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谁与争锋——高欢与宇文泰的五次大战, 转自军事论坛,原出处不详
性别:男-离线 韦孝宽

代郡公谏议大夫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16
功绩 1213
帖子 4407
编号 20
注册 2003-8-20


谁与争锋——高欢与宇文泰的五次大战

大家都知道反映日本战国的电影《天与地》描述了武田信玄与上杉谦信互相征伐的故事,尤其是川中岛之战,精彩绝仑,双方败中有胜,胜中有败,真是令人感叹不已。由此可见,只有在战争双方的智力水平,战斗能力接近的情况下,战争才呈现出他精彩的一面。

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两位类似的英雄,演出了一幕幕精彩的战争活剧,这就是南北朝末期两大军阀高欢和宇文泰之间的争霸战争,让我们一起欣赏吧!

高欢与宇文泰的东、西魏吞并战争自小关之战开始,揭开了序幕。

西魏大统二年(公元536年)正月,东魏高欢西征,占据了汾水入黄河的龙门(今山西河津县),继续沿黄河河套南下,抵达蒲坂(今山西蒲州)。蒲坂是自古以来兵家西进、争夺潼关(今陕西老潼关)的运兵渡口,高欢令前军在黄河上架设浮桥三座,直逼长安。

高欢这次伐宇文泰,兵分三路,除自率中军之外,用先锋窦泰攻占潼关,派大将高昂从风陵(今山西风陵渡)渡黄河,驱兵南下,直取洛州(今陕西商县),然后西进,形成南北夹攻长安之势。

宇文泰当时带兵从广阳南归长安,得到高欢东侵的紧急军事情报,忙召集军中将帅,商量对策。宇文泰分析战情道:“如今高欢分三路互为犄角之势向我们逼来,又大造浮桥,显示出不惜一切从蒲坂渡河的姿态,目的就在于引诱和牵制我军主力与他在黄河两岸相持。而他的先锋窦泰则可以趁我风陵兵力不足的机会,强渡黄河,攻占潼关要塞,将我军控制在关内,围而歼之。 高欢自从起兵以来,总是派窦泰担任先锋,窦泰手下兵精卒锐,屡屡获胜。正因为此,便生骄傲之心,以为无人敢敌。自古道‘骄兵必败’,我这次就要从窦泰开刀,打他的七寸,等窦泰一败,高欢不战自败,何须费力!”众将帅提出质疑:“高欢离我们近,窦泰距我们远,舍近而击远,若有差错,让高欢主力过了黄河,我们悔都来不及了啊!”宇文泰满有把握地说:“错不了!我准备用精兵突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掉窦泰,此举万无一失。退一步说,即便高欢真的过了黄河,我军也不过暂退霸上(今陕西临潼)而已,仍可拱卫长安不失。”宇文泰怕众将帅心中不踏实,又说:“高欢这次大军压境,以为我们兵力弱小,只能防守,根本没想到我反要袭击他的精锐前锋,再加上他一时得逞,有轻慢之心,乘此机会攻打,何往而不胜呢?他虽搭造浮桥,那么多军队也不可能一下子全渡过来,至少需要五天时间,这时我早已把窦泰消灭了。”

宇文泰定下方案,军队也回到长安,然后故意放出风来,谎称“东魏攻伐,军威正旺,一时难以抵挡,不如退守陇右(今甘肃东部)暂避锋芒,再作计较。”还故意做出引军西退的样子,麻痹高欢。第二天,宇文泰拜别文帝元宝炬,率领精兵悄悄折向东方,衔枚疾走,沿渭水直奔潼关左边的禁谷,地名小关。窦泰此时已经占了潼关,正自得意,根本没有安排防御,却万万没想到宇文泰会来偷袭,当时窦泰已经来不及摆开阵势应战,就被宇文泰的军队击溃,窦泰也随之自杀。

高欢得到消息,如雷震耳,惊愕不已,只好赶快拆掉浮桥,撤回军队,并急令高昂从上洛一线退兵。宇文泰以弱胜强,出奇兵一击定大局,首战告捷,取得了东、西魏交锋的第一次胜利。

小关之战是宇文泰打的最精彩的战役,当时西魏的压力非常大,立足未稳,兵力薄弱,宇文泰的威信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众人都看着他有什么高招,从会议决策时我们看到,众人并不支持他的做法,这时的西魏,确实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稍有不慎则满盘皆输,宇文泰此时显示出了英雄气质,他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做法,承担了很大的责任。集中使用优势机动部队专攻一路的做法,管它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挫敌锋芒,一战而胜。小关之战堪称古代运动战的典范。

第二年,东、西魏又爆发了沙苑之战。这年八月吉日,宇文泰率李弼、独孤信、梁御、赵贵、于谨、若干惠、怡峰、刘亮、王德、侯莫陈崇、李远和达奚武等12员战将伐东魏,兵至潼关,宇文泰誓师道:“这次出兵,奉天威,诛暴乱,全靠众位将士,你们要整顿好武器、战马,作好血战的准备,不准贪财轻敌、凶暴逞威,遵守的有赏,违令的杀头!”旋即派于谨为东征先锋,当天就攻下盘豆(今河南阳平西北),活捉东魏守将高叔礼。第二天,又攻破恒农(今河南三门峡市)城,俘获东魏陕州刺史李徽伯、恒农守将高千及守军8 000多人,一时威震敌胆,周围的宜阳(今河南韩城)、邵郡(今山西古城),望风而靡,纷纷归降。

高欢见来势凶猛,心中大惊,于是调集鲜卑主力10万朝蒲坂进发,另派大将高昂率3万人在黄河以南阻截宇文泰,其实,宇文泰东征只是虚晃一枪,他是因为关中粮荒严重,而东魏在恒农城储有大量积粟,这才前去武装“就食”,等高欢兵马赶到,他已住了50多天,满载而归。

高欢吃了个亏,气恨交加,干脆挥军从蒲坂津渡过黄河,再过洛水,将10万大军屯扎在许原,要找宇文泰报复。宇文泰由于当时手中只有1万兵马,敌我兵力悬殊,于是向众将问计,部将宇文深说:“高欢在黄河以北甚得众心,他虽乏智谋,而人皆听命,若是安分守土,要打他还很不容易。如今驱兵西征,让鲜卑人相互攻杀,实非众愿,难以齐心。只因窦泰被斩,又失积粟,丢了面子,含愤而来。这是‘忿兵’,一战可擒。”宇文泰深以为然,当即率精锐轻骑从渭水南岸渡到北岸的沙苑(今陕西大荔县南),距高欢大军60里安营。大将李弼又向宇文泰建议:“敌众我寡,不可平地置阵。此处东面10里有渭曲,可据以待敌。”宇文泰觉得有理,将军队推进10里,背水分东、西列阵,李弼指挥西边方阵,赵贵指挥东边方阵,都埋伏在芦苇丛中,以鼓声为令,操戈待敌。十月二日申时,东魏大军兵进渭曲,明知西魏兵少,毫不在意,乱嚷嚷往西边方阵闯去,宇文泰见敌军已至,击鼓催战,于谨率兵迎敌,李弼、赵贵伏兵顿起,李弼的铁骑横击东魏主力,将高欢大军截为两段,不能照应,东魏大败,高欢连夜跨骆驼逃往黄河西岸,抢得船只渡河,其余几乎全军覆没。

沙苑一战,宇文泰虏敌7万,获粮草辎重无数,全胜而归,从俘虏中选留2万人补充军队,其余则全部放回,用以分化高欢。李穆见高欢已吓得魂飞魄散,建议乘胜追击,宇文泰怕高欢反扑,主张“穷寇勿迫”,带兵返回渭南。为纪念这次战役,宇文泰命令士兵每人种树一棵,以旌战功。

沙苑战役的意义在于彻底断绝了高欢吞并西魏的可能,奠定了宇文泰的权威地位,被封为柱国大将军,此后双方以拉锯战成为主要作战方式,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接着便是河桥之战。西魏沙苑之捷后,士气高昂,一举攻下了河东的蒲坂和洛阳的金墉城。东魏孝静帝元象元年(公元538年),东魏大将侯景夺回金墉,烧毁了洛阳内外大量官寺民居,西魏文帝元宝炬和丞相宇文泰本来要到占领的洛阳去祭扫先帝陵园,见侯景攻打金墉,宇文泰亲率大军前往救援,前军到谷城(今河南新安县东),击杀了东魏前锋莫多娄贷文,侯景北据河桥(今河南孟县西南),南依邙山(今河南洛阳市北),布好阵势,宇文泰提兵赶到,搏战时马中流箭,宇文泰被摔落下来,幸亏大军掩杀过来,救起宇文泰,奋勇进击,东魏军被杀得大败,落水而死者多达万人,15000兵士被俘,连大将高昂也被追兵斩杀。

高欢闻知侯景战败,亲率精锐骑兵7万赶到洛阳,这时西魏大军已撤,金墉守将见势弃城逃遁,东魏收复洛阳。可等高欢刚一撤兵,西魏便卷土重来,再占洛阳,几经战火熏炙,名城洛阳已破败不堪。不过,宇文泰的确又赢得了一次胜利。

双方经过五年的相持,东魏孝静帝武定元年(公元543年),再燃战火,这就是邙山之战。这年二月,东魏的北豫州刺史高慎降西魏,虎牢关(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落入宇文泰手中,宇文泰率领大军至洛阳前线接应高慎、并遣大将于谨围攻河桥南城,东魏高欢则于三月提10万大军赶到黄河北岸。宇文泰从上游放火船下来烧河桥,以阻止高欢进兵。东魏及时派出100多只小艇拉起铁链挡住火船,拖到岸边,保护了河桥,高欢大军顺利从桥上通过,占据军事要地邙山。宇文泰向邙山推进,两军交锋,东魏大胜,斩杀西魏将士3万多人。第二天,两军再战,西魏中军、石军联合击败东魏,而左军失利,宇文泰战败,只得引兵退回关内。

邙山之战虽败,西魏耿令贵、王胡仁、王文达等三名关西将领仍因功受赏。宇文泰从此看中关中人的勇猛,广泛招募关中豪强充实军队,并创立府兵制,藏兵于民,一旦需要随时可以调集。同时改革官制,改鲜卑化为汉化,实行依靠汉士族的政策,使实力大大加强。

事隔三年,东魏武定四年(公元546年)又爆发了玉壁之战。这年十月,高欢再次率十万大军围攻西魏的玉壁(今山西稷县西),要拔除西魏在汾水下游的重要据点,西魏韦孝宽拼死坚守,东魏大军猛攻50多天,死伤7万人,仍未攻下,最后高欢病倒,方才解围而去。西魏获得了保卫战的胜利。

不久,高欢病亡,侯景叛降,东魏由高欢之子高澄接掌大权,双方仍时有攻战,东魏武定八年(公元550年),东魏高澄以10万兵攻打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东北)一年,双方死伤无数,才得以攻下此城。这时,侯景乱梁,南朝衰颓,东西魏两虎这才罢战,转向梁朝扑食去了。

总体而言,宇文泰与高欢在政治谋略上不分伯仲,在军事能力上尤其是实际指挥能力上宇文泰胜出一筹,但高欢强大的军事与经济实力弥补了不足,因此,谁也没能最终战胜谁,一切的分晓还要等他们的后代去揭开。

宇文泰作为实力弱的一方,多打运动战,伏击战,防御战才是比较有效的办法,可以弥补兵力的不足,而主动到外线作战十分危险,从结果看,外线作战大多数没有胜利,但是我想,宇文泰恐怕是在以攻为守,尽量扩大自己的战略缓冲区,将战争引向东魏的国土,可以减少对自己国土的破坏,而打击对方国家的经济,生产能力,消弱对方实力,这一招与解放战争中我军提出将战争引向国统区的战略,诸葛亮北伐的做法异曲同工。

战争只有在英雄的手中才能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剑气漫天花满楼
(轩辕小小剑)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西将军
好贴 2
功绩 43
帖子 3181
编号 189
注册 2003-8-28
来自 轩辕帝国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3-9-17 07:2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高欢只不过是有些兵罢了,
不知道为什么在与宇文太的交锋中并没有发挥出他的才能,高欢本擅虚实,没那么容易被宇文台耍的团团转,毫无还手之力,        北魏孝武帝永熙元年(532),高欢与尔朱兆两军对战。尔朱兆兵败,退守秀容(今山西朔县),一面休整,一面派出探马,监视驻守在晋阳(今山西太原)的高欢的动静。
    突然有一天。尔朱兆接到探马报告,说高欢率大军从晋阳开来,不几天便可到达秀容。尔朱兆等人刚刚败于高欢,所以听到这个消息后,一个个惊慌失措。尔朱兆赶忙派人修筑防卫工事,加高城墙,忙得不可开交。可是空紧张了几天,却不见高欢兵到。这时,探马来报,说原来是高欢率众出城搞军事演习,现已撤兵回营了。虚惊一场,不由得松了二口气。
    可刚安定下来没几天,探马又来报告说高欢率兵出晋阳,向秀容方面开来。部将们一听,说:“该不会又是演习吧?”尔朱兆说:“还是小心为好。”于是让部队进入战备状态。可又空等了几天,探马来报说高欢又回晋阳去了。
    一连这么四次,把尔朱兆手下搞得疲于奔命,再不把高欢带兵出晋阳的消息当一回事了。尔朱兆虽还紧张着,但一次次空等,也怕中了高欢的疲敌之术,故也渐渐松弛下来。
    高欢听到这些,知道机会到来了。这时,新年将近,高欢放出风去,说今年征战,部下辛苦了,放假十天,痛痛快快过个春节,年后鼓起干劲,与尔朱兆决一雌雄。探马将这些消息报告给尔朱兆,尔朱兆也松了一口气,传令城中准备过年。大年除夕夜,高欢悄悄集合起精锐骑兵,马勒嚼、人衔枚,夜奔数百里,天明时赶到秀容,稍事休息,便向秀容发动猛烈攻击。守城哨兵还没明白过什么事来,已被冲上来的高欢兵砍下了脑袋。
    尔朱兆兵正忙着放鞭炮过节呢,哪知高欢兵已攻城杀来。仓促应战,被杀得四散奔逃。尔朱兆自知末日到来,再难反败为胜了,便让部下割下自己首级去降高欢。手下人不肯,尔朱兆自己挥刀砍死了自己的坐骑千里马,然后在一棵大树上吊死了。
    这样,高欢用虚虚实实的手法反复惊扰敌人,使敌人在疲惫中松懈下来,终于乘敌不备,一举破敌。 高欢能使出这样的计策,的确非泛泛之辈,但他和与宇闻太的交锋不精彩,在智力上明显是宇文技高一筹,而不像姜维,邓艾那样互有胜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弓骑步
(现代视觉文化研究会会长)

齐郡公枢密直学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48
帖子 9333
编号 43
注册 2003-8-20
来自 京师
家族 现视研


呵,没曾想剑气小兄弟原来是北周同好?  张纯就不行了,没听他说过喜欢北周。  只是,说高欢智力不如黑獭恐怕有些武断,杀伐决断,布设机谋,高欢未尝不是好手,不过军事才能较黑獭逊色罢了。
PS:姜维对邓艾,似乎败多胜少啊,也算不上势均力敌。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剑气漫天花满楼
(轩辕小小剑)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西将军
好贴 2
功绩 43
帖子 3181
编号 189
注册 2003-8-28
来自 轩辕帝国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3-9-17 08:2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弓骑步于2003-09-17, 08:04:59发表
不过军事才能较黑獭逊色罢了。

军事才能???是指高欢的经验不行吗???论韬略高欢不错,在玉壁之战的计谋匪夷所思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剑气漫天花满楼
(轩辕小小剑)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西将军
好贴 2
功绩 43
帖子 3181
编号 189
注册 2003-8-28
来自 轩辕帝国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3-9-17 08:2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高欢,字贺六浑,生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 495年),卒于东魏武定五年( 547年)。渤海(上艹下修)(河北景县东)人。北齐高祖神武皇帝。

  高欢出身官僚家庭。六世祖高隐曾为西晋玄菟太守(辽河流域),三世祖高湖曾为北魏政权右将军。祖父高谧,官至北魏侍御史,后因犯法被迁居北部边境怀朔镇(内蒙古固阳南)。高次即出生于怀朔镇。

  高欢幼年丧母,寄养之家家境贫寒。直到娶妻成家,得岳父支持才有了自己的马,参加了镇军,并担任镇军的队主,负责保卫边境和当地治安。后转任函使,往返于怀朔镇与北魏都城洛阳,负责投递中央与地方间的信函。到此时,高欢的生活才开始有转机。

  先天的官僚家庭出身和后天的贫困生活,使高欢逐渐养成了深沉大度、轻财喜士的豪侠品格。担任镇军后,高欢的视野扩大了,尤其是出任函使常去洛阳,逐渐熟悉北魏政治中心的情况。当他目睹羽林军烧主张排抑代来武人“不使预在清品”的领军张彝住宅,并殴伤张彝,杀其子张始均,而朝廷却不闻不问,认识到北魏政治的腐败,遂产生了推翻北魏统治的念头。为此,他与司马子如、刘贵、贾显、孙腾、侯景等结为好友,相机行事。

  北魏正光六年( 525年),北魏上谷地区(怀来东南)爆发起义,高欢即与司马子如等先后参加了河北杜洛周、葛荣的起义队伍。不久,高欢离开葛荣,投奔了北秀容川(今山西西北部经神池、五寨、保德县之朱家川)契胡族酋长尔朱荣。起初,尔朱荣对高欢并不十分信任,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高欢有雄才大略,遂与之谈论政治。高欢认为当时北魏皇帝愚弱,太后淫乱,宠臣专权,朝政大乱,建议尔朱荣乘势起兵,推翻北魏朝廷。此建议正中尔朱荣下怀,因而更加信任高欢,任命他为亲信都督(卫队长)。

  此时,北魏朝廷内讧不已。明帝元诩一面受太后的专制,不敢擅作行动,另方面又对大臣郑俨、徐纥擅弄朝政不满,谋划铲除之。武泰元年( 528年),明帝派密使诏请尔朱荣率兵入洛阳清君侧,替他除掉心头之患。尔朱荣乘机应诏派军进发洛队,途中得到明帝被灵太后杀害的消息,遂以此为借口,急速领军攻入洛队,杀灵太后及由她所立三岁小皇帝元钊,以及北魏百官王公卿士二千余人。同时立孝庄帝为傀儡。在此事件中,高欢因参谋有功被尔朱荣赐爵位为铜(革是)伯。

  尔朱荣在控制洛阳政权后,大规模镇压农民起义。高欢则一面利用他与起义军昔日的关系,离间起义军;一面则与尔朱荣的将领一起直接镇压起义军。不久即被尔朱荣提升为第三镇人酋长,常常参与制定重大决策,实际已成为尔朱荣的副手。

  高欢的雄才大略和权力日重,又使尔朱荣忧心忡忡,深恐死后高欢篡权。为此,他一面告诫其子尔朱兆不可轻视高欢,否则“尔非其匹,终当为其穿鼻。”防止高欢篡权,一方面开始着手削弱高欢的权力,将高欢调往晋州任制史(今山西临汾市),使其远离政治中心洛阳。高欢与尔朱荣遂产生矛盾。不久,尔朱荣被北魏孝庄帝所杀,尔朱兆起兵攻洛阳,并命高欢出兵。高欢借口晋州绛蜀、汾胡人要谋反拒不出兵,认为尔朱兆的行为系“举兵犯上,此大贼也,吾不能久事之。”从此,起杀尔朱氏之念。

  河北杜洛周、葛荣大起义失败后,葛部余众20多万人流落到并、肆二州,倍受契胡族人压迫,先后起义20多次。针对这种状况,高次向尔朱兆建议,选派心腹将领统领之。尔朱兆采纳高次的建议,任其为统领,建牙于阳曲川。后又命高欢率众东出山东养众。高欢掌握这20万人,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势力,为日后争雄奠定了基础。

  高欢离开晋阳,东出山东,逐渐摆脱尔朱氏的控制,发展自己的势力。在向河北进军途中,高欢注意约束部将,制定严格军纪,秋毫不犯。过麦地时,他本人带头下马穿行,得到河北人的支持。山东人民闻此事,认为高欢带军有方,整军严整,也心向高欢。

  北魏建明二年( 531年),高欢带军进驻信都(河北邢台西南)。当时,河北的大部分地区仍在尔朱氏的控制之下,他们手握重兵,占据重镇,并不支持高欢,拒绝向高欢提供粮食。只有当地的汉族大族高乾、封隆之等想借高欢势力控制河北,拥护高欢。高欢一到滏口,高乾就与封隆之的儿子封子绘赶去迎接,高欢因此进驻信都。时值尔朱度律废元晔而立节闵帝,为寻求高欢的支持,他说服节闵帝,封高欢为渤海王,东道大行台、冀州刺史。高欢因此在河北、山东立住脚,开始准备与尔朱氏决裂。他假造书信,说尔朱兆要把六镇人分配给契胡族做部曲,引起六镇人对尔朱氏的不满;接着又假造兵符要征占六镇人当兵,并亲自到郊外为征发的万余人送行,并进一步煽动说:他与六镇人皆为背井离乡的游子,形同一家,没想到而今会让官府征召为兵。如若西进,必定会死于战场;如误军期,必被处死于刑场;而被配作部曲同样也是死路一条,只有造反一条路。六镇人表示拥戴高欢为主。这样,高次将六镇20万人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为缓和民族矛盾,加强自己的力量,高欢严整军纪。他说。“尔乡里难治,……无刑法,终自灰灭。今以吾为主,当与前异,不得欺汉儿,不得犯军今,生死任吾则可,不尔不能为取笑天下。”这样,高欢使这支军队成为战胜尔朱氏的基本力量。

  北魏普泰元年( 531年),高欢部将李元忠与高乾合力平殷州,斩尔朱羽生后,高欢开始公开反对尔朱氏。他首先上表节闵帝,陈述尔朱氏挟天子以令众人的欺君之罪,此表因被尔朱氏隆秘密扣压不能上达。于是,高欢便以朝廷被权臣把持、表奏不得上达为由,拥立北魏宗室章武王融子渤海太守元朗为帝,史称后废帝,年号中兴。

  尔朱氏眼见高欢势力日盛,于是合兵进攻高欢。尔朱度律、尔朱仲远驻军阳平(山东莘县),尔朱兆也领军前来汇合。高欢利用尔朱氏内部矛盾,采取反间计使其互相猜测,致使尔朱度律、尔朱仲远不战而还,高欢则在广阿(河北隆尧东)击败尔朱兆军。并乘势进攻邺城(河北临漳西南)。他采取建土山、挖地道的办法,一举摧毁邺城,生擒驻守邺的相州刺史刘诞。战后,后废帝元朗封高欢为大臣相,柱国大将军、太师。北魏永熙元年( 532年),尔朱氏军再次汇合集结邺城周围。号称20万,准备与高欢决一死战。当时,高欢步兵不到三万,马匹不到二千,双方力量悬殊。但六镇兵士因深受契胡族压迫,人心归一,高次又在韩陵(河南安阳市东北17里)设圆阵,将牛、驴绑在一起堵塞归路,造成背水一战之势,更使兵士斗志旺盛。两军交战,尔朱氏军大败,尔朱天光、尔朱度律被亲信斛斯椿擒获,送到洛阳;在洛阳的尔朱世隆、尔朱彦伯也被擒;尔朱兆逃亡晋阳;尔朱仲远逃奔梁州,不久死去。尔朱氏势力受到沉重打击。韩陵之战后,高欢乘势进据洛阳,废节闵帝,另立孝武帝(北魏孝文帝曾孙)。孝武帝即位后,授予高欢大丞相、世袭定州刺史,北魏大权实际已落入高欢手中。

  控制了北魏王朝后,高欢立即组织兵力进攻尔朱兆。他从釜口攻打尔朱兆,迫使尔朱兆在大掠晋阳后退保北秀容。高欢进据并州(太原市西南),建大丞相府,并州成为其霸业基地。接着高欢采取疲敌战术,多次放出口风要进攻秀容,但每次均按兵不动,有惊无险,使秀容的尔朱兆穷于应付,兵士疲惫不堪而放松警惕。高欢则乘尔朱兆举行年宴时,派精兵以一日一夜三百里的速度进袭尔朱兆,打得尔朱兆军措手不及,尔朱兆自杀。至此,控制北魏王朝七年之久的尔朱氏势力彻底垮台。

  尔朱氏势力垮台后,高欢势力大盛,操纵了北魏大权。北魏孝武帝元修不甘做傀儡,于天平元年( 534年)征召关右军队,并亲率屯于河桥(河南孟县西南、孟津东北黄河上),准备攻打高欢。高欢也领军驻扎河桥以北10多里的地方。元修所领军内矛盾重重,无力抵抗高欢军,元修本人只得逃奔关中,投奔了宇文泰。高次立清河王子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同年,关中的宇文泰毒死元修,拥立孝文帝孙元宝炬为帝,是为文帝,北魏始分为东西魏。东魏将都城迁邺,军国政务完全被高欢所控制。

  在控制东魏政权过程中,高欢注意缓和民族矛盾。他要求鲜卑军士不得凌辱汉民,“汉民是汝奴,夫为汝耕,妇为汝织,输汝粟帛,令汝温饱,汝何为疾之。”这有利于巩固高欢的政治权力,也有利于民众的安宁和社会的发展。

  整顿吏治也是高欢理政的一个重要内容。天平二年( 535年),高欢特派使者出郡巡察,向民疾苦。到邺朝见东魏帝时,令百官向他汇报治理地方情况,对不守法的官吏“节级相坐”,对守法勤奋的官吏则大加褒赏。

  与此同时,高欢企图吞并西魏,重新统一北方。东魏建国的第三年( 536年),高欢即利用关中霜旱、灾情严重之机向西魏发动进攻。他亲率20万大军从蒲津(山西永济县)渡黄河出击,另派窦泰统军趋潼关(陕西潼关县境),高昂统军趋蓝田(陕西蓝田)。次年,西魏军大败窦泰军,窦泰自杀,高次只得退兵。

  天平四年( 537年),高欢再次出兵,仍以蒲律渡河攻西魏,西魏军则进据沙苑(陕西大荔县南)迎击。西魏守文泰采纳大将李弼的建议,向东推进10里,在芦苇中伏兵,等东魏军一到,鼓噪出击,东魏军大乱,损兵折将八万多人。高欢本人亦险遭不测,最后跨橐驼逃到黄河边,抢船渡河才得以逃脱。

  沙苑战后的第二年,高欢又做了一次进攻西魏的努力。部将侯景与司徒高昂将西魏将独孤信包围在金墉城(今河南洛阳市东),双方展开激战。西魏帝和宇文泰领兵救援,东魏高欢也领兵支援,双方在河阴(河南洛阳市东北)大战,结果东魏军大败,司徒高昂和大都督李猛等被杀。东西魏在玉壁战斗中,高欢病倒,回到晋阳不久于武定五年( 547年)正月死去,终年52岁。死后葬于邺西北漳水之西,东魏孝静帝赐谥号献武王。高欢子北齐文宣帝高洋于天保初年追崇高欢为献武帝,庙号太祖,陵曰义平。高欢孙北齐后主高纬于天统元年( 565年),改谥神武皇帝,庙号高祖。

  高欢当政期间,注重缓和民族矛盾,整治吏治,并力求实现东西魏的重新统一,不失为一位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政治家、军事家。

高欢只能怪自己倒霉碰上了宇文泰哦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江城子

太末侯
轩辕参合左使
谏议大夫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3
功绩 753
帖子 9896
编号 21
注册 2003-8-21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3-9-19 18:1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高欢的水平不在尔朱荣之上。如果尔朱荣不死,高欢未必能在东魏出头。而宇文泰是当时有数的帅才,手下的大将也多,韦孝宽更是在玉璧成仙了,创造的战例堪称奇迹。(呵呵,先拍拍韦兄马屁!  )所以东魏不敌西魏是正常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韦孝宽

代郡公谏议大夫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16
功绩 1213
帖子 4407
编号 20
注册 2003-8-20


高欢论打仗一般,但是玩弄权谋和用人绝对是一把好手,不能说低于宇文泰,只不过二人各有所长罢了。尔朱荣好像没什么特别的地方,我认为是个董卓型人物而已,不知江兄为什么认为他在高欢就出不了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ittite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6
帖子 56
编号 582
注册 2003-9-7


发表于 2003-9-25 21:5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东西魏的实力对比是以东魏占优,东魏占有中原富庶之地,钱粮无忧,打仗嘛,谁能比六镇鲜卑厉害,哪怕后期北周武帝亲征晋阳都占不到丝毫便宜(晋阳是北齐的军事大本营)。东西魏初期,宇文泰可以说是如履薄冰,别看他前面赢了两场半(始终认为河桥之战是平手),但是还是占不到优势,一场邙山战役就把他打回原型,之后就不敢主动攻击(西魏冬天都要凿破汾河冰防止北齐的进攻),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内务上(挖潜),始终保持守势(可怜南边的萧老头,他开始倒霉了)。接下来,借着候景之乱,攻下益州,江陵,有了天府之国这才扭转自己的劣势(有土始有财)。北齐又陷入了内乱,昏君的时代。到了宇文护时,闲着没事就找北齐的碴,虽然没赢也把北齐搞怕了,又是把他老妈送回来,又是拍马屁,这时开始轮到北齐来凿冰了。不过说实话,那才是英雄的时代,令人神往。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蒹葭苍苍
(廉州山人)

晋国公
太常卿
枢密直学士
威行军节度使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5
功绩 3472
帖子 12836
编号 124
注册 2003-8-25
来自 南珠古郡
家族 轩辕狼党


南朝打仗不行
整个玉树后庭曲还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ykojo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4
编号 147
注册 2003-8-25


发表于 2003-9-26 18:5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南朝未必不行啊~~当年檀道济刘裕还是很厉害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ittite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6
帖子 56
编号 582
注册 2003-9-7


发表于 2003-9-26 21:3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南朝嘛,说实话缺兵少将。说来说去不是刘裕就是檀道济,而且南人不善战,以前最NB最是北府兵,还是北面的流民,中后期哪个厉害一点的不是南下的难民。最厉害刘宋时期,也就在黄河以南嚣张,而且是也是看季节的,北魏一等秋高气爽就铁骑大举南下,不过到了长江也没办法。其实大家都只看到东西魏初期的五次大战,而忽略的北周与北齐之间的几次战役,也是颇有看头的(当然少了那几位闹事的主,味道就不够了)。最后说一下本人喜欢王思政。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韦孝宽

代郡公谏议大夫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16
功绩 1213
帖子 4407
编号 20
注册 2003-8-20


西魏的将领中,王思政确实算一号人物,最后为了保全士卒性命忍辱负重投降,也是能人所不能,比一抹脖子的懦夫强得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江城子

太末侯
轩辕参合左使
谏议大夫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3
功绩 753
帖子 9896
编号 21
注册 2003-8-21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3-9-27 10:1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韦孝宽于2003-09-26, 17:20:39发表
西魏的将领中,王思政确实算一号人物,最后为了保全士卒性命忍辱负重投降,也是能人所不能,比一抹脖子的懦夫强得多。

莫非石达开是思慕其遗风?  

不过南北朝历史确实应该大力宣传一下,韦兄和弓骑大有责任啊,各写一篇南北朝演义如何?    (我得意得笑,我得意得笑。。。。。。)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韦孝宽

代郡公谏议大夫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16
功绩 1213
帖子 4407
编号 20
注册 2003-8-20


先看着蔡东藩的南北史演义顶顶瘾,等我把文笔练好再说吧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建威中郎将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前将军
好贴 3
功绩 285
帖子 1693
编号 1244
注册 2003-10-3
来自 江东吴郡


发表于 2003-10-7 22:4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hittite于2003-09-26, 21:33:32发表
南朝嘛,说实话缺兵少将。说来说去不是刘裕就是檀道济,而且南人不善战,以前最NB最是北府兵,还是北面的流民,中后期哪个厉害一点的不是南下的难民。最厉害刘宋时期,也就在黄河以南嚣张,而且是也是看季节的,北魏一等秋高气爽就铁骑大举南下,不过到了长江也没办法。其实大家都只看到东西魏初期的五次大战,而忽略的北周与北齐之间的几次战役,也是颇有看头的(当然少了那几位闹事的主,味道就不够了)。最后说一下本人喜欢王思政。

陈庆之不是??韦睿不是???不照样把北朝军队打出心理障碍了????
陈庆之7000对20万,打了40多仗,有攻城,守城,野战,结果全胜,还夺了将近30座城,夺了北魏首都,还不算好将??洛阳童谣“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难道是假的?
还有韦睿,“不怕萧娘与吕姥,只惧合肥有韦虎”也不是吹出来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ittite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6
帖子 56
编号 582
注册 2003-9-7


发表于 2003-10-8 14:3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鄙人认为陈庆之与韦睿实无法与刘裕,檀道济相比。陈庆之的7000vs20万,只能“令人神往”。韦睿最有值得称到的也就是合肥与钟离吧。其实北强南弱,无可置疑,南朝就算有几个人充门面,也无法改变挨打的局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建威中郎将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前将军
好贴 3
功绩 285
帖子 1693
编号 1244
注册 2003-10-3
来自 江东吴郡


发表于 2003-10-8 17:3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陈庆之不能比檀道济??我不这么认为,檀道济最大的功劳是和王镇恶一起攻进洛阳,与诸军共克长安,但他还有刘裕作后援。可陈庆之是孤军深入,萧衍没有给他任何后援部队的情况下,连克32城,47战全胜,其中包括虎牢关,洛阳城,荥阳城,睢阳城这样的雄关坚城,在江北平原上以区区可怜的7000人,对付二十万鲜卑铁骑,对手是尔硃荣、尔硃世隆、元天穆、尔硃吐没儿、高欢(这个人不用多说了吧)这样的当时名将,试问,檀道济可有这样的功劳??檀道济的对手是姚坦,韦华,姚洸这样的垃圾。就自己兵力,对手将领,对手兵力这三个方面来看,怎么就说陈庆之不如檀道济呢??

还有韦睿,单看钟离之战,他对付的是中山王元英(不要告诉我他是垃圾),“众号百万,连城四十余”,结果战绩:魏军趋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其余释甲稽颡,乞为囚奴,犹数十万。所获军实牛马,不可胜纪。

我翻遍《宋书·檀道济》传,见到最大的战绩是:“径进洛阳,伪平南将军陈留公姚洸归顺。凡拔城破垒,俘四千余人”
不知为何韦睿难比檀道济??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韦孝宽

代郡公谏议大夫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南将军
好贴 16
功绩 1213
帖子 4407
编号 20
注册 2003-8-20




QUOTE:
原帖由hittite于2003-10-08, 14:30:09发表
鄙人认为陈庆之与韦睿实无法与刘裕,檀道济相比。陈庆之的7000vs20万,只能“令人神往”。韦睿最有值得称到的也就是合肥与钟离吧。其实北强南弱,无可置疑,南朝就算有几个人充门面,也无法改变挨打的局面。

也许hittite兄认为陈庆之的战绩有水分?我记得网上曾经有人写过文章讨论过陈庆之战绩的可信程度问题。
去掉他不说,韦睿的两次战绩还是含金量很高的,应该高于檀道济。但北朝总体上确实强于南朝,攻势也是北朝更盛。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剑气漫天花满楼
(轩辕小小剑)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西将军
好贴 2
功绩 43
帖子 3181
编号 189
注册 2003-8-28
来自 轩辕帝国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3-10-8 18:0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南朝打仗不行
檀道济能打进长安已经很不容易了


我佩服他是因为他能把沙子当米骗走敌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建威中郎将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前将军
好贴 3
功绩 285
帖子 1693
编号 1244
注册 2003-10-3
来自 江东吴郡


发表于 2003-10-8 23:4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剑气漫天花满楼于2003-10-08, 18:02:52发表
南朝打仗不行
檀道济能打进长安已经很不容易了


我佩服他是因为他能把沙子当米骗走敌人  

檀道济是不错,可是说陈庆之和韦睿不如他就有点过分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ittite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6
帖子 56
编号 582
注册 2003-9-7


发表于 2003-10-9 20:0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魏军趋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其余释甲稽颡,乞为囚奴,犹数十万”,那北魏真是王师尽丧,洛阳还不知乱成什么样,明显的水分。而檀道济与韦睿的最大不同在于,韦睿的两大战功建立在江淮的河网地区,北朝的骑兵无法发挥优势,而这正是南朝的水军发挥的舞台;檀道济的战绩最值得称到的是两次北伐,都是在北朝的地盘,这个优劣自然分出。一个“万里长城”就可以看出他的价值(还有很多,这里就不说了)。陈庆之,我个人认为攻下洛阳才是他最大的功绩,这个是实打实的,当然这几位堪称南朝最nb的几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建威中郎将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前将军
好贴 3
功绩 285
帖子 1693
编号 1244
注册 2003-10-3
来自 江东吴郡


发表于 2003-10-9 21:0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檀道济北伐是以强击弱,而且他也不是主将,只是和王镇恶一起统帅前锋,北伐主要的功劳要归功于刘裕,就好象打胜了彝陵之战只能证明陆逊厉害,而不能认为主要功劳在朱然身上一样,

至于韦睿,钟离之战的功绩你认为梁书记载有水分,那么难道说资治通鉴上也是瞎说的??:

“三月,淮水瀑漲六七尺。睿使馮道根與廬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釗等乘斗艦競發,擊魏洲上軍盡殪。別以小船載草,灌之以膏,從而焚其橋。風怒火盛,煙
塵晦冥,敢死之士,拔柵斫橋,水又漂疾,倏忽之間,橋柵俱盡。道根等皆身自搏戰,
軍人奮勇,呼聲動天地,無不一當百,魏軍大潰。英見橋絕,脫身棄城走,大眼亦燒營
去,諸壘相次土崩,悉棄其器甲爭投水,死者十餘萬,斬首亦如之。睿遣報昌義之,義
之悲喜,不暇答語,但叫曰:「更生!更生!」諸軍逐北至濊水上,英單騎入梁城,緣
淮百餘里,屍相枕藉,生擒五萬人,收其資糧、器械山積,牛馬驢騾不可勝計”

北史里没记载死伤人数,不过记载了因为这一仗,中山王元英遭贬,名将杨大眼被贬为普通士兵,也能隐隐约约知道这一仗败的有多惨了

你说利用地理优势,那么咱们按你的观点就可以说周瑜啥也不是,因为他欺负曹军不善水战,有本事就上北方去和曹操拼骑兵去??

你看看檀道济的对手是哪些将领?再看看韦睿的对手是哪些将领?名将元英,杨大眼和垃圾姚坦,韦华,姚洸,谁更好对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ittite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6
帖子 56
编号 582
注册 2003-9-7


发表于 2003-10-9 22:0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个人并不否认钟离之战的成功,制胜之道当然是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咱们这样关公战秦琼,也只好这样比较。不过南北对檀道济的推崇也是明载于史的。最后好像我们跑题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ittite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6
帖子 56
编号 582
注册 2003-9-7


发表于 2003-10-10 19: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资治通鉴》的记载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至于您老把周瑜都搬出来,有点偷换概念,我们讨论的是谁优谁劣,我并没有否认韦睿是名将。至于元英,杨大眼,以己之短攻彼之长,为将者不识天文地理,恐怕算不上名将吧。至于檀道济,您怎么不说他后期是宋对北魏作战的支柱,那是北魏好欺负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建威中郎将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前将军
好贴 3
功绩 285
帖子 1693
编号 1244
注册 2003-10-3
来自 江东吴郡


发表于 2003-10-10 19:2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你说梁书,资治通鉴都有水分,那请你找出一份没有水分的记载。北史里没记载死伤人数,不过记载了因为这一仗,“中山王英、齐王萧宝夤坐钟离败,除名”,名将杨大眼被贬为普通士兵,也能隐隐约约知道这一仗败的有多惨了,难道北史也是故意夸大败绩??你要硬说元英和杨大眼不算当时名将,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檀道济后期对魏是支柱不错,可他对魏可有过显赫战绩?韦睿的对手也是魏,可人家毕竟有合肥,钟离两战的战绩摆那儿呢。孰优孰劣?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ittite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6
帖子 56
编号 582
注册 2003-9-7


发表于 2003-10-10 20:1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何谓水分,是指其战果记载有夸大之嫌,并不否认这是败仗。杨大眼,勇将亦或猛将;至于元英嘛,你关于名将的定义是什么,名气还是能力?檀道济厉害之处在于,他的威慑力,何谓“万里长城”。宋,彦之北伐失利,还不是檀道济收拾残局,这个不是战绩吗,“道济死,吴子辈不足惧”是凭空得来的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建威中郎将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前将军
好贴 3
功绩 285
帖子 1693
编号 1244
注册 2003-10-3
来自 江东吴郡


发表于 2003-10-10 20:3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战绩有夸大,但夸大多少??至少是惨败吧?算夸大一倍,也有十万阵亡,两万五被俘吧?这样的战绩檀道济有吗??

如果没有大败,会有两个王爷被除名,平东将军直接贬为营州兵这么重的处罚么??

请兄台给出你认为合理的钟离伤亡情况,

“假镇南将军元英破梁将马仙琕于义阳。诏洛阳令有大事,听面敷奏。乙酉,元英攻拔义阳。辛卯,英又大破梁军,仍清三关。丁酉,封英为中山王。戊子,中山王英大破梁徐州刺史王伯敖于阴陵。己丑,诏发定、冀、瀛、相、并、肆六州卒十万,以济南军。八月壬寅,安东将军邢峦破梁将桓和于孤山。诸将所在克捷,兗州平。壬戌,曲赦泾、秦、岐、凉、河五州。九月癸酉,邢峦大破梁军于淮南,遂攻钟离”

这样的战绩,即使元英不算顶尖,称他为当时魏的名将,不为过吧??至少比垃圾姚坦,韦华,姚洸强上很多吧?檀道济遇到过这样的对手吗??

威慑力??韦睿就没有吗?“不怕萧娘与吕姥,只惧合肥有韦虎”“魏人服睿威名,望之不敢逼”,这难道是凭空得来的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ittite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6
帖子 56
编号 582
注册 2003-9-7


发表于 2003-10-10 21:3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钟离之战,北魏最多动员三十万大军,围攻钟离坚城未果,多少有些损失,但损失更大的是军心与士气。北魏军大多不服水土,一般南下都选在冬季,而钟离之战一直持续春天雨季,说没有疫病是不可能的。梁出动二十万大军救援,可见北魏军此时大概也在二十万左右。二十余万疲敝之师,又是在江淮,梁水师的地盘,只要梁的主帅在水准之上,胜负可分,何况又是韦睿。马仙琕,王伯敖之流比垃圾姚坦,韦华,姚洸强上很多吗(说实话元英不错,个人认为他战略眼光不行,看看邢峦关于南征的意见)?叔孙建(魏初名将鲜有及之),长孙道生应该也算得上北魏名将吧,檀道济的对手不算差吧。我就问一句,韦睿在淮河以北,野战可由什么功绩?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建威中郎将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前将军
好贴 3
功绩 285
帖子 1693
编号 1244
注册 2003-10-3
来自 江东吴郡


发表于 2003-10-10 21:5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hittite于2003-10-10, 21:33:40发表
钟离之战,北魏最多动员三十万大军,围攻钟离坚城未果,多少有些损失,但损失更大的是军心与士气。北魏军大多不服水土,一般南下都选在冬季,而钟离之战一直持续春天雨季,说没有疫病是不可能的。梁出动二十万大军救援,可见北魏军此时大概也在二十万左右。二十余万疲敝之师,又是在江淮,梁水师的地盘,只要梁的主帅在水准之上,胜负可分,何况又是韦睿。马仙琕,王伯敖之流比垃圾姚坦,韦华,姚洸强上很多吗(说实话元英不错,个人认为他战略眼光不行,看看邢峦关于南征的意见)?叔孙建(魏初名将鲜有及之),长孙道生应该也算得上北魏名将吧,檀道济的对手不算差吧。我就问一句,韦睿在淮河以北,野战可由什么功绩?

1,最多动员三十万,请兄台给出证据

2,兄台又偷换概念了,韦睿没有和马仙琕,王伯敖之流交过手呀,他的对手是元英,应该把元英和姚坦,韦华,姚洸来比

3,叔孙建,长孙道生确实是名将,可檀道济赢了吗??
“义隆将檀道济、王仲德救滑台,建与汝阴公道生拒击之。建分军挟战,纵轻骑邀其前后,焚烧谷草,以绝其粮道。道济兵饥,叛者相继,由是安颉等得拔滑台。”

4,韦睿在淮河以北是没有野战战绩,皇帝不给你命令,你胆敢私自去北伐??那我也问你一下,檀道济在南还后,还有没有过在淮河以北的野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ittite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6
帖子 56
编号 582
注册 2003-9-7


发表于 2003-10-10 22: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元嘉八年,到彦之伐索虏,已平河南,寻复失之;金墉、虎牢并没,虏逼滑台。加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率众北讨。军至东平寿张县,值虏安平公乙旃眷。道济率宁朔将军王仲德、骁骑将军段宏奋击,大破之。转战至高梁亭,虏宁南将军、济州刺史寿昌公悉颊库结前后邀战,道济分遣段宏及台队主沈虔之等奇兵击之,即斩悉颊库结。道济进至济上,连战二十余日,前后数十交,虏众盛,遂陷滑台。道济于历城全军而反”。
    “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北略地,转战至济上,魏军盛,遂克滑台。道济时与魏军三十余战多捷,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写史的都他妈能掰)
    没有偷换概念,只是等量交换。不是比较嘛,不要老是拿内线作战来讲。以梁军的战斗力,野战只有被屠的分,所以后来的陈庆之攻下洛阳会被“令人神往”。檀道济嘛,说实话可能还有些北府兵的老底可吃,那时的北魏还是全骑兵啊(半游牧性质)。兄台,咱们也不要再关公战秦琼了,不会有结论的。多探讨些实质的东西。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7 14:5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5520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