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三国史话
» 陈寿眼中的诸葛亮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陈寿眼中的诸葛亮
ldxhzh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90
编号
8753
注册
2004-7-1
#1
发表于 2004-7-14 23:3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陈寿是蜀汉大将陈式的儿子
陈式是被诸葛亮斩首的
当时陈寿想歪曲诸葛亮
但为其忠贞不渝与公正严明所感动
最终事实求是的写出了一个千古流芳的诸葛亮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花逐月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06
编号
4612
注册
2004-1-19
#2
发表于 2004-7-15 17:0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陈寿是否是陈式的儿子,还没有定论。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得意孔明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07
编号
176
注册
2003-8-27
#3
发表于 2004-7-15 17:5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凌雲雕龍姐姐已說了,具體是這樣說的:陳壽的父親是馬謖的參軍,但馬謖自己已是參軍,按道理,陳壽的父親是不能當馬謖的參軍的.所以晉書所言矛盾.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一扇门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1
编号
7643
注册
2004-5-15
#4
发表于 2004-7-15 20:2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ldxhzh
于2004-07-14, 23:34:11发表
当时陈寿想歪曲诸葛亮
这都被你发现了?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风云虎义
组别
校尉
级别
忠义校尉
好贴
1
功绩
23
帖子
300
编号
8626
注册
2004-6-25
#5
发表于 2004-7-16 12:2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主一定很喜欢听单田芳或者元阔成的评书吧???
从来就没哪本史书说过陈寿是陈式的儿子,除了评书。。。
另:
请教 得意孔明 兄:会否是馬謖在守街亭的时候额外配备的呢?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花逐月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06
编号
4612
注册
2004-1-19
#6
发表于 2004-7-16 14:2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得意孔明
于2004-07-15, 17:57:53发表
凌雲雕龍姐姐已說了,具體是這樣說的:陳壽的父親是馬謖的參軍,但馬謖自己已是參軍,按道理,陳壽的父親是不能當馬謖的參軍的.所以晉書所言矛盾.
我对凌云雕龙很是仰慕,拜读过很多作品,只恨没有交流过。
回归正体。
关于不能做马谡参军的问题,不一定的。
马谡本是参军没错,但是街亭的时候,马谡履行的已经不是参军的职务。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得意孔明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07
编号
176
注册
2003-8-27
#7
发表于 2004-7-17 09:2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轉貼]陈寿史论校考 作者:凌云雕龙 轉自:langya
一、前言
《晋书》对于陈寿撰写《三国志》,有以下二种批评:
(一)索米鬻笔:听说陈寿曾向丁家后人要米,若肯给千斛米的话,就为丁家撰立佳传。但是丁家后人拒绝给米,陈寿最后不肯为丁家立传。
(二)挟怨曲笔:陈寿之父曾为马谡属下,马谡被杀时,陈寿之父也因连坐受到髡发的处罚,因此对诸葛亮及诸葛瞻都有不利的言词。
因此《晋书》以谣传不确定的方式,直接点评陈寿述史的品德肯定有问题,典型的从存疑传闻中得出铁口直断的定论。
二、探根取义
首先从消息来源下手,完书于唐朝的《晋书》,距离陈寿卒年计有三百五十一年(《晋书》从贞观二十年开始编篡,不到三年就完竣,即贞观二十二年完书;而陈寿本为蜀人,后为晋臣,死于西晋元康七年)。
(一)
《晋书》首批原文为:「或云丁仪、丁廙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
因此《晋书》用不确定的「或云」即「有人说」或「传闻」的可能性开始,本身立场即已不稳;又所谓陈寿对话的对象,也因语焉不详而产生对话者之定位模糊不清,究竟是「丁仪其子」还是「丁廙其子」,没人知道。就在《三国志.魏书.陈思王传》:「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可见丁仪及丁廙全部男口已经全数诛杀,根本就不会有丁家男子活到后来向陈寿对话。
这与夷灭几族的用法不同,汉律不过三族连坐,仍可有后代存活,就算到后世的夷八族、夷九族等,还没有到满门全杀,夷族也许还有关系遥远的后代血亲可活,但诛杀则无一幸免。《晋书》明言「其子」而非「其孙」,第二代是最直接的直系血亲,被漏杀的机会微乎其微。而且丁仪及丁廙全部男口因为政治因素而死,也就是丁家辅佐曹植向曹丕争位中落败,被魏文帝下旨诏狱问罪,大翦曹植羽翼,甚至还限制曹植及削兵夺才,令曹植「怅然绝望」及「汲汲无欢」。除非魏文帝有心放过政敌,否则丁仪及丁廙很难有后代存活。
而且陈寿当时为私自修史,并非受命负责当代官修史书,如果真有丁家子孙的话,也应向当时合法官修史书的史官贿赂说情,曹魏又不是「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更何况当时已有王沈官修《魏书》及鱼豢私修《魏略》,加上陈寿的《三国志》,丁家子孙为何独偏陈寿,而不闻对王沈或鱼豢求传,当时焉知留传后世定为陈寿的《三国志》而不是官修史书等等。
《晋书.职官志》:「诸公及开府位从公者,品秩第一,食奉日五斛。」、「尚书令,秩千石...食奉月五十斛。」陈寿若索米要千斛,等于要三公高阶一品之二百天食俸,或是尚书令二十个月的食俸。《晋书.食货志》的皇帝诏书:「司隶校尉石鉴所上汲郡太守王宏勤恤百姓,导化有方,督劝开荒五千余顷,遇年普饥而郡界独无匮乏,可谓能以劝教,时同功异者矣。其赐谷千斛,布告天下。」皇帝拿「千斛」谷作为赏赐,皆可知道「千斛」不是小数目,陈寿若要求千斛米而作传,未免狮子大开口。
(二)
《晋书》次批之原文为:「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此少之。」
若再依向闻《晋书》同事检验陈志,更是鲁鱼亥豕,牛头不对马嘴:
按陈志原文:「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但《晋书》以为:「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字句脱落失义,一误也;
又陈志原文:「瞻工书画,强识念...是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
但《晋书》反倒认为:「瞻『惟』工书,名过其实」,描述错植导枉,二误也。
另外陈志原文:「(诸葛亮)以(马)谡为参军」,
但《晋书》却反从关系说:「(陈)寿父为马谡参军」,官阶张冠李戴,三误也。
当时孔明高居丞相,故用马谡为丞相的参军,当然这个参军马谡如果后来当到丞相,也可以起用别人为参军,陈寿之父若不能当丞相孔明的参军,却去当孔明参军马谡的参军,莫非《晋书》错把马谡当丞相?
其中《晋书》第三误错得有趣。
二、诸书旁证
破除孤证的最好方法,就是罗列各书,引以为旁证。
除了《晋书》所批评陈寿史论不公,可能挟有私心外,以下各说纷杂:
朱蠡尊在《暴书亭集》提到,曹魏文士只有王粲、卫觊、刘廙、刘劭及傅嘏五位文士撰立本传。建安七子除了王粲之外,孔融、陈琳、徐干、阮瑀、应旸、刘桢六个人都没有本传。还有杨修也是未被撰立本传,虽然四世三公(曾祖杨震、高祖杨秉、其祖杨赐及其父杨彪皆曾为汉朝太尉,四世皆任三公。)的背景出身,但是却有意被遗忘。还有名医张机虽着《伤寒杂病论》,也是传统医学上重要的代表人物,但是也未被史书撰立本传。
再看丁仪及丁廙兄弟的生平,对毛玠、徐奕、何夔及桓楷等人佞陷排斥。《三国志.魏书.桓楷传》:「又毛玠、徐奕以刚蹇少党,而为西曹掾丁仪所不善,仪屡言其短,赖阶左右以自全保。其将顺匡救,多此类也。」《三国志.魏书.徐奕传》:「丁仪等见宠于时,并害之,而奕终不为动。」《魏书》:「时丁仪兄弟方进宠,仪与夔不合。尚书傅巽谓夔曰:『仪不相好已甚,子友毛玠,玠等仪已害之矣。子宜少下之!』夔曰:『为不义适足害其身,焉能害人?且怀奸佞之心,立于明朝,其得久乎!』夔终不屈志,仪后果以凶伪败。」
孤假虎威借仗曹植之势,丁仪及丁廙兄弟只凭个人喜好就陷害毛玠、徐奕、何夔及桓楷等群臣,已有东吴二宫之争时结党组派的恶性斗争之实。许多时人及四世三公之俦都不尽然被立本传,狐党狼狈之徒也很难要求在史书占有一席之地,就算陈寿想为丁仪及丁廙兄弟立佳传,没有可称道的事迹,也很难下笔。
张烩在《读史举正》,就把所谓索米立史认为是史谬错误之一。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则以《晋书》:「好引杂说,固多芜秽,此亦其一也。」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则把《晋书》在「陈寿论诸葛亮」引为:「此真无识之论也!」、「亮之不可及处,原不必以用兵见长。」、「其颂孔明,可谓独见其大矣!」、「寿于司马氏最多回护,故亮遗懿巾帼,及死诸葛走生仲达等事,传中皆不敢书。而持论独如此,固知其折服于诸葛深矣!而谓其以父被髡之故,以此寓贬,真不识轻重者!」
《四库全书.三国志提要》:「自朱子以来,无不是凿齿而非寿。然以理而论,寿之谬万万无辞,以势而论,则凿齿帝汉顺而易,寿欲帝汉逆而难。...寿则身为晋武之臣,而晋武承魏之统,伪魏是伪晋矣。」也谈到陈寿为晋臣难以称美故国,有其时代氛围,故不得不拙孔明而扬宣王。
唐人刘知几在《史通‧曲笔》:「亦有事每凭虚,词多乌有。或假人之美,借为私惠;或诬人之恶,持报己仇……班固受金而始书,陈寿借米而方传,此又记言之奸贼,载笔之凶人。」却有不同的说法。
潘眉在《三国志考证》则提到:「丁仪、丁廙,官不过右刺奸掾及黄门侍郎,外无摧锋接刃之功,内无升堂庙胜之效,党于陈思王,冀摇冢嗣,启衅骨肉,事既不成,刑戮随之,斯实魏朝罪人,不得立传明矣。《晋书》谓索米不得不为立传,此最无识之言。」
在历朝史论中各有褒贬,可多加斟酌轻重。
三、结论
在陈寿的《三国志》中,隐约可看出丁仪及丁廙兄弟的是非功过,特别是在夺宗改嫡中站错边,更注定身败名裂。曹植的左右计有杨修、丁仪、丁廙,曹丕左右计有陈群、吴质、朱铄及司马懿,因此曹丕掌权后,曹植一派则难翻身。这也是杨修无法被立本传,德才更差的丁仪及丁廙就更难入史。
现存史料中,除了陈寿的《三国志》外,还有裴松之所引注的各种野史,甚至还有《后汉书》、《晋书》等各类史书,除了陷害别人的纪录外,只有娶亲的佚事,皆无为丁仪及丁廙专立本传的必要。目前留下最多的残篇则为《魏略》,文中提到丁仪想娶曹操的女儿,询问曹丕的意见,曹丕嫌丁仪独眼已瞎,建议不如嫁给夏侯楙,曹操从之,所以丁仪「恨不得尚公主」,而转向与曹植亲善,所有当代史料就到此为止。这种娶女攀亲也想名留丹青,就算送米万斛,都很难因此撰立本传。
事隔几百年以后,唐人修《晋书》,反而以孤证猜史而多遭后人有所诟病。从不知何人被陈寿索米,到陈寿之父(《晋书》还是不知其名,算父不详吧!)曾为马谡的参军等,基本上单从字里行间中已有所参差,更惶论再引用各书参考互校。
这也是孤证与旁证比较的好例子。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得意孔明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07
编号
176
注册
2003-8-27
#8
发表于 2004-7-17 22:0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ldxhzh
于2004-07-17, 16:52:30发表
楼上的想法...?
陳壽沒冤枉諸葛亮,他說的是個人意見.
基本上參軍手下不會又是參軍.(不像三國志八 )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蓝纱枫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65
帖子
1081
编号
1803
注册
2003-11-3
#9
发表于 2004-7-18 09:2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tangliang
于2004-07-17, 18:41:36发表
QUOTE:
原帖由
ldxhzh
于2004-07-16, 22:58:33发表
关于这些不重要
我想说的是
诸葛亮的确是人物
代表中国文人道德最高境界
其忠贞不渝在出师表中可以看出
应该是皇帝需要的那种道德
历代政府(不仅是皇帝)需要诸葛亮这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臣子,大肆标榜是正常的。
但是老百姓也喜欢诸葛亮这样“国人悦服”的臣子,所以才会有
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
的记载。才会有四川百姓千年戴天孝的传统。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陆逊少年时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48
帖子
346
编号
2383
注册
2003-11-21
#10
发表于 2004-7-19 10:1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管晋书文字表达和三国志锲合程度如何:
陈寿因为贬低诸葛亮的将略而挨板砖,这是客观的事实。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陆逊少年时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48
帖子
346
编号
2383
注册
2003-11-21
#11
发表于 2004-7-19 10:1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另外陈志原文:「(诸葛亮)以(马)谡为参军」,
但《晋书》却反从关系说:「(陈)寿父为马谡参军」,官阶张冠李戴,三误也。
当时孔明高居丞相,故用马谡为丞相的参军,当然这个参军马谡如果后来当到丞相,也可以起用别人为参军,陈寿之父若不能当丞相孔明的参军,却去当孔明参军马谡的参军,莫非《晋书》错把马谡当丞相?
---------------看漏了“违众拔谡”。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3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 水泊轩辕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 23:4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5933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