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有个历史问题请各位历史高手帮帮忙!
性别:未知-离线 jinjiawen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0
编号 187631
注册 2007-7-11


发表于 2008-2-5 19:4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有个历史问题请各位历史高手帮帮忙!

我看了很多有关康熙的书,但大多讲康熙的功绩,人非圣贤我想请各位高手谈一些清圣祖康熙的负面内容(康熙做的不好的方面),
在这小弟先感谢各位能帮我完成有关康熙的寒假论文!谢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阿巽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07
帖子 9706
编号 47733
注册 2005-9-3
来自 善化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8-2-5 20:5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文字狱\吏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fan0514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4
编号 112202
注册 2007-2-22


发表于 2008-2-6 02:3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个话题容易引起所谓民族问题啊,小心有些主张民族和谐的同志出来抨击你...............虽然都是历史事实而已,不过有的东西汉族人说出来就容易惹麻烦呢。另外说一句,如果要写这种论文,去中国期刊网比较好,复制粘贴都方便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秦殇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6
编号 36922
注册 2005-4-16


发表于 2008-2-6 08:3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可以对比同时代的彼得大帝治国来写,嘿嘿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将张辽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7
帖子 710
编号 123046
注册 2007-3-18


发表于 2008-2-6 11:1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有个海禁可以写一下吧,貌似这方面的东西比较少
顶部
性别:男-离线 jy1king
(逍遥@无极)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8
编号 258486
注册 2007-12-31


发表于 2008-2-15 18:3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去百度的明朝吧粘贴不完了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08-2-16 10:2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关于他的负面就不讲了吧,可能会有不同意见的......
你为啥不写他正面的东西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zxs678566
(紫气幽螟)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1
功绩 35
帖子 1189
编号 116315
注册 2007-3-5
来自 浙江杭州萧山


发表于 2008-2-16 12:1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查一下,发现康熙的文字狱不多,好象6个,其中两个还是敖拜的作为。康熙最大失误,就是自己对西学很有兴趣,造诣在当时也算高的,但是没有去影响下面的臣民,中国和世界最后的接触从此没有希望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中至正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6
编号 264052
注册 2008-1-11


发表于 2008-2-18 23:0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同意楼上的。
康熙对西学很有兴趣,造诣在当时也算高。可惜对西学只是当作一种娱乐,没有大力推广。。。。。。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土狼

白衣伯爵
太常丞
★★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99
帖子 2117
编号 199840
注册 2007-8-10


发表于 2008-2-19 01: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康熙聪明, 别人知道,他自己也知道。
聪明人的特点就是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什么都难不倒他,什么他都不放在眼里。于是乎洋人的东西便都只是玩意了。

同意四楼的观点,什么事情怕比,对比一下那60东西方经济、政治、军事实力的此消彼涨,结果很容易就出来了。

比经济的时候要注意!别比奢侈品的生产,什么茶叶、丝绸、瓷器这些东西不能算,要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邓仲华
(卧云居士)

秦国公
江南路经略使
★★★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2830
帖子 19978
编号 5065
注册 2004-2-7
家族 现视研




QUOTE:
原帖由 大将张辽 于 2008-2-6 11:11 发表
有个海禁可以写一下吧,貌似这方面的东西比较少

康熙海禁有禁南洋。其原因是荷兰用垄断价格手段,大幅度抬高南洋货物的价格,压低中国货物的价格,牺牲了华商的利益,使东南亚帆船贸易逐渐陷入困境。康熙五十五年,康熙忧虑“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翌年下达禁令,但此次禁南洋,与顺康之际全面厉行海禁不同,仅规定内地商船不许前往吕宋、噶喇吧等处,而东洋贸易照旧许往,外国商船亦听其往来。
即便如此禁南洋对闽广地区社会经济影响很大,所以清廷存在长期争论,经三朝至乾隆七年,二十余年中的数次反复,开洋贸易又一次确定下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zxs678566
(紫气幽螟)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1
功绩 35
帖子 1189
编号 116315
注册 2007-3-5
来自 浙江杭州萧山


发表于 2008-2-19 11:5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土狼 的帖子

生产力嘛,欧洲在工业革命前还落后于中国的。
但主要的就是经济形态不一样,当时双方的商品经济都很发达,但中国的商品只是产品经济的延伸(不是为了市场而流动的商品),欧洲那个赢利的目的性(具有明显的资本流动性,同时还在掠夺)比较强。我们大陆型,他们已经海洋型了,所以经济形态决定近代命运。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叡德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03
编号 251806
注册 2007-12-18


发表于 2008-2-19 16:2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康熙做為滿人皇帝來說還是很稱職的
但對漢人來說就不是什么福氣叻
它就是因為認識到西學的先進,深怕百姓學會後會把滿人趕囬老傢,所以就嚴格禁止西學在民間的流傳
還把發明連珠銃的戴梓發配叻
所以有清一代,技術上隻有退步沒有進步
康熙康熙喫糠喝稀嗎
號稱盛世的糠稀年間,民生還不如明代后期
糠稀的沿海遷界,搞得上百萬的老百姓流離失所

唉,糠稀的臭事太多叻,網上找找一大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孟静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5
编号 207585
注册 2007-8-27


发表于 2008-2-19 16:5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打台湾搞迁海屠杀了几百万福建沿海居民,致使泉州港彻底衰弱,广州于是乎崛起。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zxs678566
(紫气幽螟)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1
功绩 35
帖子 1189
编号 116315
注册 2007-3-5
来自 浙江杭州萧山


发表于 2008-2-19 17:0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严格禁止西学在民间传播的诏令没见过,倒是康熙的后代污蔑这些是"奇技淫巧",康熙本人下令让传教士和中国地理人合编的一张世界地图躺在仓库里,直到民国才被发现.可笑道光居然派大臣问英俘:英吉利在哪里?与罗刹是否相通?子孙不肖和祖先无尤.
禁海倒确实比较野蛮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孟静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5
编号 207585
注册 2007-8-27


发表于 2008-2-20 11:0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hzxs678566 于 2008-2-19 17:07 发表
严格禁止西学在民间传播的诏令没见过,倒是康熙的后代污蔑这些是"奇技淫巧",康熙本人下令让传教士和中国地理人合编的一张世界地图躺在仓库里,直到民国才被发现.可笑道光居然派大臣问英俘:英吉利在哪里 ...

岂止如此,他还要找个皇子把维多利亚女王给去回来当媳妇,o(∩_∩)o...哈哈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zxs678566
(紫气幽螟)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1
功绩 35
帖子 1189
编号 116315
注册 2007-3-5
来自 浙江杭州萧山


发表于 2008-2-20 11:1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康雍乾三个里,数乾隆美化得最过分,他好象就没做过什么实事。康熙勉强还有反分裂的功劳(当然不一定为了汉人),后面两位实在是祸国甚矣。以至于全面禁海的烂帐其实是乾隆背,却被转嫁给康熙(康熙是禁海过,有打台湾的原因在内,之后开禁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叡德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03
编号 251806
注册 2007-12-18


发表于 2008-2-20 11:1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那是誰認為“滿人騎射為本”禁止發展火器
把人傢戴梓給發配叻
搞得鴉片戰爭的時候,新鑄造的火砲的射程居然還么明代的遺物遠
左宗棠西徴發現明代生産的開花彈,清代居然已經失傳叻,需要進口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zxs678566
(紫气幽螟)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1
功绩 35
帖子 1189
编号 116315
注册 2007-3-5
来自 浙江杭州萧山


发表于 2008-2-20 11: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 叡德 的帖子

二十六年,康熙帝指令戴梓监造“子母炮”(即冲天炮),八天即造成。炮长二尺一寸(约 0.672米),重约300斤(约180千克),便于携带。铸造炮弹外形如瓜状,每枚重20~30斤,内装“子弹”,此炮发射时,“子在母腹,母送子出,从天而降,片片碎裂,锐不可当”。康熙帝观看试验,十分高兴,封此炮为“威远将军”,并命人把戴梓职名镌刻于炮身上,以表彰其功绩。三十五年,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在战斗中,“以三□堕其营”,而获胜。《清史稿》里面关于戴梓发明“连火铳”的描述,几乎全部来源于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
他被发配的罪名是“私通东洋”,不是制造火器
而关于戴梓案到底怎么回事,你说的也是摸棱两可,胡乱与清朝的骑射联系.注意,清朝的骑射仅限于满人,不对他人做要求.而且这四个字的提出,是基于书生亡国的考虑.

[ 本帖最后由 hzxs678566 于 2008-2-20 11:2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孟静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5
编号 207585
注册 2007-8-27


发表于 2008-2-20 11:2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hzxs678566 于 2008-2-20 11:14 发表
康雍乾三个里,数乾隆美化得最过分,他好象就没做过什么实事。康熙勉强还有反分裂的功劳(当然不一定为了汉人),后面两位实在是祸国甚矣。以至于全面禁海的烂帐其实是乾隆背,却被转嫁给康熙(康熙是禁海过,有 ...

康熙打台湾搞的可不仅仅是禁海,而是迁海,顺便屠杀了几百万老百姓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zxs678566
(紫气幽螟)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1
功绩 35
帖子 1189
编号 116315
注册 2007-3-5
来自 浙江杭州萧山


发表于 2008-2-20 11:4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明清易代之初,清廷为办铜需要,最初并不禁海。后来为了防止沿海民众通过海上活动接济反清抗清势力,才实行海禁,而且较明代更为严厉。顺治十二年(1655年)六月,下令沿海省份“无许片帆人海,违者立置重典”。次年六月,顺治帝发布申严海禁敕谕,命令从天津至广东沿海各地,一律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与郑氏等反清势力贸易者,“或地方官察出,或被人告发,即将贸易之人,不论官民,俱行奏闻正法,货物人官,本犯家产尽给告发之人”,文武官员不行盘诘擒缉者皆革职重治,地方保甲通同容隐不行举首者,皆处死,“不许片帆人口,一贼登岸”。顺治十八年(1661年),更强行将江、浙、闽、粤、鲁等省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 (顺治的诏命,不是康熙发的)

  直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藩之乱平定,康熙二十二年(1684)台湾告平,清廷方开海禁,先后于二十三至二十五年间设立闽、粤、江、浙四海关,分别管理对外贸易事务。康熙年间的开海,是全方位的开海,不但东西两洋,而且一向严禁的赴日贸易也在开放范围之内,较之明代隆庆年间开始的局部开海范围和作用都要大得多。从此,中国对外贸易特别是民间海外贸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出洋的商船特别是前往日本的商船成倍增长,贸易量也急剧上升。但是,仅仅过了三十多年,全面开海的政策就开始收缩。面对日益严重的“海寇”活动和西方势力在东亚海域的潜在威胁,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十月二十五日,康熙帝召见大臣,提出禁海问题。康熙认为,“海防为要”,吕宋是西洋诸国泊船之所,内地商民多带米粮和所乘大船都是为了卖与洋人,此事“关系不小”,指令“内地商船,东洋行走犹可,南洋不许行走”,“至于外国商船,听其自来”。次年,规定拟定,正式实行禁海。这就是南洋禁海令。康熙为了防范中国内地商民“交结”西洋之人,禁止商民前往南洋吕宋、噶喇吧等地区贸易,违者治罪,而前往东洋以及西洋之人前来贸易则不在禁止之列。南洋禁海虽然并非全面禁海,但对于正在不断发展的中国民间对外贸易力量无疑是严重的打击。有识之士曾对禁海前后东南沿海的民生作了对比:“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匪之患;既禁以后,百货不通,民生日蹙,居者苦艺能之罔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南洋禁海的原因多方面的,前面有人提到过,这里不赘述,这和西方殖民者也有关系的,不完全归结于康熙本人无知)

[ 本帖最后由 hzxs678566 于 2008-2-20 11:50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zxs678566
(紫气幽螟)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1
功绩 35
帖子 1189
编号 116315
注册 2007-3-5
来自 浙江杭州萧山


发表于 2008-2-20 11:4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0 孟静 的帖子

拿出证据,给我看看,哪个诏令里有屠杀民众的言辞。
虽然对满清没好感,但是胡乱泼脏水的态度还是不可取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zxs678566
(紫气幽螟)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1
功绩 35
帖子 1189
编号 116315
注册 2007-3-5
来自 浙江杭州萧山


发表于 2008-2-20 11:5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1580年,殖民地总督龙奎洛把华人强迫集中在马尼拉以东名为“八连”的小地方,其位置正好在大炮的射程之内。万历三十年(1602年),明神宗误信税使爪牙阎应龙、张嶷云吕宋多产金银的妄言,派海澄县丞等人偕张嶷前往勘金,引起殖民者的恐惧,于次年大规模屠杀当地华人,先后死者二万五千人。惨案发生后,按《明史》记载,福建巡抚徐学聚虽奉朝命“移檄吕宋,数以擅杀罪,令送死者妻子归,竟不能讨也”。而据西班牙文献记载,明廷对此暴行竟然淡然处之,对西班牙殖民者表态说:“中国皇帝宽怀大度,对于屠杀华人一节,决不兴师问罪……尔等西班牙人,素属聪慧,对于此次惨杀事,勿容畏惧;对于在境华人,因多系不良之徒,亦勿容爱怜”。明廷对于西班牙殖民者虐行的容忍和放纵,使得殖民者更加肆无忌惮,1639年,又因马尼拉华人反抗西班牙总督强迫他们到城外一个新开发的水稻种植区工作,而有数千名华人惨遭杀戮。明政府对漳泉之民前往东西方贸易的中转地马尼拉的经营活动不但加以种种限制,当华商人数发展到相当规模时,更不予任何保护,维护其利益,反而视之为化外之民,任由殖民者屠杀。这就使得西方殖民者可以在东南亚等地放肆地进行殖民活动,“中国海商在国内外已陷入孤立无援的地位,也就无法在国际贸易上与西方殖民者相抗衡和竞争,相反,只能依附于西方的殖民与贸易体系”。华商在海外就根本形不成独立势力。

看了明朝的作为,我也不对它能带我们进入近代抱什么希望了,即使明史不是汉人王朝编的,没有可信度,那西班牙人的白纸黑字怎么解释。

[ 本帖最后由 hzxs678566 于 2008-2-20 12:0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孟静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5
编号 207585
注册 2007-8-27


发表于 2008-2-20 16:5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康熙三年(1664)三月初六,清军大队兵船入东山,“尽驱沿海居民入内地,筑墙为界,纵军士大淫掠,杀人山积,海水殷然”(《台湾郑氏始末》)
“一时人民失业,号泣之声载道,乡井流离颠沛之惨非常,背夫弃子,失父离妻,老稚填于沟壑,骸骨白于荒野”(《台湾外志》)
福宁州, “州地以大路为界,南路以州前岭为界,松山、后港、赤俺、石坝近城亦在界外。道旁木栅,牛马不许出入。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越界数步,即行枭首”(乾隆二十七年福宁府志卷四十三)
莆田县,“着附海居民搬入离城二十里内居住,二十里外筑土墙为界,寸板不许下海,界外不许闲行,出界以违旨立杀。武兵不时巡界。间有越界,一遇巡兵,顿时斩首”“每出界巡哨只代刀,逢人必杀。……截界十余年,杀人以千记” ”(《清初莆变小乘》
(广东香山县)“初,(广东香山县)黄凉都民奉迁时。民多恋土。都地山深谷邃,藏匿者众,平藩左翼班际盛诱之曰点阅,抱大府即许复业。愚民信其然。际盛乃勒兵长连埔,按名令民自前营入,后营出。入即杀,无一人幸脱者。复界后,枯骨遍地,土民丛葬一埠,树碣曰木龙岁冢,木龙者,甲辰隐语也”(道光七年《香山县志》卷八)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umi100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士兵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9
帖子 5487
编号 120385
注册 2007-3-13


发表于 2008-2-20 17:0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孟静 于 2008-2-20 16:59 发表
康熙三年(1664)三月初六,清军大队兵船入东山,“尽驱沿海居民入内地,筑墙为界,纵军士大淫掠,杀人山积,海水殷然”(《台湾郑氏始末》)
“一时人民失业,号泣之声载道,乡井流离颠沛之惨非常,背夫弃 ...

康熙三年

记得康熙7岁登基吧,10岁了.

康熙不是14岁亲政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孟静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5
编号 207585
注册 2007-8-27


发表于 2008-2-20 17:2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humi100 于 2008-2-20 17:08 发表



康熙三年

记得康熙7岁登基吧,10岁了.

康熙不是14岁亲政吗.

迁海本来就是满清从顺治开始的既定国策,有什么好奇怪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叡德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03
编号 251806
注册 2007-12-18


发表于 2008-2-20 17:2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历史的真相(一)
    ——清王朝,驰骋在历史逆行道上的特快列车
    http://www.disound.com/blog/article.asp?id=290
    历史的真相(四)
    ——文明断裂的悲剧:被满清隔断的明朝与近现代中国
    http://www.disound.com/blog/article.asp?id=297
    历史的真相(五)
    ——屠蜀的真凶与张献忠的冤案
    http://www.disound.com/blog/article.asp?id=303
    历史的真相(七)
    ——外国人眼中的太平天国
    http://www.disound.com/blog/article.asp?id=306
    历史的真相(八)
    ——清朝血淋淋的文字狱:妄想从精神上奴役中华民族
    http://www.disound.com/blog/article.asp?id=307
    历史的真相(九)
    ——辽东汉族怎么在明末消失了?
    http://www.disound.com/blog/article.asp?id=308
    历史的真相(十)
    ——满清的灭族屠杀与大汉奸尚可喜广州屠城
    http://www.disound.com/blog/article.asp?id=375
    历史的真相(十一)
    ——阎崇年所隐瞒的历史:满清大屠杀汇总
    http://www.disound.com/blog/article.asp?id=379
    历史的真相(十二)
    ——由满清禁毁书籍的丰功伟绩说开去
    http://www.disound.com/blog/article.asp?id=382
    历史的真相(十三)
    ——明朝衰亡的真正原因
    http://www.disound.com/blog/article.asp?id=487
顶部
性别:男-离线 hzxs678566
(紫气幽螟)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1
功绩 35
帖子 1189
编号 116315
注册 2007-3-5
来自 浙江杭州萧山


发表于 2008-2-20 17:3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4 孟静 的帖子

康熙三年的事情不算康熙的诏令,另外的资料不是乾隆时代吗?
孙子的帐算给爷爷就事论事而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孟静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5
编号 207585
注册 2007-8-27


发表于 2008-2-20 17:3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hzxs678566 于 2008-2-20 11:59 发表
1580年,殖民地总督龙奎洛把华人强迫集中在马尼拉以东名为“八连”的小地方,其位置正好在大炮的射程之内。万历三十年(1602年),明神宗误信税使爪牙阎应龙、张嶷云吕宋多产金银的妄言,派海澄县丞等人偕张嶷前往 ...

好吧!TG面对印尼屠华又是怎么做的呢?
说满清迁海屠杀不知怎么又扯到明朝是否能进入近代,转移话题大法果然厉害
那么俞大猷的孙子俞咨镍收复澎湖巡检司又怎么说?选择性遗忘啊选择性遗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孟静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5
编号 207585
注册 2007-8-27


发表于 2008-2-20 17:4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hzxs678566 于 2008-2-20 17:35 发表
康熙三年的事情不算康熙的诏令,另外的资料不是乾隆时代吗?
孙子的帐算给爷爷就事论事而已.

康熙三年只是第一篇的时间
资料是乾隆时代说的是康熙年间的事情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8 03:3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650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