙瓒的死有直接的关系,可这时候刘备可以把义气暂时忘掉。刘备之所以能够投奔成功固然是靠了老师郑玄的推荐,另外他当年在公孙瓒手下当平原相的时候就曾经举荐袁绍的大儿子袁谭当孝廉,算是早就暗送秋波。

刘备在袁绍手下先当和曹操作战的急先锋,跟着颜良、文丑的屁股后头渡河作战,结果正面战斗确实太危险,白马颜良被杀,延津文丑跟着毙命,刘备仗着多年练就的逃跑本事才留下条性命。惊惧之余就向袁绍请令,到曹操后方的汝南去搞颠覆,和当地的黄巾余党刘辟等人作乱,结果让曹仁给灭了。等到官渡之战后,曹操亲自带兵来围剿,已经吓破胆的刘备才去投汉室宗亲刘表,也就是他第八个上司。


荆州要冲

刘备的第八个上司刘表,不但是正宗的皇亲,而且是东汉末年正宗名流,与汝南陈翔、范滂、鲁国孔昱、勃海苑康、张俭、南阳岑晊等人号称八友。这里面的范滂、张俭可是第一流的名士,晚清维新党人谭嗣同著名的那首绝命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里的张俭就是这位东汉名士。汉灵帝时候,大捕党人清流,张俭窜身草莽,因为天下知名,每每有人冒着破家的危险来保护他,其中就有那位圣人之后孔融。刘表可能因为是正宗皇亲,倒没有成为通缉犯。在大将军掾的任上做得很稳当。汉灵帝死后,刘表做到了荆州刺史的肥缺,属于是累官不失州郡的正常升迁,就跟现在国企里你只要是个全日制本科生,最终一个工程师是跑不了的一样。

此刻的刘表很有些后悔,当初以老官僚的眼光看重了四世三公的袁绍,对于赘阉遗丑的曹操不是很看好。在官渡之战的时候,刘表因为江东和他有杀父之仇的孙氏牵制,加上对当年的愣头青曹操有点惧怕,并没有出兵夹击许昌。官渡袁绍惨败对这位老官僚可不是什么好消息。正好刘备来投奔,他就把刘备安排在新野驻军,算是建立了和曹军的缓冲区。

刘表对刘备的意见就是利用,但不是重用,以刘表的名士出身,对刘备的帮会出身,骨子里是有着一种看不起的。名士不是各地都有,商人却是各地都有,乱世里的和刘备一样的豪强之辈也是很多。荆州在刘表手下不得意的人,很多和刘备倒是臭味相投。于是在新野形成了一个以刘备为中心的圈子。对于这,刘表是警觉的,刘表的同类荆州得势的士大夫蒯彻等人对刘备不止是警觉,而是深恶痛绝。刘备在荆州是在野派的领袖,是执政派的死敌,因此经常有人在刘表面前说他的不是。

在曹操对袁绍残部进行作战的时候,刘备在博望坡曾经利用夏侯惇的轻敌冒进,取得了一场战斗的胜利。在曹操进讨乌桓的时候,刘备向刘表提议趁机袭击许昌,刘表作为老官僚,一方面不愿意冒险,一方面出于对刘备的戒心,并没有答应。

关于诸葛亮,当是刘备在破夏侯惇之后寻访的。三顾茅庐固然是因为刘备在荆州穷极无聊,不使自己真的在安逸的生活中堕落,找些事来做做。另外一方面,刘备也是想改变自己帮会分子的形象,如同现在越是自己文凭不行的企业领导,越喜欢在招聘的时候把文凭放在第一位。可能当初刘备也想如现在一些企业家娶个女大学生什么的,通过肉体的关系来提高自己的文化。但是当时他还不具备那方面的吸引力,要知道女大学生找土财主叫贪财,找有足够金钱和势力的就叫慧眼识珠。刘备就只好找知识分子的朋友了,就是知识分子中如蒯越等当权派也不会搭理他。至于正在南阳的隆中养望的诸葛孔明,自比管仲乐毅,可惜“时人莫之许也”,推许他的只有崔州平、徐庶等一伙在野的知识分子,因此不是很计较刘备的地位。诸葛亮见到刘备的时候,把原先替刘表打算的战略改了改,跟刘备一说,就是著名的“隆中对”。这“隆中对”和当年鲁肃告诉孙权的“酒桌对”是差不多的,尤其是核心——暂时别和曹操动手,曹操不好对付,柿子捡软的捏,对付刘璋等老实头,然后据险而守,等待曹操老死再说。

诸葛亮一直是在撺掇刘备夺取荆州,刘备也有这个心,不然也不会一直和荆州的地方势力勾勾搭搭,甚至介入刘表儿子刘琦和刘琮争夺继承权的争斗。由此可见,刘表有意将荆州让与刘备的说法很靠不住,既然他不惜为了刘琮犯夺嫡立庶的规矩,如何肯为一个刘备来放弃自己的爱子刘琮呢?

等到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旌麾南指,刘表惊惧而死,刘琮投降。失去了战略后方的刘备只有逃走一途,临走的时候不免要裹胁新野的老百姓,向东南直奔战略要地江陵。三国时,中国的人口锐减,人是和黄金一样的宝贝。不想曹操率领铁甲军,一日一夜强行军三百余里,从南迂回邀击刘备。五千曹操的铁甲军在当阳长阪大破刘备“众十余万”的乌合之众,刘备和张飞、赵云、诸葛亮等引几十骑向东北方向的汉津逃跑,被十几万老百姓阻隔的曹军追之不及。

至此,荆州要冲被曹操所占领。诸葛亮的“隆中对”眼看就要破产,刘备在盘算的是往哪里跑。而不甘心自己的“酒桌对”就此泡汤的鲁肃,带着孙权的密信来到了刘备的败军之中,使刘备下定了投靠孙权的决心。鲁肃带上诸葛亮去孙权那里把事情敲定。

在樊口翘首以待的刘备,终于盼来了周瑜带领的东吴水军,想吃颗定心丸的刘备以犒劳为名宴请周瑜,却遭到周瑜的拒绝,让他想见面就到东吴的军中。此刻的刘备想来是很懊恼的,不知道他想没有想到自己当初对许汜:“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的湖海之士的豪气。有求于人的刘备只有低声下气地去见少年得志的周瑜,谁让周瑜现在是他救命的稻草呢?在得知周瑜只带了三万兵马的时候,刘备更是百感交集,既担心周瑜失败,又想快意地看到这个不把他放在眼里的青年将领吃亏。于是,刘备就在夏口采取观望态度,在曹操赤壁兵败后,这种犹豫的态度使他在追击曹操方面大大落后于周瑜,抢荆州的地盘的速度上也大大地落后于东吴了。因此在荆州的失意士大夫对他进行投奔的时候,他竟然到了没有地方进行安排的窘境,只好上门去求孙权让周瑜划拨一块地盘给他,顺便当了东吴的上门女婿,冒险到东吴迎娶女权主义者孙尚香,完成了农民企业家娶女大学生的过程。


用人为政

刘备的用人方式是有他的特点的,那就是帮会模式,靠拜把子、讲义气等为精神纽带来建立自己的统治。这是和他的出身、经历分不开的。曹操和孙权都是真正的官僚士族家庭出身,是名门望族,都有一帮亲朋故旧,可以靠亲戚门第关系建立起自己的骨干;曹操更有足够的实力,并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加上本是朝廷庙堂之官的出身,可以进一步实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刘备出身是寒微的,论门第家族,他只能依附别人;论官场秩序,他根本就没有资格说话。刘备要发家只能是依靠小集体主义的义气作为自己组织的精神基础。

荆州有个名士裴潜对刘备的评价是:“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 说的就是他这种帮会式的精神基础。这种精神基础是介于社会和家族之间的怪胎。义气是超越家族血缘的,所谓异姓兄弟,不需要血缘亲情来维持,“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信条实质上又是对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的反叛。对于社会,义气则体现了小团体性,维系的不是什么爱国忠君的大义纲常,而是相对狭隘的无原则的朋友之间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种关系在现实中又是凌驾于大义的。“义气”是中国历史文化上的特殊现象,不是个性化的人,而是个性化的小团体,这种团体不能够说是政党或者是政权的雏形,而恰恰是政党和政权的危害。“义气”的基础,是对政府或者政权的绝望,同时也是对血缘和个人能力的失望。这种精神基础,一方面决定了刘备集团的坚韧性,另一方面也决定了这个集团发展上存在的瓶颈。

刘备当年屡战屡败,而关羽、张飞等人还一直追随着他,依靠的就是所谓的义气。同样也就是义气,让刘备不可能在徐州把更加骁勇的吕布放进核心位置,也不可能让陈登这样的文臣超过自己大舅子糜竺等人地位置。到了荆州的刘备,应该是对这种精神基础的瓶颈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开始吸收荆州的土著,逐渐改变自己集团的帮会性质。等到自称为汉中王后封黄忠为后将军与关羽的前将军、张飞的右将军相并列,不封张飞为汉中太守而力排众议启用后进的魏延都是这种向政权化的转变的妙笔。

刘备集团在政权化转变的时候,是缺乏如荀彧、郭嘉那样的人才的。诸葛亮在刘备转变集团性质的时候,并没有起到好的作用,相反,马超归降,关羽来信问马超才能可比谁?意思并非是一定要超越马超,可是诸葛亮为了讨好关羽却复信说马超不过是勇猛而已,以贬损新进的马超来抬高关羽。在刘备准备封黄忠为后将军的时候,诸葛亮更是建言:“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止;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诸葛亮的胸襟上其实是不如刘备的,其他人的政治见解也不能够给刘备以帮助,这也就注定刘备集团的政权化事实上是难以成功的。这也就注定了刚刚有点规模的刘备政权里有限的人力资源不但不能够充分协作,相反相互掣肘,朋党之风盛行,其政权效率甚至还不如刘关张东逃西窜的时候。

说到这里,不能不谈谈诸葛亮这个人。诸葛亮在口口相传中被神话到了近乎完人的程度,所谓“诸葛多智,而近于妖”。诸葛亮被很多人看成是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化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无论史实上的诸葛亮,还是传说中的诸葛亮,也恰恰都反映了中国仕进知识分子独有的劣根性。

自来读演义的比读正史的要多,就先谈谈演义里的诸葛。演义里的诸葛亮和中国其它演义小说里的智多星角色是一样的,聪明,聪明到要处处表现他的聪明。而很不幸,他们的聪明往往是用在耍弄耿直的下属和暗地里耍弄他们的上级上的,对于敌人,他们的耍弄往往是赚了些小便宜,就不见获得什么大收获。越浅的水就越容易浑浊以显得深不可测,越没有什么本事的人就越喜欢弄玄虚来掩盖自己的平庸,不管是什么战役,他们总要造出些个神秘感来,谁都是他们手里的木偶,听他们摆布,越是自己人越要受他们摆布。传说里的诸葛亮们眼里,别人都是无知的群氓,越是自己人越无知,越愚蠢,越要对他们言听计从,连被他们捉弄也是理所当然的。这样才够他们的好伙伴。甘心被他们捉弄并言听计从的领导是才算是好领导,甘心被他们捉弄甚至耍笑的同事和下属才算合格。归根结底,诸葛亮们的眼里,自己是天生优越,天生高人一等,谁都要尊重这种优越,谁都要遵从这种优越,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是优越的,和他们是没有平等的合作的,平等是他们对恭维者的赏赐和对换取官帽的银两。现实里自以为的诸葛亮们,每每也是这样的世界观,看不起任何人,可是又往往没有看不起的理由,因此,每每也更被别人看不起。

史实上的诸葛亮之所以最后堕落到廖化当先锋的境地和这种劣根也是分不开的。鞠躬尽瘁的背实质是事必躬亲,事必躬亲的原因是对下属的不信任,无能的固然不能够信任,有能的则更不能信任。或者,有人会提到姜维,事实上姜维在诸葛亮的心里不过就是“鹰犬之任”,诸葛亮死后命令统率全军回朝的是那个小人杨仪,诸葛亮的继承人是蒋琬,然后是费祎。后来被一个刺客宰了的费先生,在压制姜维的时候说的一句话很有代表性:“吾等不如丞相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只有持这种观点的人,才是诸葛亮觉得能够托国的人,不然就至少是个浮躁。姜维能够得诸葛欣赏的原因还有两个,一个是资历不如,只身来蜀,没有依靠;另一个是因为诸葛亮当年兵败于张郃的时候,得姜维和拔西城县数千老百姓入蜀是唯有的政绩,如何不需要夸大呢?姜维这样的人才在蜀国的用人体制里能够最后掌权只能说是运气好,适逢其会罢了。

中国主流文化里学而优则仕的人才选拔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这种劣根性的破坏力,为了保住自己政治上的位置、学术上的位置,具有这种劣根性的知识分子总在有意无意地干着忌贤妒能、戕害人才的勾当,从战国时的庞涓到现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只要还没有被后来者所打倒,这些人的身前身后名都算得上是堂皇而至于高尚。


地利人谋

为取得益州,刘备可以说是撕下了保持了很久的面具。刘备在临死前教训儿子阿斗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为小善一样可以获得善人的名声,成本却不高;作小恶肯定难逃恶人的名声,成本却很大。刘备之流并非是不会去干一些卑鄙的勾当,不过是事后获得的好处能否抵得上他们失去的东西而已。

刘备取得益州,基本上是按照诸葛亮的《隆中对》来进行的。不过,《隆中对》里面有个天生的破绽,那就是试图照抄汉高祖暗渡陈仓的故伎,而缺乏真正的理解。蜀中虽然沃野千里,但民族众多,矛盾复杂,国家化的程度不强,可以成为良好的后勤基地,却不能够提供战斗力和组织力都是上乘的部队。要知道当年汉高祖取三秦的主力军是徐州一带的彪悍之民,更加之思乡心切;而刘备如果从益州出击,蜀地的兵员远离故土的问题是不能够解决的。况且,蜀地固然有层层山峦作为屏障,让进攻者望天险而兴叹,但是这些天险也限制了蜀地部队出击时的后勤供应,同时也制约了发挥军事艺术中很重要的迂回作战,使战争变成缺乏技巧的消耗战。因此,诸葛亮的:“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的战略是不完善的,甚至于是等于本末倒置的。

刘备集团如果真正打算北伐,一统天下的话,恰恰应该把蜀中作为后勤基地,以几个心腹之人据险而守,发展经济,保证后勤,以魏延之流镇守汉中,作为奇兵。而刘备本人应该坐镇荆州,观天下之挑衅,策动北伐。这样,军粮供应可以依靠长江水道来保证。政权的中心处于三国交界处能够随时得到最新、最重要的信息。荆州以北一马平川,随时可以出击,一旦东吴有变也可顺流而下。在加上君主直接督战能够鼓舞士气,蜀军一旦身处荆州也只能死战。所以说以荆州为政治中心和军事基地对刘备集团一统天下是非常有好处的。

荆州固然是两面受敌,但是正因为其敏感,一旦受到魏国攻击,东吴唇亡齿寒不能不救。而东吴考虑到魏国在北,面对一个军事力强大的荆州也不敢单独来攻。一旦魏吴联军,荆州不守,在会蜀地据险而守也不失为少则能逃的上计。北伐开始的时候,因为主要的兵力都在荆州,有足够的军队留下来防守,再不济也可调蜀地部队来帮助防守,毕竟魏国被攻,对蜀地的军事压力必然减轻,不可能两线作战。

刘备之所以没有选择这种战略并不是完全因为诸葛亮提供的错误意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刘备自己和他的部下在得到没有被怎么被战火蹂躏的蜀中以后,被它的富庶和繁华所诱惑、所羁縻。对这,刘备的部下赵云是有认识的。刘备打下成都以后曾打算要给手下大规模分田分地,赵云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安也”的意见来反对,也得到了刘备的认可。可见赵云懂得大局,却不会做官,坏了大家的好处,等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时候也就做了个杂号将军,远不如关、张、黄忠等人。但是他的努力没有起到大的用处,因为中国自古就是有了官什么都有,他不拿,不代表别人不拿。刘备的部下对于益州的百姓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掠夺,还有政治上的压迫。诸葛亮就怂恿法正“睚眦之怨,无不报之,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有人请诸葛亮干涉,得到的答复是:“法孝直为之辅翼,令其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耶?”相信这也是刘备自己的意思。

可以说刘备集团当时已经是小人得志,得意忘形。关羽败亡的祸根固然有其自己个人的刚愎自用的原因,但是蜀国战略上的错误和刘备集团的腐败才是主干。正是因为战略上的失误使荆州这个地方不可能是兵力充足到满足北伐和防守的够统一,也正因为战略的失误和政权上的腐败让刘备集团的政治效率低下。在刘备得到庞德等因为水灾而全军覆没的利好消息而欣喜若狂的时候,却正是关羽败亡的时候。不能不说是一个辛辣的讽刺。

刘备集团的腐败几乎是必然的,一方面是因为刘备集团黑社会组织的出身缺乏政权管理的底蕴,一切还都是靠感情和关系做事;一方面也是因为刘备本人实际上并不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不过是一个项羽式的“彼可取而代之”的投机分子;还有一方面在于刘备集团智囊的文化底蕴不过是读死书的一路。

刘备集团总是在强调一些陈死的,教条式的东西。拿着个冒牌皇亲四处招摇的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先是讲义气,后是讲门第关系的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唯才是举的曹操;一天到晚琢磨着天险地利的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吾任天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的曹操,失败只能说是必然的,最终的;胜利只能是偶然的,暂时的。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想必是认识到这些了吧,不然也不会有对诸葛亮说的:“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话。

最后,不能不说说刘备的儿子刘禅。刘禅作为蜀国的亡国之君,能够得终其天年,与他的“乐不思蜀”是分不开的。刘禅在作假上绝对是要超过刘备的,仅仅是在司马昭的面前说“此间乐,不思蜀”,肯定是不能够完全取信于司马氏的。后来他原先的臣子帮助他完成了这个谎言,也就是第二天向司马昭表明思蜀,让司马昭觉得他当初说的是真心话。人们最容易受骗的时候,就是他们自己自认为聪明的时候,人们自认为自己聪明的时候有两个:一个觉得自己骗别人骗成功的时候;一个是觉得自己识破了别人的谎言的时候。刘阿斗就是靠这个骗过了狡猾的司马昭,得终其天年,也最终骗了几千年的中国人,说他是“扶不起来的阿斗”。

刘禅作为一个人来说,比东吴的孙皓和魏国曹丕以后的混蛋皇帝都要好得多,除了亡国,实在没有什么劣迹。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阿斗才是中国知识阶级理想的明君,也就是那种传统评话中对军师或者宰相言听计从的老实人。阿斗对于诸葛亮及其后任者的信任和倚重公允地说是远远在齐桓公任用管仲之上的,《出师表》那种老子教训儿子的口气不是一般君主所能够受得了的。齐桓公手下可是开方和易牙三个人,阿斗不过在后来有一个反对者也说不出什么罪状的宦官黄皓。不是阿斗没有放权,是自比管仲的诸葛亮没有管仲的能力。非阿斗负仲父,是诸葛负阿斗罢了。

[ 本帖最后由 风使 于 2008-6-30 20:05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3-10-15 21:0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转】发帖:得意孔明

关公当时有假节钺,有很大的兵权和权力。诸葛亮在刘备转变集团性质的时候,并没有起到好的作用??<三国志 。诸葛亮传>曰:"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刚刚有点规模的刘备政权里有限的人力资源不但不能够充分协作,相反相互掣肘,朋党之风盛行??举几个反例便足以推翻你此说:

<三国志 。霍王向张杨费传>曰:"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时蜀郡太守法正从先主北行,亮於是表洪领蜀郡太守,众事皆办,遂使即真。顷之,转为益州治中从事。"
<三国志 。董刘马陈董吕传>曰:"俄而先主定益州,巴辞谢罪负,先主不责。而诸葛孔明数称荐之,先主辟为左将军西曹掾。"

杨仪负责的是退军节度,政治继任人相继是蒋琬、费祎,军事继任人是姜维,你的那段"史实上的诸葛亮......适逢其会罢了。"全是主观臆测,请问你有何证据?

关于费祎的能力,自己去看看<三国志 。蒋琬费祎姜维传>。

说刘禅“乐不思蜀”是作假完全是意见而已,有什么证据证明刘禅“乐不思蜀”只是作假?阿斗才是中国知识阶级理想的明君?刘禅"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昬闇之后"。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3-10-15 21:0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转】发帖:青蓝

从楼主对隆中对的评论,很清楚的知道楼主并不明白隆中对的战略意图。

“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这一句话到底哪方是牵制哪方是主力进攻,别被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给骗倒了,那是形成两面夹攻之势,使魏不能首尾相接应,并非是以荆州之军牵敌,益州之众攻敌。夹击和牵制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

对于楼主所言将都城建于荆州这个建议,我只能说那不过是楼主的短见。
首先,荆州刘备所拥有的,不过就是贫瘠的数郡而已,关羽那点兵力镇守,尚且还会擅自向吴方取粮。若建都于此。。。粮食问题就已经是个最大的问题。这是其一。
试想如每有大战皆需要益州大兴运粮,不但劳民伤财,路途更要遥远难行,又怎么能应付得了战时所需?   
再次,荆州是立国之地吗?荆州两面受敌,又无任何屏障御敌,会有人把首都建在如此不稳的临敌地区吗?当然是立于方便调度而又不在临战地区的城合适了。而益荆两州,由于道路问题,只能两处只选一处,而荆州又只得一半,久经战事,生产力并不足以立都于此,并且从益州运输各物资去都城又耗费财力物力,比较起来,当然是益州比较方便调度和管理。此其二也

而且荆州防线长而战争面广,而且尽处于平缓地形,不利于与魏国野战,非能长久之策。而北荆州、宛等地又离魏国都城相近,增援不须花费大量的财力和时间便可到达,若建都于此,魏国随时可以跟蜀国长期持久战,反正益州的非主力部队对关中威胁并不大,只要派大将守住要道便可。并且如此即使能煽动吴国同时进攻,魏国也可以慢慢调度了。因为荆州和合肥距离比之秦川与合肥的距离简直就是以倍数论。这样反而是大大减轻了魏国压力,于敌有利而于我无利,此其三也。(立都于荆州曹操率大众来讨在南郡这平原地形刘备有什么信心能够跟曹操抗衡?)

缘于此三点,便已经足够说明立都益州是正确之举。立都于荆州,也许刘备会败于其在位之时也说不定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3-10-15 21:0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转】发帖:青蓝

最后,不能不说说刘备的儿子刘禅。刘禅作为蜀国的亡国之君,能够得终其天年,与他的“乐不思蜀”是分不开的。刘禅在作假上绝对是要超过刘备的,仅仅是在司马昭的面前说“此间乐,不思蜀”,肯定是不能够完全取信于司马氏的。后来他原先的臣子帮助他完成了这个谎言,也就是第二天向司马昭表明思蜀,让司马昭觉得他当初说的是真心话。人们最容易受骗的时候,就是他们自己自认为聪明的时候,人们自认为自己聪明的时候有两个:一个觉得自己骗别人骗成功的时候;一个是觉得自己识破了别人的谎言的时候。刘阿斗就是靠这个骗过了狡猾的司马昭,得终其天年,也最终骗了几千年的中国人,说他是“扶不起来的阿斗”。
“刘禅作为一个人来说,比东吴的孙皓和魏国曹丕以后的混蛋皇帝都要好得多,除了亡国,实在没有什么劣迹。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阿斗才是中国知识阶级理想的明君,也就是那种传统评话中对军师或者宰相言听计从的老实人。阿斗对于诸葛亮及其后任者的信任和倚重公允地说是远远在齐桓公任用管仲之上的,《出师表》那种老子教训儿子的口气不是一般君主所能够受得了的。齐桓公手下可是开方和易牙三个人,阿斗不过在后来有一个反对者也说不出什么罪状的宦官黄皓。不是阿斗没有放权,是自比管仲的诸葛亮没有管仲的能力。非阿斗负仲父,是诸葛负阿斗罢了。 ”
   
“丞相亮将北征,住汉中,虑后主富於春秋,硃紫难别,以允秉心公亮,欲任以宫省之事。上疏曰:“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至於斟酌规益,进尽忠言,则其任也。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若无兴德之言,则戮允等以彰其慢。””
“献纳之任,允皆专之矣。允处事为防制,甚尽匡救之理。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允以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终执不听。后主益严惮之。尚书令蒋琬领益州刺史,上疏以让费祎及允,又表“允内侍历年,翼赞王室,宜赐爵土以褒勋劳。”允固辞不受。后主渐长大,爱宦人黄皓。皓便辟佞慧,欲自容入。允常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於皓。皓畏允,不敢为非。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
“陈祗代允为侍中,与黄皓互相表里,皓始预政事。祗死后,皓从黄门令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操弄威柄,终至覆国。蜀人无不追思允。”
“而宦官黄皓等弄权於内,右大将军阎宇与皓协比,而皓阴欲废维树宇。”
“皓徵信鬼巫,谓敌终不自致,启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
不知谁负谁。。。。蜀国之亡,始于何也?黄皓为何得以专位?何以其荒谬之极(鬼巫所言,竟听信之!!)的意见亦常为刘禅所取?为何董允禁不止刘禅之近小人?

到底是刘禅真呆还是假呆呢?有目共睹了。什么?刘禅故意要亡国的?呵呵,您强。若是单看后来的依据乐不思蜀,您自当可以做出那等刘禅是有能之君的结论,但如果结合其生平好乐而远贤臣,亲小人而废政事上来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最优停时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139
帖子 878
编号 167
注册 2003-8-26


发表于 2003-10-20 17:3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感觉轮回兄作此系列文旨在娱己娱人罢,不曾想招来拥刘派秋雨掌门人的严厉批判

我很喜欢轮回兄的文风,随意中却构架清晰(当然须不论观点正确与否), 期待下一篇!  

秋雨掌门人给这个系列作个合集罢,翻起来方便一些。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3-10-20 20:2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最优停时于2003-10-20, 17:32:04发表
感觉轮回兄作此系列文旨在娱己娱人罢,不曾想招来拥刘派秋雨掌门人的严厉批判。

我很喜欢轮回兄的文风,随意中却构架清晰(当然须不论观点正确与否), 期待下一篇!

秋雨掌门人给这个系列作个合集罢,翻起来方便一些。

冤!比窦娥还冤啊!最忧兄完全误会了。  
轮回兄漏了上半部分,后来又发了完整的一帖,这几篇回帖是得意和青蓝两兄对轮回兄先发的下半部分的回帖,我想把它们并在一起,可按时间顺序却跑到前面,不成体统,我就把它们剪下来重发,注明发帖人并在管理记录作了说明,哈哈!最忧兄可能没注意,把他们的功劳算到我头上了,真是不好意思。  

虽然我不怎认同轮回兄的观点,不过对其构思创意、文采笔调是非常欣赏的,早就在精华帖区做了该系列的链接了,大家可以很方便查看,同时热切期盼漫画系列第5卷。

另外,我自认比较客观公正(臭美!),并不盲目拥谁,美其名曰中立派(看!有人大喊:墙头草  ),但对奸臣贼子(糜芳、士仁)之类恨之入骨。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最优停时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139
帖子 878
编号 167
注册 2003-8-26


发表于 2003-10-20 22:1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得意孔明于2003-10-20, 21:06:13发表
构思创意、文采笔调很好便能作轩辕的精华帖?因为该系列很多文章都好便代表其中一文好?论史不是不应过于主观吗?例如有一帖说孔明是政治垃圾,构思创意、文采笔调很好,但有不少部分都过于主观,敢问秋雨兄,此帖应否为精华帖?

轮回兄有不少文章不錯,希望轮回兄能作多些好文章。

如果轮回兄不滿意在下的批评,还请见谅,在下定当道歉。

关于轮回兄漫话三国人物系列的精华贴评价,我的看法是——难得一见的浩大工程,给弥漫着严谨的三国史区带来不少活泼清新之气。立意独特,构架严密,列入精华不仅是对该系列文字的肯定,也是对轮回兄所付出的努力的鼓励和支持。

至于孔明小兄言到的过于主观之处,所谓瑕不掩瑜,各人评价历史人物的切入点不尽相同,只要不是恶意诽谤贬低,我觉得不该作为加精的妨碍。况且我观该漫话系列本就不是纯论史,若单以论史标准概之似乎有欠妥当。

秋兄,漫话曹操一贴已然去精,何以在精华贴区中仍列有名号?个人意见觉得不加精的话也可考虑另开一合集置顶,方便网友查阅,也体现对该类连载类原创作者的鼓励。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rrowblue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675
编号 25044
注册 2004-11-19


发表于 2005-3-24 22:1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此文有很多地方是双重标准

不足为信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魏其侯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35
编号 31787
注册 2005-2-2


发表于 2005-3-27 04:5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刘禅故意要亡国的,还是头一次听到,我坚信那家伙没什么头脑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我自横刀向天笑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77
编号 35227
注册 2005-3-26


发表于 2005-3-27 16:0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在八个人的编制,其实只需要五个人来干,因此裁撤上三个人,减人增效,乍看起来有理。执行起来却未必,因为八个人的编制,可能只有三个人干活,而那五个不干活的根据存在即合理的哲学原理,想必是有背景和有关系的,到最后剩下的可能就是这五个不干活的,减人未必是增效。










太棒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05-3-27 16:1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轮回于2003-10-15, 20:46:30发表
毕竟吕布的反复无常是不自觉的,是抵不住诱惑;而刘备的反复无常是主动的,是本质就不好。

这是什么话?现在很流行贬刘么?写了这么长的文章偏见却从头到尾都浸透到骨子里,未免无聊。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oyani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5
编号 28451
注册 2004-12-21


发表于 2005-3-27 17:4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益德张于2005-03-27, 16:14:29发表
这是什么话?现在很流行贬刘么?写了这么长的文章偏见却从头到尾都浸透到骨子里,未免无聊。

轮回的文章基调就是这样,看多就习惯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rrowblue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675
编号 25044
注册 2004-11-19


发表于 2005-4-28 15:4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呵呵,不过历史上的刘备确实和演艺中的反差太大

自然有人要揭露他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wolf6lp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57
编号 37324
注册 2005-4-22


发表于 2005-4-28 16:3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看看曹操  孙家的根基  
就知道刘备的难处了
可混成那样  我喜欢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05-4-28 21: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arrowblue于2005-04-28, 15:43:16发表
呵呵,不过历史上的刘备确实和演艺中的反差太大

自然有人要揭露他了

呵呵,原来是这样想的啊……

难怪你脑子转不过弯来。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mjs205
(国士无双)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5
编号 35439
注册 2005-3-29
来自 棋圣道场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5-4-29 23:3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觉得吕布那边写得挺好的,高雅而不失幽默,和那篇曹操卷一样经典,当然,偶还是最喜欢曹操卷。
刘备篇就是色了很多,像小说偏低曹操那样对刘备的贬低太多了,让人觉得失真,所以也只有博人一笑的感觉。另外刘和关张的相识,以及献帝给刘和董承下密诏那两段没有介绍以及火烧连营,觉得少了重要内容。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idfcnysjm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
编号 37853
注册 2005-4-30


发表于 2005-4-30 00:4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只懂看,不懂评论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rrowblue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675
编号 25044
注册 2004-11-19


发表于 2005-4-30 12: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益德张于2005-04-28, 21:34:04发表

QUOTE:
原帖由arrowblue于2005-04-28, 15:43:16发表
呵呵,不过历史上的刘备确实和演艺中的反差太大

自然有人要揭露他了

呵呵,原来是这样想的啊……

难怪你脑子转不过弯来。

什么叫做我脑子转不过弯来?


我承认我不喜欢刘备那样的伪君子


但不会双重标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匿名拖拉机手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北将军
功绩 20
帖子 1808
编号 36670
注册 2005-4-13


发表于 2005-4-30 12:1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又要开战了
这里又不是学术讨论帖
还是满喜欢这种风格
写陈宫背叛阿瞒的原因和我想的一样哦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22 04:5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6636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